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计划经济的优点和弊端分别是什么?西方国家是否也存在计划经济?我国现在还有计划经济吗? 第2页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计划经济本质上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整套“模式”。

实不实行计划经济,也从来不是个单纯的“技术可行性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

如果没有相匹配的权力架构做基础,那么单独使用“计划经济”,无异于完全市场经济下的寡头垄断,而且还是全方位的绝对垄断,比财阀还财阀。

在谈论经济模式时,绝对不能忘记的一点,是经济资源与社会权利是相对应的,通常来说,有多少经济资源,就连带着有多少权力,权力从来不是无根之水,不是单靠几句法律条文就能维系的。

如果没有相应的权力架构(以及思想基础和资源均衡)作保障,那么“计划经济”无异于“精英集团”对“普通大众”的单方面压榨。

就像外卖和快递员们日常面对的那样,派送路线的优化和每单派送的时间标准,无疑是大数据“优化”后的结果,几乎在数据上做到了“极致”“高效”,但这种“优化”,对于外卖和快递员这些具体执行者来说,体验往往极差,甚至只能疲于奔命。那么,这种大数据优化后的“极致”“高效”精确计划,究竟是为谁服务的?

完全的“计划经济”,客观上等同于完全将经济资源以及权力交由一个或若干个“精英集团”,此后只能祈求这个“精英集团”“不忘初心”,并始终稳定的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但历史一次次证明,这种“祈求”,最后只能变成“乞求”。

具备计划经济要素的“会计王国”古已有之,并非完全的现代创作。

如果单纯只是调配一国一城的战略资源的话,那么每个时代的对应“算力”,也都是足够的。

但最后这些原始的“会计王国”或人浮于事,或干脆破产倒闭,都是因为权力架构本身出了问题,导致“特权”依托于“资源”的集中而不断蔓延,权力的大网铺天盖地,不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各种“管管管”,最后上下权利完全失衡,一方面“精英”们口含天宪衣食无忧日日歌舞升平,而底层人微言轻只能节衣缩食日日“感恩”,希望自己被砍得晚些或者被砍的时候别太疼。

而资源相对分散且各地区(集团)缺乏共同利益的国家,“算力”的充足,只会导致更有效地“各自为政”甚至“分崩离析”。

即便是上世纪现代计划经济的“失败”,本质上也不是因为“算力”和“技术”的不足,苏联解体前的“算力”本质上也是足够应对当时苏联的资源和人力的(想想上世纪苏联的理工教育和数学水平),只是当时的技术相对现代而言略显“原始”(无纸化办公和个人电脑的普及尚不存在)。

但内部的权力争夺和特权的存在,使得本该局限于“战略资源”的“经济权力”,逐渐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权力的触手无处不在,管理范围无所不包,但最后“管管管”到连维持起码正常生活的日用品产量都出现了问题,连带着科教和文化领域也跟着一起倒退甚至崩溃。

然而,鼎盛时期的苏联,尽管轻工业质量上相对西方拉跨,但在产量上无疑是发达国家和世界大国的水平。可随着权力架构的逐渐瘫痪和名存实亡“没有精神”,苏联人曾经有过的吃喝不愁,业余时间充足且精神食粮丰富的好日子,反而随着苏联国力在“统计数据”上的“发展壮大”逐渐远去。

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最根本的还是靠“消费者”的主动需求,而“消费者”能拥有主动需求,是因为他们起码有相应的经济资源作为这种“需求权”的保障。

而计划经济本身最大的作用是在一定时间内将关键的战略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即,从长远角度着想,把资源放到那些投资量大,短期经济回报小,且涉及公共权利稳定,对于稳定社会总体发展而言更被需要的地方)和维持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全盘的计划经济,本质上不会创造出“新需求”,更多只是在不断适应和完善“已有的需求”,对“新需求”亦步亦趋,短期内或许不会出现问题,甚至相对于市场经济,可以更快速地满足一些社会上的基本需求(像是就业和生活物资配给)。

但日积月累到十几年、几十年的程度,随着“精英集团”“百万漕工”的利益形成,维持有效信息的“计划经济”框架,会随着人性而逐渐坍塌,只剩一个空架子,甚至出现“需求”和“供给”完全脱节的情况,就像苏联晚期那种部队不缺好坦克,但居民却缺少好汽车;特供商店里啥啥都有,但普通百货商店则货架空空的情况。

