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1 年中国 GDP 突破 110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8.1% ,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22年保5.5%?


去年的数据挺过山车的。

去年二季度的时候我们一票人喊“保6”,结果三季度的增速是4.9%;三季度时我们喊“保5”,结果四季度的增速是4%。

一季度的18.3%和二季度的7.9%这个龙抬头要是稍稍弱点,今年怕是得跌到7%档位。

还是那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德尔塔毒株在去年对海外供应链形成了意料之外的冲击,侧面帮我国拉了一波狂热的出口。

去年出口总额21.73万亿元,增长21.2%,亲娘咧。

这里面起码增加了3万亿元的财政结余,又舒缓了不少压力。

总之两年平均增速5.1%,可以了。


今年就是看上头发力,财政政策真心积极起来,货币政策也别太稳健了。

民间暂时别指望太多。12月的新增信贷是1.13万亿元,低于11月的1.27万亿元,企业(经营)和居民(买房买车)的中长期贷款意愿还在走低。

要知道21年已经两次降准了。

老规矩,内需还是看社零总额,12月的同比增长是1.7%。注意这是同比不是环比,是和20年比。

不管是企业还是普通人,民间消费能力就这点了。尤其是这个前高后低的姿势,明显反应出后半年群众的心态:

“靠,经济好像没起来,风紧扯呼”。

19年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实际增速是5.8%,21年前三季度的平均增速是3.7%,没有恢复到疫情前。

非国有板块的增长预期普遍偏弱,只能眼巴巴看上面大刀阔斧一点。


刺激手段还是那些逆周期调节:

21年赤字率是3.2%,今年估计还是得3%,广义赤字率(把挪去填坑的国有资产算在内)估计能过7%。

继续搞出七八万亿元来刺激经济。各种政府专项债砸下去,赶紧开工。

外贸的牵头压力会越来越大。尤其是海外在应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上的区别:前者还有些国家封控一下,后者大家都看到了,真的不管了。

疫情对海外竞争对手的限制在消失,海外这两年的采购量也够大了,今年的出口一定是收缩的。

所以国内市场还得做。减税减费是肯定的,放松海外上市监管(尤其vie)、一定程度提振房地产(民营房企高收益债违约概率已经超过60%了)也会做。

21年前三季度投资需求的增长贡献率只有15.6%,非常疲软。固定投资里七成是基建、制造业、房地产,而去年前十一个月基建投资增长只有0.5%,后五个月都是负增长;前十一个月房地产投资增长只有6%,后九个月都是连续回落。

这些都是砸盘的,要拉回来。所以咬牙继续维持赤字率,发钱逼下面开工;同时放宽房地产限制,该卖还得卖。

货币政策也不会锁死。今天央行7000亿麻辣烫(MLF,中期借贷便利,你就当成利率的一个组成部分吧)逆回购中标利率下降了10个基点,算是个小信号。

但大的利率操作还得看美元加息的节奏。


现在吵来吵去就仨问题:

一,见底了没有。

刨去政策刺激的临时作用,这轮经济衰退到底触底了没有?换言之,一些本可以在这次衰退里出清的不良交易结构,有没有真的出清?

没有出清就打兴奋剂,容易掩饰和扩大老问题。

二,怎样宽信用?

钱的总量越搞越多,21年12月的m2增量是2.69万亿元,社会融资增量是2.37万亿元。钱是够的,但是去了哪里?

过去我们说“去杠杆”,原本指着那些盘着大规模资本搞债务扩张的门类去杠杆。但疫情经济衰退后,是“微观去杠杆,宏观增杠杆”。

不缺钱的大企业更容易借到钱,缺钱的中小微企业借不到钱,普通人不敢花钱。小的在去杠杆,大的在加。

这种结构会严重虚弱花钱的效率,上头搞出这么多钱,下面拿不到,刺激经济只停留在总数上,多数人无增长。

三,增量空间到底是啥?

