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清华工科博士,自身的科研成果也算在全系排名第一吧,在过去一年半时间内放弃金融投行offer,放弃mit和斯坦福offer,毅然决然选择去华为卖命。
再过五天就要毕业答辩,我现在只想赶紧毕业,然后抓紧时间自学点入职的技术。
我知道在这个时机选择华为充满很多不确定,很多迷茫和不惑,面临着工资,年终或分红这些现实问题的延迟或者缺少。我知道自己凭借过去九年求学的经历和成果可以选择更好的工作,为了现实过更好的日子。也许不选择华为,几天后我就在美国奋斗了,可以为绿卡,为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奋斗。
但是最近各种打压华为的事情出来后,作为接触微电子和半导体科研九年的学生来讲,自己深知我们的差距有多大,我现在不后悔选择华为,但是后悔没有选择华为的海思,没有继续坚持自己的博士所从事的存储器领域。或许在华为的另一个部门,我可以发挥自己微薄之力。
等待8月12日,华为北研所入职奋斗。我不后悔。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比较熟悉。
本次事件是因为ARM的母公司日本软银现在正被美国卡脖子。
日本软银通过收购vodafone日本业务,飞速成长为日本三大运营商之后,尝到甜头的日本软银被忽悠花费巨额资金买下了美国运营商Sprint。
看看东芝等其他日本公司就知道,日本大公司收购美国公司很多就是被看作去送钱来的,因为被东芝收购的美国公司Westing House每年1、2万亿日元的巨额赤字,东芝是赔的要破产了,最后不得不把花费巨额资金购买的Westing House免费送人了。
软银收购的Sprint也是每年巨额亏损,孙正义发狠说:恨不得把Sprint免费送人,免得年年巨亏。
软银除了要承受每年Sprint的巨额亏损之外,收购Sprint时以阿里巴巴股票为抵押向银行借了巨额的贷款,现在还剩4.1374万亿日元的贷款,每年光支付利息都要花费2700亿日元。
2018年7月软银找到了美国另外一个运营商TMobile达成协议低价卖掉Sprint,日本媒体一片欢声:总算甩掉这个沉重包袱了。
结果不幸的是被美国议会认为软银用了很多华为设备,禁止软银卖掉Sprint。想跑?没那么容易。
于是,去年12月软银不得不废弃了所有的华为设备。
看在软银这么乖,终于前天(2019年5月21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同意软银卖掉Sprint,就等美国司法省最后裁决了。
之所以放行到这一步是有原因的,要给软银最后的希望么。
听说,你的子公司有一个叫ARM?!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嗯?啊!!!老大,我在中国有很多投资啊!
你觉得我会管你的投资吗?就问你想不想通过审核?
→
然后就是今天这个新闻了。
————————2019/5/23. Update
在昨晚ARM发表对华为断供声明之后,软银就失去了利用价值,一晚上就被弃之如敝屣,今早路透社新闻,美国司法省声称可能不能审核通过软银卖掉Sprint。
————————Update 2019/05/25
一年前的文章,仅供参考:
——————Update 2019/5/26
特朗普来日本访问,日本SNS上日本人都惴惴不安,不知道特朗普会提出什么过分要求。
就在特朗普快要抵达日本前,日本千叶县南部发生5.1级地震,东京震感强烈。
特朗普到达之后直接在美国大使馆召集日本各大公司领导开会,在会上特朗普说:“多年来,日本(在贸易中)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没关系,我们会让它变得更公平一些。”一直微笑鼓掌的日本人脸都白了。
特朗普讲话完了之后,孙正义马上冲上去握手。老大,放我一马吧。
———Update 2019/7/4
特朗普宣布减少一部分对华为的制裁之后,软银公司的话风马上就变了,声称如果日本政府同意(实际是美国政府同意),软银愿意与华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这个锅甩的好啊:华为,你是知道我的,我真的很想和你做朋友的,只要爸爸同意的话。
特朗普简直就是拿枪逼着中国人买华为的产品。
我对华为是真的无感,在这次贸易战之前对华为的消费级产品我的感觉就是“哇!!!哦……”哇过去就可以了,我对自由定制的需求还是挺高的,所以从小米到索尼到一加就是没有买过华为手机,但从贸易战开始特朗普强行把华为和我绑在一起,告诉我要么支持华为要么去死?!我特么能有什么办法啊!我手上的6t还没捂热乎呢!只能等有货的时候先买个matebook14压压惊了。
到9102了英国依然还是美国的狗腿?
