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进了中石油这样的国企,真的就能一辈子安稳了么?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hai-33-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对中石油了解不多,只知道他们的企业年金真的是多,现在估计都积累到1300亿了,这养老保障比国家都强

1000多亿企业年金什么概念,这个数大概相当于中国平均一个省的养老金积累。要是去掉小两万亿积累的广东,还有北京上海几个大户,一个公司养老积累超过了全中国一半多的省份。

而且他们年金的投资方式也有浓浓的佛系氛围。

总结起来只需要三步:第一步找一堆保险公司,第二步把钱都给他们,第三步告诉他们别违法多赚钱,跟散户买基金一样轻松愉悦。


user avatar   he-he-89-32-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阅读提示:我一定要强调,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思维视野,有些人一毕业进入的企业格局比较小,那么他以后可能一直都是在格局较小的企业间转悠,尽管收入还可以,但是眼界和圈子都被限制了;有些人一开始进入的企业格局比较大,那么他以后既可以跳到同等格局的企业,也可以跳到格局较小的企业,虽然一开始收入比较低,但未来发展是非常可盼的。
本文8400字,对国企、外企、大中型企业、小型私企这几类企业进行了优劣对比分析,欢迎大家阅读!


选择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那些初出校门的大学生。
每个大学生在刚毕业时,都是迷茫的,因为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你不确定未来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你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是怎样的,你发现自己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迷茫,然而这一切都是正常的。
迷茫是因为你已经开始真正思考一些事情,只是还没有得到答案,等度过这段迷茫期,你将会慢慢找寻到未来的方向。
大学毕业,走上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找工作,因为从你踏出校门的那一天起,你就已经是一个社会人了,你要学会适应社会的节奏,并且学会在社会中生存,适应的越早,你的弯路走的越少。
大四的时候,有些人忙着考研,有些人忙着找工作,对于那些找工作的应届生们,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也很少有人会真诚地指导他们,更多情况下都是他们自己在摸索前进,有的人机遇不错,在毕业之前就成功签约了一家好单位;有的人运气不好,毕业离开校园了工作还没有定下来。
每个大四生在找工作时,几乎都会听到老师说这么一句话:
“先就业,再择业”。
先就业,再择业,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就业很关键,先得有工作干,然后才能接着去找更好的工作,但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学校为了就业率的数据好看,建议或者半强迫地让毕业生先把工作签了,至于这份工作对毕业生未来的发展怎样,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学校、自己专业的就业率,哪怕你是跟饭馆签协议当服务员,这也是他们的就业率指标。
更有甚者,不跟企业签约,就扣发毕业证和学位证,这种为了就业率指标而置学生利益于不顾的行为,是非常可耻的。
那么,如果你是大四毕业生,在这个人生中的关键节点,你该怎么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呢?
在这里,我一定要强调,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思维视野,有些人一毕业进入的企业格局比较小,那么他以后可能一直都是在格局较小的企业间转悠,尽管收入还可以,但是眼界和圈子都被限制了;有些人一开始进入的企业格局比较大,那么他以后既可以跳到同等格局的企业,也可以跳到格局较小的企业,虽然一开始收入比较低,但未来发展是非常可盼的。
先就业后择业的说法,只是校方单方面自私的考量,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就业率指标,至于你以后的发展,与他们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你而言,就业率指标不过是个数字,它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未来还是要靠你一步一步奋斗争取的,你要为自己的未来好好考虑考虑。
