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易中天的文章《创作三国戏,必须与三国演义彻底决裂,才有前途和出路,否则必败无疑》? 第1页

  

user avatar   BlackCloak 网友的相关建议: 
      

.

俩字概括:扯淡。


易大师有这观点由来已久,也不是什么新想法,他一直号称要彻底甩开演义写三国。但是我可以非常负责任,且笃定的说一个事儿,某部三国戏剧本长期难产,这个锅就是易大师的。

制片方请了易大师做顾问,这本来很好,你是个顾问,就做你分内的工作。易大师却误以为自己是要干涉剧作的,然而他却并不懂现代剧本创作,也不愿意去理解历史剧改编的取舍逻辑,武断的以其观点干涉编剧创作,于是乎从第一任编剧开始就被易大师逼迫进了一条死胡同,走不下去。结果就是徒耗时间金钱,把一个好项目憋成裹脚布。

剧本行不行,不是你易大师一介区区顾问应该说了算的吧?多少次编剧会上信口开河,说演义用过的情节一概不能要,这是对项目负责任还是文人式的意气用事?又或者为了彰显自我,故作高深?

别提他是不是中文系学古代文学的,我就问一句,易大师写过多少剧本?超过一百万字了么?


演义本身的优缺点都很显眼,我们去研究创作者本人的经历,更容易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和逻辑。根据明末顾苓的考证,罗贯中曾经在张士诚幕府任职,但应该没担任过在一线领兵的军职。他自己又是南方人,所以罗贯中的创作中最精彩的段落集中在赤壁前后,涉及北方地理错讹很多,但到南方地理错讹较少。因为自身经历,又喜欢夸大渲染谋士幕僚的作用,塑造智计过人的形象。

但是罗贯中把史料元素整理的非常巧妙,许多演义里的情节就是脱胎于史料而成立的。譬如曹操宛城一战踹寡妇门,史料和演义的情节大概都差不多,请问这怎么算?彻底跟演义决裂,那你就不能提这一段,不提这一段,那请问曹昂和典韦是在家里暴毙的么?

而演义的文本中,有很多都并非罗贯中原创的桥段,是自汉末流传故事经历数百年形成的文本。整个故事的雏形在宋代就已经很完整了,从桃园结义到单刀赴会,这些都并非罗贯中原创的情节,他只是在演义中进行了改编。

人民群众却喜闻乐见,这是为什么?人民群众不如你懂的多?还是人民群众好糊弄?


文艺作品的两条标准,一是符合基本的叙事逻辑,二是符合基本的人文关怀。这些传唱将近两千年的故事里面,有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情感。

什么是人文关怀?从人的自身需求出发,去关注去理解,满足人性。人性混沌之中有趋恶的成分,但是也有很多趋善的成分,会渴望美好。

关汉卿为什么要编写《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这也不是江水,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他在呼唤什么?当然是在一个人命不如畜生的乱世里呼唤英雄出世,砍死豺狼当道的这帮王八蛋。

为什么在宋代就开始流传桃园结义的故事?这是人民群众对刘关张感情的朴素理解,虽然历史上很可能没发生过其事,但是其人其行产生的影响与感染力,促使人民群众做出了桃园结义式的解读。

易大师凭什么就认为自己比两千年来的人民群众要高明?高希希改编《新三国》时以曹操为主视角,砍掉了桃园结义的部分,大概是因为他也理解不了人民群众的情感诉求。

这类传诵已久的「经典」,是根植于中国人文化气质的,我们就是崇拜武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决绝,崇拜那些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因为有这片土壤,才能长出史料、民间故事与演义结合的三国文化这棵老树。老树可以发新芽,但你想把老树的根刨了,再种出什么来,也不是那棵树了。


老戏改编很困难,脱离了老文本的核心逻辑,观众会觉得别扭,觉得这是篡改。若完全依循老文本的叙述,观众又会觉得味如嚼蜡,没什么新意。但也不是说改编老文本,就一定要对着干,故意去反着写,那样只能写出来个谁都嫌弃的四不像。

《火凤燎原》在三国爱好者里普遍口碑高,就是把老戏改出了新意,主要事件几乎没有改动,人物形象也没有过多颠覆,反而是做了丰富,加了性格。用不一样的角度和逻辑去解读,一下子就很好看了。

《火凤燎原》前期最吸引人的就是吕布,主要事迹还是那些反复无常的段子,但是和其他事件联动以后,一个新的吕布就跃然纸上,他依然是那个没节操没下限的无耻小人,但是无耻的自成逻辑。