新能源、半导体、“专精特新”制造业也好,房地产、短视频直播、游戏也罢,增量都不明显。

有的是搞了半天还没有成效的(例如我摸过的工业互联网,小声bb),有的是需要长期投入的,例如半导体。

有的只是交易转移,实际增量不大的,例如直播电商;有的是效果明显但竭泽而渔的,例如房地产。

产业规划一直是我国强项,但近些年的产业规划似乎有些瓶颈,落地效果实在和前些年的有差距。不否认这也是受到了全球经济总滞涨的影响,但越是如此,越应当发挥规划的精度。

今年咬牙搞出来的至少七八万亿,很多钱都是按照规划投的。土地财政总体受限的背景,花钱要讲精准见效了。


总之,“三重压力”已经提出来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逆周期调节砸钱可以砸出一个短期预期来,供给可以靠管理水平跟上,但根子还是在需求上。

内需起不来就稳住,外需要出门找。今年大概就这俩事最重要。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2021年3月的两会工作报告上,对2021年GDP增长的目标设定是6%以上。而同期世界主要金融组织对中国GDP的预测都是8%或以上。

这2%的差别是因为我国要在2021年动一些社会发展中的雷,从2021年的过程看,地产、教培和互联网垄断行业都被整顿过一圈,这些整顿对短期GDP都会带来很大影响。

另外两会报告上,2021年最重要的任务是“保就业”城市失业率在5.5%左右,创造1100多万个新的城市就业机会,年底的数据失业率是5.1%也超额完成了。

从目标设定上看,被很多人吐槽的消费疲软原本就是计划时就判断会出现的情况。

而两大目标(GDP和就业率)都超过预期,应该是印度和越南先后爆发疫情让国内出口生产激增造成(另一个证明是电力供应量是年初就做好的计划,供电计划也是根据生产计划来指定的,生产大幅超过计划才会引发缺电)。

也就是说,如果后续世界疫情应对平稳(印度越南这样的国家硬顶着不防疫了),那么我国应该也是会按照6%的目标值发展一段时间。

这段增速较低的发展期主要用于内部整顿,包括加大科研投入(这个出回报时间会很长)、排除金融隐患(房地产和地方债务)、经济结构调整(打击垄断与税务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加大房屋供应与行业、地域利润分配公平性)、保持外部环境(造舰)、继续扩大基建(县域配套有机场或高铁站)、增大中国经济圈容量(一带一路与RCEP)。这里面除了后两条外,都不是促进GDP的手段。也普遍有很大的困难与风险。

所以未来键政们应该多关心下这些措施的推进,对总量的提升不用太关注了,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

在美国这个国家里,如果你变得越来越富有了,那么,拥枪、养片儿警、资助政客、影响立法、豢养 “公允中立客观” 媒体这几件事儿,就早晚都要做。

若你啥都不做,或做得不够,那你就不是变富了,而是变肥了。

这不一定是我们所认可的价值观,但这就是美国的逻辑和现实。

所以,经济总量对美八成了,其他的呢?

就任重道远吧。


user avatar   allen-83-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供另一个思路:

经济的核心是制造业,制造业的水平、在国际产业链上的位置,是最关键的。

钢铁、水泥、石化等,属于基础产业,为制造业下游发展提供基础原材料支持的。

在基础产业之上的先进制造业一般讲,是三大支柱、两个尖端领域

三大支柱分别是:汽车产业(大规模产业中最复杂的)、机床等机械产业(完成大规模产业必须的设备母机)、发动机、电机等动力产业(为规模化工业提供动力);

两大尖端领域分别是:大飞机、集成电路。

G7国家,也叫工业化七国,在以上先进制造业的三个支柱、两个尖端领域都是参与其中的。没在其中参与的,都属于边缘性的发达国家。

其中的逻辑关系大概是这样的:

有了基础产业,才有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在原料上不会受制于人;

有了先进制造业的三大支柱,就从动力、设备、成品上,具备了搞定世界上大规模先进产业的能力;

有了两个尖端领域,就说明你的工业站在全世界巅峰了。西方合在一起,也只能搞两个大飞机企业、一个多国配合的集成电路产业。

21年,我们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发展是不错的。

汽车产业:进步很大。

我国产量2608.2万,全球产量应该在8000万台左右,我们汽车产量接近全球三分之一;

国产车全年销售954.3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4%

我国汽车整车出口201.5万辆;位列德国、日本、美国之后,和韩国不相上下,全球第四或第五,而且出口市场沙特、俄罗斯、澳洲为主。

机床和机械设备产业:高端一般,中端强增长。

据海关统计,2021年全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2.8万亿元,增长20.4 %,占出口总值的59%。

从主要品种来看,2021年全年出口机床2843万台,同比增长37.7%。

尤其在冶金设备、金属成型设备等方面,以前买台湾机、日本机、德国机器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转向了国内的机器。

在发动机和电机产业:电机和动力电池发展迅速

电机产业我们一直是全世界量最大的,全年增长数字没出来,但是估计30%以上没问题的。但是在高端电机上面还有一点儿差距,但没太大影响。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我们投资最大、产量最大、技术也在第一梯队、发卡扁线电机已经快速普及了。