通常,大四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会面对以下几类企业的招聘:
国企、外企、大中型企业、小型私企,此外还有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工作,由于这两类工作录取率太低,我们今天不进行过多讨论。
那么,这四类企业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
以下情况,指的是大多数,意思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类别企业的发展情况,肯定会有例外,在这里只讨论大多数。
我们先从国企说起:
国企,是指由国家政府参与投资和控制的企业,其中还包括由地方政府参与投资和控制的企业。
在市场经济时代到来前,大多数人都是在国企工作,国企的特点是,稳定性高、福利较好、收入较低,那时候,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国企上班,一待就是一辈子,甚至生老病死都由国企包办。
上个世纪末,国企进行改革,很多国企员工被迫下岗,所谓的稳定性也不复存在,很多下岗工人的生活非常凄惨,东北老工业区哀鸿遍地,直到现在,东北都没有复苏过来,并且看不到任何复苏的迹象。
时代跨入到本世纪,由于股份制改革,一部分国企又活了过来,国企的吸引力又重新大了起来,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仿佛进了国企就是捧上了铁饭碗,尤其是进入石油、银行这样的国企,那么,国企的特点是什么呢?
就是一个字:稳;
就是两个字:很稳;
就是三个字:非常稳;
一切以稳为先,稳是大前提,这种稳包括人员结构的稳定,生产流程的稳定,管理制度的稳定,所以在国企工作,除非是犯了非常大的错误,一般不会开除人;除非是生产流程明显跟不上业务发展,否则不会进行流程改变;除非是管理制度已经明显落后时代发展,否则不会变更管理制度,以稳为先,稳定压倒一切!
很多人说国企缺乏活力,变革缓慢,实际上正是因为国企太稳了,如果要进行变革,那么就是全局的变动,影响非常大。
在国企工作的员工,每个人只是一颗螺丝钉,由于分工很细很明确,所以每个人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内的那份工作,整个生产流程就能持续运转下去,长期的工作机械性和重复性很高,除非自己主动学习,否则学不到什么新的技能。
所以很多国企员工下岗后,在社会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是因为长期在国企环境内工作,只会做自己所负责的那份活儿,比如操控室工作、比如流程化工作,除此之外,并没有掌握别的能够安身立命的技能。
在国企里,个人有突出的技能,并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因为整个框架都是限定好的,即使你再有能力,也不可能逾越这个框架。
那么,大学生适合去国企吗?这要看你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想过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每天的愿望就是过着普通的日子,也不愿面对太过激励的竞争,那么你是适合去国企的,国企需要的就是这种安于现状,勤勤恳恳并且愿意扎根的工作人员。
如果你通过国企招聘考试,进入了一家不错的国企,但是经过二次分配后,把你分配到了较为边远的地区,那么你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国企内进行调动是非常困难的,边远地区自然没人想去,稍微有点资源的人肯定都想分到好地方,如果你一无资源、二无背景,想要通过勤恳工作调回本部,那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越是边远的地区,越是缺乏精通业务的人,如果你的业务干的不错,那么当地领导自然会百般努力把你留下,不会放你走。
所以,当分配结果下来后,你要问问自己,能否在那个边远地区扎根发展,如果内心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最好别去,我见过太多这样悲剧的例子,白白耗费几年的大好青春,走了很多弯路,最后才走上正途。
况且现在时代发展这么快,人才流动这么频繁,几乎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一辈子只在一家企业工作,即使这家企业现在效益不错,未来的情况又有谁能预知呢?也许当你努力坚守多年后,终于看到了上升的曙光,然而这家企业却因为各种原因垮了,那么之前你透支自己未来的付出不是付诸东流了?
国企的事情,我们先讲到这里,最后还会有总结,我们先看看下一类企业:

