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这个话题,怎么能错过Cohn、Fehr和Marechal 2014年发在Nature的研究?准确地说,金融行业从业者的道德水平处于叠加态:如果你提示他们从业者的身份,他们的道德水平确实会降低;如果不提示这一点,他们的道德水准基本无异于常人。
方法如下:作者找来128名银行家,分布在交易、资管、私人银行等岗位,平均从业11.8年。这128人分成两组,控制组填写一份有关幸福感的问卷,实验组填写一份有关从业身份的问卷[1]。随后,研究者让他们玩一个游戏:在一个看不见人的地方抛掷硬币10次。每抛出一次正面,即可获20美元报酬。理论上说,结果应该符合二项式分布,收益平均是100美元。
图1 银行家们在掷硬币游戏中的表现。其中,深色是标准的二项式分布,左边红色是没有提示从业者身份的银行家,右边是提示身份的银行家,可见分布形状确有显著差别
参与者可能作弊,多报正面次数。尽管不清楚特定参与者是否作弊,实验者可以从收益分布整体的形状中推断有没有人作弊。结果显示:控制组抛出正面的概率是51.6%,处于正常范围;实验组抛出正面的概率是58.2%——如果没人作弊,出现这个值的概率非常非常小[2]。因此,可以很有把握地推断:提示职业身份之后,银行家更有可能在实验中作弊[3]。
[1] 这种问卷主要包含以下类型的问题:你在哪家银行工作?你在银行的哪个部门工作?等等。
[2] 这一结果对应的95%置信区间:[53,63]。同时,统计检验发现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成功率显著不一致。
[3] 作者同时招募一群学生做了同样的实验,发现控制组和实验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别。此外,Cohn、Marechal和Noll 2015年发表的研究发现:不提示身份,监狱囚犯也倾向作弊;提示身份时,他们作弊得更厉害。
参考文献:Cohn, A., Fehr, E., & Maréchal, M. A. (2014). Business culture and dishonesty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Nature, 516(7529), 86-89.
Cohn, A., Maréchal, M. A., & Noll, T. (2015). Bad boys: How criminal identity salience affects rule violation.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82(4), 1289-1308.
本人50岁,丈夫03年意外过世,自己带儿子至今。事业单位工作,业务优秀,职称也评下来了,目前做行政。在帝都,工资不高,再带个儿子,压力还是蛮大的。曾经数年,周末在外面兼职,直到儿子工作。目前一大一小两套房,大房子和车都给儿子,自己去住上班更远小房子。总之,做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一切。
工作上并不开心,我应该是个业务型,不适合行政,每天各种瞎忙,也没什么成就感。
至于想什么,感觉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攒钱给儿子结婚,自己熬到退休,那时经济压力就小了。
我的诗和原方,就是退休后能去四处走走,好好锻炼身体,拥有好的生命质量。至于再婚,已经不抱希望,过往的经历让我清醒了,有的男人一听说你是儿子,连面都不想见。交往过的,有的对我各种算计。好容易遇到不算计的,却出轨……呵呵,而我偏偏眼里不揉沙子,即使有时候一个人很孤独,也不想将就。
原本不信命的我,现在信了,任凭命运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