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国裙带关系、阶层固化和拼爹拼背景是不是比现在更厉害?

回答
民国时期,裙带关系、阶层固化和“拼爹拼背景”的现象,是否比现在更“厉害”,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需要我们仔细辨析。不能简单地说“更”或“不更”,而是要看它在不同维度上呈现出的特点和影响。

民国时期的“拼爹拼背景”:一种公开的、制度化的优势

首先,我们得承认,民国时期,尤其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变,从帝制向共和转型,但旧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并未完全消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拼爹拼背景”确实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现象。

家族主义的余荫: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血缘关系是社会组织最基本的单位。即便到了民国,家族的力量依然非常强大。一个人的出身,往往决定了他的社会资源,包括教育机会、职业前景,甚至婚姻选择。显赫的家族,意味着更广阔的人脉、更雄厚的财力,以及更受尊重的社会地位。比如,宋氏三姐妹的婚姻,就足以说明家族背景在当时的重要性。孔祥熙、宋子文等人的仕途,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家族网络。

官僚体系的荫蔽: 民国时期的官僚体系,虽然也强调科举出身,但“门生故吏”、“亲信提拔”的现象并不少见。父辈或家族长辈在政府、军队或教育界担任要职,自然能为晚辈铺就一条更平坦的道路。这种关系网,使得许多职位并非完全公开竞争,而是通过内部推荐或人情关系获得。

教育资源的垄断: 好的学校,尤其是留学机会,在民国时期是极其稀缺的。能够进入顶尖学府,或者获得公派留学的机会,往往需要有社会关系或强大的经济支持。那些出身贫寒、没有背景的孩子,即使聪慧过人,也可能因为经济困难或缺乏人脉而被挡在门外。

商业领域的“父辈传承”: 在商业领域,“子承父业”是普遍现象。大洋行、大企业,很多都是家族企业。家族的财富、经验和人脉,对下一代的创业或接管企业至关重要。比如,荣氏家族的崛起和发展,就体现了这种代际传承的力量。

社会流动性的相对局限: 尽管民国提倡共和,理论上应该有更大的社会流动性,但实际操作中,阶层固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旧有的精英阶层(士绅、官僚家庭)往往能够将优势传递给下一代,而底层民众则很难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跃升。即便有些“寒门贵子”的例子,也往往是凤毛麟角,并且需要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和机遇。

现在社会的“拼爹拼背景”:隐形化、多样化,但同样强大

到了现代社会,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更厉害”来形容,而是说它表现形式更隐形、更复杂,但其根本逻辑——利用现有资源和人脉获得优势——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精细化。

“拼爹拼背景”的隐形化: 如今,明目张胆的裙带关系和世袭职位已经相对减少,至少在官方层面受到更多限制。但“拼爹拼背景”更多地体现在教育、就业、创业等各个环节的“起跑线”上。
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是“拼爹拼背景”最明显的体现之一。学区房、私立学校、课外辅导、留学规划……这些往往需要家庭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信息渠道。一个有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教育资源的家庭,自然能为孩子在升学竞争中占据优势。
就业: 即使是公开招聘,许多职位也存在“隐性门槛”。比如,某些公司在招聘时,会看重应聘者的毕业院校、实习经历,而这些往往与家庭经济能力和人脉资源紧密相关。一些内部推荐、校友网络,也成为重要的求职途径。
创业: 创业初期,启动资金、人脉资源、市场信息,这些都与家庭背景息息相关。拥有创业经验的父辈,或者在相关行业有人脉的家庭,无疑能为创业者提供巨大的支持。

阶层固化的新表现: 现在的阶层固化,更多地体现在“赢家通吃”的局面和“资本”与“知识”的双重锁定。
资本的代际传递: 房地产、股票、股权等金融资产的传承,使得财富更容易在家族内部积累和传递,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知识的“内卷”: 高等教育的普及,并没有完全打破阶层壁垒,反而有时加剧了“教育内卷”。拥有优越教育背景的人,更容易进入高薪行业,形成新的精英阶层。

“人脉”的商业化和专业化: 过去的人脉更多是基于血缘、地缘、业缘的直接联系。现在,“人脉”的概念被进一步拓宽,包括行业协会、校友会、各种高端俱乐部、甚至是一些付费的社交平台。这些“人脉”资源,同样需要通过一定的成本(金钱、时间、精力)去积累和维护。