外企,是指含有外商投资的企业,既有合资类型,又有外商独资类型。
外企能够进入中国发展,那是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着国家给予的外资政策红利,九十年代,在外企工作是令众人艳羡的,人们对外企员工的普遍印象是:高收入、高阶层、高品位。那时的外企员工,工资收入即使不能跟国外母公司相比,在国内也是力压群雄,往往是国内普通员工收入的好几倍,甚至是十倍以上,我母亲九五年的时候月收入才三百元,她认识的在外企工作的人月收入就能达到三千元了,这种收入差距简直不敢想象。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外企的神话光环也在慢慢黯淡,这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外企员工的工资收入相对于国内企业员工,已经没有了明显的优势,但是国际化的光环依然存在,很多人还是愿意进入外企工作。
我身边也有同学在外企工作,在平常的聊天中,我也能了解到一些他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
外企真像传说中的那么好吗?
首先,我要说的是,毕业就进入外企工作,绝对不会是一个坏的选择。
外企所用的管理制度,是以国外母公司制度为基础,再配合当地的一些制度习惯而综合制定的,但其根本还是国外那一套制度。
我们都知道,欧美外资企业是非常重视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化的,因此,如果你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中工作,那么你可以学习到比较规范的企业业务流程和相关业务技能,对你的个人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但毕竟是外资企业,你的上升空间是会有限制的,天花板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他们最信任的永远都不会是所在国的员工,而是本国的员工,因此,当你的事业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你就很难再上升了,即使你接受了天花板的限制,那么,你能一直在这个岗位干下去吗?
很遗憾,你不可能在那个岗位干到退休,因为每年想进外企的大学生有很多,他们年轻、有活力、学习能力强,最关键的是,他们和你干一样的活,要的工资却比你低得多。如果你是外资企业的那些资本家,你会如何选择呢?当然是用更便宜的人干更多的活,很抱歉,你已经被那些年轻人自然淘汰了,接着你会被慢慢边缘化,讲一点人情的公司还会主动建议你离职,然后再给你发一笔赔偿金;不讲人情的公司直接会拒绝和你续签合同,等到合同期满后,你就该搬箱子走人了。
所以,当你进入外企后,你几乎见不到那些四十岁以上的老人,不是他们真的愿意离开外企,而是他们被自然淘汰了,资本家招了更年轻的你进来,自然他们这些老人在外企的职业生涯也就到头了。
但是,在外企工作还是比较锻炼人的,很多人从外企离职后,依然能找到还算不错的工作,他们有的去了大中型企业,有的去了小型私企,依然能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开拓新的天地。
我认识的一位姐姐,在她三十五岁的时候就从外企离职了,然后开了一个英语辅导班,现在运营的也还不错。
外企的事情,我们先讲到这里,最后还会有总结,我们再来看一下大中型企业和小型私企:

这里,我们把大中型企业和小型私企放到一起说,大和小是相对的概念,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由私人团体控股,而不受国家资本和外商资本控制。
私企的发展,是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
那个年代,中国对外开放,遍地都是黄金,然而捡黄金也是要有机遇和技术的。
经过大浪淘沙,层层洗礼,有些私企活了下来,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今天榜上有名的那些大中型企业,当年都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
毕竟成功的总是少数,失败的才是多数,中国的私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三年半,甚至更低,可见,创业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然而,大中型企业和小型私企确是社会上创造工作岗位最多的,国家去年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为了扩大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那么,对于大四毕业生而言,应该怎么进行选择呢?
一般情况下,小型私企为了在人才市场上抢夺人才,会开出比一般企业高的多的工资,比如你在BAT工作,月收入是15K,我和投资人搞了一个创业公司,需要招聘优质程序员,我如果想把你挖过来,如果我同样出15K的工资,你肯定不会过来,因为你在BAT的工作很稳定,未来发展空间也很好,甚至我出到25K的工资你也不会过来,但是我的创业公司非常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所以我要出到40K的工资,你才肯过来。
对于大四毕业生而言,一没工作经验,二无名企工作背景,所以小型私企通常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生,他们希望要的是拿来就能用的人才,而且是能为他们创造高价值的人才,对于他们来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培养一个新人。
而且大多数小型私企的管理较为混乱,有些直接是家族式管理,进入这样的小型私企,上升空间是很有限的。小型私企老板会想尽办法钻法律的空子,压榨员工的血汗,对于他们来说,私人利益至上,至于员工的利益,他们能损害就损害。
但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他们的管理是比较正规的,他们也有耐心去培养新人,他们会为你提供比较好的培训条件,让你慢慢适应工作环境,他们的工资可能没有那些创业公司高,但是稳定性要高很多,他们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长期的战略目标,在这样的企业工作,你能收获很多。

