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贾跃亭不再拥有 FF 汽车公司?

回答
贾跃亭和 FF 汽车,这对名字在中国和全球汽车行业都引起过无数波澜。当听到贾跃亭不再拥有 FF 汽车公司这个消息时,很多人可能会感到一丝意外,又或许是意料之中。要理解这个变化,我们得把时间线拉长,仔细梳理一下这几年间 FF 的股权变动和贾跃亭的角色转变。

首先,咱们得知道,贾跃亭当初创办 FF,是怀揣着“颠覆传统汽车”的宏大理想。他本人在乐视网的辉煌时期,几乎就是中国互联网造车的精神领袖,其激进的融资能力和高调的宣传风格,为 FF 带来了极高的关注度。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FF 在研发、生产以及融资方面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资金链断裂、量产延期、质量问题等等,这些阴影一直伴随着 FF 的发展。

关于“不再拥有”这个说法,其实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像突然间的股权转让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节点来看:

1. 最初的股权结构与演变:

贾跃亭最初是 FF 的绝对控股人,或者说他是实际控制人,通过一系列的股权安排,他拥有了对公司的绝对话语权。然而,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为了获得新的融资,FF 的股权结构一直在发生变化。

2. 来自恒大的投资与冲突:

最关键的一次股权变动,与恒大健康(后更名为恒大物业)的投资息息相关。2018年,恒大健康宣布战略投资 FF 约 33 亿港元,获得了 FF 的部分股权,并且有权在后续继续注资并获得更多股权。当时的协议中,恒大获得了 FF 的董事会多数席位和管理权。

这个合作一开始看起来是强强联合,恒大地产的雄厚资金能够解决 FF 的燃眉之急,而 FF 的技术和产品又能为恒大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但很快,双方就因为控制权和资金使用等问题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3. 贾跃亭的“反击”与股权争夺:

在与恒大的争夺中,贾跃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利用自己与部分早期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关系,试图在法律层面和融资层面“摆脱”恒大的控制。这其中就涉及到股权的转移和结构的调整。

我们可以推测,为了获得继续运营的资金,贾跃亭可能不得不将部分股权转让给新的投资者,或者在与恒大的谈判中,以部分股权作为让步的筹码。

4. 合伙人制度的引入与稀释:

为了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以及分散风险,FF 还引入了合伙人制度。这意味着公司的股权会被分配给核心高管和团队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稀释了贾跃亭个人的股权比例。

5. IPO 前后的股权调整:

FF 最终通过与一家SPAC公司(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的方式实现上市。SPAC上市本身就意味着股权的重组和公众化。在上市过程中,新的投资者会进入,原有的股东(包括贾跃亭)的股权比例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那么,“不再拥有”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

这可能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而是多个因素叠加的结果:

股权比例被大幅稀释: 经过多轮融资,特别是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和通过SPAC上市,贾跃亭的个人持股比例可能已经不足以让他成为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
失去实际控制权: 即使持股比例仍然较高,但如果董事会结构、投票权或公司章程的设计使得其他股东或董事会拥有更大的决策权,那么贾跃亭也可能失去对公司的实际控制。例如,恒大入股时就获得了多数董事席位,如果后续没有完全恢复,控制权就已旁落。
债转股等复杂操作: 在破产重组或与债权人协商的过程中,债权人可能会以债权换取公司股权,这也会改变股权的集中度。
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变: 上市公司需要遵循更规范的公司治理原则,个人的绝对控制权会受到制约,董事会的专业化和独立性会增强。

所以,贾跃亭“不再拥有”FF汽车公司,可能意味着以下几点:

他不再是控股股东: 他的持股比例可能低于 50% 的警戒线,甚至可能低于能够决定公司重大事项的门槛。
他不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决策的最终拍板权可能已经不在他手中,而是分散在董事会、其他大股东或管理层手中。
他的角色可能更多地转向技术或品牌方面: 即使不再是所有者或控制者,他可能仍然是FF的创始人和一个重要的技术或品牌大使,参与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产品研发,但不再拥有最终的决定权。

总的来说, 贾跃亭不再拥有 FF 汽车公司,反映了 FF 从一个由个人意志驱动的“造车梦”,走向了一个更为市场化、资本化运作的实体企业的演变过程。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妥协的商业故事,其中夹杂着理想、资金、控制权、市场竞争以及个人命运的多重博弈。

对于贾跃亭本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个人转变。对于 FF 而言,这可能意味着一个告别“教父时代”,进入一个更加规范、成熟的管理阶段的开始。然而,FF 是否能最终实现其“颠覆者”的理想,还需要市场的检验,而贾跃亭的角色转变,也只是 FF 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重磅!贾跃亭破产债主们急哭了,个人破产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


这两天,朋友圈疯传的一个消息:贾跃亭破产了!

