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上下五千年,你认为哪一个人是中华文明的最大功臣? 第1页

        

user avatar   lyy58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84年8月,韶山招待所迎来4位神秘的客人。其中三位穿着海军服,另一位是一名女游客,穿着黄绿色的服装。

接待他们的导游和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接待纪律,决口不问客人的真实身份。

在来到毛泽东故居之时,女游客看得非常仔细,参观结束之后,她小声询问导游:"毛泽东父母亲的墓地在哪里呢?我想要去看看。"

导游将客人们带到了毛泽东父母毛顺生和文七妹的坟墓前,女游客深深鞠躬,眼中已经含着泪水。

导游和随行的工作人员此时已经猜测到,女游客可能是毛泽东的亲人。

当导游将客人们带到了上屋场一处晒谷坪出,女游客看到上面有一个牌子写着"这是毛主席小时候劳动的地方"。她看到这块牌子,再也压抑不了心中的酸楚,放声大哭起来。

她在毛泽东曾经劳动过的土地上长跪不起,这时导游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

韶山是李讷最为向往的地方,而踏上这片土地,她是胆怯而惶恐的。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她在韶山管理局中报上接待的名单只写了丈夫王景清的名字。

一位韶山领导拉着李讷的手,语气中是责备,也是心疼:"你来了,怎么不告诉我们一声啊?你这是为什么啊?"

李讷连连摇头。爸爸已经去世八年了,鉴于母亲方面的缘故,李讷本来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她向韶山的父老乡亲们解释:"我怕……"

这位领导流下了眼泪:"你是毛主席的女儿啊!你回到了韶山,这里不就是你的家吗?"

失去了爸爸的庇佑,也因为妈妈曾经的所作所为而备受精神折磨,此时的李讷,经历了如此多的无奈和苦痛,终于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找到了爸爸的初心,放下了这个身份给她带来的大起大落。

1940年,李讷出生于延安,那时候毛泽东已经47岁了,江青25岁。毛泽东喜欢喊李讷"大娃娃",而李讷喊毛泽东"小爸爸"。

1942年,毛泽东和江青来到了枣园,李讷已经会跑路了,时常爬到爸爸的办公桌上乱涂乱画,抢下爸爸的笔央求爸爸讲故事给她听。

毛泽东看着她一点点长大,教她说话,教她走路,她调皮的时候会看着她微笑。毛泽东的子女之中,李讷是唯一一个在父母身边度过童年的孩子。

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从小和母亲杨开慧颠沛流离,杨开慧牺牲后,他们在上海卖报流浪,度过了非常凄苦的童年;姐姐李敏从小就被送到了保育院,4岁被送到苏联陪伴妈妈贺子珍。李敏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就是毛泽东,一直到14岁才回到父亲的身边。

相比于哥哥姐姐们,李讷是幸福的。毛泽东也希望哥哥姐姐们能够接受并且关心这个妹妹,他曾经在写给毛岸英的信中特别嘱咐他要给李讷写信。他还寄给毛岸青妹妹的剪纸,分享喜悦:"你的妹妹问候你,她现在五岁半,她的剪纸,寄给你两张。"

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李讷不便带在身边,毛泽东会安排卫士将李讷送到安全处。爸爸不在身边的时候,李讷就给爸爸画画,毛泽东珍爱李讷所有的"创作",即便是随意涂鸦的画,他都会反复看好几次。

胡宗南率部占领延安之后,李讷一直跟着父母点四处辗转。她已经到了可以上学的年龄,奈何没有学校可以上。毛泽东身边的参谋和干事只能抽空教李讷读书识字。她每天都和工作人员一起吃大灶,和战士们一样拿着自己的小碗,打一勺饭、一勺菜,找个地方蹲下来就吃。

在最困难的时候,李讷甚至连野菜叶也吃不上,只能吃黑豆,喝冷水。李讷并不觉得苦,还跑到毛泽东面前去询问:"爸爸,我每天吃黑豆,会把牙齿吃黑吗?"

毛泽东大笑起来:"黑豆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食,吃了虽然不好消化,但不会把牙齿吃黑的。行军走路吃黑豆,战士们更有劲,不会得浮肿病。

李讷听了爸爸的话高兴得跳了起来,天真的笑容深深感染了毛泽东。

在李讷的记忆之中,毛泽东经常吃一种饭,小米混合着大米,还有几块白薯。毛泽东称这种饭是"金银元宝饭",每次吃的时候都非常香甜。

有一次毛泽东一边吃饭一边和一个老木工聊天,老木工开始有些紧张,后来越聊越轻松,谈起了他的小时候。他说他和同村的几个孩子都经常被父亲打,有时候都不知道挨打的理由。有一个孩子被父亲打坏了眼睛,父亲事后后悔莫及,竟然一病不起了。

李讷非常认真地听着老木工讲着,那时候她才5岁多,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位父亲要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还是我的爸爸好,我爸爸从来都没有打过我。"

老木工和身边的同志们都因为李讷这天真的一句话笑了,而毛泽东却依旧一脸严肃,一点都没有笑。

他用筷子指了指碗里面的"金银元宝饭",对李讷说:"如果你爸爸没有这个,也会打你的。"