这简直让人出离愤怒。arm的三大研发中心其实只有一处在美国的。而且几处是独立研发,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做,除非是跟川普有什么py交易。
短期内影响应该不大,因为下一款架构还没出来。目前的A76+A55是完全可用的。停止业务只影响还未授权的新架构,不会影响已经授权的版本。
至于长期来说,就要看下一款架构出来的时候这个禁运到底结束了没。估计还要等个半年吧。不能用新架构影响还是很大的。
或许,把架构从arm改到其它也是一个办法?一个英国公司听美国政府禁令这简直就是单纯的坏。
日前,ARM宣布正在考虑对华为停止技术接触,即在未来停止一切技术支持以及新的授权合作。这对于华为来说是一个重大事件,但是我认为对于华为来说短期内综合影响处于可控的范围内,而长期来看这却有可能会是一件标志性事件,会对华为、ARM和中国半导体业界都产生深远影响。
ARM是全球最顶尖的移动设备CPU和GPU IP供应商,为高通、华为海思、三星等顶级手机芯片厂商提供IP授权。因此,这次ARM事件对于华为来说,短期受影响较大的是终端消费部门。根据华为2018年的财报,终端消费部门占总收入的48.4%,而华为剩下的运营商业务和企业服务在近期和ARM关系不大。因此,华为一半以上的业务在近期和ARM基本无关,即使终端部门完全抹去也不会让华为一蹶不振。
而对于华为终端部门来说,这次ARM事件也远非世界末日。首先,华为已经购买了ARMv8的永久架构授权。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是“架构授权”。ARM处理器授权模式粗略可以分成两种,一类是提供整体处理器的架构、指令集以及电路设计授权,购买的厂商只需要去完成后续的物理实现即可,一般是设计能力较弱的公司选择这种模式;而另一类是只提供架构和指令集授权,使用此类授权的厂商可以在ARM架构和指令集的基础上去做电路级的优化和定制,通常是设计能力非常强的厂商选择这种模式。华为从ARM的架构授权属于后者,换句话说华为拥有在ARM架构和指令集基础上独立定制开发处理器的能力。第二点是“永久授权”,意味着华为在未来还是可以使用ARMv8架构,只是暂时没有办法使用下一代技术。两相结合,我认为华为至少在三年内还可以使用已有的架构,通过设计上的优化继续保持手机处理器处于不掉队的位置。
此外,作为在手机业务上有深厚积累的公司,华为应对ARM断供是有很大腾挪空间的。大家知道,手机的综合用户体验除了处理器之外,操作系统和产品设计都很重要。一方面,华为已经发布了自研的操作系统,通过操作系统和处理器芯片的协同设计,华为即使使用稍弱的芯片,在总体体验上也可以达成不弱于使用直接采用“ARM+安卓”公版设计的效果。此外,产品设计也是华为的一大缓冲区,在过去几年,OPPO和Vivo等中国手机品牌的多个爆款手机实际上是“中档芯片加良好的产品设计方案”的搭配,因此产品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芯片的性能。
综上,我认为这次ARM事件对于华为终端部门的影响处于可控制的范围,而对于华为整体来说则更不值得过分担心。
我认为,ARM事件的长远影响会很大。
从微观方面看,ARM对华为断供,对于双方来说主要的影响可能并非在ARM最擅长的消费手机芯片,而是服务器等行业应用。在过去的一年内,我们看到华为连续发布了多款面向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的相关芯片产品,包括应用于服务器端的泰山系列产品,应用在边缘计算的升腾系列产品等。华为的这些产品也都用到了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目前看来,智能手机的增长从目前来看已经接近饱和,而在5-10年的时间尺度上,最关键的增长点是5G带来的边缘计算以及人工智能,这两类业务也正是华为在积极布局的。对于华为来说,这两类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芯片技术的积累也远远不及手机芯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为事实上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市场或许比在手机市场更需要ARM这样一个技术合作伙伴。而从ARM方面也是一样,全球智能手机已经接近饱和,ARM亟需找到下一个增长点。因此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方面,ARM和华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双方本应能产生深度合作的机会来一起推动这件事情,例如在技术上一起合作来加速指令集和架构的设计优化,同时在商务上华为凭借技术优势抢占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市场,ARM自然也能收获授权收入。