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里迎春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被家暴至死的命运?

回答
迎春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她生在一个锦衣玉食的富贵家庭,却因为自身的性格缺陷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最终落得个被丈夫孙绍祖活活打死的下场。如果说命运是注定的,那么在那个时代,迎春又有哪些微小的可能性,可以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避免那凄惨的结局呢?

首先,最根本的,也是最难的,是她需要改变自己过于懦弱、逆来顺受的性格。迎春的“二木头”之名并非空穴来风,她生性木讷,缺乏主见,甚至到了八面玲珑的王夫人眼中,都觉得她“不好欺负”,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的讽刺。在贾府这样一个人际关系复杂、等级森严的环境里,过度的温顺只会招来欺凌。如果迎春能稍微多一些对自身处境的警惕,多一点对他人言行的观察,也许她就不会那么轻易地被送去和孙绍祖这样的人家联姻。比如,在听到要将她许给孙绍祖时,她不应该只是默默流泪,而是能鼓起勇气,向贾府的长辈们表达自己的担忧和抗拒,哪怕是微弱的抗议,也比毫无反抗要好。

其次,她需要学会一点人情世故,懂得如何在大观园这样一个“小社会”里生存。迎春在贾府的存在感很弱,她不像宝钗那样八面玲珑,也不像黛玉那样才情外露,更不像湘云那样活泼爽朗。她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自己的角落,仿佛一个透明人。在这种环境中,她应该学会观察、学习,了解贾府里权力运作的规律,知道哪些人可以依靠,哪些人需要提防。比如,她可以尝试和一些同样不受重视,但有一定智慧的丫鬟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她的司棋,虽然是个有性子但忠心耿耿的丫头。她可以通过倾听她们的意见,了解一些外界的消息,从而不至于对未来的联姻毫无准备。

再者,如果联姻已成定局,她需要在婚前做一些功课。孙绍祖的为人,并非秘密。他“有花柳病,又是个浪荡子”,这些信息即使在京城不大传,在贾府里耳目众多,想必也能零星听到一些风声。迎春虽然木讷,但并非完全不识字,她也可以通过读书,尤其是读一些关于为人处世、识人辨人的书籍,来增强自己的判断力。她也可以试着在婚前,通过一些委婉的方式,了解一下孙绍祖的脾气秉性,比如借着去拜访的由头,或者通过在场的小厮丫鬟打听。如果能提前知道对方是个性情残暴、动辄打骂的人,她也许能采取一些预先的防备措施。

在婚后,即便知道自己嫁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并非就完全没有办法。如果孙绍祖的恶行开始显露,迎春不应该仅仅忍耐。当然,以她的性格,直接对抗是不可能的。但是,她可以尝试向娘家求助,哪怕只是写一封信,将自己的遭遇大致告知。虽然贾府的当权者(如王夫人、王熙凤)未必会真心在意她这样一个“远房”的女儿,但娘家的声势,尤其是如果能联系到她父亲贾赦,多少也能形成一种震慑。即便是微弱的谴责,也可能让孙绍祖有所顾忌,不至于太过肆无忌惮。