在场本来谈得很开心的众人,瞬间安静下来。

这件事深深记在了李讷的心中。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打人就是错的。而毛泽东却从这件小小的事情之中,体会到一位贫穷父亲的不易,体会到穷苦劳动人民为求一家温饱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艰辛。

1947年中旬,延安的形势已经非常紧张。面对蒋介石十几万大军的围攻,中央机关采取了灵活的方针主动撤离,诱敌深入。

李讷跟在爸爸身边,经常听到隐约的炮火声。毛泽东问女儿:"飞机来轰炸了,你怕不怕呀?"小小的李讷脸上带着坚定:"爸爸不怕,我也不怕。"

毛泽东欣慰地看着她:"看一看飞机,听一听炮声,也是对你的一种锻炼啊!"

李讷八岁的时候,因为营养不良体质很虚弱,走路的时候都有气无力。

贺龙怜悯小李讷,多次向毛泽东提出让她和父亲一起吃小灶。毛泽东却说:"现在全国都非常困难,前方战士打仗流血,很难吃得上一顿饱饭。广大劳动人民为了支援前线,自己种的粮食都舍不得吃,都缴了公粮,他们自己吃野菜啃树皮。这么多中央领导的小孩都挺过来了,我毛泽东的女儿就要搞特殊吗?这坚决不行。

1947年11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领导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来到了杨家岭。

一天,李讷听说大家正在斗地主,觉得好玩,就让卫士长李银桥的妻子韩桂鑫带着她去看热闹。

岂料这场热闹一看,李讷回来之后不停嚎啕大哭,毛泽东问起原因,韩桂鑫说斗争会上将人吊起来打,让李讷受到了惊吓。

毛泽东听后大惊,立刻命令停止这种行为。

原来当地的贫雇农不仅吊打了地主,还打了开明士绅,有的甚至将个别中农也安上了"新地主"的名号,对其批斗。细查下来,还有个别干部侵占了本应该归公的财物,称为"分浮财"。

李讷这次被吓,竟然暴露出了工作之中出现的不足。毛泽东起草文件纠正各种极"左"行为,周恩来更是连续在多个场合痛斥这种腐败行为:"现在见了好衣服就占,将来进了北京城还有得了?让他们统统都给吐出来!"

如果不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出时间来关心小女儿,毛泽东也许很难知道这些隐藏得很深的问题。

1954年,14岁的李讷给爸爸补过生日,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她用线和纸片做了一个圆形的书签,书签的正面画了两个寿桃,中间还写着一个"寿"字。


李讷送到爸爸办公室门前时,才知爸爸正在睡觉,于是她将礼物交给了卫士,还给毛泽东写下了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您正在睡觉吗?一定睡得很香吧?
您一定奇怪, 我为什么突然要写信给您。
事情是这样:
在您过生日的时候,我想给您送礼,一块手绢还没有绣成,您的生日就过去了。而且也绣得很不好,于是我就没有送。因为我知道您不会生气, 您是我的好爸爸,对吗?
这次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就趁此补补吧,我送的东西也许您不喜欢,但这是我亲手做出来的。
东西虽然小,但表示我的心意:我愿我最亲的小爸爸永远年轻、慈祥、乐观, 您教导我怎样生活, 怎样去做人,我爱您呀!
小爸爸,我愿您永远活着和我们在一起。
吻您
热烈爱着您的女儿李讷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讷正式在北京上学。毛泽东嘱咐李讷不能在家属栏之中填写"毛泽东",而是填写了身边工作人员的名字,籍贯一栏李讷写的延安。一直到李讷上了高中,比较正规了,李讷才按照真实情况填写。

李讷刚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学校距离中南海比较远,工作人员刚开始的时候是开车送她的。毛泽东知道之后批评这是典型的"特殊化",不允许他们再这么做。

从此之后,李讷一直住校,只有周末回家一次。在工作人员的数次请求之下,毛泽东才准许周末派一辆大车将所有中南海的孩子都接回来。

李讷从小就和爸爸最亲,有什么高兴和烦恼都会和爸爸交流。

1953年,李讷进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在这里,干部子弟比较集中。而在1959年,李讷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之后,她对自己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从小,毛泽东就一直在告诫李讷不要搞特殊化,不要骄纵,不要自以为是。

李讷反思自己在上大学之前的生活,发现自己身上有着太多的缺点。在大学之中,她认识了更多的群众,心理触动很大,她立志要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普通人,和大家都一样的人,和大家打成一片。

她在给爸爸的信中写着:"现在的干部子弟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是好事。"

毛泽东看到女儿思想上的成长,从直面缺点到自我批评,他感觉到非常欣慰。

1960年困难时期,李讷坚持住校,每个周末乘坐公共汽车回家,大部分同学并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李讷在学校报口粮的时候只报了17斤,毛泽东知道之后很高兴。而真正实践起来,李讷才知其中艰难。