这本是两全其美的事,但现在ARM事件一出,双方在这件事情上的合作必须暂停,即使日后中美谈判顺利,想必华为也很难像过去一样地投入这项合作,而势必有所保留。这样一来,对于华为来说,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服务器芯片技术方面的发展的进度或许会受到一些影响。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是一个新兴市场,Intel、高通等巨头都在积极布局,在未来几年内该市场会有较快发展,华为在面向该市场的芯片进度上受的影响是否会对华为的布局产生蝴蝶效应还不得而知。而对于ARM来说,它如果真正失去了华为这个服务器领域的客户,那么可以说是ARM在进军服务器领域的又一大挫折。ARM想在服务器市场挑战Intel已经是众所周知,可惜之前和高通的合作最后以失败告终,现在好不容易有华为愿意和ARM一起继续尝试这个市场,却遇到了贸易战。一旦失去华为这个合作伙伴,纵观全球也很难再找到体量和实力能和华为匹敌的潜在合作伙伴了。因此,对于ARM来说甚至会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从宏观方面看,ARM对于华为断供势必将更加坚定华为在芯片自主化方面的决心,虽然在短期内华为或许要花一些时间去做技术积累,但是从长远看华为能完成这样的积累并且在重要的芯片市场上实现世界一流应当不成问题。例如,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方面,华为或许会考虑自研架构和指令集,也有可能会使用开源的RISC-V架构,这样的技术路径在我看来是很靠谱的。另一方面,中国也会有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芯片行业,这将会更加速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也将加速全球芯片行业重心转向亚洲和中国的趋势。
看你们的意思是只有华为有资格让你996?马云都没资格让你996?
难道马云996那条问题下面数万个怒斥马云的老哥都要走双标路线了吗?????
现在看这样子,996怕是都顶不住哦,得997
而且,很多说至少华为给的钱多的人,那你们到底爱的是华为,还是华为的钱呢?
短期影响不大,华为有V8全面的授权。
长期很大影响。
如果川普2020 下台且后任者改变,则还可以救一下。
ARM会有下一代产品,没有授权,就是华为生态 VS ARM生态。美帝自己都做不到(arm 是市场淘汰剩下的结果,intel 一直都进不去)。
现有已经获得的指令集不受影响,其实已经包含ARM指令体系的基本指令,主要是后续扩展的指令集可能就没有授权了,这些指令一般都是SIMD指令,比如ARM扩展的SVE,最高2048位矢量,还有近年来X86和ARM都会扩展很多偏向专用型的指令,比如关于Hash的SHA指令的扩展,某些特定算法的扩展,不支持也不太会影响基本应用的使用,但不依托这些新的指令做执行单元可能速度会慢。
但其实华为有实力的话,进行自己的一些类似的扩展,然后定义指令集后自研执行单元和流水线路径,比如AMD经常也不按Intel的X86扩展来做,自己定义一些指令(SSE5,FMA4啥的,当然经常大多数时候最后还是会统一回来),然后比如龙芯其实也是这么做的,然后主要是要提供像编译器的支持,正好检验一下华为那一套自研架构和编译器的实力
要补充的是美国这一做法实际是破坏了美国甚至西方近百年的游戏规则,即自由贸易,公平竞争,一旦没有成功,美国的很多可以叫遮羞布的东西都没了,即使成功,也不得不让人多留一个心眼
这么点字一下子这么多赞,没必要点赞了,就这样停下吧,这么一个随便的回答一下子比我其他回答总和相当甚至更多了,其实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回答问题只是随便发表一些看法罢了,而且也有个问题,就是自行修改和扩展一旦有侵犯ARM知识产权的行为,可能直接失去先进制程代工的机会
以前你们看不起中国企业,觉得他们又low又贪婪,总觉得外国公司又酷又高尚。
不错,中国有很多垃圾企业,干过很多坏事,但有一点,再垃圾的企业,如果有一天,美国要它制裁中国的时候,他也会掂量掂量当汉奸的后果。而外国企业则毫无压力。
希望大家别再被挑拨离间了,这个特殊时候,只要不公然站在美国一边的,大家不要放着外国那些大敌不管,被人挑拨几下就先内斗了。
我在想,如果这次美国人做得高明一点,先列个名声不太好的企业名单,然后一家家的搞,一边搞一边弄一些黑料出来,国人会不会中了离间计,会不会被人搞死一大半企业了还在忙着内斗。
垃圾企业倒掉了,起来的不一定就是好企业,如果国家陷入危机,起来的绝对是更坏的企业。社会发展自有其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整体发展了,社会才可能进步,不是异想天开杀尽不良就能净化世间的。
