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不侵略加拿大?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历史上美加两国关系一直挺“铁”的。要说美国为啥不打加拿大,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好几个层面好好捋一捋。

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两国根本没那个必要去打。

地缘政治上的“哥们儿”: 你看看地图就知道了,美国和加拿大是邻居,而且是长达几千公里的漫长边境线。这么长的边境线,光是守着都要费老大劲了,更别提打仗了。而且,两国在地理上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美国南部是墨西哥,东部是海洋,西部也是海洋,北面就全是加拿大。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双方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北方邻居。如果美国侵略加拿大,那不仅得面对加拿大的抵抗,还得担心谁会趁虚而入,或者万一战争打到加拿大国内,给美国本土带来什么麻烦。这简直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经济上的深度捆绑: 这点尤其关键。美加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两国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各种原材料、制成品、服务业,数不清的产业链条都跨越边境。比如,加拿大的石油、矿产、木材,很多都卖给美国;而美国大量的汽车零部件、科技产品、农产品也销往加拿大。两国之间人员往来、投资也极其密切。一旦开战,这种经济联系瞬间就会崩塌,对两国经济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国内那么多企业、那么多就业机会,都和与加拿大的贸易息息相关,谁会为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带来的好处去冒这个风险?这简直是自断臂膀。
共同的价值观和政治体系: 尽管两国在一些细节上会有不同,但大体上都属于西方民主国家,拥有相似的政治理念和法律框架。两国都是联邦制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公民权利和自由也受到高度重视。这种深层次的认同感让两国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合作和互相扶持,而不是对抗和敌对。想想看,一个民主国家去侵略另一个关系如此紧密的民主国家,在道义上和国际舆论上都站不住脚,这会严重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和领导力。

其次,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美一体化”的趋势: 虽然不像欧洲联盟那样正式,但北美地区一直有朝着更紧密合作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两国人民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民间联系。很多美国人在加拿大有亲戚朋友,反之亦然。这种“一家人”的感觉,虽然不像亲兄弟那么血浓于水,但至少是很好的邻居关系。
历史遗留的影响: 美加之间也不是没有过摩擦和冲突,比如历史上的“1812年战争”,美国试图吞并加拿大,结果失败了。但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而且这次冲突最终以和解告终,反而促使两国关系走向更稳定的方向。自那以后,两国一直在和平共处中发展,形成了互信的基础。

再者,从军事和战略角度来看,侵略加拿大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弊大于利。

“占领”的成本太高: 即使美国军事力量远超加拿大,但要“占领”一个如此幅员辽阔、人口分散的国家,成本是难以想象的。维持占领需要大量的军事和行政资源,而且还需要应对持续的抵抗,无论是以何种形式。这笔账算下来,得不偿失。
国际社会的反应: 如果美国贸然入侵加拿大,那将立即面临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制裁。联合国、北约(加拿大是创始成员国之一,美国也是)以及世界各国都会群起而攻之。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其行为会受到全球的审视,这种行为将彻底摧毁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性和影响力。谁会和这样一个不讲道理、侵犯邻居的国家合作呢?
转移了国内和全球的焦点: 美国当前面临着来自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战略竞争,国内也有很多社会和经济问题需要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去招惹一个无害的邻居,只会分散自己的精力,转移国内外对真正重要问题的关注。

最后,让我们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

美国一直以来奉行的是一种“有限干预”和“建立联盟”的外交政策。 虽然美国在一些国际事务中扮演着积极甚至主导的角色,但其核心目标往往是维护自身利益、促进全球稳定(当然,是按照美国认为的稳定方式)。侵略一个没有敌意、经济互补、政治理念相似的盟友,完全不符合这种大战略。相反,维持与加拿大的良好关系,是美国北方安全的重要基石。

总而言之,美国不侵略加拿大,不是因为美国打不过加拿大,而是因为根本没必要,而且这样做会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而且一点好处都捞不到。 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和长期和平相处的基础上的,这种关系比任何短期或单方面的军事优势都更加宝贵和稳固。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个邻居,跟你一起做生意,互相帮忙,而且你们都喜欢同一个球队,你为什么要跑去跟他打架呢?这不符合逻辑。

