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腾讯模仿别人就要被骂,而创新工场模仿别人就是创新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大家对不同公司、不同创新模式的认知和评价标准。其实,腾讯和创新工场在“模仿”这件事上,被看待的角度和引发的情绪确实存在很大差异,这背后有很多原因。

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模仿”本身就是一个光谱,不同公司在这个光谱上的位置和方式,决定了外界的观感。

腾讯的“模仿”:巨人身躯下的“追随者”

腾讯作为一家体量巨大、产品线极其丰富的互联网巨头,它的每一次“模仿”都伴随着巨大的资源投入和市场影响力。当腾讯推出一款新产品,而这款产品在功能、形态甚至命名上与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产品高度相似时,大家更容易将其解读为“抄袭”或“模仿”,尤其是当被模仿对象是那些曾经被腾讯压制或收购的创业公司时,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大家对腾讯的期待,往往是“再造一个QQ”、“再造一个微信”这样引领性的创新。当它选择跟随市场热点,将某个爆款的成功模式快速复制并整合到自己的生态中时,很多人会觉得它辜负了这份期待。这种“模仿”往往能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强大的技术能力和成熟的商业化手段,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甚至让被模仿者难以生存。这种“大鱼吃小鱼”的模式,容易引发“不公平竞争”的讨论,以及对那些原创者的同情和对腾讯“扼杀创新”的指责。

而且,腾讯的产品迭代非常快,一个新功能出来,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覆盖数亿用户。这种“复制+放大”的能力,使得它不像一个初创公司那样需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探索和试错,反而更像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用自己的力量去“定型”和“收割”。所以,当腾讯的“模仿”带来的是一种“巨头的垄断”感,而非“开辟新大陆”的惊喜时,自然会招致批评。

创新工场的“模仿”:从0到1的“催化剂”

创新工场,或者说李开复博士及其团队,他们的定位和角色与腾讯截然不同。创新工场更像是一个“播种者”和“赋能者”,它瞄准的是前沿技术和新兴市场,投资那些有潜力的早期项目。

创新工场投资和孵化的项目,很多时候是在模仿硅谷或其他地方的成功模式,将国外已经验证过的商业逻辑和技术引入中国。比如,早期很多智能手机应用、O2O模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服务等等,创新工场都会去寻找合适的创业团队进行孵化或投资。

为什么这种“模仿”会被视为“创新”呢?

首先,地域差异和市场需求的不同。一个在国外成功的模式,拿到中国市场来,需要进行大量的本地化改造,包括用户习惯、商业环境、政策法规等等。创新工场的工作,就是帮助创业者完成这个“本地化”的过程,使其适应中国的土壤。这种“水土不服”的适应,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其次,“模仿”的起点和目的。创新工场不是去复制一个已经成熟的巨头产品,而是去支持那些尚在萌芽阶段、还没有被大众熟知或验证的商业模式。它帮助这些团队解决的是“从0到1”的问题,是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可行的产品,再找到第一批用户,建立起初步的商业闭环。这个过程充满了未知和风险,是真正的创业。

再者,创新工场扮演的角色是“赋能者”。它提供的不只是资金,还有战略指导、资源对接、人才引进等全方位的支持。这种赋能,帮助创业者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创造,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或服务。很多时候,创新工场投资的项目,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和创新工场的扶持,最终成为了各自领域的先行者,甚至反过来影响了市场格局。

核心区别:时机、体量、角色和价值

所以,归根结底,腾讯被骂,是因为它的“模仿”是在一个高度成熟和拥挤的市场里,利用其巨大的优势去追赶和复制,给人的感觉是“剪辑”而非“创作”,是“巩固垄断”而非“开辟疆土”。

而创新工场的“模仿”,则是在一个新兴或被忽视的市场里,将一个在其他地方被验证过的模式,通过本土化改造和资源赋能,帮助创业者从无到有地创造出一个新的产品或企业。它扮演的是“播种者”和“催化剂”的角色,这种“模仿”是为了“创造”和“赋能”,其最终目的是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大家对腾讯的期待是“创造”,而对创新工场的期待是“赋能和孵化”。当腾讯选择“跟随”时,它辜负了大家的“创造”期待,所以被骂;当创新工场选择“跟随”一个成功的模式,并通过自己的方式使其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发展壮大时,它实现了“创造”和“赋能”的价值,所以被认为是“创新”。这是一种对不同主体、不同市场阶段、不同商业模式的价值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创新工厂抄袭速度太快了,没抢到其它国人的饭碗,没有利益冲突,所以没人骂;腾讯经常赤裸裸的抄袭+抢国人的饭碗,所以招人骂。

