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化环材专业的学生或老师如何看待劝退?

回答
生化环材,这四个字摆在面前,总能引来不少讨论,尤其当“劝退”二字凑上前时。作为这个领域里的学生和老师,我们看待“劝退”,那情绪可是五味杂陈,既有无奈,也有反思,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学生视角:从梦想的憧憬到现实的挣扎

刚踏入大学校园,说起生化环材,大多怀揣着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对改变世界的美好愿景。

“拯救地球”的浪漫主义: 很多学生选择环境科学,是被“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吸引,想着毕业后就能成为守护地球的卫士。化学系的学子,可能被“诺贝尔奖”、“新材料”的光环所激励,梦想着自己能站在科研的最前沿。生物系,当然是对“生命奥秘”、“基因工程”充满好奇。材料系,则是想创造出改变人类生活的新材料。这种初心,是纯粹而美好的。

“劝退”阴影下的迷茫: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在大二、大三,很多学生开始感受到“劝退”的压力。

理论与实验的鸿沟: 生化环材的专业课,抽象的理论知识量巨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功底要求很高。一旦基础没打牢,后续的学习就会异常吃力。很多实验课程,操作繁琐、耗时费力,结果还不一定理想,这让一些原本期待动手实践的学生感到挫败。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像论文里那样,每一次实验都精确无误,每一次分析都亮点迭出。
就业市场的“冷”与“热”: 谈到就业,这是“劝退”最直接的导火索。
“内卷”的困境: 很多生化环材的毕业生,第一反应是“读博”。因为本科毕业直接进入科研岗位的机会相对较少,很多对口的工作岗位需要硕士甚至博士学历。这导致了考研的激烈竞争,所谓的“考研内卷”尤为突出。一旦考研不顺利,或者对读博心生畏惧,选择就变得狭窄。
“对口”岗位的稀缺: 并非所有学校开设的生化环材专业,都能保证毕业生有足够对口且薪资待遇优厚的工作。一些传统岗位,如化工厂的流水线操作、环境监测员等,虽然是专业对口,但往往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晋升空间有限,薪资也未必能达到预期。这让一些学生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值当”。
跨界与转型的焦虑: 很多学生在经历了一番现实的“毒打”后,会开始思考转行。但一旦学业方向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跨界转型也并非易事。比如,学了大量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项目经验,或者想转向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却发现自己缺乏相应的技能和背景,这种焦虑感会让他们觉得“劝退”是理所当然。
个人兴趣与专业匹配度的反思: 有些学生最初选择专业,可能更多的是受到家庭影响,或者觉得“听起来不错”,但真正深入学习后,才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不在此。当一份专业不再能点燃激情,而变成一种负担,选择“及时止损”,即被“劝退”,也就不难理解了。
“天坑”标签的自我实现预言: 随着网络上“生化环材天坑”论调的盛行,一部分学生还没真正开始深入学习,就给自己戴上了“天坑”的帽子。这种负面预设,会极大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最终可能真的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从而被“劝退”。

老师视角:痛心疾首中的反思与期许

作为行业的耕耘者,老师们对“劝退”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

对学生前途的担忧: 老师们是看着学生们从懵懂一步步走到毕业的。当看到一些学生因为不适应专业学习,或者因为就业压力而倍感煎熬,甚至选择退学,老师们内心是很难受的。他们会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是不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是不是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
“劝退”并非洪水猛兽: 在老师看来,“劝退”并非完全的负面词汇。
“及时止损”的另一种解读: 对那些确实不适合该专业的学生,强行让他们继续下去,可能是一种更大的伤害。如果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匹配,并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方向,这反而是一种成熟和负责任的选择。老师们会理解,但内心也会有“可惜”的情绪。
行业发展的真实反映: 老师们也深知,生化环材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发展前景,并非所有人想象的那么理想。他们会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给学生提供更客观的建议。如果就业市场对某些细分领域的需求确实不大,或者门槛极高,那么“劝退”也是一种现实的考量。
对专业价值的坚持与守护: 尽管面临就业压力,“劝退”声音不断,但大多数老师仍然坚信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卡脖子”技术的重要性: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生化环材正是这些领域的核心。老师们希望学生能看到这个长远的价值,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就业“冷热”。
培养科研精神与创新能力: 老师们更看重的是,通过专业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即使学生毕业后不直接从事本专业工作,这些能力在其他领域同样是宝贵的财富。
反思教学的责任: 听到“劝退”的声音,老师们也会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是不是理论过于枯燥?是不是实验指导不够细致?是不是对行业前沿的介绍不够?如何让更多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对接未来的发展,这是老师们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希望学生能更理性地选择: 老师们也希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能有更充分的了解,而不是盲目跟风。他们会尽力向学生展示专业的魅力和挑战,也会鼓励学生多与行业前辈交流,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总结:一个行业的自我审视与前行