白门楼吕布饶命一段,把这个角色的核心点出来了,他为了活命可以做韩信,为了称雄可以弃仁绝义,为什么战场上猛如鬼神的壮士面对末路会那么怂,因为他还在想办法翻身。这两个点一下子就不矛盾了,反而很有吸引力。

那从吕布第一次登场到白门楼授首,他经历的主事件里有多少演义里提及过的桥段呢?基本上演义和史料里的点,作者都发掘出来了,甚至有些情节是变废为宝。丢徐州的还是张飞,表面上看还是醉酒误事,反骨仔还是曹豹,这些都是史料和演义里嚼过无数次的文本,用新的角度串起来,给人的感觉彻底不一样。

不说陈某的《火凤燎原》这种漫画作品,哪怕TVB早期拍过的三国戏也是这个套路,大的事件和演义的亮点都没有改变,但是用香港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撑起新的文本。虽然有儿戏之嫌,但自有其乐趣在里面。


说回来易大师的用心,实在非常可疑。为什么创作三国戏,想要出新意,就得把诸葛亮请下神台来?这尊神不是谁专门造的,是蜀地人民用武侯祠的香火供奉的寄托。

改编诸葛亮故事,可以打破演义多智近妖的形象,但演义里的武侯事迹依然是依托于史料创作的。把司马懿打成狗就是打成狗,把张郃射成小刺猬就是射成小刺猬,你让武侯脱离罗贯中塑造的形象,顶多就是不再搞玄学,可他两汉无双士的成就还是摆在那里。

「余以为睹孔明之忠,奸臣立节矣。殆将与伊、吕争俦,岂徒乐毅为伍哉!」这话是西晋张辅说的,意思是说,看到诸葛亮的忠,连奸臣都想学好了。诸葛亮这种人应该和伊尹、吕尚相比较,乐毅算个球。

你把诸葛亮请下这座神坛,就得把他请上另一座更符合史料和真实形象的神坛。

那你没办法,武侯本人就是这么厉害,这也不是罗贯中决定的,是武侯本人的事迹和后世人们对他的评价决定的。没道理魏晋南北朝这些时代更近的人把他捧上去了,你一个两千年后的人说要拉下来,人民就该听你的吧。


而且易大师对「忠义」的理解也很古怪,他觉得忠义就是不平等的人身依附关系。大概易大师不晓得,朋友之间也有忠义,刘备这类群雄诸侯对百姓也有忠义。

太史慈报答孔融不负孙策,这是忠义。二爷斩颜良挂印封金,这也是忠义。刘备携民渡江,这还是忠义。事上竭诚,只是「忠」的含义之一,我相信以易大师中文系的专业素养,应该不会不知道,对「忠」最基本的理解,就是「直也」。

忠,从来不是特指对上层的顺服,而是「内尽其心,而不欺也。」,司马光总结就四个字「尽心于人」。简单概括,忠,就是依良心做人。义,就是凭良心办事。

易大师说写三国不能讲忠义,大概是让我们不要良心吧。


民间三国故事传唱的核心,讲的永远都是一伙儿有良心的人,面对黑暗的时代不妥协,不去同流合污,努力着想要挣出一片光明。重造一个有序,有忠,有义,有仁德的世界。

虽然失败了,但这种悲痛会激励后人,因为革命从来不是请客吃饭,没有那么容易成功。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没有人去舍生忘死,一切都不会开始。

演义根植于人民的情感,取材自史料的原型,是「三国」这个国民题材的组成部分,你和演义闹决裂,是写不出三国故事的。

文艺创作,要包容。你容不下经典,经典自然也容不下你。

.


user avatar   sa140200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显然,易中天老师微博的意思并不是“废了三国演义就能成功”,他只是说,“必须与三国演义彻底决裂,才有出路和前途”,个中意味,很是不同。

简单地说,废了《三国演义》不是“就能成功”,只是有成功的可能罢了。

我想把易中天老师的观点作进一步发挥,文学名著影视化,敢于改编就是迈出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步,虽然成功与否,尚未可知,但若死守原著,一定是必死无疑。

我们首先来看一些成功的先例。

以《三国演义》为例,央视版的三国应该是目前为止最好的版本,这一版本是按照原著老老实实拍的吗?

尽管央视版本创作严谨,细节考究,但也做了相当数量的改编。

比如第一集刘关张的初次见面,就不是取材《三国演义》,而是采用了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龙降二虎”的故事。让卖猪肉的张飞和卖绿豆的关羽大打一场,然后由刘备来劝和。

这样处理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让关、张在全剧的开头打一架,热热闹闹,观众也更容易买帐一些。

这还只是小情节处的改编,对故事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尚且无关紧要。那涉及人物形象的部分,是否可以改编呢?

