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辨别公知的批评与真正知识分子的批评? 第2页

           

user avatar   wu-zi-chen-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需要分辨吗?

公知,就是一顶高帽子。帽子左一点,右一点,歪一点,正一点,只要我想找不对,我总能找出来!

我今天找不出来,我发动时间机器,总能找出你的不是!

任何发表否定的、非歌颂类的社会评论,就是公知言论。只要有人正面评价外国,就可能是公知、带路党。

只要我听了不舒服,我不喜欢,你就是公知、恨国贼、带路党、精xx……

高晓松是公知、罗翔是公知、莫言也是公知……

似乎,公知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体制外,都是在野名人!

不过,好像体制内的张文宏,也有崇洋媚外的言论~

唉,太复杂了!

那就简单点,只要“我”不喜欢你,我就要毁掉你,至于带什么帽子,根本不重要!

哪怕是我曾经喜欢你,我也要毁掉你。

毕竟,毁掉一个人,是多么快乐、多么有成就感的的一件事呀~

眼看他们起高楼,眼看他们宴宾客,大家一起把他地基砸了,看着他们狼狈挣扎模样,多有趣呀!

简直是其乐无穷!

美丽的互联网时代,让大字报、批斗会越来越快捷高效了~

……………………………………………………………………

给大家总结一下,批斗会是怎么有序开展的:

1.先找出一个极端荒谬的言论,开始大肆进行批判、讽刺。别管什么年代背景,什么动机初心,具体是谁说的,根本不重要。举例:德国良心下水道。(这文章是哪个大公知写的?)

2.总结出特点。比如:吹捧国外,批评国内。

3.给这类特点的人贴上标签,比如:公知。

4.全网、全时间线开展标签扩大化运动,不用断章取义,只要粘点边就行,贴给你不喜欢的任何一个人。到这一步,泼脏水就全部完成了,不明就里的人会人下意识的生出一条逻辑:公知很蠢很坏,他是公知,所以他很蠢很坏。举例:高晓松说阿三很平和,完美符合吹捧国外的公知特点,所以他是公知,所以高晓松很x很x。

5.然后,用暴力的方式将他们毁灭。举例:高晓松滚!马东滚!公蛆滚!

6.我们又赢了,其乐无穷,下一个~

……………………………………………………………

这种运动,本质上是底层通过打倒中层,以向顶层献媚。这也是为什么网暴之风,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原因。

这群网络彪客键盘侠,最怕就是和顶层意见不一。比如说,有人质疑运动第七名的成绩,遭顶层反怼之后,评论一边倒就支持顶层意见。还把质疑者定义为网暴,谁敢怼回去?谁敢骂“滚”?

就像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说的:“这百姓哪懂什么大是大非,只有所杀之人比他们地位高,身价大,他们就暗喜,今天杀了王亶望,百姓欢呼(皇上英明),明天杀了纪晓岚,百姓照样欢呼(皇上英明)。”

姜文在让子弹飞里也说了,老百姓嘛,谁赢他们帮谁!

……………………………………………………………………

有的人,有这种调调,实在是看不下去!


这是彻底的逻辑混乱,而且是自己反思不出来的那种。

鲁迅的言论之所以被说成是“药”,是因为事后证明他对了,如果他错了,一样可以说成:“跪舔西方”。鲁迅要把汉字“拉丁化”,不是跪舔吗?鲁迅和公知没有差别,都是从他们自身的认知角度,对社会发出批评和倡议。差别的是结果,鲁迅的批评被认为是对的,而今天的公知,被认为是错的!

太多像这样的人,只会非黑即白看世界,谁赢他们就帮谁,谁输他们就踩谁,如此,他们就可以永远正确了。他们只想要正确的道路,不想听反对者的意见。殊不知,没有包容的环境,没有百家争鸣,没有观点互相碰撞,就不会得出正确的道路!