她在学校几乎每天都在饿肚子,她曾经想要带一包奶粉去学校,毛泽东知道之后批评了她,从此她再也没有带过食物去学校。

一个星期六,李讷回家了,卫士们提醒毛泽东李讷已经两三个星期没有回来了,这次一起吃顿饭吧。毛泽东欣然同意。

那天,炊事员们多下了一倍的米,搞了四菜一汤,还弄了毛泽东爱吃的辣椒和霉豆腐。饭菜上桌的时候,李讷正和毛泽东抱怨,说自己在学校上课肚子一直在咕噜咕噜叫。毛泽东安慰她:"困难是暂时的,要和人民群众一起度过难关。

在饭桌上,李讷吃的狼吞虎咽,滚烫的米饭将她的眼泪都挤了出来,她嚼都没有多嚼,直接吞了下去。卫士们在一旁觉得非常心酸,谁能相信到了新中国,毛泽东的小女儿会饿成这样?

江青看到女儿这样,一句话没说,只是像生闷气一般撇开了眼,眼中含泪。而毛泽东若有所思地放下了筷子,眼睛有些湿润,望着女儿,慈爱地说:"吃吧,多吃点。"

江青停了筷子,喘了几口大气,最终只是抿了抿嘴唇,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毛泽东对李讷说:"我年轻的时候在湖南农村搞社会调查,有次饿了一天只弄到一块番薯……"

李讷一门心思在吃饭上面,根本没注意爸爸在说什么。卫士给李讷递了半个玉米面馒头,李讷拿着半个馒头擦了擦盘子里的油水就往嘴里塞。吃完之后还不过瘾,又拿开水倒进菜盘子里面,涮一涮当作汤水全部喝下去了。

毛泽东定定得看着女儿,最后站起身,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最后停在古老的柏树前,久久没有说话。

晚上,江青去找毛泽东,两人不知谈了什么,最后江青红着眼睛走了出来。卫士估计是为了李讷的事情,他拎着热水瓶去给毛泽东倒茶,向毛泽东道:"主席,李讷太苦了……"

毛泽东皱着眉说:"同人民比起来,她还算好一些。我心里不好受,她妈妈心里也不好受。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的待遇,她是学生,按照规定不该享受的就不能享受。在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尤其要严格对待。"

而本来体质就不好的李讷无法承受这样的饥饿,她大病一场,全身浮肿,情绪变得极为低落。1961年,因为身体太过虚弱,李讷休学一年,一直到1965年大学才毕业。

这一时期毛泽东给她写了很多信,他太了解李讷了,这个骄傲又敏感的孩子,此时心中承受的压力,毛泽东似乎能亲身感受到。

1962年,毛泽东在给李讷的信中"抱怨"李讷。

李讷:
贺片收到,高兴。你为什么不写封信给我呢?为什么那样吝啬呢?你不爱爸爸了,是不是呢?我希望不是,你是爱我的,只因我对你帮助太少,缺乏长谈,互不交心,所以如此。你给我来封信吧。
祝你 上进!
父亲1962年1月9日

毛泽东将女儿不愿意给自己写信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怪自己对她的关心太少了,很少和女儿交心。

繁重的工作,让毛泽东注定不能像普通的父亲一样和子女们朝夕相处。而他和很多开明、负责的父亲一样,小心翼翼地尝试着和青春期的女儿交流。在女儿敏感和受伤的时候,耐心开导,循循善诱。

而作为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是有压力的,她必须要比别人做的很好,她深怕自己达不到让爸爸满意的高度,达不到人们心中"红色公主"的标准。她天资聪慧,有理想有抱负,在毛泽东的教育之下对自己的要求近乎严苛。

而在看到爸爸这封信之时,她才开始感受到,相比于学业,相比于将来是否能成材,爸爸更关心他们父女之间的感情和李讷的心理健康。

爸爸的话是充满爱的,这股暖流激励着李讷,让她更有勇气,更加开朗,也更清醒。

1968年,李讷听说越南战场打得非常激烈,不少同志们参加了支援工作。李讷向毛泽东提出了上战场锻炼的要求。

她对爸爸说:"我的一生真平淡,何时才可以马革裹尸啊!"

而毛泽东却拒绝了她的要求,并且批评了她这种想法,希望她能够做好平凡的工作,看到眼前最要紧的事情。

毛泽东的晚年,久卧病榻,他不止一次对身边的人说,他要回到韶山,渴望回到韶山再看一眼。他甚至对李讷说过,如果有人不同意他回去,就算是遗体也要送回去。

考虑到毛泽东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中央积极准备护送毛泽东前往韶山的同时,也在劝说毛泽东安心养病。

1976年7月,计划将毛泽东送回韶山的"子爵号"在北京和长沙之间反复试飞,反复测试数据,就是为了保障毛泽东归乡可以万无一失。

1976年9月8日,韶山滴水洞负责人接到了中共湖南省第一书记张平化的电话,中央安排毛泽东9月15日回韶山,准备在滴水洞调养身体,张平化明天就会来视察准备工作。可当天深夜,他们又接到了的电话通知,说张平化书记第二天不再来了。

当时滴水洞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还不能理解为何计划临时有变,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他们从广播之中听到了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