所以感觉,单纯从技术可行性的角度考虑“计划经济”,而不考虑相应的社会资源分配和权力架构,那么这种“计划经济”究竟是在满足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权益,还是只在满足某个、某几个精英集团甚至“终产者”的个人权益,应该不难看懂。

服务于所有人的“未来计划经济”,也只能在资源分配均衡+权力架构均衡且高效透明+算力充足且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才可能真的实现。如果未来的“计划经济”只谈其中的一个两个要素,却刻意忽略另外的要素,那么无异于“耍流氓”。


user avatar   rick-song-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些回复,很多支持计划经济的人没有实际经验,喜欢使用想象代替现实,从前30年一系列的失误就能看出来这样的人不是少数。这些人没有实际经验,对于一些具体事物不了解,或者虽然有所了解,但是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情况,只好凭借想象来代替现实,这也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弊端之一。

———————下面是正文——

我出生在农村,我说一下计划经济在农村的一些弊端。

计划经济的其中一个弊端是不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完成计划不惜浪费大量资源,导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差。

比如,大炼钢铁时期,海南省砍伐黄花梨树炼铁,造成极大的浪费。

同样是在大炼钢铁时期,因为发动农民炼钢,导致不能及时完成秋收,造成歉收,之后的事情大家都了解了。

而那个时期,很多土高炉只是炼出几块铁渣,可以说是浪费了很多资源,收益为零。

比如,兴修水利,因为可以免费使用农民工,所以各地在农闲时期纷纷兴修水利,很多水利工程没有很好的勘探和设计,导致建设成了之后,就荒废无用。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比如,农业学大寨,在山上修梯田。有的山很陡,也修上围堰。但是土质不好,不保墒,庄稼长不好,后来就荒了,至今还有几处荒山上有围堰到遗迹。

计划经济另外一个弊端是公社或者生产队没有自主权,没有主观能动性。

一般来说,生产队长都是种田老手,但是种什么作物,什么时候种,要去开会听上面布置任务。这就限制了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的是,无法种植一些适合本地特点的作物,以增加农民的食物来源。

而当时外行领导内行,也干出一些好笑的事情,比如深翻地,使用人力作业,挑灯夜战,深翻地达到1米。下雨后,牛耕地的时候陷进地里。

也许有人认为这些不是大问题。可是以中国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1964年是102元,1978年是133元,增长极其缓慢,根本经不住浪费。

上述弊端的根源是计划经济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干部只对计划和目标负责,任务就是推动计划实施,保证目标完成,而不顾实际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user avatar   lao-yue-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是:计划经济弊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根源在于大家都已经有个亲爹了,如果全国人民都幼年丧父,那我想计划经济是必然成功的。


哦对了,这个答案:

最大的问题就是推演太多而历史事实太少。

计划经济短缺的从来就不是豪车和豪宅,因为这些东西根本就不会进入流通领域,而是组织上分配的,分配依据一般是地位。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短缺,因为短缺指的是消费者可以获得但是由于供应不足而无法获得。

1982年11月13日,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通过内部决定《关于列·伊·勃列日涅夫家人的物质保障》。
1.确定维多利亚·彼得罗夫娜·勃列日涅娃享受全苏级别的退休金,额度为每月700卢布,另加补贴100卢布。
2.维·彼·勃列日涅娃可保留目前所免费居住的国家别墅,连同为数最多5人的服务人员和一名别墅管理员,警卫方式不变。
上述国家别墅列入会计开支,服务人员则列入苏联克格勃第九局编制。
3.从苏联克格勃第九局系统为维·彼·勃列日涅娃提供“海鸥”牌轿车一辆和两名司机。
4.确定莫斯科市库图佐夫大街26号大楼内的90号住房归维·彼·勃列日涅娃所有,决定多余居住面积的开支按单人额度计算。
5.为维·彼·勃列日涅娃和列·伊·勃列日涅夫家人保留苏联卫生部第四局系统特色门诊部和特色医院所提供的服务以及疗养保障。
6.为维·彼·勃列日涅娃保留下述权利(付费):订购饮食,使用苏联克格勃第9局的日常生活机构(缝纫车间及其他各种车间),同时在现有条件下使用医疗饮食食堂。
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
尤·安德罗波夫
苏联部长会主席
尼·吉洪诺夫