看着最近大家讨论非常火,尤其是评论区,有各行各业的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对从业行业的担心。其实,借华为事件这个机会,其实最大的意义就是能给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一个惊醒。看来,目的已经达到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也不必矫枉过正,太过自卑。我们一定要相信,未来的方方面面的竞争,包括技术竞争,科技竞争,一定是由中美两家共领风骚,我来给大家增加点信心。
= = = = = = = = = = ====以下为新增加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CRISPR相关的基因编辑技术经常被称为”基因魔剪“,该技术最早是2012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教授发现的,她的研究表明CRISPR-cas体统可以在真核细胞体系中进行DNA序列的定向编辑。随后Broad Institute of MIT的Zhang Feng把CRISPR-cas9系统最早成功应用到哺乳动物细胞体系,并实现了定向的DNA基因编辑。因此,2012年也常常被称为CRISPR相关基因编辑技术的元年。
目前,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基本实现了对人全基因组范围,几乎任意位置高效地靶向编辑,相关衍生的技术在癌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兹海默症)的治疗方面有非常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也正因此,CRISPR相关的专利技术的竞争异常激烈。
最近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一篇小的文章,题目为《Worldwide CRISPR patent landscape shows strong geographical biases》题目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为:CRISPR基因编辑领域的专利申请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地域差异。
下面引用文章中最重要的2张图。
图1a说明了美国,中国,欧洲三个地区CRISPR基因编辑领域的专利数目位列全世界前三,尤其是中美两个国家,相关专利数目最多,都接近900件,远远高于欧洲的200件左右。
图1a、b共同说明了,虽然目前中国整体CRISPR相关专利数目还落后美国,但是,中国申请专利的增速已经超过美国,同时自2017年至今申请的CRISPR相关专利总数也已经超过美国。
以后很可能不仅仅是生命科学领域,各行各业最主要的科技竞争还是要看中美两家。因为科研的要求,很简单就3点:有钱,有人,有时间。这里的有钱是指大量的科研投入;有人是指在一定人口基数上,有一部分能够从事科研的优秀研究人员;有时间是指满足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要给予充分的发展时间。
对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来说,有钱的不一定有人(比如欧洲),有人的不一定有钱(比如非洲,印度),还有的国家或者地区无论从体量上还是技术上基本上只能保持不掉队,不太可能引领潮流(比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踏实干好每一天的工作,继续砥砺前行,静待硕果丰收!
参考资料:
1. Jacqueline Martin-Laffon et.al., Worldwide CRISPR patent landscape shows strong geographical biases, 2019
2. https://www.genengnews.com/magazine/328/do-crispr-risks-outweigh-rewards
= = = = = = = = = = ====以下为原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说几句题外话。
停了Google,断了安卓,禁了ARM,华为都有“备胎”,都还能继续活着。华为受到制裁以后的底气,来自于任总的大视野,大格局以及十几年的提前布局。
我目前在生命科学领域攻读博士学位,在最近敌人疯狂地进攻中,我在反思:我们在生命科学领域,最基础的科研中,能不能也应该有像华为一样的视野,格局以及提前布局的智慧?