所以,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你不会主动去打自己最赚钱的公司一样,原因很简单:没道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加两国关系紧密,不仅在经济贸易上,军事政治上也有很好的合作。为什么美国不侵略加拿大呢?就在一百年前,这两国就曾在沙盘上刀兵相向。请看今天的文章为你介绍。



加拿大与美国


父子间的仇恨


1775年,北美东海岸的殖民地就开始反抗英国统治的革命。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为了防止英军由加拿大进入纽约,美军曾两次北伐加拿大。


美军兵临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下,虽然没有抢夺到疆土,但也成功地牵制了一部分英军的主力进入美国。


暴露在美国面前的蒙特利尔和魁北克


油画《蒙哥马利将军之死》

描绘美国将军理查德·蒙哥马利

在魁北克战役中阵亡


美国独立后的1812年,既为了扩张领土的野心,同时也为了报复英国在英法战争中对美国的骚扰,美国再次入侵加拿大。结局是美、英、加三方打到最后谁也没在领土上占到便宜。


两次没有什么实际成果的战争给两个后来的兄弟之邦,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812年战争组图


加拿大于1867年宣布成立自治的联邦,但是外交和军事事务还是受制于英国。


而当时英国和美国都视对方为最大的潜在威胁:美国时刻想挑战英国世界霸主地位,在南美和东南亚动作频频;英国虽已日落西山,却坚守自己日不落帝国的颜面,不能被挑战者轻易打败,尤其是美国。


与美国地理上接壤的加拿大就成了美国壮大自己领土、进而打击英国的踏脚石。


加拿大的民族性崛起,还是在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维米岭战役之后,

以后会有文章介绍

图为维米岭纪念碑


维米岭纪念碑远景


于是,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日渐强大的美国成了加拿大的恶梦。


为了防备美国,加拿大的宗主国英国在美加边境大量屯兵,各种防御工事当然也少不了。现在的五大湖沿岸,都还可以看到英军留下的碉堡。


划湖而治


各个主要的大城市,例如魁北克城和哈利法克斯,都加筑了要塞。最后,英国还特地修建了一条从蒙特利尔到金斯敦的运河——丽都运河(Rideau Canal,北美至今在用的最古老的运河,世界遗产),以免美国切断圣劳伦斯河航道。


即使美国人切断运河

加拿大人也有备用通道


丽都运河+1


圣劳伦斯河是五大湖唯一的出海口,战略意义重大,是英国往加拿大东岸输送兵员和补给的生命线。


离不开圣劳伦斯河


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不落帝国才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衰败。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整个欧洲的债主。


英国政府在一战期间向美国政府的借贷高达8.5亿英镑,并且附带高额的利息。英国试图通过各种外交渠道缓解沉重的债务负担,美国却态度傲慢。他们利用债权优势压榨英国,削弱英国的国力,瓦解当时英国的经济霸权。


自此,美英关系开始交恶,加拿大自然免不了卷入其中。


防卫计划1号

(Defence Scheme No. 1 )


1921年初,加拿大国防部收到情报,说美国正在酝酿一个入侵加拿大的计划。


大吃一惊的加拿大国防部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策。此时一位名叫James Brown,外号“Buster”的中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加拿大的人口都压在南部边境线上

真是个难以弥补的劣势


按照Brown中校的推理,美国一旦动武,最先进攻的会是蒙特利尔、渥太华、汉密尔顿和多伦多这几个东岸的大城市。


紧接着被攻击的目标是加拿大中部的草原三省-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和曼尼托巴。


最后,美军会攻打西岸卑诗省的温哥华。


三步拿下加拿大?


