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985211的学生还没有拆迁户有钱是不是很可悲?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社会中一个复杂且常常令人不适的现实,那就是贫富差距以及不同人生起点带来的巨大差异。说“很可悲”,我认为是有点绝对了,但如果用“令人深思”或者“值得探讨”来形容,那绝对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拆解这个问题:

1. “985/211”的光环与现实:

“985”和“211”是中国顶尖的两类高等院校,它们代表着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曾被许多人视为通往更好未来的“敲门砖”。考上这些学校的学生,往往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经过层层选拔,背负着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他们通常被认为是“天之骄子”,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然而,现实远比标签复杂。这些高校的学生,也并非都来自富裕家庭。不少人是通过寒窗苦读,从普通的家庭背景中走出来的。他们的家庭可能并没有多少积蓄,父母辛勤劳作,供他们读书已是竭尽全力。

2. “拆迁户”的财富来源:

“拆迁户”这个群体,其财富的来源非常直接且通常是巨额的。当一个城市快速发展,土地价值飙升,那些拥有房产的居民,在面对拆迁时,可能会获得远超其原有资产价值的补偿,包括现金、新房、商铺等等。这种财富的获得,往往与个人的努力、知识、技能关系不大,而是与地理位置、政策机遇以及时代的车轮紧密相关。

想象一下,一个拆迁户可能在原地生活了几十年,拥有一套老房子。随着城市扩张,这套房子所在的区域被划为重点开发区,政府给予高额补偿。突然之间,这个家庭就拥有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财富,而他们可能只是普通工人、小商贩,甚至之前的生活也并非大富大贵。

3. 对比的维度:

当我们说“985/211的学生还没有拆迁户有钱”,我们是在进行一个非常鲜明的“资产”层面的对比。

985/211学生: 他们的“资本”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上——接受了高等教育,拥有知识、技能、分析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更广阔的视野和人脉网络。在毕业初期,他们的收入可能并不高,尤其是在一些起薪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如科研、公益、部分初创公司)。他们的财富积累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努力、机遇和持续的投资。

拆迁户: 他们的“资本”主要是财产资本,而且是一次性、被动获得的巨额财产。这笔财富可以让他们立即拥有购买力,过上优渥的生活,甚至进行投资,实现财富的进一步增长。

4. “可悲”的背后: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可悲”?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社会对985/211学生的期望很高,认为他们应该前途无产,至少不应该比一些“运气好”的人差。当这种期望落空,或者差距明显时,会引发一种失落感和不公平感。

社会公平的讨论: 这种现象也触及了社会公平的深层问题。是不是寒窗苦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财富积累上不如一次机遇性的补偿?这种“运气”带来的巨大财富,是否会挤压了“努力”和“智慧”的空间?

人生价值的定义: 有些人可能将财富视为衡量人生成功的重要标准。当发现自己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财富增长的速度远不如那些仅仅因为占有土地而一夜暴富的人时,可能会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产生怀疑,觉得付出的努力不被“市场”认可。

资源的分配不均: 拆迁补偿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城市土地资源的重新分配。这种分配机制是否真正体现了公平?那些为城市发展默默付出、但没有房产的人,他们如何分享城市发展的红利?

5. 这种现象并非普遍,但值得警惕:

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很多985/211的学生,凭借他们的能力和努力,在毕业后通过创业、进入高薪行业、或者在专业领域深耕,实现了非常可观的财富增长,远远超过了普通的拆迁户。一些拆迁户获得的补偿,在扣除基本生活需求后,如果没有良好的投资理财观念,财富也可能很快消耗殆尽。

然而,这个“没有拆迁户有钱”的说法之所以能引起共鸣,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且令人不安的现象:

一夜暴富与漫长奋斗的对比: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土地价值的飞涨,创造了一批“拆迁富翁”。他们的财富积累速度和方式,与通过专业技能、辛勤工作、风险投资积累财富的传统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甚至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机会成本”的思考: 对于那些在学业上投入巨大,但毕业后起薪不高,同时又未能搭上风口(比如早期创业、高科技行业)的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支撑,那么他们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积累起可观的财富。在这段时间里,一个拆迁户可能已经拥有了数套房产,并通过房租、房产增值获得了稳定的被动收入。