但我在这里,很可能要给大家泼泼冷水了。下面4个网站是我们生命科学领域做研究最常用的4个网站,其中3个服务器在美国,1个服务器在欧洲。
很可惜,上述的4个网站在国内没有任何替代网站,如果一旦限制国内IP访问,将会给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带来极重大的影响。(其中ENCODE数据库早就开始限制中国地区IP地址的访问与下载)
类似的情况,我相信不止出现在生命科学领域。那么,对于这种数据库,工具类,软件类的东西,我们的冗余在哪里?我们的备份在哪里?我们的护城河又在哪里?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能不能借这个机会,推动我们国内科学类数据库的建设?能否借这个机会,完善我们自己的科研体系?能否借这个机会, 催生我们自己的工业级科研服务类的公司以及培养我们自己真正的科研工程师?
最后: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我只关心台积电如果跟进,中国大陆会不会直接攻打台湾。占领这些代工厂。直接动机太明确了,当然还有大义名分。
无论最终结果将华为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
再更新:早上大家批评我光玩手机不干活,我羞愧地debug了一下午。都夸我是英雄,其实英雄都在各自岗位上闷头干活,我只是蹭个热点。大家都说要买华为手机,其实支持华为的方式也很多,比如批评我敦促我认真工作也是一种。至于我个人,还在用iphone7,为什么不换?一是换不起,娘的太贵了;二是凑合还能用,舍不得。华为毕竟是家企业,在商言商,喜欢又合适,才买。老板说,不要煽动情绪,我琢磨也是这理儿,踏踏实实干活就行。
更新:作为华为的员工,技术信息没法透露,写了就是违规,只好写写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公司无关。匿名也是觉得,愧不敢当,真正奋斗的人没有说话,都在干活;也是保护自己,可别把我「合规」了。本篇答案谈不上客观,更不全面,尽量没有情绪,只是一个留学生回国,因缘际会加入海思的事,希望可以大家从我这一管中,窥见豹的一斑。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也有自己的苦衷。我回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美国进不了英特尔AMD这样的顶级企业,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中国的顶级芯片企业。那些能够留在美国英特尔的人,我们也不该苛求对方;谁说很多年后,他们就不会回国、参与到国内的芯片建设中呢?再退一步讲,大家都是为了人类的科技发展而奋斗,华为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瞬,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
去年这个时候,我刚从美国毕业。在国家公园里逛了三个礼拜,一直在考虑回国工作,还是在美国再看看机会。
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学的是集成电路设计,虽然看别人弃ee做cs,挣的确实多,也确实眼热,但也没想过转行,自己笨,也固执,我就要搞芯片,我就要搞集成电路。
但是再一想,美国的工作朝九晚五,华为加班的恶名远扬海外。就算在美国做个最基础的工作,一个月怎么也有三千刀,岂不快哉?
思来想去,想去思来,琢磨明白一事儿;在美国一辈子也摸不到核心技术,永远是给他人做嫁衣,再一看,凭啥美国物价那么低,空调使劲开,还不是剥削发展中国家得来的。
然后就到上海华为研究所报道了,在海思做一个技术软肋(相对于技术骨干们)。
2017年找工作时,华为hr问我,为啥投了海思,没投华为?言语间流露出「海思在华为的地位可并不高哦」。
我那时候也年轻,并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海思已经是全国最大的芯片设计企业了,不去海思还去哪?
时至今日,至暗时刻,紧张激动之余,颇有一丝庆幸。
庆幸海思临危不乱,庆幸同事万众一心,庆幸中国半导体遇到这样的机会,庆幸自己正站在历史中。
关于ARM的事,因为涉及到保密与合规,我们没法在公开场合讲,只能通过文字传递出信心。
而身处风眼,每天也有很多朋友问我,你们海思是不是已经24*7了?华为是不是要凉了?
