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怎么做才能让贾家复兴?

回答
要让贾家复兴,这可真不是件容易事,毕竟“百年无才”,积弊已深。放眼《红楼梦》那个背景,一个大家族想重新振作,得从里到外,从人到事,一把抓才行。我琢磨着,起码得有这么几步,而且每一步都得抠着细节来干,才能有点希望。

第一步:找回“定海神针”——能干事、有远见的人才。

贾家现在的问题,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药不对症,只会越治越糟糕。贾政是“正直”了,但迂腐刻板,成不了事。贾珍、贾琏那是标准的纨绔子弟,败家子的代名词。贾母虽有德高望重,但毕竟年事已高,看事也难免有局限。最关键的,是没有一个能真正挑起大梁,有经世致用之才的人。

培养和启用有才华的子孙: 别看现在贾家年轻一辈,除了宝玉爱作诗填词,其他几个也都不是做官理事的料。要复兴,就得把眼光放长远,不是现在就指望他们能当多大的官,而是要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对宝玉: 贾宝玉骨子里其实是个聪明人,只是被“不务正业”的风气耽误了。如果能有人引导他,让他明白家族的责任,将他的那份聪慧和对“情”的敏感,转移到体察民情、了解民生上,或许能在他身上找到治理的火花。比如,让他去看看自家田庄上的收成如何,了解一下佃户的生活,而不是只在怡红院里和丫鬟们玩乐。有人能像北静王那样,看到他身上“质性刚烈”的一面,并加以引导,未必不能成为一个独特的“管理者”。
对贾环: 贾环虽然出身不高,但至少还有点心气儿。关键是他的“心气”用错了地方,成了嫉妒和算计。如果能有人教他正当的学习方法,教他做人的道理,让他明白依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而不是指望从王夫人手里抠点施舍,他也许能走上正途。让他跟着贾政去处理一些家务事,哪怕是从小事做起,学着记账、核对账目,培养他的责任感。
对贾兰: 贾兰是迎春的儿子,这是个潜力股。迎春虽然懦弱,但她也有她的“苦”,只是无人能解。贾兰小小年纪就懂事,勤奋好学,如果贾家能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引导,让他跟着贾政认真读书,参加科举,或者在他叔叔辈中找个懂行的人(比如如果有像薛蟠那种“有心做生意”的觉醒,而不是继续胡闹)带他去见识真正的商业运作,将来才有希望成为家族的栋梁。
对其他旁支: 贾家并非只有核心几房,还有许多旁支。那些有上进心的亲戚,比如像一些科举有成的寒门子弟,如果能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看到在贾家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也许能吸引一些有才能的人才回流。

改革用人机制: 不能再是“论亲不论才”了。那些只会阿谀奉承、搬弄是非的管家,必须得换掉。应该建立一套考察机制,不论是亲戚还是外姓,只要有能力,有德行,能把事情做好,就应该给机会。比如,在管理庄园、采买进货、账目管理等方面,严格考察,奖惩分明。

