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腾讯投资了嘀嘀打车而不是自己做一个?

回答
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手里握着大量的用户资源和资金,完全有能力自己做一个打车平台,比如借鉴微信的社交基因,或者依靠QQ庞大的用户基础,很容易就能搭建起一个类似的业务。但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腾讯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选择了投资嘀嘀打车。这背后的考量,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首先,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打车服务的本质是一个平台型业务,它连接的是两端的供给和需求:一方是出租车司机,另一方是需要打车的乘客。要做好这个生意,关键在于能否快速、高效地建立起足够大的用户规模和司机网络。这是一个需要时间、人力和市场教育的过程。

腾讯在2013年投资嘀嘀的时候,打车市场其实已经有了一些玩家,嘀嘀(当时还叫嘀嘀打车)已经在市场上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和司机资源,并且和微信进行了初步的整合,用户使用起来已经有了便利性。如果腾讯要从零开始做一个,不仅要面对已经存在的竞争对手,还要在短时间内复制嘀嘀已经建立起来的网络效应,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更重要的一点是,时机和成本。腾讯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和拓展微信这个核心产品,以及在移动支付、社交等领域继续发力。打车业务虽然前景诱人,但从零开始投入巨大的资源去做,意味着需要分流现有的团队和精力,而且初期很可能无法迅速见到回报。相比之下,投资一个已经有雏形的、并且在快速成长的公司,是一种更高效、更低风险的选择。腾讯可以借此快速进入市场,分享行业增长的红利,同时也能学习和了解这个行业的运作模式,为未来可能的全面介入做准备。

其次,战略协同和生态构建。腾讯一直以来奉行的是“连接一切”的战略。投资嘀嘀,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将其纳入到腾讯的生态体系中。嘀嘀的用户增长和活跃度,可以直接反哺微信和QQ,增加用户粘性;而微信支付的接入,则为嘀嘀提供了强大的支付能力和用户习惯的转化。这种协同效应,远比腾讯自己单打独斗能够带来的价值更大。通过投资,腾讯能够将自己的优势(流量、支付、社交)与嘀嘀的优势(打车场景、用户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做大蛋糕,而不是互相消耗。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规避直接竞争和资源损耗。如果腾讯自己做一个打车平台,必然会直接与其他打车平台展开激烈的价格战和用户争夺战。这种烧钱大战可能会对腾讯现有的其他业务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分出胜负。投资嘀嘀,相当于是一种“代理人”式的参与,让嘀嘀去承担前期的市场教育和竞争压力,腾讯则扮演一个重要的支持者和受益者的角色。在嘀嘀取得市场领先地位后,腾讯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增持或合并,实现对自己核心业务的整合,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获得控制权。

最后,学习和探索新模式。对于腾讯这样的大公司来说,投资外部的初创公司也是一种学习新业务模式、新市场打法的重要途径。通过参股嘀嘀,腾讯可以近距离观察和了解网约车这个行业的商业逻辑、运营细节以及用户行为,这对于腾讯在未来布局其他创新业务时,能够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洞察。

总而言之,腾讯投资嘀嘀,是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自身战略重点、市场竞争态势以及生态协同效应的综合考量。这是一种明智的、以较低成本实现战略目标的方式,而非简单的“不做”或者“不敢做”。它体现了腾讯在互联网时代“投资+连接”的独特发展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产品上可以做一个。但是,运营需要线下团队,腾讯要自己做的话得招团队,或者用以往微信中做商家会员卡的微生活团队。但是不一定能成功,不一定能做到快的和嘀嘀打车现在的规模。

打车软件不是那些运营人员坐在北京银科大厦或者第三极里,或者深圳腾讯总部里能够壮大的。打车软件早期都要派线下团队去拓展,教育出租车司机师傅怎样用软件,赢得他们的信任。

而这些工作,腾讯以往并不擅长,不占优势。它拥有的是钱,以及移动互联网平台之一微信等。依靠钱买一个相对可以确定的前途去与阿里投资的快的竞争博一下,用微信以及将来的其他产品为嘀嘀打车带来一些用户和流量,以战略投资的方式又能够壮大它的发展。