汽油柴油发动机我们还一般,可惜没找到数据。

动力电池领域,2021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219.7GWh,同比累计增长163.4%;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186.0GWh,同比累计增长182.3%;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54.5GWh,同比累计增长142.8%。

两大尖端产业方面: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2021年集成电路产量较上年增长33.3%,在追赶了。

2022年1月18日,国务院要求,加强适航审定能力建设,推动C919客机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预计C919在2022年拿到适航证,进度虽然慢了一年,但终归近了。

21年开始,房地产的资金快速收紧,制造业的资金充裕起来了。

2021年1-11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3.8%

未来五年,我们的产业基础,会越来越好的。


user avatar   ou-yang-shan-d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美元算,中国人均GDP达1.25万美元,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已成定局。


在疫情泛滥,全球经济整体衰落的现在,中国经济的这个表现相当不错。只是后续发展依然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四季度经济增长刚够4%,对中国来说,这已经是很低的速度了。这样的趋势下去,接下来的3-5年内,中国要把经济稳在5%以前是不容易的。


当然今年冬天几次疫情,夏秋几场洪灾对经济影响也特别大,未来如果疫情好转,那么经济发展的环境肯定会变好。


同时,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的消费还是很疲软,两年来的平均增长只有3.9%,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这表明消费是在拉后腿的,是中国经济的短板。消费上不来,国内循环就无法畅通进行。


而要想活跃消费,必须让国民的未来收入预期变好。这样大家才愿意花钱。但现在服务业不景气,很多企业倒闭,互联网也有裁员,工资增长也有限,未来收入预期又如何变好呢?


所以关键还是疫情控制。


说了这些隐忧,当然也要说说好的方面。


首先现在是个“摆烂”的时代,我们虽然很难受,但至少还是增长状态,全球大多数经济体平均两年增长都是负的,这样一对比才能知道中国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


在疫情前,我们经济总量是美国的70%,2021年是75%,2022年将是77%,跟美国的差距这两年缩小很多。


其次,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中国的增长,基本上是扎扎实实榨干水分之后的铁板式增长,再怎么压缩,也缩不到哪去了。在全球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都能达到平均两年5%的增长成绩,那么如果环境变好,增长毫无疑问会提高。


前面我说了,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控制疫情,中国也好,世界也好,都是这样。我们现在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归根结底是严格控制住疫情的红利。


基于此,未来一年,疫情控制依然是中国社会的重中之重,其他任何躺平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带疫运行”。中国的疫情控制方式,虽然在短期,局部地区造成很大损失,但在长期,整体来看,还是最经济最合适的方式。


针对网上一些动不动就赢麻的人,在这里我也要说一句,国家发展,国家变好,是我们普通百姓幸福稳定的唯一出路。因为你是普通人,跑出去你也没实力没资本。与其跟着一小撮人阴阳怪气,做空国家,还不如踏踏实实干活,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当大的变动来临时,有钱人还可以自谋出路,普通人只有靠国家。


user avatar   lu-xiang-chuan-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少,折算美元的话GDP要过17.5万亿美元了,也就意味着一整年中国GDP增加了3万亿美元。

3万亿美元什么概念?比英国全国2020年的GDP总值还高,也就是说中国去年一年增加了一个英国的经济体都不止。

而英国是全球排名第5的经济体。。。。

预计2021年中国和美国的GDP对比会非常接近美国的80%,这也是二战后第一个经济体能如此接近于美国。

更恐怖的是相比于08年金融危机,中国这一次没有通过印钞,没有在社会上造成08年那时候的大幅通货膨胀。同时,并没有一味地追求经济成长,而是一直在打压影响民生的房地产,互联网寡头,教培行业等一系列畸形落后的产业。

另一方面,疫情仍然在肆虐,过去这一年中国为了控制疫情也付出了消费端的重大代价,旅游业等相关产业也遭遇寒冬。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权仍然在加大对华的经济和科技打压。

在这些前提下取得这个经济成长,非常不容易。


user avatar   58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说明世行等国际机构还是非常准的,去年是报复性增长可以理解,今年才是真正的大考。