第二步:刮骨疗毒——整顿经济,开源节流。

贾家最大的问题就是钱不够花,而且花得没章法。一日三餐八百斤炭火,一年光送往迎来就花了多少银子,这些都是在烧钱。

严格财政管理: 必须得有个懂行的管家,把账目理清楚。哪些是固定开销,哪些是可变开销,哪些是可以削减的。
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宴饮游乐: 像尤氏那样,经常性的摆酒设宴,请客送礼,这些都得大大压缩。那些日常的、没必要的应酬,比如“一日三顿,光吃茶,就用了七八两银子”,这种败家子的行为必须杜绝。
赏赐与馈赠: 虽然不能断了人情往来,但那些无原则、无节制的赏赐,对奴才的过分溺爱,都得收敛。比如,一次性给那么多的丫鬟打点新衣裳,这种大手大脚的花钱方式,就是大忌。
不必要的维护: 像大观园这样的奢侈消耗,虽然是大家族风光的象征,但在经济困难时期,是否可以适当简化?维护成本太高了,如果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那就是一种拖累。
增加收入来源: 钱不够花了,就得想办法弄钱。
盘活现有资产: 贾家有多少地?多少房产?多少古董字画?这些都得好好盘点。那些闲置的房产,可以出租给外姓人,收取租金。那些字画古董,如果不是特别珍贵、有纪念意义的,可以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出售一部分,换取流动资金。
发展家族产业:
庄园经济: 贾家在乡下有庄园,这是最直接的收入来源。不能再是那种“只知收租,不知如何经营”的状态了。需要有人去庄园,了解收成情况,改善耕作技术,增加农作物产量,甚至发展一些特色农产品,比如养殖、种植经济作物等。可以引进一些懂经营的农户或者管家,让他们负责管理,并根据产量和利润进行分成。
商业投资: 贾家有钱有势,可以考虑一些相对稳健的商业投资。比如,投资一些布庄、当铺、粮行之类的生意。当然,这就需要有精明的商业头脑,不能像薛蟠那样乱来。可以找一些信誉好、有经验的商人合作,或者雇佣有能力的伙计来打理。
技艺传承与利用: 贾家一些丫鬟婆子掌握一些手艺,比如做衣服、做点心、刺绣等。可以把这些手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小作坊,为家族内部成员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考虑对外销售一些特色产品,增加收入。

第三步:重塑家风——道德重塑,规矩立起来。

贾家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没钱,更是没“德”。家族成员之间勾心斗角,奴才们横行霸道,整个家就像一个腐烂的果子,从里面烂到外面。

重建规矩和家法: 必须要有明确的家规家法,并且要严格执行。
奖惩分明: 做对了事情,有能力的人,要给予奖励和晋升;做错了事情,尤其是那些败坏家风的,必须严惩不贷。不能再是“看人下菜碟”,而是“有规必依,有错必究”。
提倡勤俭节约: 要从最高层做起,贾母、王夫人、贾政都要带头节俭,拒绝铺张浪费。让大家明白,家族的复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而不是靠某一个人的挥霍。
加强道德教育: 要经常对家族成员进行道德教育,强调孝道、悌道、仁爱。让大家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尤其要教育那些年轻一辈,明白什么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是“富贵不能淫”。
约束奴仆: 奴才们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子们的纵容。必须严格管理奴仆,明确他们的职责,不允许他们逾越本分,更不允许他们仗势欺人。对于那些不忠不义、作奸犯科的奴仆,必须严加惩处,甚至遣散。

修复家族关系: 贾家内部已经裂痕很深。
弥合内部矛盾: 像迎春、探春、惜春这些女儿,她们的处境和命运,也反映了家族内部的某些问题。如果家族能更加重视她们,给她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也许她们也能成为家族的助力。比如,让探春的才干得到发挥,让她参与一些家族事务的管理,或者让她去管理庄园,她是个有远见有能力的姑娘。
对外团结: 贾家虽然衰败,但还是有孙绍祖那种“门当户对”的联姻对象,也有像薛家这样有钱的亲戚。如果贾家能积极主动地与外界建立良好的关系,用真诚和能力去赢取信任,而不是靠过去的声望去压人,也许能获得一些外部支持。

具体的复兴路径设想:

假设贾政真的醒悟了,他需要做出一些大胆的改革:

1. 成立“振兴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由贾政牵头,但必须吸纳家族中有能力、有远见的成员,甚至可以考虑一些有德行的旁支族人或者值得信赖的管家。委员会的职责是制定家族复兴的整体规划,监督各项政策的执行。
2. 经济改革的试点: 贾家在乡下有很多庄园,可以选择一个离京城不太远、相对容易管理的庄园作为经济改革的试点。派贾兰(如果年龄合适)或者其他年轻有为的族人,在有经验的管家带领下,去那里学习和实践。从最基本的账目管理、农作物种植、收成规划开始。
3. 商业运作的尝试: 联合薛家,或者邀请信得过的商业伙伴,尝试投资一些小型的商业项目,比如开设一家布庄或者一家药铺。关键是要有懂行的掌柜和伙计,并且贾政或委员会要定期去巡视和了解经营情况。
4. 人才的“外引内培”: 对于家族内部没有能力的人,要逐步调整他们的职责,甚至鼓励他们去外面寻求发展。同时,对于外面有才能但没有机会的人,要给出明确的晋升和发展空间,吸引他们加入贾家,为家族服务。
5. 文化与道德的回归: 定期召开家族会议,不仅仅是吃饭聊天,更重要的是讨论家族事务,进行道德和家风教育。鼓励家族成员多读书,明事理,懂规矩。

