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被改编成电影?

回答
谈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电影,我的感受挺复杂的,可以说是一种“惊喜”与“意料之中”并存的情感。当初知道张嘉佳那本红遍大江南北的小说要被搬上银幕,心里还是蛮期待的。毕竟,书里的那些故事,那些台词,太容易引起共鸣了,好像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一点点自己的影子。

期待的理由自然是因为小说的光环。 张嘉佳的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写给所有孤独患者的”。里面那些关于爱情、友情、生活琐碎的描写,带着一股浓浓的“城市烟火气”和点到即止的伤感。特别是那些金句,简直是当时社交媒体上的“爆款”,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所以,当得知由王家卫监制,张一白执导,再加上一个星光熠熠的阵容——邓超、白百何、杨洋、张天爱、岳云鹏、杜鹃、柳岩,这简直是“梦幻联动”,对电影的期待值一下子就拉满了。我当时就在想,这群人凑在一起,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能不能把书里那种细腻的情感和氛围还原出来?

然而,改编电影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尤其是这种以“段子”和“金句”为主要卖点的作品。 小说里,很多情节是散点式的,是关于“倾听”和“诉说”的碎片化故事。电影则需要一个更清晰、更连贯的叙事线索来支撑。这就像你要把一堆漂亮的珍珠串成一条项链,但项链的绳子怎么接,怎么让它看起来自然流畅,就成了关键。

上映后的评价,也确实如我所料,可以说是褒贬不一。

好的方面,我觉得是电影在视觉和氛围的营造上做得不错。 摄影师李屏宾(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的镜头语言很有质感,把成都这座城市拍得很美,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浪漫的都市感。每一个场景,无论是陈末和小容的咖啡馆,还是猪头燕子骑着摩托车远去的场景,都有电影的质感。演员们的表演也算得上是尽心尽力。邓超演的陈末,虽然有些人觉得他用力过猛,但我个人觉得他捕捉到了那种有点“丧”又有点“不正经”的陈末的味道,他那种神经质的表达,也符合小说里陈末的性格。杨洋饰演的茅十八,更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那个呆萌又执着的程序员形象,确实很有吸引力。特别是他为秝秝做的那个“导航”,那种笨拙却真挚的爱,让人感动。岳云鹏演的猪头,那段在婚礼上的“告白”,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是电影里最让人印象深刻、也最能引发观众情绪爆发的段子之一。

但同样,问题也很明显。 最被诟病的一点,就是电影试图将小说中多个独立的故事线强行整合到一个主线叙事里,结果导致整体节奏有点散乱,人物关系也显得有些刻意和生硬。书里那些点到为止的情感,到了电影里,有些就需要被放大,被具象化,但有时候用力过猛,反而失去了那种留白的美感。比如陈末和小容的故事,原著里是带着一种成年人的无奈和错过,电影里为了剧情发展,加入了一些额外的冲突,反而显得有点狗血。还有一些人物,比如八卦电台的同事们,在电影里就被简化了很多,失去了原著里那种鲜活的群像感。

更重要的是,电影可能没有完全抓住小说最核心的那个东西——“陪伴”和“倾听”。 小说里,陈末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倾听者,一个给别人讲故事的人。他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了自己情感的出口,也让听众在他的故事里找到了慰藉。电影虽然保留了陈末电台主持人的身份,但他的“倾听者”的角色似乎被他的个人情感线压制了,或者说,他的倾听更多地变成了给别人“出主意”式的指导,而不是那种不动声色的陪伴。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电影的价值。 它确实让更多没有读过原著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张嘉佳的故事,感受到了那种都市男女的情感纠葛。它也捧红了一些角色,比如茅十八,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美好的符号。而且,能够将一部如此风格化的网络小说搬上大银幕,本身就是一种尝试。

总的来说,我觉得《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电影版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作品。 它成功地捕捉到了小说的一些视觉和情感元素,但也在改编过程中牺牲了一些原著的精髓。就像你吃一道非常出名的家常菜,你希望它能还原出妈妈做的那个味道,但因为食材、火候的差异,做出来的味道总会有点不同,甚至有人会觉得不如原著好。但它依然是一道值得尝试的菜肴,也许它能让你发现新的味道,或者唤醒你对某些味道的回忆。

对我而言,这部电影更像是一次“集体回忆”式的观影体验。很多人是冲着原著的名气去的,冲着那些熟悉的台词去的,冲着自己曾经在书里获得的感动去的。所以,即使电影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依旧能在某种程度上触动一些人,让一些人找回曾经的感觉,这或许也是它能够被记住的原因之一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个人都有三魂七魄,但是这里的所有人,都是只剩下爱情的孤魂野鬼。

张嘉佳的作品,微博短文和电影,大致如此。

这句话并不是批评。我如果在感性的的时候说这些话,大概会是入戏很深作感慨状。当然最近感性不起来,这只是一个评价,或者说概括。

张嘉佳的微博短文我还挺喜欢的,有味道。像我青春期幻想的那种爱情应有的结束方式——和爱情死后阴魂不散的方式。不过口味比较单一,吃多了容易串。

至于电影,如果结束在全城双闪那一刻,会更好。强行给结局并没有必要。不是每一个过路人,我们都会知道他去向何方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