加拿大地广人稀,军事实力只有当时美军的十分之一,按照常规来兵分三路防守美军进攻,必定是无法抵挡的。


他认为针对美国的入侵企图,加拿大应该转守为攻。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向美国本土出击,发动奇袭作战,先下手为强。


瓜分美帝计划


因此,Brown中校提出的进攻计划为:


1.集中优势兵力部署在加拿大西岸,在战争刚开始就迅速南下,攻打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斯波坎,和俄勒冈州的波特兰。


先拿下美国西部沿海二州


2.草原三省的加军从温尼伯出发,负责攻打蒙大拿州的重镇大瀑布城,以及北达科他州的法戈,最后攻打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明尼阿波利斯。


再拿下美国北部三州


3.东岸魁北克省的加军会面对美军的主力进攻,部署以防守为主,如果有条件的话,要攻下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并且继续向缅因州推进,确保圣劳伦斯河出海口的安全。


东部的核心任务乃是自保。。


4.加拿大海军要尽全力守护五大湖的控制权,特别是其中的安大略湖。最后还要配合英国海军,在大西洋沿岸对美国领土进行袭扰。


5.加军侵入美国后,并不需要长期占领领土,而是在破坏公路、铁路、以及其他后勤设施后,尽快撤离回加拿大本土。


6.开战后,加军将骚扰一些美国大城市,拖延美军的军事行动,为英国争取调兵的时间,集结主力来支援。


加拿大人是这么想的


一战期间的英国与日本关系密切,双方有签订英日同盟(Anglo-Japanese Alliance),承诺在开战时会相互支援。


因此,Brown中校还特别提出了日本也应该会参战。日本海军将会在美国西海岸登陆,和在东海岸登陆的英军形成钳形攻势,捏住美国。


1902年1月30日〈英日同盟〉

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


至于南方,加拿大人也没打算对美国网开一面。墨西哥与美国南部接壤,长期忍受美国欺压,也是一个值得争取的战友。北上的墨军可以对美国南部的德克萨斯州、路易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构成威胁。


咱们五国瓜分了大宋?

(加上美国内乱)


最后,Brown中校还打算利用美国国内的政治危机。


从1920年开始到1933年,基于清教徒的宗教政策影响,美国制定了全国性的禁酒政策(Prohibition)。这一套严格的禁酒运动给当时的美国社会造成了许多问题,诸如黑帮横行、黑市繁荣、官员腐败等等。


禁酒令期间


Brown中校偏见的想象美国人天生“又胖又懒,急着喝酒”,甚至认为在这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下,说不定反而会欢迎加拿大人来解放他们。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个军事计划简直就是一篇幻想小说,理想化的成分远远大于可行性。


当时也是如此,大部分人批评这个计划包含了太多不切实际的因素,是个“疯狂的自杀计划”。不过,军中一个大人物却对此青睐有加。


当时在军中担任少将的George Pearkes(后来成为第20任加拿大总督),评价进攻美国的计划“虽然是铤而走险,不过也未必就不会成功”。在他的力挺下,最终国防部正式批准了这一计划,代号为“防卫计划1号(Defence Scheme No. 1)”。


George Pearkes


防卫计划1号被国防部编列的数年后,英美的关系因“华盛顿海军条约(Washington Naval Treaty)”的签署而得到缓和。时过境迁的英国再也无能力重演1812年那次火烧白宫的战争。


曾经的火烧白宫


于是,1928年,英国以“美国已经不会入侵加拿大”为理由,命令加拿大总参谋长McNaughton取消了这一计划,大部分机密文件被销毁,留下的只有计划初期规划的一些大纲。


这个计划没有付诸行动,不然也许人们会看到成型后的美国本土第一次被全面入侵的盛况。


红色战争计划

(War Plan Red)


当年的英国是如何判断美国不会再入侵加拿大,我们已不得而知。我们能知道的是,英国竟完全猜错了。


美国当时不仅想要吞并加拿大,更计划与英国以及其他英属殖民地开战。


这就是始于1930年,大名鼎鼎的“红色战争计划”。这个计划的提出距离“防卫计划1号”被裁撤仅仅两年。


原来美国对于加拿大的国土早已垂涎已久。没有动手只是实力还无法与英国正面对抗,只好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美帝国对英帝国