以上介绍了国企、外企、大中型企业、小型私企的概况,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一下在以上四类企业中工作的利弊得失:
国企:做同等工作量,虽然薪酬较低,比不上外企和大中型企业,但是稳定性要比他们高,尤其是到你四十岁后(如果你所在的国企是国家支柱型企业),你会发现,你要比同龄人过的轻松的多,他们可能还在找工作,为下个月工资发多少而发愁,而你在国企的工资系数随着你的工龄增长,已经能够保证自己生活无忧,尤其是在那个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子女要上学的年纪,你的经济压力会小很多。
一句话说:就是你在用之前二十年的低工资,换取未来二十年的生活无忧,我们以四十岁为界限。在国企工作到快四十岁,才跳槽出去到别的企业,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行为,如果真想跳槽或转行,请在三十五岁前就行动,四十岁出去的普通国企员工,在人才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

外企:年轻时,用自己的青春拼命工作,薪酬比其他性质的工作单位都高,但是工作稳定性很差,资本家的一切作为,都是以利益为根本,当他们花同样多的钱,能雇佣到比你工作效率更高的员工时,那你也就被自然淘汰了,但是你在外企积累了工作技能,这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依然受用。
一句话说:就是你在用青春换金钱,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你要保持自己的工作技能,同时要持续学习新的知识,时刻准备迎接新的工作挑战。

大中型企业:稳定性比外企高,但比国企低;收入比外企低,但比国企高。总体来说,如果一毕业就能进入大中型企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相较于国企和外企,优劣条件都适中,所以你有更多的灵活性,在工作过程中,也能够适时修正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一句话说:居安思危是你永恒的主题,千万不要因为眼前的安逸而磨灭了自己的斗志,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小型私企:稳定性比不上国企和大中型企业,甚至比不上外企,工资收入区间范围太大,很难进行横向对比,大学毕业生如果能进入以上三类企业,就不要进小型私企,不过小型私企也是能锻炼人的,因为这样的企业往往人手不足,一个人需要身兼数职,同时干几个人的活,经历了这种锻炼,对你以后自己创业也是很有帮助的。
一句话说:能进国企、外企、大中型企业,就不要进小型私企,进小型私企实乃下策。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是更青睐应届生还是往届生呢?
以下段落摘自我的这篇文章:不是年轻员工任性辞职,而是管理者的思想已经落后这个时代了

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公司工作的员工,我们将这类人员称为应届生员工。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从企业的发展目标来看,应该多招聘那些有行业经验的往届生,为什么企业愿意花费比较高的成本招聘应届生呢?
我们先来看看应届生有哪些劣势?
应届生的工作经验基本为零,社会经验少,企业需要付出较高的培训成本。
我们再来看看往届生有哪些优势?
往届生的工作经验丰富,社会经验多,企业不需付出较高的培训成本,很多拿来就能用。
这么一比,还是往届生更好,但是,我们不能光比这些,我们还要比较他们的优势.
应届生的优势:
职业生涯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强,学习能力强,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培养应届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往届生的劣势:
职业生涯这张纸已经被别人勾勒过,学习能力不比应届生差,但是可塑性要差一些,企业管理者很难对其进行改造,大多情况下是专岗专人。
企业招聘应届生,是看重他们的潜力,换句话说,是看重他们的未来。
企业招聘往届生,是看重他们的能力,换句话说,是看重他们的现在。
一般而言,国企会比较看重年轻员工的潜力,也愿意花费相对较高的成本去培养年轻人。而私企会比较看重年轻员工的现有能力,希望招之即来,来之即用,不愿花费较高的培养成本。
所以,对待应届生的态度,国企和私企是不一样的。
如何取舍,其实就跟你找女朋友一样,你是愿意找一个白纸一张的女朋友,忍受她的各种脾气,然后和她慢慢磨合;还是愿意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女朋友,不用培训,直接上岗。
找工作,其实就跟谈恋爱是一样的,大家觉得对方还不错,那就在一起相处,遇到矛盾就解决矛盾,遇到争吵那就激烈争吵,矛盾实在不能解决了,那就分手。
企业招聘员工,企业在挑选员工,员工也在挑选企业,双方是雇佣的关系,但更是一种合作关系,企业付出薪酬,员工付出劳动力,然后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奋斗,直到有一天,双方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一拍两散,各找各家。