毛泽东"回家"的心愿一直没有实现,却深深记在了李讷的心中。

毛泽东临终之前还担心着韶山的家人们,她让李讷、李敏一定要记得回去看一看叔叔,她的叔叔还在守着几亩薄田,吃不饱饭,过着艰苦的生活。1989年李讷回到韶山之后专程去见了毛泽连一家,给他们留下了100元钱。和叔叔婶婶们说起过去、说起爸爸,李讷数次哽咽,不能自已。

爸爸走了之后,李讷一直低调,上班从不旷工,自己买菜做饭。即便如此,身边还是时时响起讽刺、尖锐的声音,让她始终不能适应,陷入了内心的恐慌之中。

而在韶山,这里的乡亲们看到她,都在感慨:"咯就是毛泽东的女儿啊!长得多像!多有孝心啊!"

听到这些温暖的话,想到在北京生活的巨大落差和孤独感,她又忍不住流下了行行热泪。

临走之前,李讷拿出一块洁白的手帕,包上一把故乡的泥土,将它带回了北京。

后来,李讷才知道,毛泽东将她送给她的那枚书签,收藏了22年。

年轻的李讷曾有很多烦恼,她希望众人眼中最好的,却不知在爸爸心中,她就是最好的。随着喧嚣的平定,人生终将止于平凡,人的财富、名誉、地位……这些原来看起来重要的一切,原来是那么脆弱,那么容易失去。永远留存的,只有人间真情。

李讷最后的人生,既没有成为她理想之中马革裹尸的英雄人物,也没有成为某些人口中的坏人。倒是合了爸爸的心意,成了一位勤勤恳恳工作,安安心心拿工资的普通人。

入冬之后,李讷会和乡邻们一起冒着寒风排队买大白菜,再用模板三轮车运回家。

到了毛泽东诞辰和忌日,她会和人民群众一起在毛泽东纪念堂前面排队,等待着看父亲一面。然后静静地随着人群离开,坐着公交车回家。

有人问李讷,做毛主席的女儿是什么感觉?李讷说:"有爱,有崇敬,更是一种幸福。"毛泽东离世时,留下124万元的稿费,他全部都交给了国家,没有给李讷、李敏和毛岸青留下一分钱。而在子女们心中,父亲给他们留下的最为珍贵的、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user avatar   liu-sheng-guang-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于一八九三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叫毛顺生,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其美。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

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

这时我家有十五亩田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六十担谷。一家五口一年共吃三十五担——即每人七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二十五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点资本,后来又买了七亩地,这样我家就有‘富’农的地位了。

那时候我家每年可以收八十四担谷。当我十岁家中只有十五亩地的时候,一家五口人是:我父亲、母亲、祖父、弟弟和我。我们又买了七亩地以后,祖父去世了,但又添了一个弟弟。可是我们每年仍然有四十九担谷的剩余,我的父亲就靠此渐渐富裕起来。

我父亲还是一个中农的时候,就开始做贩运谷子的生意,赚了一些钱。他成了‘富’农之后,就用大部分时间做这个生意了。他雇了一个长工,还叫孩子们和妻子都到地里干活。

我六岁就开始干农活了。我父亲做生意并没有开铺子,他只是从贫苦农民那里把谷子买下来,然后运到城里卖给商人,在那里得到个高一些的价钱。在冬天碾谷的时候,他便多雇一个短工干活,那时我家就有七口人吃饭。我家吃得很俭省,不过总是够吃的。

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他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

因为这个缘故,我十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个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了。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八里路。

(小的时候一度以为他是路痴,去年参观中共二大纪念馆,才知道他因为忘记开会地址就回家了,但和去年开一大的地方就隔两个路口啊,想想教员可能真的有点路痴也说不定)

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帐。他要我学珠算。既然我父亲坚持,我就在晚上记起帐来。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帐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

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他每月十五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他们鸡蛋下饭吃,可是从来没有肉。对于我,他不给蛋也不给肉。

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她可怜穷人,他们在荒年前来讨饭的时候,她常常给他们饭吃。但是,如果我父亲在场,她就不能这样做了。我父亲是不赞成施舍的。我家为了这事多次发生过争吵。

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

老头儿继续‘聚财’,这笔财产在那个小村子里已被认为是笔大财了。他不再买进土地,但他典进了许多别人的地。他的资本增加到了两三千元。我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在不断地发展着。

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是自招失败。我学会了恨他,我们对他建立了真正的统一战线。同时,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帐,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宇,足够记帐之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

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帐。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这教我父亲很生气,他希望我熟读经书,尤其是在一次打官司时,由于对造在法庭上很恰当地引经据典,使他败诉之后,更是这样了。

我常常在深夜里把我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就这样我读了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我父亲认为读这些书是浪费时间。他要我读一些象经书那样实用的东西,可以帮助他打赢官司。

我继续读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情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于这件事,我纳闷了两年之久,后来我就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现它们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

我父亲毛顺生早年和中年都不信神,可是我母亲信佛却很虔诚。她向自己的孩子灌输宗教信仰,我们都因为父亲不信佛而感到伤心。我九岁的时候,曾经同母亲认真地讨论过我父亲不信佛的问题。