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风险:

家族内部的阻力: 贾家很多人习惯了安逸享乐的生活,很难接受改革。像贾珍、贾琏这样的人,只会碍事,甚至可能从中作梗。
外部的压力: 贾家现在的地位已经不如从前,一些曾经巴结的人可能会落井下石。同时,他们的经济改革也可能招来嫉妒和非议。
时间和耐心: 家族的复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还需要有一定的运气。

总而言之,要让贾家复兴,就得让他们明白“百年无才”的代价,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寄生虫”式的生存方式。这需要有识之士站出来,敢于打破陈规,刮骨疗毒,重新建立起一套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观、经济观和道德观。这条路非常艰难,但如果真的想让贾家“重振旗鼓”,就必须得这么做。否则,只能是坐等“树倒猢狲散”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换个和贾家关系好的皇帝呗。

user avatar

贾家以军功兴盛,想要复兴,当然是再以军功复兴了

搞宫斗、权谋什么的都太小家子气,根本是把自己的命运放在皇帝一人手中而已

用我的方法,哪怕抄家之后都能行

就按87版电视剧结局,抄家之后

让宝玉上梁山啊,多赚些好汉上山,积蓄实力

这不前面出场的“冷面二郎”柳湘莲武功挺好的,可以上山坐第二把交椅

再找来“醉金刚”倪二,“呆霸王”薛蟠

请“碧眼儿”贾芸发兵十万,先去打合肥

很快就能杀回京城,夺了鸟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让贾家复兴,这可真不是件容易事,毕竟“百年无才”,积弊已深。放眼《红楼梦》那个背景,一个大家族想重新振作,得从里到外,从人到事,一把抓才行。我琢磨着,起码得有这么几步,而且每一步都得抠着细节来干,才能有点希望。第一步:找回“定海神针”——能干事、有远见的人才。贾家现在的问题,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
  • 回答
    迎春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她生在一个锦衣玉食的富贵家庭,却因为自身的性格缺陷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最终落得个被丈夫孙绍祖活活打死的下场。如果说命运是注定的,那么在那个时代,迎春又有哪些微小的可能性,可以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避免那凄惨的结局呢?首先,最根本的,也是最难的,是她需要改变自.............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在使用“毅力”之后,对《红楼梦》未能带来预期中的愉悦感到一丝失落。这其实是很常见的感受,尤其是对于一部如此厚重、细节丰富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确实需要一些“门槛”的,但这些门槛并非难以逾越,而是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去建立一种连接。要提高文学素养来欣赏《红楼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林黛玉生活在今日的中国,她会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这无疑是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因为她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对美的极致追求,以及那份敏感易碎的情感,在现代社会的土壤里,或许会以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方式绽放。首先,她的外在形象和生活方式会很不一样,但内在的“林黛玉”精神内核却可能依然鲜明.............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红楼梦》里的贾家,说起来也是个簪缨世家,论理,同宗同族的,到了艰难的时候,理当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可您瞧,同样是贾家的子孙,贾芸去找王熙凤求帮的时候,怎么就显得那么孤零零,没人搭把手呢?这事儿,细究起来,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其中有几个道道,值得咱们掰开了说说。首先得说,贾府这大家子,虽然表面上.............
  • 回答
    如何看待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行为?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信任危机、生育焦虑、家庭责任、法律权益等诸多因素。理解这一行为的关键在于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此的普遍看法。一、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可能动机:1..............
  • 回答
    在《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日本人侵占中国,而人们却还在唱戏的场景,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多重含义的画面。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还原,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旨在触及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对那个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思考。场景的背景与具体描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场景发生的具体背景。通常这类场景会出现在日本侵.............
