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水平……因为家庭关系接触过不少名校教授或有职称的zf顾问和副厅级以上干部,坦白说优秀的真的很优秀,而摸鱼的那一批真的像泥鳅一样,吃啥拉啥。
油价提升明着看似乎只是对燃油车车主有影响,实际上作为大宗商品之王的原油最近快速拉升已经带着绝大多数原材料一起暴涨,就会极其容易引发生产链的崩溃和萧条。
依“教授”所言,把油税强制升高来摊平原油成本后,反应在民生则不仅仅是油钱贵了这么点小事,到时候生活里几乎所有商品都会飞速上涨,运输链更是有可能原地爆炸给你看,最重要的是按照现阶段的居民杠杆会继续加大。
油价和其他商品继续涨下去就要触及高危线引发企业成本涨价、倒闭潮,进而出口下降消费进一步萎靡乃至于更大的失业潮,负债居民们大规模的集体违约引发大萧条,这事可不是什么堵车能比的,这可是关乎经济生死存亡的大事。
舒缓堵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基建水平和把人口以及企业向外环郊区疏导,各个大型城市其实郊区土地都还很多,引导企业落户再吸引人过去发展才是疏导交通+拉升经济的最好方式,比如上海规划的五大卫星城。
所以我一直都说,那些单纯生在好时代的“人才”是占着X坑不拉屎的。
这位教授您或许有zf给的燃油补贴甚至专车,自己不需要为油钱担心,但是您能不吃饭?不买衣服?不看病?不用电子商品?
无论是什么身份,说话前先想想自己到底知不知道广大基层的真实情况,脱离民众的无知也该有限度,不然被喷烂或者被踢下去,可别怪别人。
我建议一辆汽车卖100万起步,就更能缓解堵车了。
黄有光原话不是“8 元油价太低,建议提高 10 倍油税,就能缓解堵车”。
他的原话发表自2019年财政部的新消费税征求意见稿,当时制定汽油消费税为1.52元。
黄有光在2019年12月3日对消费税的整体方案提出了个人见解,主要包括:
1、卷烟税率虽然已经相当高,但依然有上调的空间。
2、贵重首饰与珠宝玉石,是接近纯钻石性物品,现在《征求意见稿》中的5-10%的税率,严重偏低,应该提高很多倍。游艇(10%)与高档化妆品(15%)也是混合性钻石物品,10-15%的税率也严重偏低。化妆品,即使不是高档的,也应该增加税率。
3、汽油税每升1.52元更加严重偏低。汽油的消费有污染、堵塞、噪音、意外等大量外部成本,税率应该增加十倍以上。
注意,这里的十倍不是每升油都要增加十倍,而是根据小轿车不同的档次开征,最少只需要1%,最高是1.52元的十倍:乘用小汽车现在根据气缸容量大小征收1%-40%不等的税率。由于小汽车也有炫耀性的作用,尤其是高档的。因此,除了根据气缸容量大小,也可以考虑加上车价的高低来征收更多的税。
这不黄有光吗?
他的观点在知乎之前就讨论过:
这个观点就和「春运拥挤应该提火车票价」一样,正确是正确,但是不实际。
在上个世纪80-90年,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型,很多人对价格信号调节市场供需的方式和原理还不太清楚,这段时间报纸上的经济学科普往往喜欢「振聋发聩」一番:
春运难,春运贵怎么办?提十倍二十倍的价格!这样坐车的人少了,就不拥挤了;
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当地物资紧缺,物价飞涨怎么办?让它们痛快的涨!这样全国各地的商人就有动机来运货,物资紧缺就缓解了;
冬天有人付不起暖气费怎么办?让他们冻死也不能降价。如果给他们免单了,那就没有人交钱了。
……
这种本质上都是寓言,只是套一个我们日常生活的痛点来让它生动一点而已。其实就是说需求曲线和市场自发调节的故事。
因为在现实中,我们提出这些问题,背后有很多隐含的条件被省略了:
我们抱怨春运拥挤,是想在每个人都能够回家团圆的同时,条件能好那么一点,而不是只想解决「拥挤」的问题;
我们抱怨灾区物资紧缺,物价飞涨,背后是对很多家庭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基本的生活物资而感到忧虑,而不是忽略时间这个因素,只去空谈「物资供给够不够」;
暖气公司给低保户,孤寡老人减免暖气费是可行的,有很多信息可以采用和甄别,并不会导致大规模的费用损失。
但是在寓言里面,这些都被省略掉了,仅仅成为了说明市场机制的一个背景板。
提高10倍的油税这个说法也是一样的。我甚至还可以说的更圆满一点,因为原文并没有指出税收用来做什么,比如说:
建议提高10倍油税,税收用来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举两得:一方面解决了拥堵问题,另一方面促使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加快碳中和的步伐,增加新能源替代率,为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这个用来在课堂上当个小寓言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在科技的更新换代中,政府在宏观上确实就是这么做的——在旧的科技上收税,来补贴新科技的开发,以期待更加平滑地完成更新换代。
但是具体落实到政策上,并不是只有上面这一个权衡的。是不是应该趁着油价高涨的时候火上浇油的课重税,还是课十倍之多?经济学上反对的理由也很多。
一方面对很多人和企业来说,汽油和柴油是刚需,对刚需课重税,会加重贫富差距,并且打压相应行业本来就不多的利润率,因为这意味着个人或者企业不得不把有限的收入放在必须的支出上。
另一方面,汽油和柴油也是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工业原材料很多都依靠大卡车来运输。十倍油税,意味着供应链成本飞涨——在全球本来就已经面临着大通胀威胁的情况下,这种大幅度推高供应链成本的行为是否明智呢?