生化环材专业的“劝退”现象,与其说是对专业的否定,不如说是对当前教育模式、就业市场以及学生自身定位的一种多维度的反思。

对学生而言: 认识到专业学习的艰辛,对就业市场有更清醒的认识,同时也要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并勇敢地为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无论这个选择是坚持还是转型。
对老师而言: 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贴近行业发展,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看到专业的长远价值,而不是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
对社会而言: 应该给予生化环材这些基础学科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改善相关行业的就业环境和薪资待遇,让更多有才华的学生愿意投身于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

“劝退”不是终点,而是对过去的一种审视,更是对未来的一种启示。希望生化环材的学子和老师们,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更清晰的方向,共同推动这个重要的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勉强算是材料人吧,做理论+计算的,本科毕业的时候做了个物理的新模型下面的一些理论推导,phd又搞了个自己的公式,算是更新了一个没多大用的模型,其实说是计算组,但我自己coding也少。最近在考虑要不要拿教职还是转码跑路。

基本的感觉是:太孤独了,整个系的phd基本上就我一个算是推公式维生的(当然还有些写代码或者调包维持生活的,光推公式的还是少),这以后拿得到教职吗。跟同学也没啥好聊的,感觉不是一个世界的,而且同学基本都特别忙,我看着都很辛苦,就我天天划水在家推shua公B式zhan。想想以后亲自带组,纯理论能申得到经费吗?当然蹭AI的热度发发文章倒是也可以混,但是也就混一时,其实核心的问题还是进展不显著。比如deepmd算水相图的文章,我不知道算出来结果跟实验上差20多K的相图有什么工业上的实际意义,虽然已经是很重要的成果了。

生化环材毕竟还是实验学科(物理其实也是),然后还一团乱,没有物理那么简洁和干净,能退的还是退了吧,我从一个做理论的人的角度来说:这几个学科太难了,很多人不适合做。理论也没啥用,实验环境的复杂度太高(这里没考虑实验组搞事情瞎给数据的事),预测效力其实也没那么高,很多只能定性的吻合(理论的论文里还得吹成capture the essence),第一性原理的推出来的东西对不上,传统算个相图纯靠fitting,这尼玛还怎么搞。。。有的时候就是类似杨冬那句话:“物理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

“生化环材的理论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

其实大家只是被上世纪初期那波物理学大爆炸给迷惑了,老爱和一堆量子力学的大佬的传奇故事只是历史的偶然,而这轮大爆炸已经结束了,物质科学在这个世纪基本就那样了,剩下的问题复杂度都太高,人力难为,现在最近的大新闻也就是曹原的一堆魔角的paper(还不知道有多大的用),再前面则是拓扑绝缘体,已经没什么可研究的了,年轻人还是把天赋带向CS去吧。不多说了,多说了容易跟人一样想不开:我们的数学工具不够强大,搞不定那么复杂的东西,只能用很丑陋的模型去凑,再然后就是堆人,真的一切都没意义。

user avatar

味儿不对了(可能是因为这个回答,又被一个劝退大佬拉黑了 (ー_ー)!!)

劝退变成大V们和背后团队吸粉、引流、值乎创收的手段,也变成了一部分学生发泄不满的方式,而不是想怎么改变处境,毕竟承认自己不努力(我不是说在材料专业混不出头是因为不努力,不要杠这一点)、没有超群的智商、没有容错能力强的家庭,是非常难的。第一点,和我完全无关,大家都想更轻松地恰更多的饭,但是一直担心的第二点最近终于发生在我身边了。

19级的学生前些天进行了“认识实习”,就算是材料类的专业吧,今年大家懂的特殊情况,所以“实习”和作为结课的“答辩”都是网上进行的,分成两个班进行的,听另一个班的老师说,有两个学生“什么都不懂,上来就喷专业没前途,好像是我们(大概是指专业及老师们)耽误了他们一样”。这两个学生以前就有所耳闻,线上的“认识实习”都没有参加,以我对本专业生源的了解“什么都不懂”肯定是真的,不是黑…..第一想法吧,现在毕竟还没有转专业、也没有退学,大概也许,培养方案里的课程还是应该完成的吧?不知道各位年轻的孩子怎么看,也许我的想法过时了?