——《勃列日涅夫时代》[俄]列昂尼德•姆列钦


短缺经济之中短缺的就是基本生活物资和基本生活服务,原因就是生产和分配体系无法完成生产和分配任务。而根本就不是上述答案所提到的“无法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我想面包和电话不算是“资产阶级穷奢极欲的无穷欲望吧”。

——《短缺经济学(上卷)》 (匈)亚诺什·科尔内(Janos Kornal)


还是建议多读了解事实,莫陷入空谈。


user avatar   jiang-yu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司马懿 老师答案的基础上自说自话地再往前进一步。

司马懿老师说:“计划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个人偏好信息反馈的渠道。”这句话本身有一个隐含的根本性前提:“个人偏好是受到尊重的”。或者我们把这句话再补充得完整一点:“每一个人是自由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有其自己有关生活的偏好和计划;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每一个人有关生活的偏好和计划也是平等的,某一个人有关生活的偏好和计划在抽象层面并不比另一个人的偏好和计划更优越、或者更优先”。如果一个人认可每一个人都是自由和平等的,那么这个人就需要平等地尊重其他所有每一个人的偏好。这种情况下,司马懿老师的答案说得很明白,全面的计划经济是不可行的。

但是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者某一小群人)比其他人更尊贵、更智慧、更有权力,自己(或者某一小群人)对于人性有更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于资源分配有更正确的规划,自己(或者某一小群人)应该规定其他人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这个时候,其他每一个人的个人偏好,无论是偏好摇滚乐、偏好吃火锅、偏好研究古生物学、偏好蓝色的外套、偏好米哈游的游戏、偏好电动车自然无需得到了解,甚至不再具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了。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打嘴炮说,因为玩游戏会影响学习因此所有人都不准玩游戏、因为摇滚乐是一种堕落的艺术因此不准举办摇滚乐音乐会、因为吃辣会导致肠胃疾病因此所有人不准吃辣、因为研究古生物学无法提升经济因此大学不能开设古生物专业、因为钻戒是消费主义阴谋因此商店不能销售钻戒、因为空调浪费电因此工厂不能生产空调……但是如果有一个人的确有权力这么做,又会怎么样呢?

幻想自己可以决定其他人的生活,幻想自己是有能动性的,而其他人只是发挥自己能动性的工具和棋子,才是计划经济思维的根本弊端和诱人所在。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何有效监督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前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给大学老师分房子。理论上,今后派出国进修的,应该不会跑得一个不剩了吧。美国也不会给教师送房子啊。但是,看每年的分房名单,大学的行政人员,排着排着,又排到教师前面去了。


user avatar   shang-guan-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劳动价值论将价值定义在生产而非需求上。

这个答案肯定会造成你的不适,请谨慎阅读。

我一直从事研发管理工作,曾帮助多家企业建设研发体系。

几乎所有的企业内部都是计划经济,所以我对计划经济的体会是最深的。

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人对生产的干预来应对经济发展。

在企业内部就是通过对生产的计划来谋取利润。

但是问题是,价值的来源并非生产线,而是市场。

有人可能会说,计划经济没有市场。

不对,并不是说,没有市场经济,市场就不存在了。

市场代表的是消费者的需求,更准确的说,是人的需求。

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

生产力高低的评价就是是否能够更高效地满足人的需求。

而人的需求来自于人本身。

所以要先弄清楚,人到底需要什么,然后才是需求,然后才是消费,然后才是市场,然后才是生产,然后才是计划。

计划经济就是企图用最右端的这个手段,解决最左端的问题。

这个链条太长了,用潘叔的话来说,你把持不住。

理想的计划经济,是以人为本的,是要紧紧围绕人本身来设计和安排的。

也就是说,计划部门应当是人民最贴心的代表,应该是天然的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的。

然而,不是这样。一个公司的生产端必然会背叛市场端,这是天性使然。

生产端只要与市场端不是一个部门,就会导致生产端的高度内聚,表现出来,就是研发团队自说自话,自顾自地追求技术革新,自顾自地搞效率提升,甚至996,而不关心自己干的是不是客户想要的,不关心战略是不是落地了,不关心公司是不是盈利。

