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人遇到灾难卫生纸成了抢购对象?

回答
美国人遇到灾难就疯狂抢购卫生纸,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而且里面掺杂了挺多咱们的心理和社会因素。要说得详细点,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

首先,得说说卫生纸的“刚需”属性。这东西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耗品,你说什么都可以暂时忍忍,但它不行,没了它,生活确实会非常不方便,甚至可以说是有点狼狈。不像食物,你可以在家储备几天甚至几周,卫生纸这玩意儿消耗起来那是细水长流,但你真到了断供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挠头。这种“必需性”让它在灾难面前,就好像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大家都会下意识地想,“这个我不能没有”。

其次,就是咱们心理上的“安全感锚点”。灾难来了,谁心里不慌?信息爆炸,真假难辨,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在这种不确定性面前,人们会拼命抓住一些自己能控制的、能确保的。卫生纸就是这样一个相对简单、容易储存、而且确实能解决燃眉之急的小东西。它就像一个心理上的“安全感锚点”,抢到一堆卫生纸,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能让你在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上感到一点踏实,好像自己还有点“底气”。

再来,就是从众心理和群体效应。这可能是最关键的一环。一开始,可能只是少数人因为担心而提前囤积,但当你看到商店里的卫生纸架子空了,又看到新闻里说有人在抢购,这种信息就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你会想,“哦?大家都去抢了,是不是真的有事?我是不是也得赶紧去抢?不然等下就没有了!” 这种“害怕错过”(FOMO 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态会迅速蔓延。每个人都怕自己是那个落后的人,是那个到时候没东西用、只能干着急的人。于是,本来可能只是少量囤货的需求,一下子就被无限放大了,变成了集体性的恐慌性购买。

还有,就是社交媒体和新闻的放大效应。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张超市卫生纸被抢空的图片,一条关于卫生纸短缺的推文,都能在短时间内传遍全国。这些信息往往会带有一定的煽动性,让人们觉得事态非常紧急。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可能会过度渲染抢购的场面,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恐慌。久而久之,卫生纸就成了一个灾难来临的“标志性”商品,大家一看到卫生纸被抢,就觉得事情“真的要来了”。

我们还得考虑一下物流和供应链的脆弱性。虽然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但它的供应链体系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一旦发生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比如飓风、疫情封锁),交通可能会中断,工厂可能会停产,卡车司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工作。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卫生纸的生产和运输。即使一开始人们只是理性地想多储备一点,但当他们意识到供应链可能会断裂,商店里的货架可能真的会空很久时,恐慌性购买就更加不可避免了。大家抢购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卫生纸,更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短缺的预判和担忧。

最后,我们可以看看文化和习惯。美国人普遍习惯于有充足的日用品储备,对于“空货架”会感到非常不适。而且,卫生纸在很多美国人的日常消费习惯中,确实占据了一个比较大的比重。这种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在面对危机时,会更容易被触发,转化为行动。

所以,你看,美国人抢购卫生纸,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爱用卫生纸,也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容易恐慌,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它的刚需性、人们追求安全感的心理、从众效应、媒体的放大、对供应链的担忧,再加上一些长期的文化习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造就了这个在很多外国人看来有些“神奇”的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欧美的卫生纸和中国的很不一样,