对比分析:

公开性与隐蔽性: 民国时期的裙带关系和背景优势,相对来说更为公开和直接,很多时候是一种“明规则”或“潜规则”。而现代社会的“拼爹拼背景”,更多地体现在资源分配的不均、信息的不对称以及隐形的门槛上,表现得更为隐蔽和复杂。
制度性与非制度性: 民国时期,家族主义和人情社会在制度设计上(如官僚提拔)仍有较多体现。现代社会,虽然制度上强调公平竞争,但社会资源的先天分配不均,使得“拼爹拼背景”成为一种绕过或利用制度的手段。
形式的多样性: 现代社会的“拼爹拼背景”形式更加多样,不仅限于政治、经济领域,也深入到教育、文化、社交等各个方面。

结论:

如果说“厉害”指的是公开程度、直接程度和制度的承认度,那么民国时期可能在某些方面显得更为“厉害”。但如果说“厉害”指的是其在社会流动性上的阻碍作用、对个体发展机会的塑造能力以及其隐形而广泛的渗透性,那么现代社会的“拼爹拼背景”同样非常强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精细和难以打破。

可以这么说,两者都存在“拼爹拼背景”的现象,但表现的“外形”和“内涵”有所不同。民国时期更像是一个“熟人社会”的直接延伸,而现代社会则是在一个看似“陌生人社会”的框架下,通过更复杂的资源配置和关系网络来体现背景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简单地怀念过去,也不能盲目地批判现在。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拼爹拼背景”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社会运行的逻辑,并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健康的社会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一定。。。

