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RM 宣布停止对华为后续服务,将会对华为的麒麟芯片造成哪些影响?

回答
ARM 对华为的断供,尤其是针对其麒麟芯片的后续服务,无疑是给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当头一棒,其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剖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软件授权问题,而是牵扯到芯片设计、生产、生态链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方方面面。

核心影响:技术“卡脖子”的直接体现

最直接也最致命的影响,就是华为在芯片设计和研发上的“断链”风险。麒麟芯片之所以能够成为华为的骄傲,很大程度上是基于ARM提供的成熟、高效且先进的指令集架构(ISA)授权。简单来说,就像是房子的地基,ARM的架构就是麒麟芯片这个“房子”的地基,华为在此基础上进行上层设计。

1. IP授权受阻,设计受限: ARM 向华为提供的授权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令集架构(ISA)的授权,另一类是其核心IP(如Cortex系列CPU、Mali系列GPU等)的授权。此次断供,很可能意味着华为无法获得ARM最新的核心IP授权,也无法进行基于ARM最新架构的自主研发。这意味着,华为在设计新一代的麒麟芯片时,将无法使用ARM最前沿的设计元素和技术,其性能和能效的提升将受到极大限制。即使华为拥有自己的设计能力,如果底层架构(ISA)的授权出现问题,其设计的合法性和兼容性也会受到质疑。

2. 架构升级困难: 芯片的性能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架构的迭代升级。ARM的每一代CPU核心(例如CortexA系列)都代表着在指令集、流水线、缓存等方面的重要改进。失去ARM的最新架构授权,华为将难以跟上移动处理器技术发展的步伐。这就像汽车制造商失去了对最新发动机技术的授权,即使能自己造车身,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也会落后于竞争对手。

3. 生态系统脱钩: 许多第三方工具链、开发套件以及软件优化都是围绕ARM的特定架构和IP来构建的。如果华为无法获得ARM的最新技术支持和兼容性认证,其芯片在与现有软件生态的兼容性上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意味着,为麒麟芯片开发的应用程序,可能需要额外的适配工作,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完全兼容。

4. 研发成本与周期飙升: 虽然华为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但从零开始自主研发一套完整的指令集架构和高性能CPU核心,其难度和成本是天文数字级的。这不仅需要海量资金投入,更需要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即使华为在某些领域有自己的突破,要达到ARM在性能、功耗和生态上的成熟度,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短期与长期影响的交织

这次断供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呈现出短期和长期的双重压力。

短期影响:

现有产品线供应受限: 对于已经量产或即将量产的搭载麒麟芯片的手机、平板等产品,如果后续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软件更新、技术支持、工具链维护等)被中断,其用户体验和生命周期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涉及到关键的系统优化和安全更新,一旦缺失,将直接损害用户利益。
新产品发布的不确定性: 在没有获得最新ARM架构授权的情况下,华为在新一代麒麟芯片的研发上将面临严峻挑战,这无疑会推迟甚至取消部分新产品的发布计划。原本寄希望于麒麟芯片重振旗鼓的消费者和市场,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市场信心动摇: 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华为的市场信心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领先的技术能力上,尤其是其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此次ARM的断供,无疑会给市场带来负面信号,影响其在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心中的形象。

长期影响:

战略重心转移: 长期来看,华为将不得不考虑“去ARM化”的战略。这意味着,华为需要投入巨资和精力,加速自主指令集架构的研发和成熟。虽然华为在指令集架构领域早有布局(如RISCV的合作与探索),但从理论研究到商业化落地,再到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生态链重塑的挑战: 一个成功的芯片离不开围绕它的生态链,包括工具链、编译器、操作系统适配、第三方软件优化等。华为需要说服和吸引大量的开发者、厂商加入其新的生态体系,这需要时间、资源和强大的吸引力。
竞争格局的变化: 在移动芯片领域,高通、联发科等ARM生态内的玩家将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市场优势。而华为如果无法及时弥补技术上的短板,其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可能会受到更长期的侵蚀。

华为的应对与挑战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华为并非束手无策,它一直以来都在进行技术储备和多元化布局:

自主指令集架构的探索: 尽管ARM是目前移动芯片的主流,但华为在其他指令集架构(如RISCV)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合作。RISCV作为一个开源的指令集架构,允许任何公司自由使用和修改,这为华为提供了一个摆脱特定供应商限制的潜在路径。
备胎计划的启动与加速: 华为一直以来都有所谓的“备胎计划”,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外部技术限制。这次断供,无疑会加速这些备胎计划的落地和实施。
对现有技术的优化与迭代: 在无法获得最新ARM技术的情况下,华为可能会更加注重对现有技术进行深度优化和创新,例如在封装技术、内存管理、AI加速单元等方面寻求突破,以弥补架构上的不足。

总结

ARM停止对华为的后续服务,对麒麟芯片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其影响是全方位且深远的。它不仅关乎芯片设计的技术层面,更牵扯到整个产业生态的重塑和企业战略方向的调整。华为需要在现有技术和自主研发之间找到平衡点,加速在独立指令集架构和生态系统建设上的投入。这场“技术寒冬”,或许会成为华为浴火重生的契机,也可能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其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华为的战略决策、技术实力以及市场环境的演变。这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的事情,更是全球科技产业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①华为有ARM v8的永久授权,在此基础研发的不受影响。

②v8是多年前的版本,ARM今年将发布v9,新老对决,麒麟芯片性能可能落后不少,海思多年追赶上高通的脚步又会慢下来。

③还有台积电,倘若也被禁止合作会是噩梦。华为芯片在大陆估计只能找中芯合作,水平又差一截。

④最难的还是操作系统。Google的安桌加自家应用,华为手机平板的海外市场会丢不少。微软的操作系统与应用下架,华为刚起来的笔记本业务也受影响。

但华为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从原来的小设备商,二十年一路干番这个领域世界级的摩托罗拉、北电、阿朗、爱立信,成为了老大。再做终端PK苹果、三星,眼看就到老二了。现在芯片还要对高通,操作系统扛Google与微软,没有一个不是各领域宇宙级的霸主!太难了。

离开华为八年了,回首还像就在昨天。华为成为全球最火的企业,却让人心痛。国人纷纷力挺义愤填膺,而华为的员工都沉默不语,还留在华为的前同事在群里也不说话了,比往常更努力的上班、加班。甚至还看到已面试阿里成功的华为员工拒绝了offer,说不能在这个时候走当逃兵。