尤其是两个方面合起来,通货膨胀意味着大家的真实收入是下降的,因为工资涨幅赶不上价格涨幅;而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上刚需的重税,这很可能会带来人们在其他方面开支的大幅度下调,从而内需无力,有滞涨的风险——也就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共存。
最后,我倾向于认为这段话本来也是在上课或者非正式采访中说出来的,并非是严肃的政策建议。
提高油税十倍,那就是油价到20多一升。这位教授是认真的吗?还是借此来吸引眼球
油是工业的血脉,不仅是你每天上班用的那点。高油价会导致各种成本上升进而引发各种生产运输的衰退,美国的油价上涨了50%就已经引发各种滞涨的担忧了。
不过,如果这位教授是认真的,那建议他开一个公众号或知乎账号,一定会有很多粉丝的。
虽然我考不上复旦
但是…
怎么复旦出的贵物这么多啊…
其实,我的观点是:为什么要缓解堵车?
2020年初的时候,广大城市都不堵车,马路空旷,车速迅达,然而这是好事儿吗?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当时你看到空旷冷清的街道,有没有怀念车水马龙拥堵的喧嚣?
堵车,说明车多,说明人多,说明大家愿意上路,说明迎来送往和纷至沓来是社会的主流,是人们的日常。
堵车,无非就是从A到B的时间比不堵车时间更长一些,又如何呢?
为什么一定要赶速度呢?
这两年的疫情,我觉得给了大家一个不样的体验经历,就是有些事情,完全可以慢下来,
尤其是,如果追求速度让大家在其他方面付出代价特别巨大的时候,慢下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以前,我不理解老头老太太们早上成群结队坐公交车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买菜,就为了便宜一点点钱,浪费那么多时间,后来我慢慢明白了,对他们来说,不但节约了开支,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令他们愉悦的生活方式。
过去,我和老外的交往和业务当中,总不能理解他们的效率,同一件事情,在国内可能一天两天就搞定的,放在他们那里,可能需要5个工作日甚至更长时间,我曾一直觉得他们不正常。其实,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也许人家才是正常的,我们的速度太快了,我们才是异常。
当我们在追求速度的时候,我们也在被追求速度。当你在追去快递隔天到达、汇款当天到账、bug24小时内修复、产品x小时内发货、内容每天更新……的时候,其实你也会不可避免的在其他各种时候被裹挟着加速、要加班、要赶工、要熬夜。有很多事情,慢一点,慢下来,是不是也并非不能接受呢?
某一天,油价涨了2块。
卡罗拉车主在加油站抱怨,这油价太贵了,要开不起车了。
迈腾车主路过,嘲笑地说再涨10块钱最好,就是因为你们这帮穷逼,搞得路上天天堵车。
bba车主正好也来加油,轻蔑地说道,最好涨100块,路上的破大众太多了,穷逼就喜欢开大众。
凯迪拉克车主穿着浴袍路过,什么?涨价了?昨晚技师没告诉我精油涨了呀?说完就连忙去屯精油了。
保时捷车主和玛莎拉蒂车主也来了,说道开奔驰宝马的都是穷逼,bba狗都不开,油价最好涨100倍,省得一天到晚堵车,我这车这么快的零百加速都发挥不出来。
宾利车主在后面等得不耐烦了,放下车窗大喊,前面那帮穷逼能不能搞快点,老子分分钟几百万上下,油价最好涨个500倍,加个油他妈都要堵车。
兰博基尼车主和法拉利车主也在排队,感慨道,每当看见保时捷车主时,就能想起以前只能开保时捷的贫穷苦日子,油价涨个200倍就行了,让开保时捷的穷逼也能偶尔上路开开吧。
这时,滴滴滴的声音响了起来,原来是劳斯莱斯车主已经在按喇叭了,他说道,前面这帮穷逼,内心戏还挺多,和你们在一个加油站加油简直是掉我档次,最好油价涨个1000倍,哪来的全给我滚回哪去。
排在劳斯莱斯后面的布加迪车主已经不耐烦了,劳斯莱斯这种才12个缸的垃圾车居然也有人买?果然开劳斯莱斯的都是穷逼,油价涨个5000倍吧,最好路上只有布加迪,布加迪就是坠吊的!
这时,布加迪车主听到屁股后面居然有引擎声,心想是哪个不开眼的敢崩他,回头一看,居然是帕加尼车主。
帕加尼车主拿出一个喇叭,说道,前面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穷逼,老子开的是艺术品,油价最好涨个10000倍才对,省得你们这帮穷逼给碰到我的车。
“错,油价应该涨个10万倍!”
我路过加油站喊了一句。
前面的十几个车主顿时全部停止争吵,都一脸震惊地看着我,问道,小伙子,你开的是什么车啊?
我笑了,一脸高深莫测,拿出手机,扫了路边一辆共享单车离开,只留下一个潇洒帅气的背影。
不认可。
出发点应该是如何精准地向中产以上人群征税 -- 和车辆购置税的目标对象一致,属于是一脉相承了。
问题在于:车辆购置税是一次性,只影响被征收人。
而燃油税则会向外传导,导致社会上的其他人也会间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