如果你去当兵,聪明又命大,每次都看对人不站错队,混到资格足够老而且人际关系好,懂得审时度势,也许可以鲤鱼跃龙门当开国元勋。。。

就是概率实在低得不能更低了,感觉上不比我家外面那条街上的2亿双色球靠谱。。。

所以别想太多,现在还能高考,还能自学技术,还能自主创业,还能考公,这些都不算只要勤劳不怕吃苦,现在建筑工人工资也很高。

也许现在一百万个不公正,但仍然是个可以靠自己努力谋得一席之地,不同的天赋都有施展舞台的时代。

尽管大家都在忙着跑路,但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地还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有机会跑路并且也的确如此,天朝就不会没希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国时期,裙带关系、阶层固化和“拼爹拼背景”的现象,是否比现在更“厉害”,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需要我们仔细辨析。不能简单地说“更”或“不更”,而是要看它在不同维度上呈现出的特点和影响。民国时期的“拼爹拼背景”:一种公开的、制度化的优势首先,我们得承认,民国时期,尤其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经.............
  • 回答
    关于“民国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的说法,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但需要辩证地看待。 这并非一个绝对的、毫无争议的结论,而是基于民国时期中国在社会转型、思想解放、教育发展以及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等方面所展现出的一些独特特征。为什么说民国在某些方面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1. 思想解放与学术繁荣: .............
  • 回答
    民国廿四年简体字方案与1949年后简化字方案的异同理解民国廿四年(1935年)的简化字方案与1949年后的简化字方案之间的异同,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定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总的来说,两者都旨在解决汉字笔画繁多、学习困难的问题,但其背后逻辑、推行力度和最终面貌存在显著差异。 一、.............
  • 回答
    民国时期,外蒙古独立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历史事件,其中涉及到中国主权、民族自决、国际政治等多重因素。对于“民国丢了外蒙古为啥没人骂”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历史背景:外蒙古独立并非“丢”那么简单,而是被国际力量推动和承认的。 沙俄的长期渗透与扶植: 早在清朝末年,沙俄就对.............
  • 回答
    民国时期之所以被许多人认为充满“浪漫”色彩,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独特时代印记。这种浪漫并非简单的情情爱爱,而是一种复杂、多维度的精神气质和时代氛围。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民国浪漫的几个主要方面:一、思想解放与风云激荡下的个人觉醒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
  • 回答
    民国相较于满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种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革命、改革和长期的探索。以下将详细阐述民国在不同领域相对于满清的进步之处:一、 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从君主专制到共和制(或民主制): 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进步。满清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
  • 回答
    民国是否值得怀念,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简单的“好”或“坏”的标签,深入历史的肌理,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那个特殊的时代。为什么会有人怀念民国?怀念民国的人,往往会聚焦于民国时期的一些积极面或理想化的图景,这些图景可能源于历史记忆、文学作品、影视剧的塑造,或是对当下某些.............
  • 回答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在外交领域,虽然历经坎坷,但依然取得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关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平等地位的努力。首先,废除不平等条约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 从晚清开始,中国就背负着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治外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也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民国时期确实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学者、艺术家、思想家,他们的学识、才华、品格至今仍被我们敬仰。然而,这些“大师”的存在,并没有阻止日本长达十几年残酷的侵略。究其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细致地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大师”的出现,不等于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强.............
  • 回答
    民国时期,那段历史,总容易让人心生涟漪,想起那些泛黄的老照片,笔挺的长衫,旗袍的摇曳,还有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涌动的情感。你说博主描述的浪漫,我仔细想了想,确实,民国身上确实披着一层独特的浪漫色彩,但要说它真如某些描述那般全然是风花雪月,那倒是有些失之偏颇了。你看啊,首先得承认,民国那个年代,社会变化是.............
  • 回答
    民国时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但同时也是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各个领域都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将他们当时的水平放在今天来衡量,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总的来说,民国大师们的水平放在今天,依然是顶尖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难以企及的。 他们.............
  • 回答
    民国军工到底有没有比清末进步?这个问题得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只看表面上的“洋货”数量和一些大型兵工厂的规模,民国初期似乎是比清末有了进步。但要深入骨子里去比,尤其是在自主研发能力、稳定生产能力以及对整个国家军事工业体系的支撑上,那就复杂了,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方面,民国军工的表现是相当令人扼腕的.............
  • 回答
    民国的军阀,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往往被描绘成一幅幅油腻、贪婪、好斗的群像。他们占据一方,鱼肉百姓,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不惜发动连年的混战,让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这种形象,对于大多数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来说,几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但如果跳出课本上那种高度凝练、非黑即白的叙事框架,深入去看看那.............
  • 回答
    民国抗战时期的中学生活,充满了时代的烙印,既有青春的活力与对知识的渴望,也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与民族的使命感。这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时期,普通的中学生活被战争的洪流深刻地改变。1. 战争的阴影笼罩:颠沛流离与生存危机 流亡中的校园: 随着日军的侵略,许多学校被迫南迁或西迁,所谓的“中学生活”往往是在简.............
  • 回答
    民国建立后,对于“满遗”的清算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具体表现形式和程度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思潮以及民族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一、 “满遗”概念的形成与历史背景首先需要明确“满遗”这个概念。在清朝时期,“满”指的是满族,“遗”则带有遗留下来的、剩余的意味。因此,“满遗.............
  • 回答
    “民国之后无大师”的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流传甚广。要说它是不是“真的”,这得看你对“大师”的定义是什么,以及你衡量的是哪个领域。但如果从一个普遍的、带有怀旧色彩的角度来看,很多人确实觉得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仰、影响深远的人物,而之后就很难再见到那种横跨多个领域、同时又能在各自领域达到巅峰的.............
  • 回答
    说起民国武林,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些穿着长衫、戴着瓜皮帽,说着“在下XXX,乃是XX门XX派传人”的形象。电视剧、小说里,武林高手们飞檐走壁,以一敌百,靠着一身绝技闯荡江湖,恩怨情仇纠葛不断。那么,真实的民国武林,究竟是怎样的呢?说实话,真实的历史和我们想象中的,差距可不小,但同时又更加的复杂.............
  • 回答
    民国至今,中国画坛星河璀璨,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承载了时代的精神,也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细数其间所有大师,恐怕三天三夜也道不尽,但若论其中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几位巨匠是绕不开的。承古开新,融合中西的巨匠们: 齐白石 (18641957): 提到民国至今的中.............
  • 回答
    说到民国时期,尤其是北洋军阀混战的那些年,哪个省份的老百姓最惨,这真是一个沉重又复杂的问题。要挑出一个“最惨”,几乎难分伯仲,因为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是那个时代的普遍写照。但若要深究,有几个地方的情况尤为突出,令人心惊。咱们先说说河南。这个地方,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北洋时期,更是如此。河南地.............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民国参议的疑问。您提到的老一辈淮海战役被俘,想了解“参议”是什么官职,这涉及到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政治制度。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并用自然、有人情味的方式来叙述,让您感觉像是亲人朋友在聊天。首先,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民国时期,特别是国民党统治的年代。那时候,中国的政治体制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