看这个回答的大多数都是程序员,你们可以问问自己,公司的战略是什么,跟你每天干的活有啥关系。

99%都回答不上来。我调研过400多个公司的研发团队,没有一个说的上来的。

这就导致了,必然地,计划出来的那玩意儿不是你想要的。

这就是计划经济弊端的根源。

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必须要有需求的代言人把需求显性化地表达出来。

这就是市场,这就是供需关系,这就是价格。

这就是计划经济给干没了的那玩意儿。

在公司内部,就是将部门墙打破,把技术向前输送,并通过OKR等工具,将战略落实到每个人头上。

就是让产品经理、技术经理向前移动,要求他们做客户拜访,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中体验。

最近十年我干的都是这样的事情,从技术到产品,都被我扔到市场上去了。

所以我对计划经济的弊端感悟是最深的,一个公司如果只看重生产而忽视市场,就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一个社会如果只看重生产而忽视需求,就会陷入社会管理者背叛人民的境地。

从管理的角度,这就是必然。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只看重生产而不管需求的问题呢?

因为劳动价值论啊。只有劳动产生价值,所以你只需要管理好劳动就好了。

这就是根源,最底层的原理。

这个原理把生产管理指向了错误的方向。

因为产出就是价值总和,而价值等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这就等于说,产出等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也就是说,我只要提高效率就行了,至于我干的这个事儿是不是消费者想要的,是不是他们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不关心。

所以必然的,发展重工业要胜于轻工业,因为重工业是生产效率提升的基础,而轻工业则是面向消费端的。

既然价值不是消费端决定的,而是由生产端决定的,那么轻工业就没有价值。

而效率=产出/时间,所以效率就等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除以个体的劳动时间。

这就等于不挂档轰油门,全在劳动时间上做文章,持续空转。

我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就是,这是个不可证伪的理论,逻辑上很自洽

我没有那个能力告诉你,劳动价值论是错的。

但是我能告诉你,你依赖这个玩意儿得出的几乎所有决策都不利于你的生存和发展

这个道理简单到了,只要你稍微做一点管理,你就会懂的地步。

所有相信这个理论的人,无一例外,全是低级打工仔。

在公司里根本无法升职,也没办法跟高层沟通。

因为这就是打工人的一厢情愿。

你要升职,要加薪,要混得好,你就要学习真正有用的知识,靠真正有用的原理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你才能有良好的决策,而不是靠蛮力996。

你才能混出头来,用脑子工作,而不是40了跑来知乎回答,中年失业怎么办。

当然啦,我说的这些都是管理实战经验,只能说给有缘人,你要觉得是废话,那还真是废话。

你又不是我儿子我又不是你爹,你混得好不好关我啥事儿,你说是吧。


既然有人看,我就补充一点,我说公司内是计划经济,又是计划,为啥这俩都存在?

一家公司内部为啥会有计划经济的说法?

那是因为公司内部也有需求,也有内部市场。

而这个市场一般情况下是默认消灭的。

那么什么时候公司内部会变成市场经济呢?

有一种制度叫“积分制管理”,不知道各位听说过没有。

就是把各个部门间的需求和交付,用约定的虚拟货币——积分来结算。

业务部门跟产品部门提个需求,好啊,说一说这个需求几个积分吧?

产品跟技术提个需求,好呀,说一说几个积分吧?

技术经理跟员工分任务,好呀,说一说几个积分吧?

这玩意儿看上去很美,实际上是把内部供求关系给显性化了。

这东西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内部市场开始直接拉动生产:

业务觉得不重要的事情,那积分就少,少还累,就没人干。

于是资源就自然地向重要的业务集中。

大家会说了,这不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市场经济吗?

这不是挺好的,一个公司有正事儿啊,面向业务啊,业务发展了多赚钱啊!

积分制管理的弊端也很明显,先说现象再说本质。

积分制管理的第一个现象,就是通货膨胀。

越干积分越多,积分越来越不值钱。

有人可能问了,你限制积分总量不就好了吗?

不行啊,业务方会跟老板哭诉,这么重要的客户项目,没有积分拉,干不了拉!