以上都是明面上的说法,大多数人都知道,接下来,我再说一些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内容。
国企更愿意招聘应届生,一方面是因为应届生可塑能力强,另一方面原因是:
相较于那些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往届生,应届生无论在反抗能力还是技术水平上都要弱于他们,这更便于国企领导管理控制。
国企管理的核心就是一个“稳”字,这个“稳”是有多方面含义的,从人力管理方面来说,就是领导的位子要稳,至于员工结构,能保持大致稳定即可。
如果国企大量招聘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往届生,那么在日常运营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大多数国企都是有无偿加班的,而且会给这种加班安上一个好听的名字,为社会主义发展做贡献,对于应届生来说,一般会默默承受,因为社会经验欠缺,不知道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对往届生来说,他们有在先前公司维权的经历,知道这种加班方式是违反劳动法的,会积极声索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三倍加班工资、工作日调休,这对于国企管理者是不能接受的。
在业务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国企领导,本身能力水平有限,是靠各种灰色途径上位的,如果他招的这名往届生员工能力太强,会直接威胁到他在管理工作上的威信,这对他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在上下级关系方面,如果一项业务出了问题,有些国企领导会忽悠下属,并且给下属许诺一些利益,让其为自己背锅,一般情况下,在国企长期工作的员工缺乏反抗意识,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只能默默忍受,但对于那些有一定维权经验的往届生员工,遇到这种领导让自己背锅的情况,不会甘愿承受,可能会直接给更高层领导发一封邮件,陈述清楚全部事实,因为对他们来说,即使再次跳槽重新找工作,也不能让自己的利益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损。
出于以上考虑,国企在招聘时更愿意要应届生,当然也会招聘一定数量的往届生,但这些往届生,大多都游离于上升通道之外。
国企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应届生,每年也会有很多应届生辞职,对于国企来说,新招的那些大学生辞职,那都不叫事儿,在国企领导层看来,想干这份工作的人多得是,你不想干了,自然会有人想干,你的离开并不会对国企的业务运营产生重大影响,真正对国企业务运营起重大影响的是那些中间夹层,就是长期在国企制度驯化下,缺乏反抗意识,甘愿做螺丝钉的那些人,而这些人,后顾之忧太多,是不会轻易辞职的,即使有辞职的,那也是极少数。
小型私企更愿意招聘往届生,一方面是因为往届生能够拿来就用,另一方面原因是:
相较于那些初出茅庐的应届生,往届生已经卸下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和包袱,便于私企管理者用短期利益收买人心。
私企管理的核心就是一个“榨”字,这个“榨”是全方位的,私企管理者能从员工身上榨多少,自己就能够获得多大的利益,至于员工结构,无法保持大致稳定,只能尽量保证核心人员稳定就行。
如果小型私企大量招聘初出校园的应届生,那么在日常运营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刚毕业的大学生,会比较有情怀,他们认为工作不仅是为了挣钱,而且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即使私企管理者愿意多加工资,他们也不愿意加班,这对于以“榨”为目标的私企管理者是很棘手的。
在业务方面,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基本为零,需要老师傅带着才能慢慢熟悉业务流程,这也是一块很大的成本,私企管理者不仅什么都“榨”不到,反而还搭进去不少成本。
在上下级关系方面,应届毕业生从私企离职的顾虑很少,如果私企管理者让他们不爽了,他们会直接离职,私企管理者刚准备“榨”呢,他们就跑了。
出于以上考虑,小型私企在招聘时更愿意要往届生,当然也会招聘一定数量的应届生,但这些应届生,多数都会在一段时间后离职。
私企的人员流动率很大,每年新招聘的员工和离职的员工,都会占公司现有人员较大的比率,很多私企在运营三年后,人员几乎完全更新了一遍,除了那几个核心人员,其他岗位都已经换了好几茬人,不是私企管理者不想留人,而是留人的成本太高,无法保证大多数人都满意现有的薪酬福利,所以只能把薪酬福利更多倾向于那些核心人员,对于底层人员,也只能顺其自然,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重大问题,又恰逢多名核心人员离职,那这家小型私企离破产倒闭也就不远了。
外企更愿意招聘年轻人,只要你足够年轻,只要你足够有干劲,那我们就欢迎你。
外企管理的核心就是一个“掏”字,外企管理者“掏”的是金钱,你“掏”的是时间和精力,这种“掏”,是实打实的“掏”,只要还掏得起,那么双方的合作就能继续维持下去,直到一方已经完全掏不起,自动出局。
年轻人,要想用时间和精力换取高薪,那么外企是一个不错的去处,外企不仅压力很大,工作量也很大,但是薪水也很高,近些年来,虽然外企也学会了国企的“稳”和私企的“榨”,但总的来说,一切还都能按照制度协议来,你努力工作, 自然会收获应得的薪酬,在这一定,外企是不会亏待你的。
外企的人员流动性也很大,但只要外企的光环还在,那就不愁招不到人,所以在人员结构上,外企虽然没有国企那么稳定,但比小型私企要稳定的多,进入外企工作,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对于这几类工作究竟该如何选择,还要看大四毕业生的具体需求是什么,以及未来的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是什么,有的人喜欢稳定, 有的人喜欢闯荡;有的人厌恶风险,有的人偏好风险,但无论做出什么选择,请记住我在文章开篇的那句话: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思维视野,请慎重选择!