这个事的问题不在于说“材料专业”不好,我也这么觉得,作为老师我是不介意学生这么说,但是其他老师都能不介意学生当面这么说吗,更重要的还骂不到点子上,可惜我不在那个腾讯会议里,要不可以交流一下,实地了解现在学生的想法;在公开的场合这么说,除了痛快痛快嘴,能给自己带来丝毫的益处吗,要不是因为那几个老师嫌麻烦,可能就给他们不及格了,这对自己的处境有好处吗?能让自己瞬移去清华计算机专业?

我所在的这个单位,排名很低大概二三百的样子吧,学风就更可怕了,还配不上这个排名,所以我们专业每年都有录取的学生没来报道,或者来报道看了一眼就回家复读去了,这种选择我是很支持的,而且有改变的勇气。还有就是大一转专业的,转去单位的其他(优势)学院了(知乎其他的劝退专业),这种选择和相应的努力付出,我还是很支持和佩服的。等下学期看看,这俩学生转专业了还是退学复读(大概率是不会,毕竟一年了都没退)了,要是都没有,那大概率就来知乎骂专业发泄了。也不要杠学校给转专业设置高门槛,这在我们单位不适用,考试水的难以想象,稍微努努力,有那么点自制力安心学习,分数就达标了。工作这几年…..我才明白,自制力对于一(大)部分人比长生不老还奢侈……“我想要努力,我也说了自己要努力了,目标也确定了,这就是很努力了吧”

然后再说刚毕业的这一届,现在2020年了,我要说他们最近才知道“天坑专业”这个说法,各位信吗?因为我没有老师的架(yàng)子,所以和每届学生关系都不错,他们之前真的没和我提过“天坑专业”、“劝退”、“转行”这些话题,至于原因,只能说收集、分辨有用信息的能力在人类中同样奢侈,这能力我也没有,这么多年就是靠努力咬牙硬刚过来的。知乎劝退都多少年了,其实还只是在知乎这个小圈子里,扩散下沉的速度太慢。知乎大V们的转行及之后的发展为什么看起来那么顺利和耀眼呢,不知道各位孩子想过没有。本科清华化学的、人民大学的、本科复旦的、本科哈工大材料(了解一下就知道这个学院有多强)的,怎么说呢,这种人在哪个专业都会很轻松吧,我经常和学生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和他们这种人,哪里不一样”。

接下来吧,就斗胆涉及一下下,劝退大V们了,如果众教徒介意的话我会删掉这段。有人说,改开之后就没人免费给你写东西了,都是涉及利益的。这话不完全对吧,我这个回答就是免费的(毕竟小透明,想割韭菜也割不到),但是职业半职业的笔杆子,肯定没有免费的,都得涉及利益,我也是今天十分有空也不想干正事,就写了这个回答,日常回答还是短短几句话插科打诨瞎扯淡,毕竟不是拿这个恰饭的。最初涉足知乎的时候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看到劝退大佬的言论,真是相见恨晚啊,他们说出了我这么多年的心里话啊,各个都是人才,说话还好听,超喜欢这里的。但后来觉得味儿不对了…因为发现大v一些涉及到“材”和“化”的言论,和实际情况不太一样啊,这就有点微妙了。但这也好理解,这些大v从本科很早就着手准备转行了,专业课大概率随便学学,应付得个90+分也就行了(同学们,分高不代表了解这些专业和行业),读研貌似都不是天坑专业了,毕业后也没从事过这些专业,对吧?所以斗胆猜测,他们得到的信息大概都是从朋友、同学、网络来的吧?那就不比诸位“一手”多少了,但我相信他们大部分理解和观点还是对的,毕竟C9的水平和理解能力在那摆着呢。还有就是发现,有些大v人生经历实在过于丰富了,三十多年也不知道够不够用,这位应该是职业写作、专业团队运营了。还有些人设崩塌的,比如疫情期间的那谁谁…,还有涉足了自己不了解的领域,露怯的,不过这我觉得不算什么,毕竟都是人,还不是专业团队运营的账号,谁还能全知全能。疫情期间,知乎很多原本被捧成神的大v,有被拉回人间了,以前看着孩子们把大v当神真的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没必要吧,都是人。知乎的账号、大v点赞都是能卖钱的,不会有人不知道吧,3百粉丝的账号,还有人100块买呢,剩下的自己想吧。劝退真的是知乎涨粉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没有之一。