李文亮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如果当时舆论能包容李W亮,而不是一味的封杀,也许,我们就可以更快得惊醒,新冠的损失就能减少一些!事后给他贴上多少个“英雄”标签,都无济于事了,要真正的吸取教训,才有现实意义!

批评使人进步,公知的批评也是!批评得对,就改正,批评不对就反驳,不准批评是怎么回事?

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人家总是要讲的,你老虎屁股真是摸不得吗?偏要摸!

……………………

被人举报关了两天。

这两天,赢麻了的小将们又开始攻击张文宏了,我反倒觉得是好事!

我觉得,小将们肆虐膨胀的癫狂攻击,最终一定会触碰到中流砥柱之石,直到迎来最高层的雷霆一击!

如果张文宏还不算中流砥柱之石,那他们会更兴奋找下一个!

“公共知识分子”沦为贬义,“理性、中立、客观”成为负面标签,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我相信,这股“毁人不倦”的网络暴力邪风,一定会消停下来。

………………


不再更新回复了,言尽于此吧。


user avatar   jiang-yu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你听到一种批评时,需要关心的是批评的内容是否合理、是否有可信的依据和论证,而不是提出批评的人脑门上贴着一张什么样的标签。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法简单辨别。大部分人觉得自己能辨别,那仅仅是因为他所遇到的都是水平很低的公知。

其实简单比较一下,各位有没有觉得自从拜登上台之后,互联网上的风气就在被潜移默化的转变。因为之前的公知,有很多都只会那几招,早就被人识破了,人们一看见他说话很远就能问道一股公知味。但现在的很多公知,他们潜藏在群众之中,他们不再简单暴露自己的意图,他们学会了利用群众的欲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时候你就没法简单区分谁是公知了,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变成公知的帮凶而不自知。


首先我要定义一下什么是公知。所谓的公知,就是从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兴起的,一小群自以为自己知识水平比普通人高一些,自以为自己见识更多一些,因此就认为自己有资格居高临下的对别人进行“引导”,并应该享受某种导师待遇的人。

公知这个名词不需要污名化,它本身就是一个带着恶性的名词。那一群人自称公知,意思是他们知识水平比普通人高。这种名词本身就是脱离群众,凭空制造特权阶级的。

因为在我国的不断努力之下,基本上已经消灭了文盲半文盲,至少在年轻人之中基本上找不到文盲半文盲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自称知识分子,想因此保持文化优越感,你凭什么?

当所有人都是知识分子的时候,有一小群人自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这一小群人本就是历史的垃圾。

你看这些公知,有怀念宋朝的,有怀念民国的,口口声声说那时候知识分子地位高。知识分子地位怎么才能高呢?显然是不能和普通人平起平坐,得有特权,得享受特别待遇,得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且能占主导地位,那才能算高。你说这种思想是不是反动的?

公知和正常的知识分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帮人的目的是邪恶的。比较低级的公知,通常是为了通过影响舆论来获取某种利益。较为高级的公知,是希望通过传播某种思想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当然还有一种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纯粹是被人当枪使。公知们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不惜损害其他人,或者国家的利益。但是他们又要将自己包装成一副为国为民的样子。必须要有这种矛盾行为的人才是公知。那些真正为了解决问题而发表批评意见的人,与公知的区别主要是目的不一样,使用方法和衡量的度也不一样。


由于早期的公知暴露了自己为了利益的目的,所以变得容易被人们所识破。后来的公知们往往将其目的隐藏起来,表面上都以为民请命为标榜了。但请注意,无论他们怎么隐藏,只要观察其使用的方法和处理事情的度,就能将之辨别出来。

但是这很难。

为民请命是一个好词,人民都希望这样的人多一些。有欲望就有破绽,就有可能被人所利用。

你看我如果反对这些人,一定会被人扣上五毛的帽子。是呀,怎么能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去呢?所以说现在的公知其隐蔽性是很高的,是很难被识别的。