这才是他们爱抢购最根本的原因。


中国厕所排污管道的口径比较小,

如果把厕纸扔进去容易发生堵塞。

从一开始就不允许把厕纸扔进去,

而是放进废纸篓里攒多了再倒掉。

美国人很懒很有钱很浪费爱干净,

觉得擦过屁股的厕纸非常的恶心。


希望这些脏厕纸以最快速度消失,

就把厕纸冲走,而不是攒起来扔。


虽然美国厕所排污管道口径较大,

但扔进去这么多厕纸也容易堵塞。


而且美国房屋寿命比中国长得多,

很多管道年久失修堵了很不好修。


中国人工便宜,堵了就找人修呗,

美国人工太贵,堵了有人修不起。


为了避免排污管道堵塞污水反流,

厂家就把厕纸做得特薄沾水即化。


这样一来一般就不会堵塞管道了,

但是马上就带来另外一个大问题。

这样薄如蝉翼的厕纸太容易破了,

一旦戳破了,大便就会沾到手上。


就算没破,稀屎也会渗透了厕纸,

想到这里,大家都会恶心得想吐。


为了避免这样可怕的恶心事发生,

人们就一次使用好几倍长的厕纸。


用超量冗余来保证恶心事不发生,

于是厕纸消耗的速度特别特别快。


我们经常在欧美的影视剧里看到,

人们用厕纸很浪费一次就一大卷。

美国人均厕纸用量是中国十几倍,

中国人很难理解这么巨大的浪费。


美国人家里的孩子多,用量很大,

所以需要保持很大的卫生纸库存。


但是卫生纸这玩意儿特别占空间,

住别墅有地方放,住公寓没地方。


城市里的公寓寸土寸金要省着用,

所以城市里的人只好经常去采购。


平时经常采购厕纸可以保证够用,

但特殊时期例如这次就不一样了。


因为卫生纸本身不贵却体积巨大,

超市其实也不喜欢囤积很多厕纸。


厕纸利润率那么低还那么占地方,

挤占了较高利润商品的储存空间。

所以超市只保持很低的厕纸库存,

不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抢购。


一旦发生抢购,库存很快就清空,

那么多货架很快就变得空荡荡的。

厕纸体积大,占据的货架比较多,

一下子那么多货架空了震撼很大。


顾客看到那么多货架很快清空了,

很容易激发起赶紧去抢购的心态。

几包厕纸就能占满推车非常显眼,

看到别人有了自己没有会很恐慌。


这家超市没了,赶紧冲向下一家,

于是恐慌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开。

user avatar

对于美国人抢购卫生纸,我一开始还是完全懵圈的。出于一个好奇心强的科学家的心态,我花了一点点时间在美国调研,终于得出了一些一般中国人和普通在美国的华人可能想不到的原因。

首先,我不认为“超市货架有限+人们心理因素”是一个主要原因。我在跟旧金山一位超市经理聊天的时候,她就直接否定了这个原因。她说:“24支装的矿泉水占的货架体积跟卫生纸一样,人们在旧金山一出现五级以上的地震马上抢购水,现在疫情也抢购水,从来不会缺货。货架地方不够我们就放门外停车场旁边,只会怕你们不买我少赚钱,哪会怕把货买光的?您也太少看超市的补货能力了!买不到卫生纸,就是因为我们拿不到货了,就这么简单!有货,还怕您买?”

难道美国人抢购卫生纸真的是把纸抢光了,导致超市拿不到货?问题是,在美国超市卖的超过九成的卫生纸都是美国生产的,卫生纸那么好卖,加个班,也不至于在疫情开始那会足足两三个月超市货架卫生纸全空吧?

那么说,美国人抢购卫生纸,并不完全是因为心理因素的“囤货”,而是真有“刚需”。刚需在哪里?

第一:疫情发生以后大量的美国人在家上班:公务员,码农,教师,金融服务业,保险业。。。。。。这些人平时在上班的办公大楼使用厕纸,现在全部改为在家用了。每一家人突然多了至少八个小时在家用电用水用厕纸。还有餐厅旅馆这些地方突然没客人了,大家都不去外面吃饭,都不能旅行,使用家里的厕所的机会多了好多!我在国内的家,全部卫生间都用全自动马桶,如厕之后自动冲洗烘干。但是我发现美国人不太流行用自动马桶,好多富豪家里面都没有用,更加不要说普通人了。而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知道美国很多人三四十岁就患有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吃降压药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个小时要去三四次厕所。男生小便是不需要用纸的,但是女生呢?一卷厕纸在吃高血压药的人家里,用不了几天!美国各大工会的领导们:看到我这份如此专业的文章,记得向资本家要求在家工作的工资补贴!因为资本家的办公楼每个月节省的无数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清洁费还有厕纸,都应该补贴员工在家的消耗的。