从那以后,我们好几次想把他转变过来,可是没有成功。他只是骂我们,在他进攻之下,我们只好退让,另想办法。但他总是不愿意和神佛打交道。

可是,我看的书,逐渐对我产生了影响,我自己也越来越怀疑了。我母亲开始为我担忧,责备我不热心拜佛,可是我父亲却不置可否。后来,有一天,他出去收帐,路上遇到一只老虎。老虎猝然遇见人,慌忙逃跑了。

可是我父亲却感到更加吃惊,对于他这次脱险的奇迹,他后来想得很多。他开始觉得,是不是得罪 了神佛。从此,他开始比较敬佛,有时也烧些香。然而,对于我越来越不信佛,老头儿却不加干涉。他只有处境不顺当的时候,才求神拜佛。

《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厚望.我也逐渐讨厌田间劳动了。不消说,我父亲是反对这件事的。为此我们发生了争吵,最后我从家里跑了。我到一个失业的法科学生家里,在那里读了半年书。以后我又在一位老先生那里读了更多的经书,也读了许多时论和一些新书。"

这时,湖南发生了一件事情,影响了我的一生。在我读书的那个小学堂外边,我们学生看到许多豆商从长沙回来。我们问他们为什么都离开长沙。他们告诉我们城里闹了大乱子。

  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饿饭。饥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到抚台衙门请求救挤。但抚台傲慢地回答他们说:‘为什么你们没有饭吃?城里有的是。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

抚台的答复一传到人们的耳朵里,大家都非常愤怒,他们举行了群众大会,并且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他们攻打清朝衙门,砍断了作为官府标志的旗杆,赶走了抚台。这以后,一个姓庄的布政使骑马出来,晓谕百姓,说官府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

这个姓庄的说话显然是有诚意的,可是皇上不喜欢他,责他同‘暴民’勾结。结果他被革职,接着来了一个新抚台,马上下令逮捕闹事的领袖,其中许多人被斩首示众,他们的头挂在旗杆上,作为对今后的‘叛逆’的警告。

  这件事在我们学堂里讨论了许多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数学生都同情‘造反的’,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出发。他们并不懂得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件耸听的事而感兴趣。我却始终忘不掉这件事。我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象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我深感不平。

  不久以后,在韶山,秘密会社哥老会③里的人同本地一个地主发生了冲突。这个地主到衙门里去控告他们。因为他有钱有势,所以很容易胜诉。哥老会里的人败诉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屈服,他们起来反抗地主和政府,撤到本地一个叫做浏山的山里,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山寨。

官府派兵去攻打他们,那个地主散布谣言说,哥老会举起义旗的时候,曾经杀死一个小孩祭旗。起义的领袖,是一个叫做彭铁匠的人。最后他们被镇压下去了,彭铁匠被逼逃走,后来终于被捕斩首。但是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个英雄,因为大家都同情这次起义。

  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乡里发生了粮荒。穷人要求富户接济,他们开始了一个叫做‘吃大户’的运动。我父亲是一个米商,尽管本乡缺粮,他仍然运出大批粮食到城里去。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我不同情他,可是我又觉得村民们的方法也不对。

这时还有一件事对我有影响,就是本地的一所小学来了一个‘激进派’教师。说他是‘激进派’,是因为他反对佛教,想要去除神佛。他劝人把庙宇改成学堂。大家对他议论纷纷。我钦佩他,赞成他的主张。

  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童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

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唿,中国其将亡矣!’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宗主权的丧失。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逾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父亲决定送我到湘潭一家同他有来往的米店去当学徒。起初我并不反对,觉得这也许是有意思的事。可是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我听说有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于是决心不顾父亲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

学堂设在我母亲娘家住的湘乡县。我的一个表兄就在那里上学,他向我谈了这个新学堂的情况和‘新法教育’的改革。那里不那么注重经书,西方‘新学’教得比较多。教学方法也是很‘激进’的。

 我随表兄到那所学堂去报了名。我说我是湘乡人,以为这所学堂只收湘乡人。后来我发现这所学堂招收各地学生,我就改用湘潭的真籍贯了。我缴纳一千四百个铜元,作为五个月的膳宿费和学杂费

 我父亲最后也同意我进这所学堂了,因为朋友们对他说,这种‘先进的’教育可以增加我赚钱的本领。这是我第一次到离家五十里以外的地方去。那时我十六岁。

在这所新学堂里,我能够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另外一件事值得一提,教员中有一个日本留学生,他戴着假辫子。很容易看出他的辫子是假的。大家都笑他,叫他‘假洋鬼子’。

  我以前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他们大多数是地主子弟,穿着讲究;很少农民供得起于弟上这样的学堂。我的穿着比别人都寒酸。我只有一套象样的短衫裤。学生是不穿大褂的,只有教员才穿,而洋服只有‘洋鬼子’才穿。我平常总是穿一身破旧的衫裤,许多阔学生因此看不起我。可是在他们当中我也有朋友,特别有两个是我的好同志。其中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