很难识别不是不能识别,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知识水平才行。不过大多数人是拒绝学习的,特别是对于政治知识是拒绝的。所以,只要公知们手段达到一定程度,就不会被普通人辨别出来。


你看那个成都49中事件。公知们是怎么操纵舆论的,在事情水落石出之前,有多少人被公知牵着鼻子走?原因很简单,人们只会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情。反正我又不是学校老师,替老师说话我有什么好处?相反我还对老师很不爽,所以无论老师做没有做坏事,先骂了再说。

成都49中事件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结果,不是网民们火眼金睛,而是天时地利。天时在于这件事确实是调理清晰,关键证据齐全。地利在于,公知队伍中有一群猪队友水土不服。

那么我们难免会思考,假设这个事件稍微变化一下呢,结局还会这样好吗?比如老师们确实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曾经骂了那个学生。再比如学校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有一些瑕疵。再比如公知队伍的手段能更高明一些。

可惜的是,网民们是拒绝学习。这种事情本已出现过多次,但每次都不汲取教训。


而更遗憾的是,公知们似乎因为经费的刺激,现在变得更”理智“了一些。他们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了。君不见被制裁的华为最近丑闻不断吗?君不见画漫画的乌合麒麟变成反科学的代表了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最近的网络事件,可以分辨一下隐藏在其中的某些熟悉身影。

还是那句话,你有欲望,有利益,就有可能被人利用。比如华为,你反对996,这是你的欲望,公知们只需要把华为和996联系在一起,就可以轻松的让很多人站在他们的阵营一边。你反对他们,他们就说你为资本家站台,你看连我这种长期反对资本家的人都成了资本家的走狗了。

比如乌合麒麟,他本就对IT一窍不通,又有点自大,所以说了一些错误的话还不悔改。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却闹得很大。你要帮他说句话就被打成小粉红。原因就因为,有一些人自己觉得自己懂一些知识,正好借这件事来彰显自己的本事。公知们把犯了错的乌合麒麟树立为反科学的靶子,暗中引导,让人们觉得打倒了乌合麒麟就能让凸显出自己与愚民们的不同之处,打倒了乌合麒麟就能促进科学进步挽救人类未来。这些暗示契合了人们内心的欲望,所以先打倒再说吧。


其实要反驳很简单,是不是华为公司倒闭了,996就不见了?显然并不是,甚至还可能有相反的作用,因为领头搞科研的企业被打倒了,剩下的企业总不可能突然就产业升级了吧。资本家能赚到大钱,不一定能善待工人,但是如果连资本家都都只能喝汤,那么他绝对不可能让工人住着别墅度假。

是不是打倒了乌合麒麟中国的科学水平就能得到提高,中国的芯片就能造出来了?显然也不是。中国有几个人懂得5纳米和7纳米的关系?能不能造出芯片来,与乌合麒麟有毛关系,他就是一画画的而已。你会要求毕加索懂IT知识吗?


要分辨公知,需要知识,需要知道衡量一件事情的度在哪里。任何事情,不是无限苛求就好,而是要有一个度,无论是超过这个度还是低于这个度,都是不好的。而公知们经常干的事情就是”上下其手“,使用其双重标准来操纵这个度,让这个度时而过高,时而过低。就好比奥运会上的裁判一样,找个理由就多扣你几分,对日本人则能不扣就不扣,他的评分标准是漂浮的,时而严格时而宽松。

比如华为搞996确实不好,我也曾写文评价这件事,但直接让华为倒闭,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公知们操控了这个度,让这个度变得过于严厉,表面上好像是在维护工人们的权利,实际上其目的就是想搞垮华为而已。正常的做法应该是,我们反对996,但是和我们支持华为搞研究并不冲突。我们也希望华为明天就搞出一个世界级的操作系统,但是这和我们支持华为现在基于安卓搞鸿蒙也不冲突。