别发泄情绪,想办法改变自己处境,有了想法,就去努力,真的努力,别人的话,分辨一下,稍微想想。

说了这么多,不是劝孩子们留下给我当韭菜,我做的事情和领域不需要很多韭菜,遇到对本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来当我的学生,遇到合适的人选,如果愿意以后可以来当我的员工,不需要韭菜。我劝退都是在课堂上的,对每一届学生我都说,不喜欢本专业的可以在我课堂上学其他的,编程,金融,英语,什么都可以,只要努力学习就行,不过还是那句话,自制力,真的奢侈。但是本专业的课程,起码得混个及格吧,如果态度像前面提到的那俩单纯的孩子,我们这些老师也没办法的,学生可能不懂放水不能无限放的。但即便如此,我还是经常被称为“生化小将”,是我的劝退站的还不够高吗?

还有些其他想法,先写到这吧,要吃饭了。


0703更新

首先强调一下,我是劝退专业教师,可能前面的内容让部分人觉得我隐藏了教师的身份吧⊙ω⊙(虽然不知道为什么 )好心人对学生们的提醒,也启发了我...说一下教职吧,我这只不过是排名300开外的所谓教职,而且是很弱的学院,现在也不难找到吧,困难的是说服自己接受这么差的工作吧。当初找工作要不是我做的东西在企业没人要,转了一大圈都没人给机会,我也不可能进高校,也挺有趣,一个没人要的工作现在仿佛让我变成既得利益者了 ...“化”和“材”的学生可以考虑一下某些研究所,天大地大的,没必要为了这个什么教职限定了自己,高校真的不是唯一选择,工作之前不懂,工作之后有幸见识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当然是和我这个“教职”所在单位没关系的,路在那你得试着走一走看一看。

再强调一下啊,我是老师 。别被老师 骗了?

2021.06.20更新

从上次更新开始,偶尔有人点赞这个回答,但是赞同数永远维持在59,不增也不减,也是挺好玩的,知乎,可真有趣,截取2021.03.15之后的吧






user avatar

匿名写个回答,因为不吐不快。踏马的。

师范类院校,天坑专业的学院。今年我们本科师范专业有保研资格的学生有一大半想保研学科教学方向,就是以后当老师。学科教学这个方向不管是考研还是保研其实竞争都远大于生化环材科研方向,这些学生愿意保研本校学科教学,但是自己学院不给名额,还劝他们报生化环材。

学院推免复试的当天,大多数报我们院的,都是冲着学科教学来的(如果是想读科研方向,谁特么报你这垃圾学校啊)。但是呢,报这个方向的学生,由一群搞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来面试。每一个学生,他们都要劝退一次,问他们为什么报教育方向,为什么不报科研方向,还问要是教育方向没上,科研方向愿不愿意来。

就是这么明目张胆。总结一下就是:1、不给学科教学指标,让学生想报本校都难,2、公开劝进。

我都震惊了,这年代不劝退就算了,还劝进,真的是昧良心。当学生是傻子吗?

user avatar

有些朋友觉得奇怪,劝退专业老师呀,怎么会支持转专业,怎么不忽悠人进实验室做实验呢?