甚至连我老爹,也没事就问,「你们内部咋看这事儿?」
亦有很多同学,主动发来简历,询问可否内推,要在此时此刻加入华为。
我一直觉得,大部分人,都是俗人,都是匹夫,没什么家国情怀。如果没这档子事,老婆孩子热炕头,谁不乐意呢?
可今儿偏偏遇上事儿了,那就没在怕的;钱可以少挣,饭可以少吃,但是大是大非面前,知识分子就不能软弱、不能妥协了。
放弃幻想,我们正在斗争。
"曲线救国",6月北研所见!
哈哈感谢大家的鼓励! 其他答主已经回答很好了。从我个人的经历认为,影响还是会有一些的。
华为完全有能力做cpu,编译器,操作系统,而且做得一定不会差,但关键还在于生态,就像任总说得那样。
从新闻来看,新推出的OS应该也还是兼容安卓的,短期内做一个像苹果那样的生态还是很困难的。
华为有一部分指令的永久授权,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但之后何去何从,用其他开源指令集? 还是继续用arm自己拓展...建立独立于安卓和苹果的生态?还是做兼容?
当前感觉华为日子很难过,至少可以预见海外市场将会回落,当然那是google的事,和arm这次没什么关系。希望华为可以挺住,一起加油!
美国人的打击分为三轮。
第一轮是道义的性的打击,找个借口华为间接向伊朗卖货。
第二轮政策打击,利用各种政策禁止华为卖出商品或购入必备商品,比如芯片这些中国不能生产的商品。
第三轮产业技术打击,在技术上卡脖子,并且组织产业同盟对华为进行打击。
当年美国在80年代打击日本芯片企业就是这个节奏。
美国先是找到日本半导体产业领头羊东芝的痛脚,东芝作为日本科技巨头,不止拥有半导体技术,同时还有精密机床技术,核技术等多个技术方向的先进地位。
东芝在80年左右脑抽,看西欧国家都往苏联卖先进机床设备,自己为了拉进与苏联关系,也抽风卖了四台大型五轴联动机床。
结果事情在需要打开盖子的时候被揭开,1985年事情被揭开,日本被资本主义阵营一顿围攻,于是美国找到第一轮打击的借口,东芝与其他几家巨头被美国找到借口猛打。
华为遇到了同样的状况,但是伊朗事件,华为本身很警醒,在这件事情上做的非常干净,美国的行为就属于强词夺理。
第二轮就是政策打击,美国利用各种政策为日本半导体设限。将关税提高百分之百,并命令日本将本土市场打开,对日本半导体各种设限。
华为的事情目前已经进行到了第二轮,各种政策打击,已经差不多开始对华为形成包围圈,但是影响仅限于本土与五眼联盟。德法一直在摆脱美国干扰,中国与西欧大部分国家其实已经达成共识。华为在这片传统市场是上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第三轮打击就是产业技术联盟的打击。
当年美国打击日本半导体产业,同时扶植韩国半导体产业,才有了后来三星的传奇,韩国内存在美国的反侵销税率才只有0.74%,而日本是100%,还有就是英特尔直接支持韩国的双通道内存技术,直接把日本人扔在一边。
这一次ARM做出的决定就属于政策打击的升级版,产业技术联盟的打击,ARM首先是一家英国公司,然后才是孙正义控股的的公司,无论从哪个角度,ARM都会服软。
这件事情本身对ARM是一件不利的决定,但是它的双重基因导致ARM做了一个让市场恐慌的决定,同时给了RISC-V联盟一次做大的机会。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把自己命根子交道ARM这样一家公司手里。
ARM一生命运多舛,先是80年代建立,遇到了X86大行其道,芯片无人肯认,最后好不容易有苹果公司入股,让自己发展起来但是苦于pc端性能赶不上X86凶猛的性能,那时候大家不看功耗,看的就是性能嫌性能不够,就超频。好不容易90年代诺基亚推出智能手机概念,但是销量一般,然后95年苹果没钱了,于是清空了ARM股票。
好不容易赶上智能手机时代,英伟达,德州仪器,迈威这些公司百花齐放,卖了不少授权,结果又因为基带问题,这些公司通通退出ARMcpu市场,市场变成高通、联发科、华为海思三巨头把持市场,其他小公司就占着不大的市场 市场基本就是高通占大头,联发科喝汤,麒麟自己吃自己。
这一次ARM会引起巨大的恐慌,本来RISC-V就在大行其道,几乎所有互联巨头都加入了RISC-V联盟,甚至阿里巴巴下属的中天微已经流片了一款RISC-V芯片CK902。