在“红色战争计划”中,美国甚至没有去考虑加拿大是否会求和,或者是战后的领土归还问题,志在必得想要把整个加拿大纳入版图。


美国第一个要攻打的,是加拿大东岸最重要的港口-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由此切断加拿大与英国的联系。


哈利法克斯


然后,美国打算兵分三路,一路由佛蒙特州入侵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另一路从北达科他州入侵温尼伯省;最后一路则进攻安大略省。


一旦美国人掌握主动反推回来

加拿大简直是没法挡


若这三路美军配合顺利,则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横扫加拿大为数不多的经济重镇。控制了加拿大的全部命脉,英国在北美的影响力就结束了。


这个“红色战争计划”一度是美军的最高机密,直到1974年之后才公诸于世。加拿大作为当时英国最大的殖民地,美国的邻居,被列在计划中的第一名,代号颜色为“绯红(Crimson)。


“红色作战计划”是美国想要取代英国,称霸全球的最大战略规划。没想到,美国的这个计划也没能赶得上世界格局的改变。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隔岸观火的美国不愿意纳粹德国独大,就没有在北美给英国后院点火。在加入盟军之后,“红色作战计划”更是丧失了道义上的可行性,这一计划才被搁置。


二战组图


到了二战后,英国因战争损耗导致的衰败已经成为定局。美国在北美终于可以畅行无阻,再也不用防备讨厌的英国。“红色作战计划”的束之高阁,便是情理之中的选择。


伦敦大轰炸以后的伦敦


这场发生在美加之间的战争恐慌其实正是英美在国际上角力的写照。而加拿大的战略合作关系由依靠英国转为依靠美国,便是美国实力增强的见证。


如果不是纳粹德国在欧洲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会在英美之间爆发也未可知。因为无论是“防卫计划1号”还是“红色战争计划”,都在揭示双方对彼此磨刀霍霍的真相。