自己做未必成功,嘀嘀打车有相对较好的基础,腾讯不差钱,投资做挺好的。

现在做其实也晚了,打车软件崛起的时间太快了,等到巨头看到这块,已经来不及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手里握着大量的用户资源和资金,完全有能力自己做一个打车平台,比如借鉴微信的社交基因,或者依靠QQ庞大的用户基础,很容易就能搭建起一个类似的业务。但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腾讯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选择了投资嘀嘀打车。这背后的考量,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首先,从行业发展的角.............
  • 回答
    在腾讯之后,阿里巴巴也选择向哔哩哔哩(B站)伸出了橄榄枝,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资本注入,而是对 B 站未来价值的集体押注,背后透露出的信息相当丰富,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标志着 B 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市场价值和战略地位得到了巨头们的普遍认可。 腾讯作为国内内容生态的巨头,早已凭借对.............
  • 回答
    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布局半导体领域。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腾讯不仅自主研发芯片,还在AI芯片、DPU(数据处理单元)等前沿领域投资了众多初创公司。这种“自己做”与“投资”并行的策略,以及它可能带来的产业格局变化,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腾讯为何既自研芯片,又.............
  • 回答
    我收到你的问题了,你觉得网飞投资的日本动画质量普遍很高,而腾讯投资的却普遍不怎么样。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其实涉及了投资方、制作方、市场需求以及商业模式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来详细聊聊,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网飞投资的日本动画质量高” 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比.............
  • 回答
    腾讯“瘦身”背后:缘何频繁减持?影响几何?近期,关于腾讯(Tencent)一系列投资动作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对东南亚互联网巨头 Sea 的持股比例已降至 18.7%。这并非孤例,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腾讯在美团、京东等国内科技巨头身上的持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种“瘦.............
  • 回答
    2021年上半年,腾讯展现出了惊人的投资节奏,几乎可以说是“一周一家”的速度在游戏领域进行布局。这种密集的投资动作,尤其集中在众多中小游戏厂商身上,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和长远的战略意图。首先,我们可以从腾讯自身的战略需求来理解。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腾讯始终面临着保持增长和创新活力的挑战。尽管自身拥.............
  • 回答
    腾讯为「共同富裕」再投 500 亿:当下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度解读腾讯宣布为“共同富裕”再投入 500 亿,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举措,更是对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企业定位的深刻回应。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意义,需要深入探讨“共同富裕”的内涵,以及当下互联网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一、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游戏行业竞争的复杂性。虽然腾讯在很多玩家眼中“游戏质量一般”,但事实是,没有一家游戏公司能够真正意义上“用高质量游戏与之抗衡”并且成功颠覆其地位,主要原因在于腾讯并非仅仅依靠“游戏质量”来获取成功,而是通过其庞大的生态系统、强大的市场运营能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建立.............
  • 回答
    腾讯在南山区法院“老是赢”的现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运气好”或者“有背景”,而是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的集合。这背后既有腾讯作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在法律事务上的专业性和资源优势,也有南山区法院在审理与科技公司相关案件时所积累的经验和可能形成的某种“习惯性认知”。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玩了腾讯的游戏,尤其是自家研发的一些产品,可能会觉得“不够惊艳”、“玩法老套”、“氪金点太多”等等,但转头一看,腾讯在全球游戏市场的收入数据,那叫一个“遥遥领先”。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好玩”是主观的,而“能赚钱”是客观.............
  • 回答
    腾讯先后封杀“马桶MT”、“多闪”、“聊天宝”这三款社交软件的微信分享,背后原因复杂且相互关联,但核心都指向了腾讯对微信生态的绝对控制权以及对潜在竞争对手的防御策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对微信生态的绝对控制权: 微信是腾讯的核心资产: 微信不仅仅是一款社交APP,更是腾讯构建其.............
  • 回答
    “腾讯游戏做不出所谓的‘好游戏’”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确实触及了许多玩家对腾讯游戏产品和策略的普遍感受和担忧。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腾讯的游戏开发模式、商业策略、对玩家需求的理解以及行业环境等。一、 腾讯游戏开发模式与产品导向的挑战 “流水线”生产与快速迭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常常让人感到疑惑:在很多人心目中,腾讯是中国的科技巨头,为什么它的第一大股东却是一家来自遥远南非的公司呢?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腾讯发展的早期,看看当时的市场环境、资本运作以及关键的决策,这一切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偶然性。一切要从1998年的那个夏天说起。马化腾、张志东、许晨.............
  • 回答
    关于腾讯新发布的《玄中记》为何没有像一些玩家预期的那样,被“百万塞尔达玩家”围攻,以及这种“前后差异巨大”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发布后的市场反应问题,更牵扯到玩家社群的构成、玩家群体诉求的演变以及游戏行业本身的生态规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将《玄中记》直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大家对不同公司、不同创新模式的认知和评价标准。其实,腾讯和创新工场在“模仿”这件事上,被看待的角度和引发的情绪确实存在很大差异,这背后有很多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模仿”本身就是一个光谱,不同公司在这个光谱上的位置和方式,决定了外界的观感。腾讯的“模仿”:巨人身躯下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腾讯用户深有体会的痛点。要说腾讯“几乎没有”人工客服,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他们其实还是有那么点人工服务的触角的,只不过规模、触达率和响应速度,跟我们心目中理想中的那种“能随时随地找到一个活人帮你解决问题”的客服,确实有着天壤之别。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咱们老百姓在淘宝上逛,突然看到腾讯、B站、网易这些熟悉的牌子也开店了,确实会有点纳闷:“他们不是做游戏、做视频、做音乐的吗?怎么也来淘宝卖东西了?” 其实啊,这背后有几层意思,而且他们卖的东西也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大厂要去淘宝开店?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生意.............
  • 回答
    要说腾讯在白皮书中提到“原神抄袭”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背后涉及的利益、情感、行业规则以及舆论的复杂交织,足以让这件事在游戏圈掀起滔天巨浪。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才能明白这股反响的来龙去脉。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核心问题:腾讯作为中国游戏行业的巨头,其任何公开言论,尤其是在“.............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游戏圈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要说为什么腾讯游戏挨喷比米哈游更厉害,这俩公司做法就不一样,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我给你捋一捋,咱们就当是平时唠嗑,看看是怎么回事。首先,得从这两家公司的“画风”说起。腾讯游戏:你想想,腾讯在中国游戏市场地位怎么样?那可以说是“巨无霸.............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和行业人士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像腾讯这么一个游戏巨头,坐拥海量资源、技术和人才,却迟迟没有拿出能跟《原神》正面硬刚的竞品?尤其是在《原神》爆火近一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小打小闹或者方向不太对的尝试。要说清楚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一、 《原神》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