当然可以,最显著的就是鲍国安的曹操,电视剧版本的曹操显然比原著中更加雄才大略,更加有建安时期的文人气质。如果仅仅是看电视剧,肯定不会把曹操当反面人物看待,尤其是官渡之战后,曹操让陈琳念檄文,自己发的那一通“操安能以血补天哉”的雄论,真是痛快淋漓,可浮三大白,然而这段议论,并不是原著里的话,而是编剧自己的创造,壮哉!

唐国强塑造的诸葛亮,也不再是原著那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半仙人物,而是真正切切“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的士大夫形象,这也多亏了编剧的匠心独运,才能有这么经典的影视形象。


我想,这些改编应该大家没什么意见吧,不过总的来说央视的《三国演义》还是比较忠实原著的,虽然有改编,但还是能够体现原著的精气神。


央视的另一部妇孺皆知的巨作,改编尺度之大,几乎连原著的精气神都抛弃了,但却不妨碍其成为影视作品的经典,那便是86版的《西游记》。


这部作品的成功,有人将其归结为六小龄童的猴戏,章老师的表演固然精彩,但这部作品的魂魄还是刚去世不久的杨洁导演。

她是以怎样的魄力,对原著进行了“披沙拣金”“大刀阔斧”的改造,才将原著繁杂的思想内核,简单的提炼成为一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这无疑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精神契合得非常好,或许时代精神给了杨洁导演灵感,而杨洁导演则借助《西游》的老酒,进一步彰显了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使其持续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杨洁之后,对《西游》的改编,贡献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

这一系列的改编,无论形神,都突破了人们心中的固有形象,所以才导致作品刚问世时,应者寥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愈发经典。这一系列,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孙悟空“人性化”,让齐天大圣谈起了恋爱。

不少原著迷是看不惯齐天大圣谈恋爱的,认为这是对原著的玷污;

而一些影视作品,又无休止的消耗大圣的恋爱史;

大圣能谈恋爱吗?

我的回答是可以,爱情故事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有市场的,但既然是齐天大圣,那么他的恋爱就一定要有齐天大圣的特质。说的更接地气一点,一个好的爱情故事,不管人物姓不姓孙,观众都买账;而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就算主角换成了齐天大圣,观众同样不待见。

观众要的不是男女主角的名字,而是一个好的故事。



同样,对经典的改编同样适用于这样的观点:不是不能改,而是必须改,但改编不能仅仅是戏说,而是要借原著的酒,浇今人心中的块垒。

其实经典的作品,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也正是这种可能性,使其能够“因时制宜”,感染不同时空的读者人群,今人读《三国》与古人读《三国》其滋味自然是不同的,我们尊重经典,更应该尊重我们时代的感受。

像文学名著的《三国演义》和影视作品的三国戏,显然不是同一个东西,影视作品如果只是逐字逐句地呈现原著的念白,那么也不需要编剧导演什么事情了,这是比较容易办到的事情。但现实的情况是,无论是谁,都不会这么去办,因为他们都知道,那些“言必称原著的人”未必真正读过原著,而真正看过原著的人,是期待看到一些新东西的。

所以,易中天老师说的不是个例,几乎是一条通则,文学名著影视化,必须改编,唯有改编才有出路。

其实观众反对改编,或许只是多次上当后的一种宣泄,现实中不乏以名著为噱头,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却讲了一个糟糕平庸的故事,如果这样,真还不如不改了。

“我满心期待,你却给我看这个”

这才是观众反对改编的真实心态。

最后,王司徒有话要说…


user avatar   gu-le-pi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易大师这文章其实就是现在流行的6学。只有请我当顾问拍的三国才是真三国。


user avatar   you-zi-c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易中天老师的意思,三国演义已经几百年了。再砸吧砸吧,也搞不出个新东西。


希望能搞出个新东西来。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王小波说过一个故事。一盟军军官被德国鬼子靠近,属下伤痛难忍。他就给了属下一块口香糖。


属下吃了没有味道。他说我已经嚼了三个钟头了。


论语,三国演义,等已经被嚼了几百年上千年。他觉得应该换东西了。


换什么东西呢?这几十年有好多花样。


可惜目前似乎又换回来了。


就好像白鹿原的鹿黑娃,杀人放火,当土匪闹革命,最后跪倒在祠堂前。


罗贯中水平在哪里。


古典古典,古代经典,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别说中国那几个秀自己智商跟成色的编剧,整个东亚儒家文化圈,得炸药文学奖也好几位了。


鼓捣多少年,超越了没有?


