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的难度,往往在于决策权的渡让。
孩子在青春期前,人格上对于父母或养育人有强烈依附,因此父母实际上在代为行使孩子的各种决策权,孩子的想法多数会被父母纠正、规训。
在进入青春期以后,生理和认知的成长,以及自有社交的建立,会导致孩子逐步寻求独立的完整人格。而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仍然沉浸于惯性的、对孩子行为的全面决策,那么双方就会进入争夺决策权的斗争。
孩子的斗争方式是通过各种行为(包括一些常见的逆反行为),向父母表达,你们不对,你们不懂,你们控制不了我,或者我不愿意理你。
这时候父母则会在过去长期主宰孩子的惯性下,由于可能丧失控制权,或者无法正常沟通,有很强烈的负反馈,产生焦虑。
焦虑会被一些父母归因成为“孩子不听话”“孩子不懂事”“孩子不努力”“孩子不孝顺”等等道德问题,并且用道德标签和家长责任为名,赋予自己一个继续强行干涉的正当理由:“我是为你好”。这就进入了“你妈觉得你冷”以及“你妈猜你要早恋”等等的强迫和猜疑链循环。
这个循环进行了多次冲突之后,就会出现父母用暴力或者情绪保持主宰权的情况。
但多数这样做的父母不知道:
1,用暴力或者情绪保持主宰权,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反抗动力,反抗的形式也会变多,比如撒谎、故意搞砸事情、敷衍父母、暴力倾向等等。
2,当父母用暴力来对待孩子的时候,孩子会丧失对父母的信任,如果频繁发生,未来孩子成年后患精神症的几率会比其他人高几倍。
3,有可能驱动孩子在未来决策上远离原生家庭。
因此,应该避免形成这样的循环。
父母应该做如下的自我检查:
1,你自身,有没有做到言行一致,即你对孩子的要求,跟对自己的要求是对等的?
2,在孩子感兴趣的各种领域,你是否下过心思,能跟孩子做相对平和和专业的沟通?
3,你的焦虑来源,是否更多来自于对丧失孩子主宰权的不适应?
4,你有没有在思想和行为上,利用孩子为自己获得人际上的正反馈,比如显摆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家庭对比;比如在家族(家庭)中,以为孩子付出为名,进行自我感动和塑造人设?
5,在每次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你是不是一直在潜意识里欺骗自己自己完全是对的,错误完全在孩子一方?
以上。
家长要跟孩子一起成长。
供参考。
补习班:
上课了,上课了。
老师巴拉巴拉讲课。
下面认真听讲的,吵的,闹的,听睡着的。
然后就没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