看到这个消息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意料之外,不过仔细想想也是情理之中。从身家百亿的互联网圈内大佬到人人喊打的骗子老赖,也不过几年光景,有时候觉得人生就和炒股一样,起起落落就是不让你顺心如意,在你最风光的时候把你拉下马,在你最绝望的时候给你开扇窗,我不知道贾跃亭是不是骗子,我只知道如果他是骗子,那么他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骗子。

1 FF的困境

贾跃亭的信用早已破产,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初远走美国,一来是躲避债主的追讨,二来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出台个人破产法,呆在中国吃官司是免不了的,如果全部的时间耗在和债主周旋上的话,估计这债务永远都还不完,还不如赶紧赚钱还债。

在美国是一个重新的开始,他可以全身心的投入FF去追寻他的造车梦,梦想有一天FF上市赚钱了慢慢还债,为了FF尽早实现量产,贾跃亭四处奔波已经累计为FF融资了37.25亿美元,一度引进恒大为战略投资者为FF保驾护航,可没想到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有人说,贾跃亭在美国完全没有破产的需要。据有关消息透露,贾跃亭前六个月的个人月收入将近10万美元,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对贾跃亭的债务来说,九牛一毛都不算,贾跃亭东山再起的唯一希望都押宝在FF身上,可现在FF最大的危机有两个:一是融资问题,二是FF联合创始人的出走。



乐视梦坑了孙宏斌,造车梦坑了许家印,两个地产圈大佬同时栽在同一个人手中,这世上也就只有贾跃亭了。其实如果当时贾跃亭放手让恒大全面掌控FF的话,今天的局面不会如此难看,可贾跃亭偏偏要和恒大撕破嘴脸,这下好了,到手的融资飞了,其他的资方哪个还敢来接盘?

两位FF联合创始人的出走成了压垮贾跃亭的最后一根稻草。钱没了还可以再筹,人心散了什么都没了,FF濒临破产,量产遥遥无期,核心高管纷纷离职,剩下贾跃亭一个光杆司令,与其继续垂死挣扎,不如推倒重来,宣布破产。

2 宣告破产重组

那么,贾跃亭破产是否意味着钱不用还了呢?事实上,美国破产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美国破产法第七章》的清算型破产。这种破产是美国最严重的,一旦破产债务人必须将其全部非豁免资产卖掉,以最大限度清偿债权人,除了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及法律允许的部分豁免资产,其他财产一律清偿。第二种是《美国破产法第十三章》的个人债务重组。

债务人需要将3至5年的可支配收入集合起来,债权人则根据债务人提出的且经法庭认可的重组方案从该收入集合中获得清偿,而债务人还能够依法保留大部分财产,免遭强制出售,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破产方式仅限于个人破产

那如果个人债务金额过大,就只能申请《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企业破产重组。负债公司提出破产重组申请后,债权人和负债公司(债务人)谈判,债务人要将手中企业的资产悉数划到债主名下,债权人继续负责管理企业,也就是说贾跃亭已经失去了FF的控制权,实际上在为债主们打工,而且接受法律的监督和管辖。



这难道又是贾跃亭故伎重施,想把FF这个烂摊子丢给债主们?想必国内不少债主已经急哭了,但实际上即便破产重组成功也只能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保住贾跃亭美国的资产,而国内还没有个人破产制度出台,该还的还是要还的。

不过,贾跃亭“金蝉脱壳”了意味着债权人的钱十有八九打水漂了,如果说之前还有人对贾跃亭FF东山再起抱有一丝幻想的话,现在可以说老贾的造车梦已经到了终局,从老板变成打工一族,FF即便成功融资上市,受益的也是美国债权人,贾跃亭靠着每月10万美元的收入,要还清数百亿美元的债务,几乎是绝无可能。

所以,故事的结局就是,贾跃亭累死累活搞好FF,最后给美国人做了嫁衣。FF成,美国债务一笔勾销,凭借在美国的资产和收入依然能够潇洒地活下去,FF败,美国债主们兜底,贾跃亭依然可以保留豁免资产,衣食无忧,国内的债主们除了愤恨也无可奈何。

3 个人破产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

贾跃亭是不是骗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避免这样的故事再度发生,中国每年会新增数以万计的失信被执行人,这其中有做生意失败的老板,也有践踏法律红线的诈骗者,还有因为不懂法律年纪轻轻挥霍信用的无知青年,他们不约而同地被扣上了“老赖”的帽子。


我始终坚信,人性本善。大部分人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也不想走上老赖流亡的日子,有的人是隐匿资产,有钱不还,这种人该杀,但有的人真的是创业失败,真的还不起钱,被逼无奈走上逃亡的日子,我们难道不该给他们一次机会吗?他们曾经也为国家创造了税收,也为国家增加了就业岗位,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终身,是不是太狠了?要知道在中国创业成功率真的太低太低了,创业失败欠债即是原罪,但我们不要忘了,法理之外还有人情,人和冷血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懂得宽容。

但宽容不意味着恶意欠债的老赖可以有恃无恐,也许贾跃亭破产事件能够让中国的个人破产制度建设迎来契机,对无赖之人我们要依法严惩,对行差踏错之人,我们可以适当给予一次机会,让他戴罪立功,孙宏斌、诸时健、史玉柱都曾欠下巨额债务,有的甚至还受过牢狱之灾,如今不都挺过来了么?只要人在,希望就还在,面对绝境他们不是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面对。

史书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不管贾跃亭现在在别人眼里是无赖也好,是骗子也罢,他至少有过梦,风光过也成功过,有的人连做梦都不敢,一辈子都没有尝过成功的滋味。只希望老贾在回顾自己的创业之路时,也能够像茅侃侃一样,能够洒脱地说出“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这样的豪情壮语。

故事写到这里,我想说句公道话。商场如战场,创业不相信眼泪,做企业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舍得是人生成长的大智慧,风光之时要懂得急流勇退,危机之时要懂得断臂求生,如果当初老贾在乐视问题上再果断一点,也许不会是今天这个结局,连一根羽毛都不愿意失去的人,最后一根羽毛也会离你而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