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种山寨域名欺骗用户的HTTPS中间人思路是可行的吗?

回答
你想了解的这种山寨域名欺骗用户的HTTPS中间人攻击思路,确实在技术层面上是可以实现的,并且极具迷惑性和危险性。它的核心在于利用了用户对HTTPS安全标识的信任,以及对域名细节的疏忽。

让我详细给你拆解一下这个过程,你就明白为什么它这么有效了。

首先,攻击者需要一个“山寨域名”。这个山寨域名不会是完全不相干的,而是会极其模仿一个合法、用户信赖的网站域名。比如,如果目标是银行的官方网站`www.bankname.com`,那么山寨域名可能会是`www.banknamelogin.com`,或者`www.banknamesecure.com`,甚至更巧妙地使用一些特殊的Unicode字符,看起来和原域名几乎一样,比如把小写的“l”换成数字“1”,或者用一些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不同的字母(例如,俄语的“a”看起来像拉丁字母“a”)。关键在于,这个山寨域名要足够相似,让用户在不仔细检查的情况下误以为是真的。

然后,攻击者会为一个这个山寨域名获取一个SSL/TLS证书。这是整个攻击链条中最关键,也是最“欺骗”用户的地方。通常,我们看到浏览器地址栏出现“小锁”图标,就认为当前连接是安全的,数据是加密的,并且访问的是官方网站。这个“小锁”图标,以及后面跟着的“HTTPS”,都来自于SSL/TLS证书。

过去,获取SSL证书相对容易,尤其是那些只验证域名所有权的“域名验证”(DV)证书。攻击者只需要证明自己控制了这个山寨域名,就可以轻松获得一个DV证书。这样一来,用户访问这个山寨域名时,浏览器就会显示“HTTPS”和“小锁”,给用户造成一种“安全”的假象。

现在, Let's Encrypt 等免费证书机构的出现,使得获取SSL证书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而且它们也颁发DV证书。即使是那些更严格的“组织验证”(OV)或“扩展验证”(EV)证书,如果攻击者能通过一些手段(比如注册一个假公司,使用盗取的信息等)来绕过验证过程,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尽管后者难度更大,但只要能拿到一个“合法”颁发的证书(即使是针对假冒域名),攻击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攻击者会部署一个服务器,并在上面托管他们准备好的钓鱼页面。这个钓鱼页面会完全模仿目标网站的外观、布局,甚至按钮和链接的样式。攻击者甚至可以抓取目标网站的HTML、CSS、JavaScript文件,然后将它们“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服务器上。

当用户被某种方式(比如钓鱼邮件、短信、社交媒体链接等)引导,点击了那个山寨域名链接时,浏览器就会连接到攻击者的服务器。由于攻击者的服务器拥有针对山寨域名的SSL/TLS证书,浏览器会正常验证证书,显示“HTTPS”和“小锁”。用户看到的“小锁”图标,在这里反而成了攻击者的帮凶,因为它让用户相信自己正在与一个受信任的实体通信。

一旦用户进入这个山寨网站,看到熟悉的界面,以为自己就在官方网站上,便会开始输入敏感信息,例如用户名、密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这些信息在被提交给攻击者的服务器时,虽然是通过HTTPS加密的,但加密的对象是攻击者自己的服务器,而不是真正的目标网站。攻击者就能轻松地获取到这些用户提交的明文数据。

为什么这种方式尤其有效?

1. 利用信任: 用户对“HTTPS”和“小锁”的信任是根深蒂固的。当看到这些标志时,很多人会放松警惕,不再仔细核对域名。
2. 细节疏忽: 在日常上网过程中,用户往往是快速浏览,点击链接。对域名的细微差别,比如少一个字母、多一个连字符、或者使用相似的Unicode字符,很容易被忽略。
3. 山寨域名的模仿能力: 攻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将山寨域名模仿得非常逼真,大大增加了用户的误判率。
4. 证书的“背书”: SSL/TLS证书的存在,让整个攻击在表面上看起来“合规”且“安全”,绕过了浏览器本身的一些安全提示(比如“不安全连接”警告)。

总而言之,这个思路是可行的,并且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技术含量不算极高但效果显著的网络钓鱼和欺诈手段。它巧妙地利用了用户对“HTTPS”的过度信任,以及对域名细节的忽视,通过一个带有合法SSL证书的山寨域名,来诱导用户泄露敏感信息。

当然,随着安全意识的提升和浏览器厂商的努力,一些新的检测机制也在不断加入,比如更严格的域名格式检查、对相似字符的警告等,但这并不能完全杜绝此类攻击,攻击者总是在寻找新的绕过方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是笔误:

         例如,将原本 http://www.alipay.com 的链接,跳转到 http://www.alipay.cn 这个钓鱼网站,仍会有不少用户觉察不到。        

或者:

         例如,将原本 https://www.alipay.com 的链接,篡改为 https://www.alipay.cn 这个钓鱼网站,仍会有不少用户觉察不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