再比如乌合麒麟的问题,乌合麒麟不懂IT,你就批评他不懂,别乱说话。你可以选择不去看他胡言乱语,也可以来知乎发一篇文章反驳其观点。但是没有必要认定他不悔改就罪大恶极,更不应该把所谓的他粉丝的发言拿来作为攻击他的工具。一个自称他粉丝的人发表了反科学的观点,和他本人有什么关系?他有能力去决定粉丝的观点吗?他甚至都无法证明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他的粉丝。

明白自己的欲望是什么,想清楚是不是被人操控了自己的欲望,懂得评判一件事情的合理的度在哪里,你才能看清楚,辨明白这个世界上谁是丑,谁是恶。这很难,望君努力。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难,因为权力的批判和批判的权利,永远是对立统一的。

一方面,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知识”大都讲究一个“变现”,于是:

敢于提出批评?这已经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了,是公知,一定要出重拳!

真正的知识分子都很单纯,都是为了为国尽忠而生的!

对那些不“忠!诚!”的知识分子,“破除封建迷信”是有必要的,在关键时刻,只能“尚武忠正”“三清教育”一番了!

你们这帮公知,给我老实呆着,看我派真正的知识分子来把你们一个个都送上天!!!


另一方面:

和这群真正的知识分子在一起,怎能搞好知识变现呢!

以猛兽的心境,朝着“实事求是”的心脏开枪吧!

(为了兑现财富密码)这种无谓的良心不要也罢!

天无二日,我心中只有“屁股”一个太阳!

您看下我这个流量,能被划分到“真正知识分子”一栏吗?你这流量太差了,我看当不上了,你还是继续当“公知”吧。

把我塑造成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吧!

如果伸手拉知识分子一把,知识分子就能得生存。但要是想把知识分子干掉,也并非难事。这权力就是如此重大。


(以下省略大概一万字左右不阴阳怪气的内容)


但凡讲求个“实事求是”,或者有真正的公民教育和知识科普广泛存在,那么像上边这种滑稽搞笑的情况,就很难出现了。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更关心评判的尺子掌握在谁的手里。


user avatar   neopeking19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我觉得对在场的绝大部分人来说,很难。

在我看来,大部分人都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甚至因为这种知识上的窘境而使得自己求知的能力进一步劣化,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越没有知识,则越没有求知的能力,然后更没有知识,然后……如果等到要对一个“需要用常识以外的东西”去下判断的事情之时,那到头来大部分人还是会沦为引用不同(不是学术意义上的,而是社会意义上的)“权威”的站队行为。

如果按照柏拉图的说法,我们大部分人不仅都很难走出知识的“洞穴”,也很难摆脱“感觉”,而且更糟糕的是“洞穴”之中还有能够熟练玩弄“感觉的阴影”的智者,这就会让人们更加无法正确运用自己的激情。

至于那些什么后知后觉的判断,比如“鲁迅是爱国的,所以不是公知”之类的话,我个人认为是对于“当下的人”做判断是没啥帮助的,当年也有不少人去骂鲁迅是收了卢布的。

至于现在的具体例子,大家看看这次奥运会的评价就行了。比如,我就认为奥运拳击裁判确实有偏向,但是体操裁判确实还可以,可是某些人非得要说拳击裁判有问题,所以体操裁判也有问题。比如,东京湾的水质确实不咋样,但是选手呕吐是因为剧烈运动而不一定因为水,可是好多人非得要把这些事混在一起说。

这些二极管就让人没有交流的欲望。

另外,我再发一个对鱼虱很有了解的人对这玩意的看法。简单的说,鱼虱不是环境指示物,不是耐污生物,不太能证明水质问题。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笔糊涂账,豆花搅糊糊,这要能辨别才叫见了鬼了。

不过按现在这问题的逻辑,很快我们说话都要引经据典了。

而且这经典还不能超出某几本书。


我老爸当年追我老妈的时候,写情书,开头都是要引用领袖语录的。

要不,一顶现成的反革命大帽子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user avatar   lao-yue-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到了这么一种状态了:靠自引就可以解决大多数知乎问题。以下引自我的答案:

群众口中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其实就是这种分歧无法掩盖这一现象的描述。再说的直白一点,我不认为世界上存在“深受群众喜爱的知识分子”,只可能存在“狐狸尾巴还没露出来的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说,群众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是大于无产阶级(绝大部分为群众)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因为我认为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分歧引起的矛盾大于财富不平等引起的矛盾

所以,知识分子分为两种:暂时没有被识别出来的公知、已经被识别出来的公知。再结合题目:如何辨别公知的批评与真正知识分子的批评。显然可得:

  1. 真正知识分子=暂时没有被识别出来的公知
  2. 公知=已经识别出来的公知

等号左侧是题目中的定义,右侧是我的定义。显然,关键还是在于识别,注意了,不是识别批评,而是识别人,只要识别了人,自然就识别了批评。

供各位参考。

补充一下,我上面只是解释和拓展了价值观分歧引起的矛盾,并不是说我支持其中的哪一方。既可以说我的论证说明了知识分子通通欠改造,都是潜在的反动派;也可以说不应该无限上纲拿着放大镜找茬。看你们自己的理解了。


user avatar   jie-cuo-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谓公知和真正的知识分子都是在安全绳内的舞者,所有键政人群都不可能碰走访调查取证这个方向。不管你如何根正苗红,如何拥护当下,这条路的终点都是山巅和间谍罪。

也正是因为能批评的东西太少,一部分人转而去喷国民性和德匹下,才给了粉X们给所有心怀不满的人群统统丢到公知这个筐里,再扣个所谓“逆向民族主义”帽子的操作空间。

你可以指责公知的言论是见不得中国好,搞内部破坏;但你也同样洗不掉粉红大佬们建言是为了博取流量、功名以及上峰赏识而昧着良心尬吹的嫌疑。

如何分辨二者的区别重要么?

如同《盗梦空间》的设定,你所调整的立场可能是从更深一层的梦境中醒来,也可能是堕入更深一层的梦境中去。


user avatar   lin-xian-sheng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辨别不了。

为什么辨别不了呢?因为人类去看待世界,不是直接地把握,而是借由一套自己的原本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框架去把握世界。

当某个学说,当他的理论与你原有的理论框架是冲突的,此时你会本能地认为他是错的。这一点是连那些大科学家都避免不了的,比如说爱因斯坦对于量子力学的态度。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能禁绝他们说话。

其次,你区分开又有什么用呢?在欧洲有一场蔓延几个世界的猎巫行动,

最开始的时候,1486年,传教士亨利希和耶科布撰写的《女巫之槌》堪称"猎巫行动"的指南,书中列举了许多如何识别女巫的方法,以及如何对她们施以酷刑,浩浩荡荡的大屠杀正式拉开帷幕

然后,这些指南越来越趋向于极端,最终谁都可能是女巫,都有可能被杀死。

因为这样的判断,本身就是基于一种荒谬的逻辑建立起来的,无论你怎么辨别,你最终也必然在群众运动的极端和非理性之中,这种界线越来越模糊。

其三,有事实,就是真正知识分子?

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从小到大,学校往往会出现某些大人物来视察,他一视察,学校就风声鹤唳,结果最终导致,学生的行为好得没法想象的程度。

那么请问,学生行为突然变好,这是一个事实吗?在知情人看来,当然是假的。但是,在大人物们看来,他是假的,还是真的呢?

就好比有个什么外国报告,报告说,民众的支持度是90%以上,这算是事实还是虚构呢?