  人家不喜欢我也因为我不是湘乡人。在这个学堂,是不是湘乡本地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要看是湘乡哪一乡来的。湘乡有上、中、下三里,而上下两里,纯粹出于地域观念而殴斗不休,彼此势不两立。我在这场斗争中采取中立的态度,因为我根本不是本地人。结果三派都看不起我。我精神上感到很压抑。

  我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进步。教员都喜欢我,尤其是那些教古文的教员,因为我写得一手好古文。但是我无心读古文。当时我正在读表兄送给我的两本书,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新民丛报》,是梁启超编的。

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当时我以为他是很进步的,但是他后来变成了反革命,变成了一个豪绅,在一九二五到二七年的大革命中参加了反动派。

  许多学生因为假辫子而不喜欢那个‘假洋鬼子’,可是我喜欢听他谈日本的事情。他教音乐和英文。他教的歌中有一首叫做(黄海之战》的日本歌,我还记得里面的一些动人的歌词:

  麻雀歌唱,

  夜莺跳舞,

  春天里绿色的田野多可爱,

  石榴花红,

  杨柳叶绿,

  展现一幅新图画。

  这首歌是歌颂日本战胜俄国的,我当时从这首歌里了解到 并且感觉到日本的美,也感觉到一些日本的骄傲和强大。我没有想到还有一个野蛮的日本——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日本。

我从假洋鬼子那里学到的就是这些。

我还记得我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次听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都已死去的——虽然新皇帝宣统[溥仪]已经在朝两年了。那时我还不是一个反对帝制派;说实在的,我认为皇帝象大多数官吏一样都是诚实、善良和聪明的人。他们不过需要康有为帮助他们变法罢了。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使我向往,我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

同时我也学了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在一篇讲美国革命的文章里,我第一次听到美国这个国家,里面有这样一句:‘华盛顿经八年苦战始获胜利遂建国家。’在一部叫做《世界英杰传》的书里,我也读到了拿破仑、俄国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盂德斯鸠和林肯”。

——《红星照耀中国》

他本应有一个安稳余生,

但走上一生无悔的道路。

遍地哀鸿遍地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各位,我想说的是,

纵使我们记忆里都是他伟岸的身影,

但莫要忘记他也曾是一个青涩少年。



user avatar   ding-talk-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来也是笑话,我读过小学、中学,也当过兵,却不曾看见过世界地图,因此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湖南省图书馆的墙壁上,挂有一张世界大地图,我每天经过那里,总是站着看一看。

过去我认为湘潭县大,湖南省更大,中国自古就称为天下,当然大得了不得。但从这个地图上看来,中国只占世界的一小部分,湖南省更小,湘潭县在地图上没有看见,韶山当然更没有影子了。世界原来有这么大!

世界既大,人就一定特别多。这样多的人怎样过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注意吗?从韶山冲的情形来看,那里的人大都过着痛苦的生活,不是挨饿,就是挨冻。有无钱治病看着病死的;还有家庭里、乡邻间,为着大大小小的纠纷,吵嘴、打架,闹得鸡犬不宁,甚至弄得投塘、吊颈的;至于没有书读,做一世睁眼瞎子的就更多了。在韶山冲里,我就没有看见几个生活过得快活的人。韶山冲的情形是这样,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

我真怀疑,人生在世间,难道都注定要过痛苦的生活吗?决不!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这是制度不好,政治不好,是因为世界上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所以使世界大多数的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人,都会变成快活的人!幸福的人!

世界的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必须通过革命,通过人的努力。我因此想到,我们青年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长。

从这时候起,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2021.12.18更新

在清理手机的时候,看到了一张多年前的截图

这里加马赛克,不解释。现在看,血压立马升上来了。

选自《背影》(不是朱自清的)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延续与强化文明是一种英雄,开创文明新的可能性,是更大的英雄,答案是邓小平。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60%的汉族是5000年前5个超级祖先的后代

说明:由于涉及到古人类,所以本文不考虑少数民族,只考虑汉族为主体的华夏人。
事实上,汉族人口一直占有90%以上。

相对于文明论,我个人更倾向于人论
也就是说:只要华夏民族的人还存在,那么,我们就有希望,如果我们这个民族肉体消灭了,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个超级祖先贡献40%——————

首先介绍其中的3个超级祖先,这三个的研究文章如下:

在严博的这篇文章里

Y Chromosomes of 40% Chinese Descend from Three

Neolithic Super-Grandfathers

作者发现,从Y染色体来推测, 40%的汉族祖先来自6000年左右这三个超级明星。

这三个人,可以命名为农民甲乙丙。


我们知道评估人类进化,有两套标准,一个是母系遗传的线粒体,一个是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

这里讲述的是y染色体,我们把全世界现代人的Y染色体分成了20大类。


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最多的Y染色体类型是O、N、C、D,还有少量的Q、R、J等等。计算各种类型(单倍群)在东亚的遗传年龄,可以明显分出三个遗传地层。C和D在东亚已经有了4-6万年,东亚主流的O和N在东亚不会超过2万年,而其他稀少类型大多只有数千年历史。地理分布上也有明显差异,C型沿海分布,观察早期沿海的考古遗址(贝丘)人骨遗骸,形态非常接近澳大利亚土著