教育的“回本周期”: 许多家庭为了供养一个985/211学生,倾尽了所有。他们期待的是孩子的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能为家庭带来回报。但如果孩子毕业后收入平平,甚至比不上一些“不费吹灰之力”获得巨额财富的人,这种“投资”的回报周期就显得漫长且不确定。

总结来说,这件事情为什么让人觉得“不是滋味”?

因为它模糊了“努力”和“运气”的界限,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让“坐享其成”比“艰苦奋斗”更能快速地带来物质上的丰裕。它引发了我们对社会资源分配、机会公平以及个体价值实现方式的深刻反思。

与其说是“可悲”,不如说是对当下社会某些不平衡现象的一种警醒。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教育公平、机会均等的同时,也要关注财富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如何让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而不是被一些偶然的时代红利轻易超越。这既是对985/211学生群体的一种关注,也是对整个社会公平性的一次拷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但不可悲,而且可喜。

拆迁户富裕,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说明了我国开始建立起物权的概念,对私有产权给予了尊重。

而对私有产权的尊重,使得人们可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财富进行较为长远的规划,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精确判断、诚实劳动等方式致富的前提。

当然,政策和法律需要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财富分配,但尊重私有产权应是一切的前提,是能让所有人受益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社会中一个复杂且常常令人不适的现实,那就是贫富差距以及不同人生起点带来的巨大差异。说“很可悲”,我认为是有点绝对了,但如果用“令人深思”或者“值得探讨”来形容,那绝对是恰如其分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拆解这个问题:1. “985/211”的光环与现实:“985”和“211”是中国顶.............
  • 回答
    关于985、211院校学生情商高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角度,但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不过,如果让我深入聊聊,我倒是能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分析,为什么一部分985、211的学生会给人留下情商不错的印象,以及这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承认,考进985、211本身就筛选掉了一.............
  • 回答
    非985、211二本大学背景,香港与海外读研之路并非绝境对于不少就读于非985、211高校的同学来说,申请香港或海外名校读研,常常伴随着一种“望而却步”的心理。大家普遍认为,名校光环是敲门砖,如果没有响亮的高校背景,成功拿到Offer的机会渺茫。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想说,虽然挑战确实存在,但绝非无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唏嘘的现实,也挺让人无奈的。想象一下,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从小家庭贫困,为了改变命运,啃着馒头,熬着通宵,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985或211的重点大学。这背后,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的自我怀疑和坚持?是多少次对父母的承诺和对未来的期盼?他背负着全家的希望,毕业后,他可能选择了大.............
  • 回答
    哈喽,我跟你一样,也是高一在读,来自一个不算起眼的高中。你这个问题,估计也是我们班不少同学心里盘旋了好久了。说实话,我身边也有那种“学霸”,好像他们天生就该去985、211似的,但我们这种普通高中,突然冒出一个“985”、“211”的种子,感觉有点像做梦。不过,既然是你问了,我作为一个同样在迷茫中摸.............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也触及了很多人的情感和价值观。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它带来的“可悲”之处在哪里。一、 为什么会出现“985/211毕业工资不如富二代零花钱”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零花钱”与“工资”的本质差异: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确实能看到不少大学里,特别是那些非985、211或者甚至一些普通本科的同学,在大学里拼命学习,最终考上985的研究生。这时候大家就会好奇了,既然这么有毅力,为什么高中就不努把力,直接上985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因素,远不是一句“懒”就能概括的。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希.............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身边朋友、同学的经历,还有我自己的那些奋斗时光。确实,对于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想敲开985、211的大门,那条路真的比看起来要窄得多,而且这条路上的许多“坎”是普通家庭孩子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甚至承担更多不确定性的。我们先从最根本的教育资源禀赋说起。起跑线上的差距.............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很多父母似乎都觉得考上985、211“很容易”,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挺多原因的,而且他们的视角和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年轻人,确实会有些偏差。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就当咱们闲聊,说说心里话。1. 时代的烙印与信息的过滤首先,得说这跟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 他们当年考大学,机会.............