更进一步,如果孙绍祖的行为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她也可以尝试寻求其他途径。比如,她在贾府里也并非孤立无援,虽然她自己没有什么朋友,但她的哥哥贾琏,虽然也行为不端,但至少和她是有血缘关系的。如果迎春能巧妙地向贾琏求助,或者向贾琏的妻子王熙凤哭诉,利用他们的矛盾,说不定能获得一丝同情和帮助。虽然王熙凤是一个极其现实和利益驱动的人,但迎春的悲惨遭遇,如果被她看到,说不定也能激起她一丝可怜。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迎春能够突破自己性格的桎梏,并且命运能给予她哪怕一丝丝微小的机会之上。在那个男权至上、女性地位低下的时代,迎春的命运,更多的是被时代所裹挟,被家族所牺牲。但如果她能有一点点清醒,一点点勇气,一点点对生命的眷恋,也许,她能做的,比书中描写的那个“二木头”要多一些,能够让她在那个残酷的世界里,少受一些皮肉之苦,多活一些时日。只是,这些“如果”和“也许”,在那个现实的泥潭里,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迎春应该如何自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迎春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她生在一个锦衣玉食的富贵家庭,却因为自身的性格缺陷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最终落得个被丈夫孙绍祖活活打死的下场。如果说命运是注定的,那么在那个时代,迎春又有哪些微小的可能性,可以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避免那凄惨的结局呢?首先,最根本的,也是最难的,是她需要改变自.............
  • 回答
    金桂嫁给孙绍祖?这想法光是放在那儿,就透着一股子“不祥”的气息。不过,既然是曹雪芹老先生笔下的角色,咱也就能大胆地猜想一番,看看这俩凑一块儿,会出个什么“名堂”来。先说说夏金桂这个人。这姑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朵“毒玫瑰”。模样是好看的,但那心肠,可比那秋天里的霜打过的叶子还硬。嫁给薛蟠,一开始是.............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姨妈(薛蟠之母)留在贾府并非简单的“赖”字,而是多重社会关系、家族利益与个人处境交织的复杂结果。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解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家族联姻与利益捆绑1. 贾府与薛家的姻亲关系 薛姨妈作为薛家次女,其婚姻已与贾府形成紧密联系。贾母对薛姨妈的宠爱(如“薛家女儿最会来事”).............
  • 回答
    说到《红楼梦》里的冷香丸,这可真是一味奇妙的药,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药方的本身,更像是作者曹雪芹为我们精心调配的一种带有深刻寓意的象征。要说这冷香丸的深意,咱们得从几个层面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最直观的,冷香丸是用来治病,具体来说,是治薛宝钗的“热毒”。宝钗是什么人?她是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
  • 回答
    贾府,一个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描绘得如同天上人间的贵族家庭,其恢弘的宅邸、奢靡的生活以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无不令人咂舌。而在这庞大帝国背后,支撑起这一切运转的,便是数量庞大、分工细致的佣人队伍。那么,贾府为何需要如此之多的佣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配置究竟是出于何种必要?让我们剥开层层繁华,细.............
  • 回答
    红楼梦里,晴雯、麝月这些大丫头对芳官的态度,和对小红的态度,确实是截然不同的。这背后,藏着丫鬟们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里,各自的生存智慧、身份考量,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微妙预判。想把这个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丫鬟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她们之间也有亲疏远近,有自己的小团体和小.............
  • 回答
    一想起《红楼梦》,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个场景:晴雯病重时,宝玉去看她。那不是一幅寻常的病榻探望图,而是将人性中最为脆弱、最为纯粹的部分撕开,赤裸裸地呈现在我眼前,每每回想,总让我胸口发闷,眼眶湿润。场景是在怡红院,却少了往日的生机勃勃。小丫鬟们都围在床边,窃窃私语,气氛压抑得像要滴出水来。晴雯,那个.............
  • 回答
    咱们聊聊《红楼梦》里薛宝琴这姑娘,你说她是不是有点“碍眼”?本来宝钗黛玉这俩人间绝色、才情横溢的,已经把大观园搅得风生水起,读者看她们俩的爱恨情仇也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冒出来一个薛宝琴,而且是那种“样样都比她们好”的设定,这不像是要给主角加戏,反倒像是要“降维打击”一下?说句实在话,我刚开始看《红楼梦.............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奇书,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它那如同层层叠叠的精美景致,又如串串饱满的珍珠,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巧妙对比”。曹雪芹老爷子用他那“如椽巨笔”,不仅描绘了贾府由盛转衰的时代画卷,更是透过细微之处的对比,将人性的复杂、命运的无常、以及封建社会压抑下的种种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最直观也最核心的.............