老板一看,哪怕发行老板特殊积分,也要把这个项目干了呀,于是积分就越来越多。

但是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是一定的,积分之所以不足是因为前期滥发。

第二个现象是,业务和技术扯皮打架一点不少。

就如同菜市场,大家围绕着价格争执不休。

你如果上的都是小兵,小兵之间要么不决策事事找领导拍,要么瞎决策把积分都给花光了。

最后还是闹到领导那里。

我去搞积分制管理的企业调研,他们的高管跟我说,本来想着上了这个东西能省点事,结果发现还是让我挨个拍。

第三个现象是,年底大家都攒了一堆积分,等着换钱的时候,发现公司没赚钱。

这是最尴尬的,公司没赚钱,大家积分到是不少。

老板只有两个选择,厚着脸皮拖欠,基本上会导致公信力丧失,大家士气严重受挫。

另一个选择是硬着头皮发,然后彻底取消这个扯淡玩意儿。

至于为啥这玩意儿不好使呢?

咱们往深了说,因为市场形成供需平衡是需要时间和成本的,这个平衡过程和误判成本就是这个东西最大的问题。

从信息的视角说,把需求翻译成价格是需要定价能力的,而这种定价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信息的。这个价值到价格的翻译过程,在整个公司放大了,到处都是摩擦,导致整个组织的低效。

积分制管理的目的是把市场价值向公司内传导,但是这个传导天然是有损耗的,这种损耗是比直接的市场机会变成业务变成产品变成代码还要高的。这就是脱裤子放屁了。

另外,积分制管理的本质是用虚拟货币实现组织内的管理会计精算。

但是如果缺少足够的数据,那么这种精算就会变成粗算,最后还是脱离生产实际。

但是如果信息足够了,为啥不直接使用管理会计进行计算?虚拟货币就又变成脱裤子放屁了。

一句话总结:虚拟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这种汇率差异造成了这种摩擦


如果你做过企业的业财一体化,你就会发现,营收是从市场来的,而公司内部生产都是成本。

这就是天然的,价值来自于市场,而劳动只产生成本。

整个公司的使命,就是在做这种翻译和转换。

要是劳动直接产生价值,那这个价值可太好算了,生产也太简单了,只要埋头生产,价值自然就来了。

怎么可能啊,就是痴心妄想,这么简单,人人都能开公司,哪儿有饿死的瞎家雀。

今天和一个客户的研发总监聊,她说我们的工期是员工报的,员工说几天,我们就填几天。如果员工干不完,那也没办法。

这就是典型的,把成本当成了价值的思维方式

我直接一个问题:“组织需要他几天干完?”她没思考过,被问住了。

我告诉她,组织的需要,才是价值,组织需要他3天干完,这才是他的价值。

至于他用1天还是5天,那是他的能力问题。

你评价任务的规模的时候,你就按照自己的能力判断,你需要一天,你就填一天,你需要三天,你就填三天。

至于实际花几天,那是到期日要管的事情,这个你跟员工商量,跟产品商量。

这样,每个员工到底产出是多少,你就清楚了。因为你自己是一把尺,你的判断一视同仁,每个人到底能力与你差距有多大,计算一下实际花费与你的预估的差异就看出来了。

所以这个预估,就是组织认可的价值。而劳动花费,只是个人付出的成本。

如果你把成本当成了价值,你就等于把员工的能力当成了组织的天花板。

你的组织生产力是现在员工的能力,有多大锅,做多少饭。

然而公司不是这个逻辑,公司要活下去,要发展。

公司需要员工一天干完,员工3天干完,要么员工成长,要么换能1天干完的员工。

这才是企业的管理逻辑。字节把培训团队都给干掉了,就是用选来代替育。

按照劳动价值论,这帮培训的天天干活这么卖力,创造了多少价值?