首先,我这里不是985211双一流,十八线二本,学生素质相当一般,科研条件相当一般,没博士点,硕士点倒是有,但基本靠学生随缘调剂。所以学院基本定位就是本科教育,他们顺利毕业就业就可以了。我也没啥出息,不是博导硕导,科研基本摸鱼,毕设同学和那些搏奖学金的过江龙基本能满足我的要求了。

第二,我在别的回答里说过,我在企业呆过,生产研发都干活,脏活累活也没少干,对行业没啥理想追求。而且,在企业里年轻人跳槽转行悄咪咪考公务员搞副业司空见惯,奔个前程嘛,所以我对这些劝退劝进没啥执念。

最后,我生性随和大大咧咧,我开心学生开心,不挺好的吗?在我眼中,不沉迷游戏、不浑浑噩噩、有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的学生都是好孩子。想转专业转行而努力拼搏?有出息,加油!

~~~

不干不净的评论一律反弹~

~~~

天坑博士,传统工科青椒一枚。

对于网上的劝退,我一直持开放的态度。说实话,我现在面对的学生都是十八二十的靓仔靓女,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野望,有什么好劝的?作为老师,我更愿意支持他们的想法,想转行就赶紧转努力转。我更钦佩那些付诸实践的孩子,我碰到学生搞直播带货,还有学生看不上公务员码农的待遇,说要做网红并且已经开直播且有经纪人有回头客了。我除了让他注意成绩别毕不了业,注意社会险恶不要进骗局不要违法,涉及钱财一定要注意,我还是支持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大学生嘛,又不是读哪个专业就得一辈子搞那个行当,能为自己未来奋斗的都是好样的。

但话又说回来,来来去去这么多学生,有几个学生真的转行搞出名堂的?多少人天天打游戏煲剧,期末挂科基本跑不了,连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都过不了,还信他们吹牛说转行转码?所以嘛,他们毕竟是普通人,不是电影电视里的开挂男女主,能顺利毕业,可以了。他们能大三大四踏踏实实准备考研考公考教资,不错了。他们要是能顺利考上,很有出息了。哪怕都没考上,找一份普通工作踏实干下去,也算是大学没白读了。