哪个得炸药奖的敢说自己超越了古代经典?


就算是西方的,也没有大师说自己比荷马伟大。


一桌宴席,吃了多少年。


我们要换桌新的。


主意是不错。可是材料呢?师傅的烹饪水平呢?思想境界呢。


臣妾做不到啊。


人家一辈子就几本书。他的生活经历,现代人要经历得去伊拉克叙利亚。


罗贯中估计还有个三遂平妖传。不过不是文学专业,很少有人谈起这本书。


你几年宅家里,闭门造车,就想超越大师一辈子的经典?


文学门槛虽低,上限却高。


不是知乎以前有个才子大v程序员么。被知乎捧得不知道天高地厚,在家里写书。结果书没火,人先废了。


陈忠实,刘欣慈这样的罕见。


我几个写三国的网友,也是写了十年吧。

背后的功夫,恐怕不止十年。


以中国现代电视剧编剧的普遍水准,他们能搞清楚地理位置就不错了。


即使做出来了。能翻出什么花来?

你还管得了观众爱吃什么,爱看谁?


毕竟是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作家。


我们这个民族,假设也出过莎士比亚,也出罗贯中。


你也架不住观众喜欢罗贯中啊。


封建贵族二代跟老爷吊膀子谈恋爱,跟大多数人太远。


虐狗撒狗粮的东西太远了,离大多数人。


为啥,民族土壤决定了。


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国家就是三国气,水浒气的国家。


就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国家。


就是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国家。


就是一次一次下层推翻上层的国家。


就是礼失而求之于野的国家。


关羽一万年也是关羽


诸葛亮一万年后武侯祠也立哪里。


太史慈再过一万年,是人就喜欢结交子义。


中二少年蠢血沸腾,义气相投,再过一万代也会结义。


炎黄子孙漂洋过海,去到美国,也会有江湖。既然是江湖,就有江湖规矩。就要拜关公。


你上层无道,就会有张角。


乱世再多英雄。你有诈术也还,权谋也好。残忍也好你好杀也好。你也是要维护国家统一,结束战乱的。


就是混账如校长也知道这是底线。他毕竟混帮会的


你爱哭也好,爱笑也好,弄权也好,酷变也好,好色也好,崇儒宠道,佞佛佞教,你也得爱民重农,讲究廉耻,哪怕装装样子。


也不能随便搞什么婚外恋,搞兄弟的老婆。


名著已经把这个文化基因写死规则了。他规定了你的根。

——-

这个规则写死,就好像人吃饭一样是天理。


水平不够喜欢翻的。结果就翻出


人老吃饭没有新意,应该吃屎。


赞美忠义没有意义。应该赞美司马懿。


这事么。做得说不得。一时做得,但绝不能说。


司马自家都是孝字当先。掩盖自己在吃屎。


对于历代都是笑柄。


就怕有人恬不知耻,把屎当饭吃还洋洋得意。说这是洋味臭豆腐。


那就彻底没救了。


user avatar   sabrewyx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组关于程序员的漫画,觉得用来回来这个问题很贴切!侵删

最后和程序员身边的朋友们嘱咐一句,就算程序员的工位再乱,也不要帮他整理。否则,当心会毁灭世界哦

-----------------------------------------我是分割线-----------------------------------------

请各位大佬支持一下我的这篇原创问答:


user avatar   shi-jue-w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相关话题

  玩光荣的《三国志》,有哪些武将是你每次抓获后必杀的?理由是什么? 
  人民的名义中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拍郑西坡和他的儿子? 
  看完《倚天屠龙记》,怎么看待张无忌这个人? 
  为什么马云禄、吕玲绮这两个正史中无记载的人物会被大量运用在了三国类游戏和同人小说中? 
  关羽为什么要杀庞德? 
  如何评价张纪中拍的武侠剧? 
  刘涛、林峯主演的电视剧《星辰大海》为什么看得头皮发麻?剧情和台词出了哪些问题? 
  重温《甄嬛传》你发现了什么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 
  看完三国大佬们都有什么感悟啊,求分享!!!? 
  汉献帝为何不在皇宫里跟曹丕互殴, 文武百官也不可能直接弄死汉献帝吧? 

前一个讨论
如何反驳永安托孤是刘备的阴谋?
下一个讨论
西方国家的贪污腐败现状是怎样的?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