第二:美国人用厕纸和纸巾(paper towels)跟我们不一样的。用厕纸的时候美国人是每份擦一次的:拉好长一段下来,折叠得厚厚的,擦一次就扔进马桶里面。而我们是擦完一次,还折起来再擦一次,然后还会多折几次。美国人对我说:“天啊\(^▽^)/!你们中国人这样用厕纸,真让人膈应!手里拿着一堆屎,还在折叠!” 这样用厕纸,必然导致大量浪费。纸巾也一样,他们没有用抹布的习惯,任何我们用抹布的场合都用纸巾,而且每张纸巾都不折叠,用一次就扔,无论是擦桌子的paper towel,还是擦嘴的napkin,或者擦鼻子的tissues,分门别类,都是擦一次就扔,而且从来不会混用。

第三:由于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卫生纸的最大消耗是餐厅办公楼和学校还有商场里面和公园或者街上的公厕,因此,生产线的包装是针对这些大型消耗场所设计的,一包里面有几百卷纸。但是疫情一来,这些大量用纸的地方全部都关闭,生产线改包装来不及,生产给家庭用的卫生纸产能赶不上,出现缺口。

其实,在疫情期间,我虽然困在美国,但是从来没有缺过卫生纸:我根本不用去跟人到超市抢购,我只需要上保洁公司平常上的网站去订购那些公司大楼或者餐厅学校用的卫生纸就可以了,包装是大一点,一盒里面几百卷,不过,囤货的人不也是一次买几百卷么?而且,这些地方卖的卫生纸,从来就没有缺过货,也从来没有提高过价格。

在美国的华人朋友们假如有需要,可以试一下去office depot或者Quill上面买卫生纸,他们的包装相对其它专业卖卫生纸的网站小一点。再也无需去超市跟人挤,抢了。

喜欢就点个赞吧(*`へ´*)!

user avatar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出路决定一切。

新冠病毒能不能解决目前搞不清楚,先顾了屁眼的问题再说。

如果 大便之后,无纸可用,岂不糟糕?

于谦先生就有一次在松树林解大手,一阵畅通爽快之后,突然发现未带手纸,心中慌乱。本想就地取材,无奈环顾四周,唯余松针耳。松针尖锐,恐对屁眼不利,实在下不去手。百般无奈之下,只好求助法国人郭德纲。郭德纲义气千秋,为救发小干冒奇险,千里驰援,最终解救了双腿已经蹲的麻木无感觉的于谦先生。这段佳话便在江湖上流传,在相声中广为传唱。

美国人有时候还是太矫情了。堂堂美利坚,可不是一个只有松树的国家。美利坚地大物博,阔叶林多的是。兼之地广人稀,美景优美。便溺之时,亦可登高望远,亦可平湖眺望。选上一个绝佳的地点,手持铁锹,预先挖一个三尺见方的小坑,试蹲一下,感觉舒适安逸。随即四下一望,见那刚从树上飘落的枯叶儿,缓缓飘落之际,劲步向前,一个龙爪手,迅疾抓住,揣入怀中。收集若干,选哪形状优美,四四方方,堪比手掌大叶片,即是最佳的纯天然无污染的可迅速降解的手纸。

万事俱备,只等拉屎。

拉屎之人有三忌。

一曰水火无情,腹内屎尿翻滚,难以把持,那就要事宜从权,一切简化,屎坑就不要挖了 ,手纸也就不用那么讲究了,先排泄出来再说。

二曰体内火大,大便干燥,久蹲而不得出。此时要鼓励自己,心中可以想想华盛顿是如何艰难建国,富兰克林怎样书写美国宪法,一直追忆到特朗普大总统之坚韧不拔。有这些伟人的激励,一坨大便算什么?奋起三军之力,一声呐喊,再古怪坚硬的大便自然难以招架,落败而出。

三曰过分挑剔排便地点。美利坚那是一般凡人住的地方么?美利坚处处是风景,美利坚到处是鸟语花香。雪山高耸,春湖荡漾。有小鹿奔跑,有蝴蝶儿翩翩花丛间。无论何地,皆可大便也。

大便既出,浑身通泰。将那怀中的叶片儿小心掏出,选哪最光滑的一面,用手托住,慢慢靠近菊花,轻柔抚之。感觉到温热柔软之物涂满叶片,随即丢弃,切不可保留。一张不够,再来一张,大事必成。

美利坚人民承平日久,早就忘却了自己依然是大自然的孩子,不知道这自然之法。还在超市抢购卫生纸,实属不应该。

若依我计,强调环保理念,卫生纸已然没有市场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