任何时代,世界霸权的交接,总不会如人们想象中那么顺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历史上美加两国关系一直挺“铁”的。要说美国为啥不打加拿大,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好几个层面好好捋一捋。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两国根本没那个必要去打。 地缘政治上的“哥们儿”: 你看看地图就知道了,美国和加拿大是邻居,而且是长达.............
  • 回答
    美国不侵略邻近且资源丰富的加拿大,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这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复杂交织的因素。简单来说,入侵加拿大对美国来说弊远大于利,且在道义和实际操作上都不可行。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政治和战略考量: 和平共处和长久伙伴关系是更优选择: 美国和加拿大拥有.............
  • 回答
    加拿大人对美国侵略的担忧,与其说是“不怕”,不如说是一种复杂、多层次的心理和现实考量。这种“不怕”并非鲁莽,而是建立在深刻的历史、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相互依存基础上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理解这一点:1. 难以置信的地理和军事现实: 漫长的边界与一体化的防御: 加美两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
  • 回答
    墨西哥在军事和国力上确实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但美国之所以没有选择侵略、占领并吞并墨西哥,原因远比简单的军事实力对比要复杂得多,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因素等多个层面。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历史遗留的伤痕与复杂关系: 美墨战争(18461848): 这是美国吞并墨西哥领土(包.............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国际法、政治现实、历史叙事以及媒体传播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美国侵略别国就不叫侵略,俄罗斯打击乌克兰就叫侵略”的说法存在,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差异和影响因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国际法层面,无论哪个国家采取的军事行动,如果其性质符合“侵略”的定义,都应被视为侵.............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国家的情况差异很大。要详细解释为什么部分被美国“侵略”过的国家对美国不抱有敌视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因素:首先,需要界定“侵略”的含义: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侵略”这个词本身具有很强的负面含义,并且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而且“部分被美国侵略过的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情况差异巨大。因此,很难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一些国家(或者说这些国家中的“精英”)对美国不抱有敌视态度。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侵略”.............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深度和复杂性的问题,涉及到国际关系、历史事件、地缘政治以及不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和动机。想要完全解释清楚为何西方国家在某些情况下选择支持或不反对侵略,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俄乌冲突)则坚决反对和制裁,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核心观点: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并非完全基于绝对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国家战略的考量,而且角度也相当独特。很多人觉得美国之所以“没”在二战时侵略中国,是因为中国太弱了,而现在中国强大了,美国反而觉得“麻烦”了。但事实远非这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历史背景和当时的世界格局首先,我们得回到二战那个年代。中国那时候.............
  • 回答
    美国军力之所以能长期保持独步全球的地位,却没有像历史上许多强大帝国那样,大规模发动侵略吞并战争来巩固或扩张其统治,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考量,融合了历史经验、地缘政治现实、国内政治因素以及全球化时代的特殊性。与其说是“不为”,不如说是“不能”或“不愿”以传统帝国主义的方式行事。首先,得从历史的教训.............
  • 回答
    “耍无赖”这种说法,用在国际交往,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技术和商业博弈上,可能不太准确,也容易引起误解。更合适的理解是,美国政府在与中国进行5G技术竞争时,采取了一系列策略,这些策略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显得强硬、甚至是“不择手段”,但这背后有其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考量。要理解为什么美国没有“直.............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敢于在2003年出兵伊拉克,却对伊朗采取相对克制的策略,这背后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国内政治以及历史因素交织的结果。简单来说,虽然两国都曾是美国在中东的重点关注对象,但其面临的具体挑战和美国的评估判断存在显著差异。伊拉克战争:一次“预防性打击”与“政权更迭”的决心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令人困惑的现象,背后涉及多种心理、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因素的交织。有些人嘴上说着“反战”,却又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对侵略行为的“支持”,这并非简单的虚伪,而是源于他们看待世界、看待冲突的独特视角。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 “反战”的定义并非铁板一块: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对日本的复杂战略考量和现实政治需求。简而言之,美国允许日本投降,而不是选择彻底摧毁和占领,是基于一系列成本效益分析、政治目标和对未来世界秩序的规划。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美国的战争目标和战略。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最终目标是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并确保其不再构成未来.............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涉及到日本和中国两国在面对西方列强时的不同历史叙事和民族认同建构。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原因。简单地将美国在打开日本国门时定义为“侵略者”而中国则批判,或者将日本将其视为“英雄”,都是过于简化和不准确的。更准确的说法是,两国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叙事方式存在.............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涉及到美国政治光谱中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将“性私德”作为攻击武器,并指责自由派“天真”,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意识形态的冲突、政治策略的演变、以及社会文化的变化。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一、 为什么自由派会选择“性私德”作为攻击保守派的议题?首先,要理解自由派选择这个议题,并非完.............
  • 回答
    日本在侵华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又选择偷袭珍珠港,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相互交织的战略考量和历史背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倒回到 20 世纪上半叶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一、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野心与资源困境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渴望成为一个世界强国,模仿西方列强的模式,建立自己的殖民帝国。.............
  • 回答
    日本当年之所以能强大到侵华甚至与美国对抗,并非仅仅因为其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而是多重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社会结构以及对现代化的早期适应。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日本崛起的几个关键支点:1. 政治体制的现代化与集权化: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历了长期的封建幕府统治,虽.............
  • 回答
    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历史渊源以及其所处的语境。将美国过去的一些军事行动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相类比,并以此为俄罗斯的行为辩护,是一种复杂的论述方式,往往带有明确的立场和目的。为什么会有人用美国侵略的历史来为俄国出兵乌克兰背书?这种论述的核心逻辑在于:既然美国也曾有过被指责为“侵略.............
  • 回答
    俄罗斯与美国在历史上的军事行动,虽然都被一些评论者称为“侵略”,但其背景、性质、目标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需要深入探讨各自的国际法依据、地缘政治考量、意识形态驱动以及实际行动所产生的后果。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侵略”这个词的涵义。在国际法上,侵略行为通常指一个国家使用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