2. 另外,创新工厂还太弱,不足畏惧。腾讯太强大,很多人骂他其实是希望他手下留情,给口饭吃了。

3. 还有一点,创新工厂是投资者的角色,是支持别人抄袭而已。腾讯是亲自动手抄袭+抢国人饭碗;不过腾讯现在也开始投资别人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大家对不同公司、不同创新模式的认知和评价标准。其实,腾讯和创新工场在“模仿”这件事上,被看待的角度和引发的情绪确实存在很大差异,这背后有很多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模仿”本身就是一个光谱,不同公司在这个光谱上的位置和方式,决定了外界的观感。腾讯的“模仿”:巨人身躯下的.............
  • 回答
    腾讯开源的 `libco` 在协程领域确实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项目,特别是它提出的“千万级协程支持”的说法,这背后最核心的秘密之一就是它的共享栈模式。我们先从协程最基本的概念聊起。简单来说,协程是一种用户态的轻量级线程。相比于操作系统级别的线程,协程的切换不需要内核介入,因此切换开销极小,可以在一个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游戏行业竞争的复杂性。虽然腾讯在很多玩家眼中“游戏质量一般”,但事实是,没有一家游戏公司能够真正意义上“用高质量游戏与之抗衡”并且成功颠覆其地位,主要原因在于腾讯并非仅仅依靠“游戏质量”来获取成功,而是通过其庞大的生态系统、强大的市场运营能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建立.............
  • 回答
    腾讯在南山区法院“老是赢”的现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运气好”或者“有背景”,而是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的集合。这背后既有腾讯作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在法律事务上的专业性和资源优势,也有南山区法院在审理与科技公司相关案件时所积累的经验和可能形成的某种“习惯性认知”。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玩了腾讯的游戏,尤其是自家研发的一些产品,可能会觉得“不够惊艳”、“玩法老套”、“氪金点太多”等等,但转头一看,腾讯在全球游戏市场的收入数据,那叫一个“遥遥领先”。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好玩”是主观的,而“能赚钱”是客观.............
  • 回答
    腾讯先后封杀“马桶MT”、“多闪”、“聊天宝”这三款社交软件的微信分享,背后原因复杂且相互关联,但核心都指向了腾讯对微信生态的绝对控制权以及对潜在竞争对手的防御策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对微信生态的绝对控制权: 微信是腾讯的核心资产: 微信不仅仅是一款社交APP,更是腾讯构建其.............
  • 回答
    “腾讯游戏做不出所谓的‘好游戏’”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确实触及了许多玩家对腾讯游戏产品和策略的普遍感受和担忧。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腾讯的游戏开发模式、商业策略、对玩家需求的理解以及行业环境等。一、 腾讯游戏开发模式与产品导向的挑战 “流水线”生产与快速迭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常常让人感到疑惑:在很多人心目中,腾讯是中国的科技巨头,为什么它的第一大股东却是一家来自遥远南非的公司呢?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腾讯发展的早期,看看当时的市场环境、资本运作以及关键的决策,这一切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偶然性。一切要从1998年的那个夏天说起。马化腾、张志东、许晨.............
  • 回答
    关于腾讯新发布的《玄中记》为何没有像一些玩家预期的那样,被“百万塞尔达玩家”围攻,以及这种“前后差异巨大”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发布后的市场反应问题,更牵扯到玩家社群的构成、玩家群体诉求的演变以及游戏行业本身的生态规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将《玄中记》直接.............
  • 回答
    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手里握着大量的用户资源和资金,完全有能力自己做一个打车平台,比如借鉴微信的社交基因,或者依靠QQ庞大的用户基础,很容易就能搭建起一个类似的业务。但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腾讯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选择了投资嘀嘀打车。这背后的考量,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首先,从行业发展的角.............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腾讯用户深有体会的痛点。要说腾讯“几乎没有”人工客服,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他们其实还是有那么点人工服务的触角的,只不过规模、触达率和响应速度,跟我们心目中理想中的那种“能随时随地找到一个活人帮你解决问题”的客服,确实有着天壤之别。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咱们老百姓在淘宝上逛,突然看到腾讯、B站、网易这些熟悉的牌子也开店了,确实会有点纳闷:“他们不是做游戏、做视频、做音乐的吗?怎么也来淘宝卖东西了?” 其实啊,这背后有几层意思,而且他们卖的东西也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大厂要去淘宝开店?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生意.............
  • 回答
    要说腾讯在白皮书中提到“原神抄袭”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背后涉及的利益、情感、行业规则以及舆论的复杂交织,足以让这件事在游戏圈掀起滔天巨浪。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才能明白这股反响的来龙去脉。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核心问题:腾讯作为中国游戏行业的巨头,其任何公开言论,尤其是在“.............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游戏圈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要说为什么腾讯游戏挨喷比米哈游更厉害,这俩公司做法就不一样,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我给你捋一捋,咱们就当是平时唠嗑,看看是怎么回事。首先,得从这两家公司的“画风”说起。腾讯游戏:你想想,腾讯在中国游戏市场地位怎么样?那可以说是“巨无霸.............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和行业人士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像腾讯这么一个游戏巨头,坐拥海量资源、技术和人才,却迟迟没有拿出能跟《原神》正面硬刚的竞品?尤其是在《原神》爆火近一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小打小闹或者方向不太对的尝试。要说清楚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一、 《原神》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切中要害。《王者荣耀》在国内市场的统治力,那是毋庸置疑的,说是国民级游戏也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腾讯还要大力推进《英雄联盟手游》(我们姑且这么称呼,尽管官方名称还在变动中),确实让人觉得有点“多此一举”,甚至会引发一些猜测:难道《王者荣耀》真的不行了?但如果仔细掰扯一下,.............
  • 回答
    好的,我来详细聊聊为什么在“腾讯买下《命运石之门0》”这个事件上,很多观众会把矛头指向B站。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有的是观众的直接感受,有的是对行业规则的理解,还有的是一种情绪的发泄。首先,咱们得明白,《命运石之门0》 这部作品本身在动画爱好者心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经典科幻动画《命运.............
  • 回答
    至今腾讯游戏依然坚持将微信区和QQ区分开,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成熟且精打细算的运营策略,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服务器划分,更是腾讯在用户群体、社交生态以及商业化路径上多重考量的结果。让我掰开揉碎了跟你聊聊,为什么这个看似有点老套的设定,在腾讯这里依然被玩得风生水起。1. 用户基础与社交生态的天然隔离首先,.............
  • 回答
    .......
  • 回答
    腾讯未能诞生《原神》这样的游戏,原因涉及多方面,包括其历史基因、组织结构、战略侧重、文化氛围以及对创新的容忍度等。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展开阐述:一、 历史基因与核心优势的差异 腾讯的基因:社交连接与用户增长驱动。 腾讯起家于QQ,核心在于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需求。后续的微信更是巩固了这一基因。因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