我的评论区很多人张口经济学,闭口经济学,但是最基本的价值和成本,都搞不清楚。

劳动价值论,就是把成本当成了价值,导致越麻烦越光荣,越浪费越优秀。

我在企业搞数字化好多年啦,这种管理会计精算的基本常识,在知乎上没几个懂的。

大多数人,尤其是评论区,都是在用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想象力,在挑战我的专业。

太可笑啦,连看都懒得看。

你一个企业都算不明白,举个例子都是极其简化的模型,什么一个工人一头牛的,还讨论经济学,什么JB玩意儿。

搞明白现代企业内部的经营核算,然后再聊更大的尺度吧。


user avatar   a-fu-le-er-zhi-hui-t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计划体制原本就是布尔什维克从西方引进的泰勒制改进来的。按照列宁的想法,苏联在过渡时期作为工人国家同时也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国家”。(请去阅读《国家与革命》)

引入当时最先进的泰勒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俄国的资本以建设苏维埃俄国。虽然列宁认为改造过的泰勒制可以有效增进社会福祉,但是实际上后续的实践证明科学管理体系的问题在苏联依然存在。

在斯大林时代,苏联工厂的主要激励手段依然是计件工资制度。而后续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或毛派所谓的马钢宪法模式)与西方是同步发展的。苏联的工厂在许多方面并没有相比西方更好或更糟糕,从30年代的左翼反对派斗争到60年代中苏论战,针对苏联内剥削情况的质疑一直没停止过。

而西方也在泰勒制的基础上发展了福特主义,与计划体制下的苏联类似,福特主义管理下的美国工人从出生到死都围绕工厂生活,公司包办了他们的住房,保险和子女教育,并统筹管理企业的资源。

讽刺的是,虽然两者基本上是趋同进化的。但是西方国家和苏联都坚持他们的经济制度是不一样的路线。

对于列宁和托洛斯基来说,承认工人国家内的分配体制是资产阶级法权是实事求是。但是对于斯大林主义官僚来说,却不能正确的对待工人国家的双重性并有意否认这一点。因此虽然计划体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但是他们会坚持声称这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一样的经济体制。

由此实际上闹出不少笑话,一些人认为西方采取福特主义是某种“像社会主义借鉴”,或认为罗斯福这样的人是“社会主义者”。

计划体制和福特主义的衰退并不是因为意识形态上的问题——主要还是经济。70年代开始全球化后,美国的工人失去了他们赖以为生的那种“企业镇”,工作逐步被转移去日韩等国。即使在美国本土,劳动力也主要是廉价的黑人和移民劳工,昂贵的白人工人被视作负面资产。基本上,欧美白人工人经历了和后来苏东集团国企倒闭和私有化浪潮下的失业工人差不多的情况。

而苏联则是开始大规模使用体制外的临时工,将产业转移到东欧卫星国和加盟共和国——这种经济不平等在日后成为了促成苏联解体推手之一。

在今天,泰勒制,科学管理,计划体制,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的遗产依然存在于企业管理中。精益管理,六西格玛,JIT等管理模式实际上都带有20世纪科学管理理论的血统。对于大型经济实体,其内部的资源依然是尽可能统筹的。

唯一离我们远去而似乎越来越难以追回的则是计划体制和福特主义对体制内工人的高福利待遇罢了。而这也是不论东西方工人都时常怀旧的理由。我们怀念计划时代,而西方工人们又何尝不是想在撒切尔们的坟头上跳舞泄愤呢。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称为弊端,是不是对计划经济有洗脑的恶意?

计划经济是穷人的经济管理方案,因为它成本低;

对应的富国往往会选择市场经济管理方案,通过经济资源,洗劫那些穷国。

如果要问计划经济的短处,那么答案就是计划经济的一个循环周期过长,对社会需求的感知自然要来得慢,也就是洗脑族所谓的计划经济缺乏活力,计划经济专注生产垃圾。但是,这种方式的运行成本低啊,能满足最基本的社会运行资源。

而对应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循环周期短的优势,但是也意味着大量的市场参与者必然会清盘出局,他们的损失看上去是他们个人的损失,而宏观上,他们的损失必然也是所属经济群体的损失,因此,这些损失就是短循环周期的成本!

