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传岳阳楼市「限跌 15%」?

回答
岳阳楼市传出“限跌15%”的消息,这在当下楼市的讨论声中,无疑又激起了一层涟漪。对于这样一个政策,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首先,咱们要明白什么是“限跌”。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设定了一个房价下跌的上限。这次传言里是“限跌15%”,意味着开发商或者二手房业主,在短时间内(通常是合同签订后或规定的一段时间内),不能以低于合同价15%的价格出售。

为什么会有“限跌”政策?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不复杂。房地产市场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它不仅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安身立命,也与地方经济、金融稳定息息相关。

1. 稳定市场预期,防止“踩踏式”下跌: 房价过快、过度的下跌,容易引发市场恐慌。一旦人们预期房价会继续跌,就会出现“买涨不买跌”的心态,购房者观望情绪加重,成交量锐减。同时,已经购房的人也可能因为资产缩水而信心动摇,甚至可能出现断供风险。这种恐慌情绪一旦蔓延,就会导致“踩踏式”下跌,对整体经济造成冲击。
2. 保障房企正常经营和金融安全: 房企的资金链往往比较紧张,过度跌价会侵蚀其利润空间,甚至导致项目无法继续开发,烂尾风险增加。同时,银行的抵押贷款也与房产价值挂钩,房价暴跌会增加银行的坏账风险。
3. 维护社会稳定: 房地产市场关联着大量的财富,房价的剧烈波动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

岳阳“限跌15%”传言的背景可能是什么?

虽然具体细节官方未证实,但我们可以从大环境和地方情况来推测:

全国性调控背景: 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强调“房住不炒”,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虽然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经历市场调整期,房价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这不代表政府乐见房价“自由落体”。
地方市场承压: 岳阳作为一个二线或三线城市,其楼市可能也面临着去库存、市场需求不足等压力。如果房价下跌过快,可能会对当地的土地财政、居民财富以及房企的生存造成较大影响。
防止恶性竞争: 在市场不景气时,一些开发商可能会打出“低价策略”来快速回笼资金,这容易引发价格战,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

如何看待“限跌15%”这项措施?

这项政策有利有弊,咱们得辩证地看:

积极的一面:

给市场吃定心丸: 对于那些担心房价会“跌跌不休”的购房者来说,限跌令至少能暂时稳定他们的预期,避免因为恐慌而错过合适的购房时机(当然,前提是他们的预算和需求匹配)。
为房企提供缓冲: 给了房企一定的喘息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调整策略,而不是被动地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维护市场秩序: 避免了价格战导致的恶性竞争,有助于建立一个相对有序的市场环境。

潜在的担忧和争议:

市场活力受限: 任何形式的价格管制,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如果市场本身的供需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政策强行拉住价格,可能会导致交易量进一步萎缩,库存积压更严重。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可能: 市场总会寻找出路。如果开发商真的想降价,可能会通过捆绑销售、变相涨价(例如提高装修标准但提高总价)、或者在合同细节上做文章等方式来规避限跌令。二手房市场也可能通过“低网签价”等方式来规避。
公平性问题: 已经买了房的业主,如果想在短期内出售,但市场普遍价格上涨,而自己因为限跌令不能以高价卖出,可能会觉得不公平。反之,如果市场整体下跌,但自己为了回笼资金不得不卖,而限跌令又不允许大幅度降价,也会造成困扰。
政策的可持续性: 这种“保价”政策通常是短期措施。一旦市场进入新的周期,或者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就可能需要调整或取消,否则会成为新的市场障碍。

那么,对于咱们普通购房者来说,应该怎么看待?

1. 理性看待,勿被情绪左右: 任何时候,购房都应该基于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而不是被短期的市场传言或情绪所裹挟。
2. 深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 传言往往是经过“二次加工”的。在做决策前,最好能从多个渠道了解岳阳当地楼市的真实供需情况、库存水平、以及政府的官方口径。
3. 关注政策细节: 如果“限跌15%”真的落地,关键在于其具体的执行细则。比如,是针对新房还是二手房?是针对所有项目还是部分项目?限跌的周期是多久?这些细节会极大地影响政策的效果和购房者的决策。
4. 长期主义: 短期的价格波动是市场常态。对于有长期居住需求的购房者,更应该关注房子的地段、配套、品质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而不是纠结于一时的价格涨跌。

总而言之,岳阳楼市“限跌15%”的传闻,折射出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转型和调整的复杂局面。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稳定市场,避免过度波动,但其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更需要看具体的执行情况以及市场本身的内在逻辑。作为购房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自己的功课,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是真的,那么岳阳政府真是「格外开恩」了。

直接去岳阳政府官网查看2020年度财政情况。

花十分钟读下来,就能看出,岳阳是一个高度依赖「转移支付」、「地方债」和「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

2020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152.7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9.2亿元

中间有近400亿的缺口,基本上靠的就是省里的转移支付(而湖南省的财政自给率也就40%,实际上靠的是中央的转移支付):

2020年,经过积极争取,省对我市共下达各类补助309.5亿元,增长10.6%。

还有地方债:

此外,转贷县区新增债券87.4亿元,有效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际上在征收效果上就几乎等同于国有土地出让金的收入,也就是土地财政:

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80.2亿元,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4.1亿元


那么土地财政的缺口从哪里来?