而这一次ARM的行为肯定会加速RISC-V的市场化,大家毕竟谁都不想被ARM这个软蛋握住命根子。
孙正义并购ARM本来是想在5G风潮来临之前,占住最有力的风口,但是现在来看,在市场的大潮下,ARM可能变成那个被吹走的猪。但是估计会摔的的很痛。
华为海思肯定会受影响,但是芯片制程帮了华为一个大忙,目前制程还在7nm徘徊,新的麒麟好像叫做985就是因为制程的原因的只能小改,按照麒麟芯片的节点。那么2020年10月才是下一代麒麟芯片的商用节点。
两个可能,第一就是华为已经购买完下一代处理的授权。
第二就是自己魔改一款cpu,从去年就开始放风的魔改款麒麟说不定明年就会上市。
无论怎样,华为挺到明年是没问题的。而且目前ARM处理器的核心架构是是2013年发布的ARM v8,华为早就取得了永久授权,也就是说核心架构指令集都在华为手上,华为怎么研发都在合法等我商业行为之内。
下一代ARM v9核心架构,估计最少也要2021年以后才能发布。估计这时候华为海思早就做好准备了,所以没啥,怕的的是人心散了。
为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都这么悲观。畜牧养殖人士来答一波。
实际上根本没啥影响好吧。
N年前海思就开始自研arm处理器了,已经发布的鲲鹏920搭载的就是自研核,性能可以和intel server同期中位芯片对打。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官网上看看spec分数对比。
这玩意功耗搞下来(目前功耗也还行,但还有优化空间),放电脑上,放手机上就是核弹。说得夸张点吊打arm a76(ray大神指正,改为a72,确实有点飘了)完全没问题。
arm很早就对华为永久授权armv8指令集了,随便怎么玩都行。
走到极限一定是针对不同场景做不同微架构的核,手机一套,server一套,个人pc一套。因为场景不一样,ppa取舍不一样。用公版arm只是求稳而已。
另外一些说riscv的答案,应该都是行业内入门者。那玩意要开发太简单了,几十个人的团队就能搞。但是架构限定了它绝对不能上手机,更别说pc和server了。再说你怎么知道海思没搞?
结论:arm的跟风,对华为影响非常小,和google相比不值一提。
补充一下,评论有人担心armv9出来怎么办的,小弟在此斗胆断言一句,armv9短时间不会出来,要出来也更多是车规safety方面的改动,瞎蒙的求轻拍,我是个畜牧业养殖专业户啊
勇立潮头,聚智共赢----
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年会的主题。
近来西方出于对中国领先世界的5G的妒恨,
出于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恐惧,
由美国特朗普政府牵头发起了一场围攻,
这场精心策划的围攻对象
就是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华为,
5月15日,美国宣布对华为芯片禁运,
5月20日,谷歌停止与华为合作,
5月22日,英国ARM停止与华为业务。
有人觉得华为麻烦了,
是吗?不是!---为什么?
应为我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在美帝发难前几天
刚和华为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好多同学不都对美帝的行为愤恨难平吗?
欢迎报考华科,
欢迎加入与美帝战斗的第一线!
祖国万岁!!!
人民万岁!!!
超越美帝国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民族的伟大复兴!!!
指望华为一家公司对抗全世界不现实。
华为这个事情,需要国家层面的救济。
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看到动作?
看来接下来没有ARM的授权,台积电也不能为华为代工芯片?
……
而且今天传出来海康威视、大疆、大华都有被断供的危险?
谁是下一个?这个名单还有多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