而中国人Y染色体最大的类别是O3a-M324(占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在5000年前,M324产生了三个大的分支(我用红框标记了):

一个在M117下,Oα,

一个在F444下, Oβ

还有一个在F11下,Oγ

这三支,是40%中国人的祖先。

更有趣的是这三个星状大扩张发生的时间分别是在5400年、6500年、6800年前,这三个年代正好分别对应考古文化中高庙文化、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鼎盛期的开始时间。

中国北方全面转入农业阶段的时间也正好是6800年前,这也与黄河中游的6900-4900年前的仰韶文化、黄河上游6000-49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以及黄河下游7400-6200年前的北辛-6200-46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等的时间相契合。
虽然汉族现在人口这么庞大,但是汉族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当年生活在关中平原、山西盆地里的华夏部落的后裔,这一点得到了证实。

——————2个超级祖先贡献20%——————



除了上述三个超级祖先,还有俩个
一个是C3下面F1144的下游扩张,即南支,扩张时间可能比O3的三大簇略早,
另一个是O1a1下面F78的下游扩张,年代可能只有4000年不到。
这两支的人口大概也各占了汉族的10%上下!


好了,上述的5个人,共同贡献了中国60%的汉族,牛逼enough!

——————汉族南迁—————
虽然历史上,我们自诩和平,甚至认为我们自己是通过文化感动了周边的其他人。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被引申为华夷之辨的来源,但是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句话的解释,夷狄即使有领导者也不如没有诸夏领导者治理的好。可见这句话,是一种广义上的民族自豪感。
当然,这句话被后人改的面目全非,甚至成为“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这种谬论(据说是元朝许衡改的)。
仿佛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去感动对方,然后对方就乖乖的束手就擒,成为我们的新成员。

然而,事实上,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基因证据,都告诉我们,这纯属谬论,不过是一些幻想罢了。

在这个话题下,大家举了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汉族是一个善战的民族。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汉族善战吗? - 中国历史

1汉族打满了全场,从匈奴,鲜卑,突厥到女真,蒙古,就跟踢球一样,汉族这边是丢了几个球,可是对面球员都被我们踢残废了
2嘴上说着爱好和平被人欺负,身体却很诚实地从黄河流域的一片发展到现在的大公鸡呢


而基因证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004年金力教授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了汉族的南迁过程。

Genetic evidence supports demic diffusion of Han culture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发现,汉族史上有三次大规模南迁


第一次发生于西晋时期(公元265-316 年),迁徙人口约90 万(大约当时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
第二次发生于唐代(公元618-907年)规模比第一次大得多;
第三次发生于南宋(公元1127-1279 年),迁徙人口近500 万

而比较神奇的是,南方汉族的父系和母系结构不太一样,即Y染色体和线粒体数据这个时候不匹配了。
就父系而言,南方汉族的主体基本上是从北方汉族而来的,而就母系而言,现在的南方少数民族的母体对南方汉族的贡献更大。
Y染色体显示了汉族主流存在,而线粒体却存在其他种族成分。
什么原因呢???有可能被征服的部落男子牺牲了吧,也更大可能是生殖优势导致的。

不过作为汉族,我觉得,比例下降不是好事啊,还好开放二胎了。

各省汉族人口比例

汉族比例最高的三个省份依次是山西(0.9974)、江西(0.9966)、江苏(0.9951),比例最低的三个省依次是西藏(0.0817)、新疆(0.4048)和青海(0.5302),其中,只有新疆和西藏的比例低于50%。

————人群迁徙————
关于华夏文明的传播,相对颠覆的一点是,我们事实上更多的是人群传播。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是culture,就像传教士似的,把文化传播到华夏大陆和周边,然而,现代分子学证据却告诉我们,我们本质上依然是人群迁徙,我们在传播文化的时候,也把人带过去了(说的那啥点,左手论语右手刀)。


这一点在分子人类学上很关键,是有严格的区分的,就是我们有两套理论
demic:人群迁徙
culture:文化传播
打个比方,小麦从西亚传入中国,这是culture,即文化传播进来,但是西亚人没进入。而我们汉族进入江南,这是demic为主,即我们的人过去了,然后顺便把文化带过去了。

之所以有文明论,因为一来华夏文明在古代(1840前)我们整个东亚地区一直是领先的文明,再加上我们的文化传承,使得我们误以为我们主要是靠文明传承(包括很多怀柔政策也是如此),然而基因证据却告诉我们,事实上,华夏人,其实在基因传承上丝毫不差,华夏族从黄河流域一小块扩张的过程中,事实上就是一个血缘系统扩散的过程,而非单纯的文化扩张。

所以形成了今天华夏主体民族血缘体系上的相对一致,如下图所示。

这是2006年另一篇文章的内容,图中的各民族成分,绿色为东亚类群O

Male Demography in East Asia: A North–South Contrast in Human Population Expansion Times