截止目前,我们的世界观仍旧建立在世界的周期性发展这一基点上。

然而,π是超越数。


user avatar   gu-m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只从理论设计出发,计划经济是很完善的理论。

但是这个世界上社会制度的设计看着很完善的多种多样,为什么没有一种你觉得解决问题。

很简单,落地执行总要人参与的。

信息的扭曲、亲疏关系、其他利益的影响、个人的好恶有太多因素可以在制度合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的余地,最后无数环节的些许扭曲,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偏离。

为何市场经济在一段时间里显得如此高效和正面,是因为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度设计是建立在研究人性的基础上的,所以它顺着一个人的正常行为逻辑来,依靠自私和制衡运作。但是,它只是研究人性,它不是研究透彻了人性,经过足够场时间的积累,这一套运作规则就会可观的放大某些人的人性的能力,最后形成实质的阻塞。但是计划经济,是以机器运转未基础的,它根本不在乎人性,不是反人性,而是不在乎。所以,它要运转良好,应该抛开人的参与,才能很好的运转,只要有人在回路里,计划经济就不可能真的良好的运转。

只说一个例子,如果土改真的让土地到了农民手里,小岗村还私分什么土地。

集体对于机器,是一个可以理解的抽象概念,但对人,你不可能面对“集体”和“国家”这些抽象概念,你只会面对,你的村长、股长,jc、领导、官员。所以,你觉得你被收走的粮食,上缴的税款,你会想到他们变成贫困地区的学费,变成落后地区的公路嘛?你不会,而且根本不在意,你在意的就是多收了三五斗。

何况这三五斗里,到那些地方的,恐怕也不过一两斗罢了……


user avatar   george-b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普通的游戏公司,对于真正生活中的英雄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不知道各位玩家,在玩守望先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游戏的宣传语和背景设定,

‘’这个世界,需要英雄!"


守望先锋维护世界和平,与邪恶征战,

但是因为坏人的谣言与人民的导向而走向失落,

是啊,在见义勇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迟疑,

如果我们挺身而出,自己身败名裂,甚至生命受到了威胁,怎么办?

然而,这个中国少年,和守望先锋的选择一样,我们要选择正义,


守望先锋的成员在地下活动着,他们活跃在世界各地,

无论是波多黎各,还是埃及,还是大洋彼岸的东方,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伤亡也越来越惨重,

但是他们没有一刻停下自己维护世界和平的脚步,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经天纬地,

只是哪怕日行一善,帮助身边的人。

多拉多是个不太平的地方,波多黎各的海水也格外苦涩,

曾经守望先锋的领袖莫里森化名76号士兵,他的任务是夺下敌人的赃物,

但是当坏人向女孩扔出一颗手雷时,莫里森没有迟疑,选择先去救人。

当我们在宣传片里看到,当76号扑向女孩救下了她的时候,

小女孩怯懦地问到,你是我们说的…英雄吗?



而那个曾经的世界英雄指挥官只是淡淡的回答,旧习难改吧,也不再是了。


担担自己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行。如果他再遇到这种事,他依然会伸出援手。

是的,维护善良和正义,其实只是我们的习惯,

只是我们在面对邪恶的时候,畏惧,恐慌,让我们忘记了正义。



可我觉得,你就是英雄。。。

是啊,看完这个宣传片,每个人都会热血沸腾,

为什么世界有太多的懦弱和犹豫,为什么正义不能得到歌颂。

暴雪的这一壮举,让世界的所有玩家,

记住了有这样一个普通的玩家,和我们一起奋战在正义的路上。




打击邪恶的勇气,一心向上的情怀,发自内心而生的能量,这一切得一切都被我们铭记。


“隐形的纪念躲在心里面

也许吧 也许不会再见

阴天或晴天

一天又一年

风它在对我说莫忘这一切'

这个世界,需要英雄,不是吗?




        

相关话题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 14 日上午举行,你对深圳有什么印象? 
  如何看待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呼吁取消联邦政府债务上限? 
  苏联计划经济存在诸多弊端,为何苏联能够用两个五年计划就实现工业化? 
  比较高深的数学在经济学有哪些运用相当漂亮? 
  为啥俄罗斯和沙特石油都很多,沙特老百姓会比俄罗斯老百姓富裕很多?其中有什么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呢? 
  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 
  美国 2021 年人口增长率为 0.1%,系历史最低,这意味着什么?这会对美国经济发展造成哪些影响? 
  双十一究竟是能让我们省钱,还是不知不觉花了更多的钱? 
  我妈想让我男朋友买她的房子,合适吗? 
  国家统计局更新公布 2021 年一季度居民收入榜,你的收入涨了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感觉小时候吃大餐都是吃炒菜,现在出去大部分都是吃火锅烤肉?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西安市铁一中部分清北学生要求将回访母校活动做成“清北专场”?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