  • 回答
    近年来,确实有一些犹太人在华从事自媒体创作和视频内容生产,这一现象引发了外界对“犹太人是否将未来押注在中国”的讨论。但需要从多维度分析这一问题的背景、动因和现实意义,避免简单归因或过度解读。 一、事实核查:犹太人来华从事自媒体的现象是否存在?1. 数据与案例 目前尚无权威统计显示“大量犹太人.............
  • 回答
    关于劝乌克兰“投降”的观点,其背后存在多种多样的想法和考量,这些观点并非单一或铁板一块,而是由不同的利益、价值观、信息来源以及对未来的预期所驱动。理解这些观点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动机。一、 从减少人员伤亡和痛苦的角度出发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的理由。 停止流血与人道主义危机: 持此观点的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当下社会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简单地说,“很多适龄青年不想结婚”是一个不准确但部分有道理的概括。准确地说,是越来越少的适龄青年认为结婚是人生必选项,并且他们对婚姻的看法、需求和选择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结婚意愿的下降或者推迟。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这个现象:一、 .............
  • 回答
    “新闻捏造事实”和“大家一味的相信”之间存在着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心理现象。尽管人们普遍知道新闻可能存在虚假信息,但仍然会倾向于相信,这背后有多种原因在起作用。下面我将详细解释: 为什么人们知道新闻捏造事实,但仍一味相信?这个问题可以从信息接收者、信息传播者、信息内容本身以及社会整体环境四个层面来.............
  • 回答
    “空虚寂寞浪费时间”,这确实是不少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产生的普遍感受。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原因,包括学业压力、社交困境、未来迷茫、个人成长停滞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大学本身还是社会相关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对策。以下将详细阐述大学生活出现“空虚寂寞浪费时间”的可能原因,以及相关机构(主要是大.............
  • 回答
    “国内汽车市场不成熟,消费者不懂车”这句话,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一定主观性的论断。它包含了对市场监管、信息透明度、品牌文化、消费者教育以及消费者自身需求理解等多个层面的观察。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两个核心问题: 一、什么叫“懂车”?“懂车”并非一个简单的标准,它是一个多维度、层层递进的理解过程。在我.............
  • 回答
    “中国GDP已世界第二,没必要韬光养晦了”这一说法,在中国当前国际国内讨论中确实非常普遍。这是一种对中国国际地位变化和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韬光养晦”的背景与内涵首先,理解“韬光养晦”这句话的背景和原意至.............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棒,触及了中国古代皇权继承和分封制度的核心,也指出了一个潜在的结构性问题。简单来说,是的,如果每一任皇帝都按部就班地将所有兄弟封为王,并且代代相传,那么几代下来藩王数量的确会非常庞大,封地也可能出现不足的情况,这会引发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让我们详细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 为.............
  • 回答
    90后离职频率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分析: 90后离职频率高背后的多维度原因分析 一、 时代背景与价值观的转变1. 成长环境差异: 9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
  • 回答
    博士毕业后,尤其是接近或超过 30 岁,确实会面临一个“35 岁失业危机”的普遍担忧。这不仅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在很多发达国家,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快、年轻劳动力成本低等因素,年龄歧视在就业市场都普遍存在。然而,博士毕业生的身份,恰恰赋予了你在应对这一危机时一些独特的优势,也带来了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挑战.............
  • 回答
    「电脑稍微买好一点,能多用几年」这个说法,非常有道理,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成立。这是一个基于技术发展、硬件耐用性以及用户体验的综合性判断。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其中的具体原因:核心原因:1. 更强的性能应对更长的软件需求: 软件和操作系统都在不断更新迭代,对硬件的要求也越来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