感谢 @居士说 指正,我去查询公报后改正数据。
以后还是要亲自确认一手数据。

——————一些科研的tips和问题——————
有耐性看到现在的朋友们,这里说一些内容,也是不少知友问到的问题
1,关于样本问题
大家都知道,全国普查,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所以,一般采取抽样调查,如何抽样,往往就涉及到了很多统计学的内容。事实上你们看到的无论是发病率还是其他发生率,都是统计抽样的结果。
2,关于三个人或者五个人的身份问题。
我之前在另外一个答案里,引用复旦李辉教授的说法,称之为三皇五帝,被很多人认为不严谨。事实上,我认为这三个人对应的应该是三个有地位的人(多妻)
3,关于其他可能性
这个一直是我强调的一个内容,比如,会不会存在最初的华夏族被屠杀光了,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幸存者效应。
还有会不会分离时间事实上计算的不对。
这些让我回答,我会说,有可能。
但是,在科研里,讲究的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按照现有的证据,现有的算法,我们只能得出这三个共祖。而其他的可能性,需要证据支持。

这种理念我一直在强调,类比的就像,有没有鬼?恐龙有没有文明等?都是一个道理。就是,按照现有条件和证据,我们不支持鬼或者恐龙文明的存在,所以我们就认为是不存在的,但是,你要问我有没有可能啊,我当然会说, 有。


user avatar   yu-ye-71-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毛主席,因为那个时候是中国最困难的时候。


user avatar   lfyluofei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user avatar   chi-hou-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说是教员,我也承认,教员的功绩是无可比拟的。

但是吧,在教员的时代,至少大多数人还是承认自己是中华文明的。

中华文明在唐后,进入了一个很危险的时期,当时一片混乱,各个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那是晋后的另一个胡人政权纷纷建立的朝代。而后的宋朝,名义上是大一统,但是北方的辽,金始终没有统一,西北有西夏,东南有大理,是汉族大一统王朝最小的一个,搞了一半还弄了个南宋,整个北方都丢了。然后是碰到蒙古人,神州陆沉百年。

这样算起来,从唐以后,中国北方有很多地方连续数百年被异族统治,就是中原地区,也是超过200年被异族统治。这是什么概念?你看元末的历史,很多人有2个名字,一个汉文的名字,一个蒙古族的名字。连名字都改了,你想想那些地方的人,对中华文明有多少认同感?

这个时候,在中国的南方,有一个人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人,或者如果这个人失败了,被扩廓帖木儿打败了打败了,后果是什么?往惨了说,中华文明可能就消失了,我们现在就是鞑靼文明的一支。往好了说,我们现在面对的中华文明也要变味,参合大量蒙古文化。

幸好出现了这样一个人,而且这个人以中华文明为立国之本,重提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他重新建立了汉家文化,重新捡起来汉族的传统,又过起了汉族的节日。让中华文明在跌落悬崖之时一把拉住,站起来并重新强盛。不然,我们今天也许吹嘘的不是什么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是我蒙古伯也台部自古一来骁勇好战。

我不想吹捧封建帝王,但是我觉得,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的确是有个人,把这艘即将沉没的大船给挽救了过来。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也就是不能批评岳飞的忠君思想,岳飞作为一个宋朝人,没有机会学习马克思主义,没有办法坚持科学发展观。不能批评杜甫使用纸质书信。杜甫作为一个唐朝人,没有机会使用电子邮件。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秦始皇嬴政是中华文化的最大功臣。因为自从他统一了中国以后,后世帝王都立志完成国家统一。这件事情在中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分裂的一个个小国,才是常态。

当然其次就是教员,算是挽救中华文明于水火。而且教员成功的把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也就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的民本思想相结合。马克思说的解放无产阶级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内核上,其实是一个意思。

我认为教员的主要功绩有三:

第一个其实就是利用西欧爆发柏林危机的时候,果断发动三大战役,搞定果党。从政治上为国家打下现代化基础。
第二个就是利用抗美援朝,一方面获得美国的尊重,另一方面通过苏联援助获得工业基础。从经济上为国家打下现代化基础。
第三个也是有点争议的,就是发动WG。从文化上消除中国人脑袋里面的封建思想。尤其是很多知识分子脑子里面的封建士大夫思想。当然后期失控了。毕竟当时教员也老了。从思想上为国家打下现代化基础。

而教员能完成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依靠的是老百姓认为的天经地义的大一统思想。


user avatar   fenghuo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清·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中国对加入 CPTPP 持积极开放态度?若加入将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媒体称美国“威胁”全世界180个国家? 
  为什么关羽的谥号是壮缪? 
  父母都是汉族,祖上是蒙古人,感觉祖先很荣耀,想改回蒙古人,有什么办法呢? 
  平心而论,唐太宗李世民有资格行泰山封禅吗? 
  为什么我作为一个汉人,却对蒙古西征感到热血沸腾(请看完问题详情)? 
  古代皇帝出生时真的是雷雨交加的天气么? 
  现在的中国,存在哪些“缺点”? 
  如何评价金门战役? 
  为什么古代中国皇帝大部分不喜太子(朱元璋除外)?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外行看上去很普通,但在内行眼里其实非常高级的东西?
下一个讨论
哪里可以查到考研院校近些年的报录比?





© 2025-0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