  • 回答
    .......
  • 回答
    这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你说到的那位大师的作品,其红裙子的那种鲜活、饱满又不失质感的红色,绝不是单纯地往上堆砌饱和度或者加个滤镜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对色彩本质的理解和对光影的精准把握。设想一下,真实世界里的红色,尤其是丝绸或缎面这样的材质,在光线下会发生什么?光线不是均匀地照射,总会有亮部、中.............
  • 回答
    你指的是哪一个证明呢?请你提供证明的文本或者图片,我才能帮你分析红圈中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一旦你提供了证明内容,我会仔细阅读,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红圈中的结论:1. 证明的前提条件和已知信息: 首先,我会明确证明的起始点是什么,也就是你已经知道的或者被假定为真的事实。2. 所使用的数学原理或定.............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小红书这事儿,尤其是它那10%的抽成和它那个有点意思的社区生态。关于小红书从“种草生意”里抽成 10% 平台服务费这事儿吧,怎么说呢,挺正常的,也挺值得分析的。首先,从商业逻辑上看,这 10% 的抽成,是平台经济的典型模式。 就像淘宝、抖音,甚至亚马逊,它们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搭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红楼梦》研究中最核心、也最令人着迷的谜团之一。我们知道,普遍流传的版本是120回,但多数研究者认为后40回并非曹雪芹原笔。那么,他为何要在书中留下“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样的自述呢?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充满推测的缘由。要详尽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一、曹雪芹的自述:“.............
  • 回答
    要说于正拍《红楼梦》会是个什么光景?这可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又忍不住捂住眼睛的命题。不过,如果你真的让于正来操刀,那画面感,简直比看他自己写的剧本还要精彩,还得是那种高饱和度、快节奏、金句频出的精彩。首先,咱们得从人设上掰扯掰扯。你指望他会老老实实遵循原著里那些含蓄内敛、心思深沉的角色吗?想都别想.............
  • 回答
    关于王夫人如何得知薛宝钗搬出大观园回家的事儿,红楼梦里其实并没有直接描绘一个王夫人接到汇报、或者亲眼所见的具体场景。这事儿在小说中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以一种“众人皆知”的方式呈现出来,咱们得从几个细微之处去推敲,才能把这个过程捋得更清楚些。首先,得想想宝钗回家的动因和时机。宝钗住在园子里,其实是寄居在.............
  • 回答
    话说那日,宝玉才从外面回来,一头青丝如墨,身上还带着些许初春的凉意。他斜倚着门框,脸上带着几分未褪的稚气,一双眼睛生得是又黑又亮,仿佛两颗最圆润的墨玉,在屋里扫视一圈,便像带着光一般,将那屋里的景象都照亮了。他的嘴唇也生的红润,微微嘟着,好像在嘟囔着什么,又像是在无声地笑。身上那件石青色的缎子袍子,.............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假设!要是咱们林妹妹,那个病怏怏、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突然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东北大妞,那《红楼梦》这出戏,可就唱成了一出大戏,而且是那种自带BGM,时不时还能蹦出几句二人转的戏!你想啊,首先这身子骨就不一样了。东北姑娘,那叫一个皮实!风里来雨里去的,就算冬天零下二三十度,也敢.............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贾、史、王、薛这四大家族,都说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到小说后半部分,随着贾府的落败,其他三家也各自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衰亡之势。虽然曹雪芹原著后半部分残缺,但仅凭现有文字,以及脂砚斋的批语,我们也能窥见一二。这衰亡之路,有的直接而惨烈,有的则更为隐晦,却同样令人心酸。一、史家:从国.............
  • 回答
    贾府,一个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描绘得如同天上人间的贵族家庭,其恢弘的宅邸、奢靡的生活以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无不令人咂舌。而在这庞大帝国背后,支撑起这一切运转的,便是数量庞大、分工细致的佣人队伍。那么,贾府为何需要如此之多的佣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配置究竟是出于何种必要?让我们剥开层层繁华,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