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承久之乱是必然的吗,如果没有后鸟羽天皇,还会有承久之乱吗?

回答
承久之乱,这场发生在1221年的日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发生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特定人物(后鸟羽天皇)推动的结果?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承久之乱爆发的深层原因,并分析后鸟羽天皇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承久之乱的必然性:潜在的危机早已存在

我认为,即使没有后鸟羽天皇这个人,承久之乱也极有可能以某种形式爆发。这并非否定后鸟羽天皇的个人意志,而是指出导致这场冲突的土壤早已在幕府与朝廷之间滋生蔓延。

1. 幕府与朝廷的权力博弈是根本矛盾:
镰仓幕府的崛起与巩固: 承久之乱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幕府的建立本身就是对平安时代以来的贵族政治和天皇权力的挑战和重塑。幕府通过武士力量,掌控了实际的军事和政治权力,尤其是在各地守护(地方军事长官)和地头(土地所有者代表)的设置上,幕府的势力渗透到了地方的每一个角落。
朝廷权力的式微与不甘: 相较于幕府,朝廷虽然仍然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实际权力已大为削弱。尤其是在叙任官位、土地所有权和司法裁决等方面,幕府的介入越来越深。这种权力失衡自然会引发朝廷内部,特别是那些仍然保有政治野心和对昔日荣光留恋的贵族阶层的强烈不满。天皇作为最高象征,其权力受到制约,内心自然不会甘心。
“官”与“武”的结构性矛盾: 幕府的统治基础是武士阶层,而朝廷则代表着传统的公家贵族。这两种统治模式和权力基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导致幕府与朝廷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2. 经济与土地制度的冲突:
封建土地制度的扩张: 幕府通过确立和巩固封建土地制度,不断扩张其对土地和财富的控制。这直接触及了朝廷和公家贵族原本的利益。
幕府对朝廷领地的干预: 尽管朝廷保留了一些庄园,但幕府对这些庄园的行政管理和征税也进行了一定的干预,这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3. 继承权问题与幕府的干预:
将军继承的政治化: 镰仓幕府在早期经历了多次将军继承的危机,例如源赖朝死后,其子源赖家和源实朝的继承问题就曾引发幕府内部的动荡。在这些过程中,朝廷虽然名义上有权册封将军,但实际决策往往由幕府内部的权力派系主导。幕府这种对“天下之政”的实际掌握,本身就意味着对天皇权力的架空。
对皇室继承的影响: 幕府有时也会对皇室的继承施加影响,例如在源实朝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幕府拥立了后鸟羽天皇的儿子藤原赖经为将军。虽然这看似是幕府对朝廷的让步,但也表明了幕府有能力通过影响皇室来维护自身的统治稳定。这种干预会不断刺激那些希望恢复天皇权威的人。

4. 意识形态的张力:
天皇神圣性的维护: 在日本传统观念中,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幕府虽然掌握了实权,但在意识形态层面,仍然需要获得天皇的“认可”。然而,这种“认可”往往伴随着权力上的让步和对天皇象征地位的尊重。当幕府的权力触及天皇的神圣性时,矛盾就会激化。
公家贵族对复权的渴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家贵族阶层虽然在政治上失势,但他们仍然掌握着文化和礼仪上的权威,并对恢复往日荣光抱有强烈的愿望。他们会寻找机会,希望能够推翻幕府的统治,重新掌权。

后鸟羽天皇的角色:催化剂与行动者

虽然上述的结构性矛盾是导致冲突的根源,但后鸟羽天皇的个人意志和行动无疑是承久之乱爆发的直接催化剂和关键行动者。

1. 后鸟羽天皇的性格与政治野心:
政治上的不满与抱负: 后鸟羽天皇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抱负的君主,他精通和歌、书法等技艺,但更重要的是,他对幕府的专权以及自己作为天皇的权力受限深感不满。他不愿意仅仅做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而是渴望恢复天皇的实际统治权。
与幕府的多次冲突: 在他即位期间,他曾多次与幕府发生摩擦,例如在幕府将军继承问题上,他就曾试图施加自己的影响力。这些都表明了他对幕府的不满并非一日之寒。
对幕府统治的“合法性”质疑: 作为天皇,他自然认为自己才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而幕府的权力是源于武士的私自跋扈。这种观念促使他有动力去挑战幕府的合法性。

