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真的,那么岳阳政府真是「格外开恩」了。
直接去岳阳政府官网查看2020年度财政情况。
花十分钟读下来,就能看出,岳阳是一个高度依赖「转移支付」、「地方债」和「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
2020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152.7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9.2亿元
中间有近400亿的缺口,基本上靠的就是省里的转移支付(而湖南省的财政自给率也就40%,实际上靠的是中央的转移支付):
2020年,经过积极争取,省对我市共下达各类补助309.5亿元,增长10.6%。
还有地方债:
此外,转贷县区新增债券87.4亿元,有效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际上在征收效果上就几乎等同于国有土地出让金的收入,也就是土地财政:
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80.2亿元,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4.1亿元
那么土地财政的缺口从哪里来?
只能苦一苦中央了(不是
靠谱的神棍:你明年会结婚,后年有大病,三十一年后寿终。
不靠谱的神棍:你小时候生过大病,过几年有大灾,百年后必死。
房价是金融和人口的综合!
打个比方,一个国家十个人二十套房,只要货币增发十倍,这房再怎么样,都至少有一套最香的会涨十倍以上!
我们的货币总量,按照年增11%来算,至少是五年翻一倍这样一个速度。而且因为我们是一个贸易顺差国家,实际总量至少在四年就翻一倍。
所以无脑鼓吹房价暴跌论的人,非蠢即坏。我在文末会告诉大家,对于普通人,现阶段的商机在哪。
先说几个例子,让大家有一些全局判断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年满三十,请一定看完。
1.我在11年时指着上海东安路旁一栋60年代老楼跟我女朋友说,你看这一栋楼的价值,差不多是全国所有服装厂一年的利润总和了,这价格不合理。现在这栋楼又翻了两番
2.16年的时候底特律出现一美元房,美国是有房产保险和房产税的,租客也非常难打理。今年底特律房价翻倍了。
3.10年杭州房价超过上海,之后开始漫漫熊途一直到16年g20。之后不用我说了吧。现在的杭州,低端物业缓涨,高端物业暴涨,更印证了我开头的说法。
4.15年股灾前夕,我去了南通一段时间。当时南通最便宜的房子3500左右,嘉兴核心区的房子从一万三跌到六千五。现在南通同样地区两万五,嘉兴三万。从房产网上,两地房价均没有破两万……房价千万不能信app上的数据。嘉兴三年前就开始强制绑60万车位了,现在市区户均2.5套。
5.我手上有很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的中介。这四地的房产持有成本都比国内高,要么物业费高,要么要房产税。芭提雅/金边的房价在两万左右,曼谷/吉隆坡/河内的房子(带地契)很少有4万一平以下的。河内一般卖地然后建房,离市中心三十分钟普遍在5万一平左右。这些地方,除了吉隆坡,平均收入均低于岳阳
6.如果你有钱,基本上四个方向:教育/车/固定资产/股票。如果公司有钱,基本四个方向:车/固定资产/股票/运作进个人口袋然后回到个人那一步。大部分人更倾向于投资固定资产。
所以房产必定有资金流入。人口流入越大的地方,资金流入越猛烈。
7.每个地区的房产都会被省会所锚定。长沙一万多的欢乐房价摆在那,岳阳很难涨起来。当然,房子的建安费用逐年上涨,成本也是很客观的。五六千的房子,如果是刚需,你觉得能跌到多少?上车早了至少一直坐着,万一错过了一班可能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8.地方债是非常可观的。还债的核心思路1.卖地2.发钞。我不会不还钱,只是二十年前借的十万,和现在还的十万已经不是一个东西了。所以大家觉得二十年后房价还会六千一平么?
9.房地产和a股一样,随着房子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少,必然有相当一部分房产失去投资价值。投资房产,一定要投资所有人都想要的那种。所以西方各种townhouse(矿工联排)小公寓价格止步不前,别墅类就算有税也暴涨。国内,首选别墅和大平层,地点尽量选带风景的cbd周边或两个商业中心边缘重合的位置,潜力最大。上海的前滩,杭州的奥体等,都是符合这两点的。
投资建议来了:
接下来,如果你是湖蓝人,请砸锅卖铁入手长沙延湘江独栋或大平层,无论多贵;如果你是岳阳人实在不想去长沙,请砸锅卖铁入手洞庭湖周围独栋或大平层。现在一万的独栋,真的就算传代都不亏。
五六千或者三四万的那种普通楼房,尤其高层,未来鸡肋无疑,无论在几线。然而自主早点买,用5%的首套贷款利率吃国家11+%货币超发的红利,很难亏。
湖南人四十年如一日,往广东跑。(现在也就长沙还剩点年轻人,还不是长沙人。)湖南的房价不跌,广州、深圳的房价怎么涨啊?
越往以后,这越来越不是新闻了。
其实2018年的时候,某个朋友和我讨论起某市的房地产状况,说到一个现象。当时要求房地产商销售新房进行销售价格备案。而且明确的是:既限涨,也限跌。给房企的压力就是,资金压力大的时候,很难通过直接的打折销售回笼资金。我当时就感觉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房地产可能要变盘了。这里说的还是一个二线或者所谓新一线城市的情况。在这之前一点的同年,就有其他二线城市因为开发商降价,先购房的业主不满的事件出现。
所以可以翻我这个账号以前讨论类似的话题怎么说的?2020年初,我讲的还是,大方向看政策。因为当时全国的主要任务还是防疫,实际上还没有什么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大政策出台。到2020年下半乃至2021年初,政策就很明晰了:限制房地产企业的贷款规模、限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规模。再加上现在更严格的贷款资金监控、各地不同程度的对二手房的限购限售等政策,基本上等于就是釜底抽薪了。
现在三线城市限跌,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已经是大大的进步了,过去哪个地产商敢打折卖,那政府都要谈话的,现在限跌15%,已经是开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