如果2035年GDP翻一番指的是实际GDP,15年内每年必须保证至少5%的增长。如果是名义,难度就小很多了。

根据以往规律,四个季度增长率差别不大,仔细看2021年四个季度数据就能看出去年真实增长率是多少。

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

根据以往规律前两个季度可能会比后两个季度高一两个点,也就是说去年真实增长率应该是4.8%左右,基本与实际翻一番无缘了。

也不应过度苛责,在贸易战和疫情双重打击下能保持这个增速可以了。预计这15年每年增速大概保持在4%区间,按照前几年预计则是在5%,为了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付出了1%的增长。当然,考虑到未来不确定性,能不能保住4也是一件难事,毕竟第四季度降的太狠了。

尤其是12月的内需简直不能看,从8月开始就猛降。之前国家一直在收紧流动性,房地产也萎靡,投资内需双衰,能有4%的增长就是直观反应。

一般来说第一季度是全年最高增长率,就看这次冬奥会怎么定调新生活了。


user avatar   tian-xing-liang-d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年按平均汇率计算,GDP大数是18万亿美元+

2022年需要注意几点

一,工业电价上涨,继续产业升级,平抑贸易顺差

二,美国何时加息,港元防波堤+数字RMB+准备抄底

三,RCEP正式上路,印度未来加入可能性大增,快到碗里来

四,基建和工程能力、工业产能输出会加快,可靠消息是国内某巨型钢厂要在狗大户与阿美联合投资钢厂,迈出国家队对重点国家工业投资的重要一步,同时国内大型电建企业正在帮助沙特搞燃气燃油大型电站以及海水淡化项目,葛洲坝正在搞狗大户最大光伏发电项目,中东海合会最近组团访华了解一下,FTA会加速。2022是东方大国在中东的大博弈年。

五,和波斯的25年大合同要开始执行了

六,关注韩国和法国大选

七,为争夺对华贸易,中欧投资协定会在马克龙连任后通过,不通过也没关系,反正德国汽车的竞争对手是日本和美国汽车。

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会有重大经济政策转向,稳定第一。


user avatar   si-wang-ru-feng-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知乎谈经济,有哪一年不是悲观论吗?

按照规律,再过几年,为了论证那年的经济差,今年的经济会自动变好的。


user avatar   lin-xi-63-55-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由于社会消费和投资的逐渐萎靡,对经济的增长动能更加依赖于净出口。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2021全年以美元计价总出口6.05万亿美元,为历史高点。

2021年的贸易额同比大增1.4万亿美元、年增30%,相当于2005全年规模;

其中出口3.36万亿美元、年增29.9%,进口2.69万亿美元、年增30.1%,均创下历史新高;贸易顺差6764.3亿美元。

这体现了中国工业的强大竞争力。

「内循环」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毕竟中国民间的消费能力....确实面临肉眼可见的衰退,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度在上升。

而疫情的反复冲击也对经济复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短期内几乎无解:

毕竟疫情一来就封城、店铺关门、居家隔离、商场歇业,经济当然好不了。

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确保人民的安全。

新冠肺炎(COVID-19)一日不过去,对经济的造成负面Buff就一日不会消退。

不过我对中国还是充满信心的。

2021年中国劳动力净减少超过1000万,而在这种不利局面下中国去年依然能取得超过8%的增长,这是不朽的成绩。

可见中国社会主义的强大经济动力。

也要感谢那些坚持奋斗在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军人、警察、消防员和无数的普通劳动者,是他们奠定了中国奇迹。

以人民为本,才能不负初心。

以生命至上,方显中国意志。

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韧不拔、拼搏奋斗的中国人民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扫清民族复兴征途上的所有阻碍。

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前进的道路。




        

相关话题

  「女生穿得少容易引男生动邪念」,北京一学校开讲座教女生自重引争议,你咋看? 
  如何看待中国击败韩国,拿下法国海运公司百亿造船订单? 
  世卫批日本封国措施「难以理解」,称「病毒可并不看国籍或滞留许可证」,如何评价日本的封国举措? 
  如何看待统一发文称原料不是「土坑酸菜」,邀请 1000 人到酸菜加工厂参观 ?这样的证实方式有效吗? 
  为什么江苏省内经济差距没有广东省大,地域歧视却比广东省强? 
  如何看待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 
  上海要求对于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人员,属地必须做好对接不得阻拦,有哪些积极意义? 
  彻底开放色情行业对目前的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如何看待埃隆·马斯克当选美国《时代》杂志「 2021 年度风云人物」? 
  男性选择结婚有哪些风险?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国家统计局称「 2021 年我国人均 GDP 突破 1.2 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标准」?
下一个讨论
2021 年全国人口为 14.1260 亿人,比上年末增加 48 万人,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