-

--

相关咨询请到我的公众号:呵呵的小书屋



相关问题,请看以下我写的答案:

怎样看待应届生喜欢辞职?这是 90 后所特有的吗?

努力工作的员工会让老板感动吗?

独立游戏还有 1 个月上线,唯一的程序要离职怎么办?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农村,记得当时最好的工作就是邮电局,村里最有门路的人托人进了邮电局感觉一辈子没问题了。

紧接着电信被分拆出去,九十年代中期,他已经升到小镇邮电局长,当时镇上的亚麻厂和日本合资,待遇是公务员的十倍,小镇是没什么油水的,于是他拼命托关系调到了亚麻厂,五年后亚麻厂工资开不出来,并赶上调控,他又拼命调回邮电局,当时的邮局却已经是当地待遇最低的企业了。并且一直没有好转。现在也是。

来到九十年代,好同学的父亲进入了中石化在本地的厂子,感觉待遇也不错。那段时间民营小炼油疯狂成长,中石化陷入了多年的亏损.同学父亲多年开不出工资,直到国家开始调控打压民营石油,才开始进入高工资时代。

朋友老板原来在公安口,九十年代已经当上了科室主任,当时外贸系统工资奇高,还有大量奖金还能出国。朋友老板找关系调到外贸拿了几年高工资,国家经济政策以及环境发生变化,不需要外贸了,结果连原来的单位也回不去了。

纵观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多年,企业里一直长虹的只有华为万达这些企业,和国字沾边的目前都是各自繁荣十来年,不知道未来如何。最关键还是自身能力能否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企业只是平台,能让你安稳一生的是你的能力。


user avatar   ihao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user avatar   huaxuechanshiguan-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关话题

  对生活失去热情怎么办? 
  开会时,领导突然点名让你讲几句,但你却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时候,该怎么办? 
  唱吧被曝在发年终奖前强制裁员,真实情况如何?员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维权吗? 
  女性结了婚有了孩子还要工作,该如何平衡家庭工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职场新人如何避免被上司、同事随意使唤? 
  学历真的会影响找工作吗?对于年轻人来说学历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把一个离职 10 个月的同事移出群聊,有错吗? 
  在国外做一份有趣的工作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 
  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所热爱的吗?你是选择了生活,还是被生活所选择? 
  贝叶斯定理厉害在哪里? 

前一个讨论
阿拉伯语太难入门了,想放弃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你见过哪些爆笑的粉丝行为或段子?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