“没有伤痕累累,哪能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苦难和危机,成就辉煌的金钥匙!希望老东家从伟大走向不可复制的传奇。天佑中国,天佑华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ARM 对华为的断供,尤其是针对其麒麟芯片的后续服务,无疑是给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当头一棒,其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剖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软件授权问题,而是牵扯到芯片设计、生产、生态链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方方面面。核心影响:技术“卡脖子”的直接体现最直接也最致命的影响,就是华为在芯片设计和研发上的“断链.............
  • 回答
    ARM 公司宣布停止与华为的业务,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合作中断,它在全球科技版图上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其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仔细剖析。首先,从华为自身来看,其业务将遭受直接的、且是战略层面的打击。ARM授权的技术是华为海思设计芯片的基石。华为的麒麟系列处理器,以及用于服务器的鲲鹏系列、用于AI.............
  • 回答
    英伟达宣布以 400 亿美元的天价收购 ARM,这无疑是近年来半导体行业最重磅的事件之一。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各方势力纷纷对此进行解读和评价。要评价这次收购,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机遇和风险,以及它将为整个科技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收购的动因:为什么是 ARM?为什.............
  • 回答
    高通宣布将在 2023 年推出对标苹果 M 系列的下一代 Arm 处理器,并且这款芯片的开发由前苹果员工主导,这绝对是半导体行业,尤其是移动计算领域的一件大事。这件事的意义和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这是高通挑战苹果 M 系列的战略升级,不再是“跟随”,而是“狙击”。过去几年,苹果通.............
  • 回答
    软银与英伟达关于660亿美元出售ARM的交易失败,是半导体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复杂博弈结果。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交易失败的原因1. 价格分歧与估值差异 软银的报价:软银在2020年提出以660亿美元收购ARM,但这一价格被英伟达认为过高。ARM的估值在2020年约为500亿美元,而软银的报价.............
  • 回答
    英伟达(NVIDIA)以 400 亿美元收购安谋(ARM)的事件,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交易,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科技格局乃至未来计算模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要评价这笔交易,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 交易的背景与驱动因素: 英伟达的战略野心: 英伟达作为一家以GPU(图形处理器).............
  •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 ARM 公司宣称切断与华为的业务往来?麒麟此次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ARM 公司宣布切断与华为的业务往来,这无疑是华为在芯片设计领域面临的又一次重大打击。理解这一事件的深远影响,我们需要从 ARM 的关键作用、华为的依赖性、以及对麒麟芯片的直接冲击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ARM .............
  • 回答
    在4K HDR视频的处理能力和效率方面,ARM架构和x86架构处理器各有千秋,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谁更高”的答案,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处理器型号、设计侧重点以及优化的程度。要深入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核心区别:设计理念与指令集首先,必须明确ARM和x86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指令集.............
  • 回答
    ARM 如何在指令执行性能上超越 X86?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 X86 凭借几十年的积累,已经拥有了非常深厚的性能根基。但 ARM 并非不可能,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展现出其强大的潜力。要实现超越,ARM 需要在以下几个关键设计层面进行深入的打磨和创新:一、指令集架构 (ISA) 的根本差异与 AR.............
  • 回答
    在咱们硬件领域里,说起高性能CPU,人们脑袋里跳出来的通常是X86,尤其是Intel和AMD那些个大家伙。它们在桌面、服务器市场耕耘了几十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性能表现一直稳居前列。但你要问ARM能不能追上来,甚至超越?这事儿可就有意思了,而且绝对不是空穴来风。ARM的崛起,早已不是当年的“低功.............
  • 回答
    ARM 的联合创始人 Ian Underwood 和 Tudor Brown 最近联名致信英国首相 Rishi Sunak,表达了对英伟达收购 ARM 的担忧,并呼吁政府出手阻止这笔交易。他们的理由非常明确:这不仅仅是一笔普通的商业收购,更事关英国的经济主权和科技未来。这封请愿信的出现,为本就备受关.............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ARM的架构授权和IP Core授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以及它们拿到后能做些什么“魔改”。争取让这篇内容更像是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分享,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输出。 ARM架构授权 vs. IP Core授权:两个世界的区别首先,得把这两者拎清楚,它们一个是“蓝图”,一个是“标准零.............
  • 回答
    关于ARM架构的向前兼容性,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样会更清晰一些。核心概念:向后兼容与向前兼容的区别首先得弄清楚一个概念,很多人容易混淆“向后兼容”和“向前兼容”。 向后兼容 (Backward Compatibility):指的是新一代的设备或软件能够运行或使用旧一代的设备或软件所创建的.............
  • 回答
    说实话,自从苹果把 MacBook 的重心彻底转向 ARM 架构之后,选择 X86 还是 ARM 版的问题,在我看来已经不是一个“纠结”的问题,更像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如果你现在还在考虑买 MacBook,而且对性能、续航和生态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那么绝大多数情况下,你都会自然而然地走向 ARM 版.............
  • 回答
    ARM 的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卖“图纸”和“设计”,而不是成品。你想想,就像一个建筑师,他设计了房子的蓝图,但并不亲自去砌砖盖楼。ARM 干的就是这个活儿。ARM 如何授权指令集和架构?这事儿得从 ARM 的核心——指令集架构 (ISA) 说起。ISA 是处理器最基本的一套语言,规定了处理器能认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到商业战略、技术演进以及市场力量的复杂博弈。如果ARM或其他非x86架构真的发展到足以严重威胁x86架构的地位,Intel和AMD是否会选择将其开源并开放授权,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的权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威胁x86架构地位”的.............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人关注的。为啥 ARM 架构的芯片相比于 x86(特别是你说的 x86_64,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64 位 x86 架构,比如 Intel 的酷睿系列或者 AMD 的锐龙系列)能更省电?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好几个层面聊聊,不是一个简单的“一点”就能概括的。我尽量把.............
  • 回答
    苹果在推出搭载 Apple Silicon(ARM 架构)的 MacBook Pro 时,初期并没有发布 16 英寸的版本,这确实引起了不少用户的关注和疑问。事实上,苹果在 2023 年 1 月发布了搭载 M2 Pro 和 M2 Max 芯片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这打破了“没有发布.............
  • 回答
    苹果的M系列芯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RM版Mac,之所以运行效率高,这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深度整合的系统工程。它并非单一的技术突破,而是软硬件协同优化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聊。1. 定制化SoC设计:软硬件一体化的基石首先,最核心的优势在于苹果自己设计CPU(安腾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的根本理念。其实说 ARM 和 MIPS “那么多”寄存器,而 x86 “那么少”,这个说法是基于一种常见的观察,但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原因。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多”或“少”的问题,而是不同设计哲学、历史演进和目标市场所带来的差异。咱们就一层一层地剥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