只能苦一苦中央了(不是

user avatar

靠谱的神棍:你明年会结婚,后年有大病,三十一年后寿终。

不靠谱的神棍:你小时候生过大病,过几年有大灾,百年后必死。

房价是金融和人口的综合!

打个比方,一个国家十个人二十套房,只要货币增发十倍,这房再怎么样,都至少有一套最香的会涨十倍以上!

我们的货币总量,按照年增11%来算,至少是五年翻一倍这样一个速度。而且因为我们是一个贸易顺差国家,实际总量至少在四年就翻一倍。

所以无脑鼓吹房价暴跌论的人,非蠢即坏。我在文末会告诉大家,对于普通人,现阶段的商机在哪。

先说几个例子,让大家有一些全局判断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年满三十,请一定看完。

1.我在11年时指着上海东安路旁一栋60年代老楼跟我女朋友说,你看这一栋楼的价值,差不多是全国所有服装厂一年的利润总和了,这价格不合理。现在这栋楼又翻了两番

2.16年的时候底特律出现一美元房,美国是有房产保险和房产税的,租客也非常难打理。今年底特律房价翻倍了。

3.10年杭州房价超过上海,之后开始漫漫熊途一直到16年g20。之后不用我说了吧。现在的杭州,低端物业缓涨,高端物业暴涨,更印证了我开头的说法。

4.15年股灾前夕,我去了南通一段时间。当时南通最便宜的房子3500左右,嘉兴核心区的房子从一万三跌到六千五。现在南通同样地区两万五,嘉兴三万。从房产网上,两地房价均没有破两万……房价千万不能信app上的数据。嘉兴三年前就开始强制绑60万车位了,现在市区户均2.5套。

5.我手上有很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的中介。这四地的房产持有成本都比国内高,要么物业费高,要么要房产税。芭提雅/金边的房价在两万左右,曼谷/吉隆坡/河内的房子(带地契)很少有4万一平以下的。河内一般卖地然后建房,离市中心三十分钟普遍在5万一平左右。这些地方,除了吉隆坡,平均收入均低于岳阳

6.如果你有钱,基本上四个方向:教育/车/固定资产/股票。如果公司有钱,基本四个方向:车/固定资产/股票/运作进个人口袋然后回到个人那一步。大部分人更倾向于投资固定资产。

所以房产必定有资金流入。人口流入越大的地方,资金流入越猛烈。

7.每个地区的房产都会被省会所锚定。长沙一万多的欢乐房价摆在那,岳阳很难涨起来。当然,房子的建安费用逐年上涨,成本也是很客观的。五六千的房子,如果是刚需,你觉得能跌到多少?上车早了至少一直坐着,万一错过了一班可能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8.地方债是非常可观的。还债的核心思路1.卖地2.发钞。我不会不还钱,只是二十年前借的十万,和现在还的十万已经不是一个东西了。所以大家觉得二十年后房价还会六千一平么?

9.房地产和a股一样,随着房子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少,必然有相当一部分房产失去投资价值。投资房产,一定要投资所有人都想要的那种。所以西方各种townhouse(矿工联排)小公寓价格止步不前,别墅类就算有税也暴涨。国内,首选别墅和大平层,地点尽量选带风景的cbd周边或两个商业中心边缘重合的位置,潜力最大。上海的前滩,杭州的奥体等,都是符合这两点的。

投资建议来了:

接下来,如果你是湖蓝人,请砸锅卖铁入手长沙延湘江独栋或大平层,无论多贵;如果你是岳阳人实在不想去长沙,请砸锅卖铁入手洞庭湖周围独栋或大平层。现在一万的独栋,真的就算传代都不亏。

五六千或者三四万的那种普通楼房,尤其高层,未来鸡肋无疑,无论在几线。然而自主早点买,用5%的首套贷款利率吃国家11+%货币超发的红利,很难亏。

user avatar

湖南人四十年如一日,往广东跑。(现在也就长沙还剩点年轻人,还不是长沙人。)湖南的房价不跌,广州、深圳的房价怎么涨啊?

user avatar

越往以后,这越来越不是新闻了。

其实2018年的时候,某个朋友和我讨论起某市的房地产状况,说到一个现象。当时要求房地产商销售新房进行销售价格备案。而且明确的是:既限涨,也限跌。给房企的压力就是,资金压力大的时候,很难通过直接的打折销售回笼资金。我当时就感觉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房地产可能要变盘了。这里说的还是一个二线或者所谓新一线城市的情况。在这之前一点的同年,就有其他二线城市因为开发商降价,先购房的业主不满的事件出现。

所以可以翻我这个账号以前讨论类似的话题怎么说的?2020年初,我讲的还是,大方向看政策。因为当时全国的主要任务还是防疫,实际上还没有什么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大政策出台。到2020年下半乃至2021年初,政策就很明晰了:限制房地产企业的贷款规模、限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规模。再加上现在更严格的贷款资金监控、各地不同程度的对二手房的限购限售等政策,基本上等于就是釜底抽薪了。

现在三线城市限跌,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user avatar

已经是大大的进步了,过去哪个地产商敢打折卖,那政府都要谈话的,现在限跌15%,已经是开恩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