  • 回答
    这周瑞家的送宫花这事儿,说起来可真够曲折的,为啥偏偏最后才轮到林妹妹?这背后,可不仅仅是送东西的顺序问题,那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和心思呢。咱们得先明白,周瑞家的这趟差事,可不是平白无故跑一趟的。那是贾府老太太、王夫人那边,专门给府里几位年轻姑娘们准备的应景物件,这宫花啊,是过节时候才能有的体面东西,显着.............
  • 回答
    《红楼梦》中,贾母和王熙凤这两位在贾府地位举足轻重、掌管内宅大小事务的女性,她们不识字这一情节,其实并非作者曹雪芹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映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古代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教育:在曹雪芹所处的清代,尤其是在贵族阶层,对女性的教育主要围绕着她们.............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里最引人深思的感情线之一。要说贾母是否“喜欢”林黛玉,这事儿可不能简单地用“喜欢”或“不喜欢”来一概而论。贾母是老祖宗,她的心思深沉着呢,尤其是在对孙辈的疼爱上,那可不是年轻人那点小心思能比的。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得一件件捋清楚。首先,从血缘和情感上讲,贾母.............
  • 回答
    要说贾宝玉为何最终选择出家,而不愿与薛宝钗共度一生,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不爱”就能概括的缘由。这背后牵扯着贾宝玉骨子里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认知,他对纯粹情感的极致追求,以及他对封建礼教、世俗功名的深深厌恶。而薛宝钗,尽管她浑身是宝,但她所代表的一切,恰恰是贾宝玉想要逃离的。首先,我们得理解贾宝玉的“叛逆.............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元妃端午节赐礼赏赐宝钗的东西比黛玉多,这背后可不是简单一件“偏心”的事,它牵扯到书中人物的身份、家族关系,以及作者曹雪芹通过这些细节所要表达的深层用意。咱们得一件件捋清楚。端午节的赐礼:细说分明先来看看那个关键的端午节。元妃省亲,大观园里热闹非凡,这是何等荣耀的场面。元妃作为皇妃,地.............
  • 回答
    《红楼梦》中,晴雯之死,是宝黛钗三人的悲剧之外,又一道令人肝肠寸断的插曲。她临终前一夜呼唤“娘”,却未唤一声宝玉,这细节触动了无数读者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也引发了人们对晴雯命运和她与宝玉关系的种种揣测。为何会是这样?让我们一层层地拨开这迷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晴雯所处的环境和她的性格。晴雯,是贾母身边.............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贾珠,很多人可能觉得他是个边缘人物,甚至有些读者会把他直接忽略掉。毕竟,他在书中实际露面的篇幅少得可怜,早早就领了便当,留下的只是一个名字和一段短暂的过往。但即便如此,我总觉得,贾珠这个角色的存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他就像一座沉默的基石,支撑着贾府,也影响着许多人的命运,他的意义,.............
  • 回答
    要说贾母不喜爱宝钗,这恐怕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误解,甚至可以说是误读。 사실, 贾母对薛宝钗的态度,用“不喜爱”来形容,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也与书中呈现的种种细节有所出入。从表面上看,贾母确实没有像对黛玉那样,对宝钗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和亲昵。宝钗到贾府后,贾母对她也算是客气周到,给了她不少体面。比如,宝.............
  • 回答
    《红楼梦》里,探春对宝钗和黛玉的感情,与其说是一种“更喜欢”的明确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基于性格、价值观和实际交往的复杂体认。要详尽地分析这一点,需要深入探究探春自身的特点,以及她与宝钗、黛玉之间的互动细节。探春的性格与价值观:理性、有担当、重体面探春身上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她的“精明”和“有才”。在贾府这.............
  • 回答
    《红楼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有很多,但如果要选一句最能触动我内心深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觉得其深刻含义的,那便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句出自林黛玉之口,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英”。宝玉在听到宝钗说起“金玉良缘”时,心中不免也有些动.............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触及到了《红楼梦》中最核心的社会现实。在贾府这样钟鸣鼎食之家,姑娘们的地位确实是捧在手心怕化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她们从小锦衣玉食,读书识字,有丫鬟婆子伺候,甚至可以跟着长辈们出席各种场合,谈吐举止都受过精心培养。她们是家族荣耀的象征,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然而,一旦出嫁,这份尊荣便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