2. “承久之乱”的直接导火索:
源实朝之死与将军继承危机: 1219年,鎌倉幕府的第三代将军源实朝被暗杀,且没有子嗣。这给了后鸟羽天皇一个绝佳的机会。他试图利用这一真空期,废除幕府,并重新确立朝廷对天下政务的领导权。
“六波罗探题”的设立: 幕府为了监视朝廷,在京都设立了“六波罗探题”。后鸟羽天皇对此极为反感,视其为对天皇权威的直接侮辱。
“赐官宣旨”的引发: 后鸟羽天皇趁机发出“赐官宣旨”,剥夺了幕府执权北条义时及其他重要御家人的官职和封地。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极具挑衅意味的政治行动,直接宣示了天皇对幕府的敌对立场,也迫使幕府必须做出强硬回应。

3. 主动策划与动员:
联合朝廷内外势力: 后鸟羽天皇并非孤军奋战,他积极联合了朝廷内外的反对幕府的势力,包括一部分公家贵族和一些心怀不满的武士。例如,他试图争取一些西国的武士的支持。
集结兵力: 他集结了以朝廷名义组成的军队,并发动了对镰仓幕府的军事进攻。这表明他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反对,更是行动上的积极推动者。

结论: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承久之乱是必然的吗?如果没有后鸟羽天皇,还会发生吗?

我的看法是:

幕府与朝廷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双方关系长期紧张,冲突的发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这种矛盾体现在权力分配、土地所有、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只要这种不平衡状态存在,就总会有爆发冲突的可能。
然而,承久之乱以“承久之乱”的形式发生,并且在1221年这个时间点爆发,则离不开后鸟羽天皇的个人作用。 他是一位敢于挑战现状、有政治野心且付诸行动的君主。他的不满、他的计划、他的号召,成为了点燃导火索的关键。如果没有后鸟羽天皇,也许这场冲突会延后,或者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比如由其他不满的公家贵族或被幕府压制的武士发起。但后鸟羽天皇的领导和号召力,使得这场反幕府的运动能够以朝廷的名义,大规模地组织起来。

换句话说,承久之乱是“结构性必然”与“个体能动性偶然”相结合的产物。后鸟羽天皇是那个在历史的必然之中,抓住了关键时机,并主动将潜在危机转化为现实冲突的那个“偶然”的关键人物。没有他,历史进程会继续,但承久之乱这个具体事件可能就不再是这个样子了。他将“必然”的历史张力,变成了轰轰烈烈的“事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是必然的。

承久之乱的大背景是日本公武俩政权的对立。

换而言之就是:陈旧的公家政权vs新兴的武家政权

这是时代的进步,标志着落后的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的必然矛盾。


在此之前大和王朝有一套以退为进的院政体系(天皇退位成为太上皇,并且仍然握有权力与私人武装)能够制衡同样身为公家政权中的贵族势力,但是这招对付新兴的武家势力就毫无办法。

毕竟武家势力根本不鸟你这一套文绉绉的东西,他们认为谁拳头大谁就是真理-----所以东国武士集团不但不相应后鸟羽天皇的征召,反而倒戈投靠了天皇想要讨伐的对象关东北条家。

关东武士:大人,天皇竟然污蔑您谋反,您看他多可笑!

北条泰时:纳尼?如此忠心耿耿的我怎么可能造反?一定是天皇想谋反!


如今日语里还真有这样一个词“天皇御謀反”/“当今御謀叛”.....