看出来了吗?作为老牌劝退专业的毕业生和老师,对于劝退,我只看得上那些敢于付诸实践的努力奋斗的,要退要转,请拼出一条路来,我敬你是条汉子。你要是能去大厂,我绝对以你为荣,在你的师弟师妹面前拿你当榜样。我看不上那些光说不练满嘴牢骚的,既然转不了,请老实读书别挂科顺利毕业,江湖再见吧。

~~~~~~~

其实看了上面的原回答,大家应该发现我有个问题是没有谈的,就是我对网上劝退帖子的看法。正好前一阵在知乎跟某些人谈了很久(当然,网上嘛,谈得也比较激烈),也触动了我对网上劝退的一些思考,于是在这里也简单探讨一下。

我自己对学生转专业转行基本不阻拦,还有几分鼓励,毕竟学生有自己择业的自由,学校又不包分配,限制他们的择业自由毫无意义。但面对网上劝退,我的看法确实有不太一样的看法。

纵观网上劝退帖,基本上离不开的内容就是天坑专业就业前景差,工作环境差,待遇差,计算机金融领域待遇好,然后就是各种转码成功,公教两块考试上岸,美好的日子就这样向你招手了,基本就是这些套路。

这些东西对不对呢?对的,天坑劝退毕竟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很多年前都有了,我自己也是被制造业毒打过,很多帖子上说的都是实情,没什么好遮掩的。但作为老师,我看这些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毕竟我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不是网上同专业的网友,而是一群活生生的所谓天坑专业的学生。说实话,能进来这些专业读书的学生都是调剂的,能考到那些香饽饽专业,早考过去了,一年后能转专业的早转了。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要安安稳稳在这个专业里学四年的。网上说的那些情况,他们不知道吗?学校也不是刚通网,他们早知道了。所以,我没必要给他们天天跟知乎劝退党那样嘚吧嘚那些东西,你想了解我可以告诉你,就是这么个就业情况。我需要的是让他们能顺利毕业,未来的路得靠他自己走出来。

很多网上劝退帖子另一个问题就是没法普遍性推行。网上确实有很多帖子说自己如何如何努力跳坑了,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同学说要转专业,我可以建议他学一些比较好的专业,向这些帖子学习。但面对一帮学生呢?我可以统一组织他们学习计算机吗?不可能的,人各有志嘛,万一人家想学金融管理会计,或者准备考教考公,或者直接要干网红,或者人家就是想好好学习拿奖学金继续在本专业深造呢?高校给学生的应该是尽可能自由成长的空间,学生应当有转专业的自由,也有不转的自由。如果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出过于绝对的价值导向,有违高等教育的本意。

当然,对于很多可操作性强的劝退帖,比如说如何转码,如何备考某些专业证书专业考试,我觉得还是可以建议感兴趣的同学看一下的,这样他们会少走弯路,有利于学生发展。但很多劝退帖子,吐槽多建议少,负能量确实比较重,或者过于饭圈化,对线倾向过于明显。我就不建议他们看这些帖子了。

最后,不要认为我们站在劝退的对立面,作为老师还是要支持学生的自由发展,让他们身心健康,最起码要努力实现学生顺利毕业。转专业劝退,是学生自己人生发展自由,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没那么多非黑即白的观点(当然在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共良俗问题上肯定是旗帜鲜明的)。想转就转,每位学生都有自己自由发展的权力,只要遵守法律校规道德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好像有人看了,我再更一点。

如果大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话,建议选择发展空间较大的专业或者公考岗位较多的专业。我之前大四在招聘网站聊的工作都是进厂倒班的,还是京东方。

当然这只是我的不成熟的建议,具体的路线要大家理性分析、合理规划哈!

我来说说吧!大家随便看看。

我是已经毕业的材料本科生,但是我没有选择考研到本专业。至于为什么?我下面慢慢说。

我刚开始知道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是在大一的时候,也是在知乎上(感谢知乎)。然后,我就焦虑了。我当时想,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结果还掉进坑里。这甜蜜的谁受得了?但是当时刚从高中解放出来,玩心太重就没有考虑转专业的事。

到了大二,学校让我们去认知实习。那个环境,绝了!真的绝了,兄弟们。破烂危险到无可挑剔。机器轰隆的声音,刺破耳膜,跟人交流都要大声的吼。我这个嗓子去,估计第二天就是聋哑人了。而且,工资好像只有4/5千,也不知道咋晋升,感觉一眼望到头。

我再说说,其他的见闻吧。尽量保持客观!

我们辅导员:我不知道其他专业怎么样,材料在我们学校是非常王牌的专业。(不是吧?你怎么对就业情况闭口不谈啊?怎么不说就业的人工资多少?)

导师:你们别跨考。别用自己一年的时间去跟别人科班生比。(好家伙!找个退路都不行)

试验室一个师兄,一个身体出了问题并且自己说之后也不会从事相关的工作了。他自己说可能和做实验有关,确实他每天会接触一些剧毒药品。有些药品不是戴手套就有用,它会渗透进去的。

后来,到大三。我就知道我一定要跑了,后来我就跨考了。

user avatar

我曾经是生化环材研究生,后来退学了。

本科时没有意识到生化环材发展道路的局限,选择了保研!

大部分保研生应该面对生化环材这种垃圾专业,再苦再累都会坚持下去吧!毕竟保研的机会来之不易。大三大四的时候一直纠结于保研还是考c9的生化环材(保研保不了c9这种级别的高校,我比较垃圾),丝毫没有产生跨考的想法,现在回过头去想想自己简直是鲨臂中的鲨臂。

研一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整日闻着实验室令人不悦的气味(加之一位同学刚刚打碎了一瓶对生殖系统有严重危害的试剂,那种味道可以在实验室弥漫至少半年),做着没有意义的实验,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每周组会都在为数据不足而发愁,整天都在慌忙补数据凑数据,感觉我的实验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帮助我毕业,除此之外毫无用处。

不想在这个坑里继续苟活,经过导师的多翻劝学,还是退学了。准备跨考CS

留下的各位,既然选择留下就尽量不要产生太多负面情绪,因为会很影响自己的心情,健康快乐是最重要的。

加油努力做完实验然后思考如何退坑才是关键。





今天出成绩 专硕 381 大概够用了吧

user avatar

我毕业前两个月的时候告诉一个直博的师弟,“化材专业不好找工作,你早点做准备学点其他的吧”!他纠结着说他的兴趣是做科研发文章进高校,专业好不好找工作无关紧要。

后来我毕业要走的时候告诉他,你现在做有机合成,又累又不好发文章,不如转去做纳米或者烧晶体去。资源多,轻松还好发文章他又纠结着说,有机合成比纳米,晶体好找工作。

今天,2020年的除夕夜九点半,我看到师弟在实验室发了条朋友圈,直博第五年的他,新年愿望是来年早早发篇文章。想到曾经他和我说的那些话,我不禁很感慨,很多生化环材的学生连看待自己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看待劝退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