 李世默此人在演讲中举出的一个论据是:根据国际清廉质数(以下简称“TII”),中国比许多民主国家更清廉。
  看到这里,估计有很多读者要哑然失笑了。
  但是咱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嘲笑”的层面,要从更深层次了解,为啥中国的 TII 指标会比某些成熟民主国家更好?猫腻在哪儿?
  在这个问题上,俺直接引用经济学家黄亚生对李世默的反驳(因为黄亚生的反驳已经一针见血,俺就不用浪费口水了)。
我一直认为用清廉指数来为一个不透明的政治体系辩护是很讽刺的。
......
下面要讲的是一个基本的观点:在民主国家中的腐败要远远多于我们知道的在那些集权国家中的腐败,因为民主国家按照定义就更透明,并且有更透明的数据。我更相信在民主国家中比较腐败程度,而不是机械的套用在中国与其他民主国家的比较中,这就像李世默所不断重复做的,但从根本上说是有缺陷的。他的方法混淆了两种效果:一个国家透明程度如何以及一个国家腐败程度如何。我不是说民主国家就一定比中国干净,我说的是李用的数据不能作为得出上述任何一个方向的结论的基本依据。在这个问题上想要得出结论的正确方法是:在给定同样的透明度下(以及同样水平的许多其他指标,比如收入)中国有/没有比民主国家腐败。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会阐明这种观点。在2010年,两个印度企业家成立了一个网站叫“我行贿”。这个网站让帖子以匿名的方式张贴印度公民不得不行贿的例子。截止到2012年8月,这个网站记录了20,000起腐败的报告。一些中国企业试着做同样的事情,比如他们创造了“I Made a Bribe”和“522phone.com”。但是这些网站很快就没了。正确的结论并不是像李的逻辑所说的——中国比印度更干净,因为他有着零纪录的腐败案例,而印度政府有着20,000起腐败案件。

  李世默,他故意不提“透明指数”,然后大谈“腐败指数”的对比——这种对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前提不同了。

统计数据是非常容易说谎,最典型一个数据,我们一说就是平均收入多少,从来不说中位数多少。那么平均收入是有啥意义呢?

再比如说,对于美国枪击案,就会出现多种错误的解释

1、认为,美国枪击案与民主制度相关。但是民主国家并非都是具有持枪权。

2、认为,美国枪击与人权相关。但是美国枪击案只能说明美国的治安水平不高,而与人权没有关系,他不涉及到民众与公权力的关系,而是民众之间的关系



唯一的办法是什么?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自己水平高。

这不是一个笑话,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现代社会需要懂得各种知识。比如说,你需要懂得怎么看懂医药说明书。你要懂得如何知道车的构造以及怎么开车。这些知识,在古人那里不需要,但是在当代人那里需要。

其实看起来这很难,实际上他很简单,

大部分的公共讨论需要的知识,是只需要了解某个学科80%的知识就可以,而这些知识都是入门级知识。这些知识其实很容易理解。很多人一说,就是中国多少是大学生,可是这些大学生们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获得了学习能力。


还有一个导致舆论恶化的东西,就是微博这种东西的存在。

微博是导致舆论恶化一个很重要的推手,原因就在于,他所能够发的文字量少,导致大部分文字根本无法容纳其信息质量,所以他会逐步劣质化。以及大量的短视频、表情包,都使得严肃问题的探讨,被戏谑化。

这一方面,是导致官方意识形态的戏谑化,也导致了公共问题的戏谑化。对于官方来说,他们更乐意看到,人们的去意识形态化,以及盲目的国家主义的饭圈化。




           

相关话题

  大家对这种言论怎么看?中国教育真的很low吗? 
  如何看待2016年8月26日《晓松奇谈》宣称遭到加拿大旅游部门强烈阻挠,导致节目无限期推迟播出? 
  为什么很多人说知乎是公知基地? 
  为什么国家不对一些影响青少年的公知们进行打击呢? 
  面对邱晨事件,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怎样评论张千帆? 
  如何看待周玄毅被豆瓣评为公知(公共知识分子)? 
  为什么有些学识的中年人很容易受公知言论的影响? 
  「中医」的名声是怎样被一步一步搞臭掉的? 
  中国都有哪些知名的「媒体经济学家」? 

前一个讨论
高考结束的第一天,你都做了些什么呢?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精灵宝可梦系列中的初学者精灵公母比例都是7:1?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