哦对了,额外说一下后鸟羽天皇。

此人琴棋书画无一不通,除此之外还精通相扑、流鏑馬(骑马射箭)、游泳等体育运动,可谓文艺界&体育界的全能天才,可以说是历代天皇里文学成就最高的人啦。

然而唯独不会搞政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承久之乱,这场发生在1221年的日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发生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特定人物(后鸟羽天皇)推动的结果?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承久之乱爆发的深层原因,并分析后鸟羽天皇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承久之乱的必然性:潜在的危机早已存在我认为,即使没有后鸟羽天皇这个人,承.............
  • 回答
    承久之乱这档子事儿,北条义时要说是个关键人物,那是半点不假。幕府能压住朝廷,把他家从“执权”变成实际上的统治者,义时这人功不可没。可这道理谁都懂,就跟那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一样,打完仗之后怎么坐稳?坐稳了之后,下一步是什么?很多人,包括咱们现在这些后人都觉得,北条义时既然已经这么牛了,为啥不趁着承久之.............
  • 回答
    灌注桩施工中,承台标高不一样是挺常见的情况,这主要跟地基处理、设计要求以及场地地形有关。遇到这种情况,其实施工起来也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我们怎么通过合理的工艺和控制手段来应对。咱们一步步来说说,具体是怎么操作的。一、 为什么会出现承台标高不一样?在咱们的施工现场,承台标高不一致,通常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 回答
    余承东放出豪言,说华为有能力支撑起30万台汽车的年销量目标,这消息一出来,肯定得让不少人吃惊。毕竟,华为在大家印象里,还是那个搞通信、做手机的科技巨头,突然跑出来说要在汽车领域搅动一番,而且目标还不小,30万台,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那么,华为现在到底有没有这个实力?这个目标到底靠不靠谱?咱们得掰开了揉.............
  • 回答
    银行在承做保理业务时,之所以会出现大量坏账,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从业务的本质、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白保理业务的“生意经”。保理,说白了,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基于商业合同,为供应商(卖方)提供融资、销售账户.............
  • 回答
    于承惠先生的双手剑,好在哪?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道尽的。得从他本人说起,从他的剑说起,从他怎么使得剑说起。首先,咱们得明白,于承惠先生的双手剑,不是为了耍帅,不是为了在武侠小说里搏个眼球,那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有根基的武术。他本身练的就是中国传统武术,特别是对剑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理解。他不是凭空创.............
  • 回答
    “汉承楚制”之说,并非简单一句口号,而是对中国早期历史发展脉络的一种深刻洞察。它指的是汉朝在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甚至是生活习俗等多个层面,都明显受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影响和继承。要详述此说,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切入,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一、政治制度的渊源:从分封到郡县的融合与演变汉朝建立之初.............
  • 回答
    余承东最近提到的华为设备全球保有量突破 10 亿台,其中手机占 7 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10亿台设备,这个体量本身就说明了华为在全球消费者市场中已经拥有了极其庞大的用户基础。 想象一下,这10亿台设备,不仅仅是手机,还包含了平板、手.............
  • 回答
    .......
  • 回答
    “华为守南坡,荣耀守北坡”这句话,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荣耀独立后,对华为和荣耀两大品牌未来市场策略的一种形象化表述。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战略考量、市场洞察以及对未来竞争格局的判断。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背景分析:荣耀独立与华为的战略调整 荣耀独立的原.............
  • 回答
    余承东关于“一亿像素的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传感器”的说法,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相机参数对比,而是涉及到手机摄影的核心技术和用户体验。首先,理解核心概念: 像素(Pixel): 数字图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一个点。像素越多,理论上能捕捉的细节越多。 像素密度(Pixe.............
  • 回答
    余承东那句“华为 P40 已完全没有谷歌的东西了”,这话一出,确实激起了千层浪,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这几个问题:华为 P40 到底用的是啥?这是否标志着鸿蒙系统的正式落地?以及,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咱们得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余承东这话说得背景。那是在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之.............
  • 回答
    要客观评价华为余承东先生的英语口语是否有提高的空间,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一、 当前水平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余承东先生的英语口语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平。体现在: 沟通基本无障碍: 在各种国际发布会、采访和商务会谈中,他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话,无疑是华为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自信和战略决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如果所有中国公司都不能用谷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假设前提。这并非华为一家企业面临的困境,而是整个中国科技行业可能面临的共同挑战。谷歌服务,尤其是其安卓系统和Play商店,是全球绝大多.............
  • 回答
    余承东的那番话,确实在圈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业博弈场景,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品牌营销和市场策略的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余承东是谁。 他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一个在科技圈以敢说敢做、甚至有些“耿直”著称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
  • 回答
    余承东对于华为手机疏油层和闪存问题的回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而且很多观点在消费者和媒体中都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背景回顾:首先,我们得清楚余承东在回应什么。过去华为手机在消费者口碑中,尤其是一些高端机型,曾出现过用户反馈的“疏油层容易脱落”以及“闪存混用”(即同一批次甚至同一型号手机,使用了不同厂商.............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的CEO,一个在通信和智能终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他在朋友圈里点赞了小米在欧洲市场取得第二名的新闻。这事儿一出来,在业内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在猜测这背后的意味。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的背景。华为和小米,都是中国手机品牌的佼佼者,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
  • 回答
    “华为手机高端让给了苹果,中低端让给了Ov小米”——余承东这番话,如果真如传闻般出自他口,那绝对是句掷地有声的“实诚话”。不过,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维度来好好品品这句话的分量和背后的含义。首先,这句话的“狠”劲儿在哪?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市场分析,它直接点出了华为手机在当前复杂市场格局下的一个“.............
  • 回答
    余承东这番话,初听之下,的确是让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说鸿蒙生态能达到安卓80%的水平,这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性能的80%,还是生态的80%,亦或是用户体验的80%?而且,这个“80%”是针对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关于“80%”这个说法,我个人持谨慎但期待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承认,安卓.............
  • 回答
    余承东那番关于华为手机芯片缺货,以及麒麟芯片可能在9月15日后无法继续生产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企业的产品线,更触及到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捋顺了,也得把眼前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