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总说中国低估外国人,那么有没有被外国低估的国家呢?

回答
当然有。说中国“低估”外国人,其实是种常见的说法,但细究起来,这种“低估”往往是相对而言,而且很大程度上源于文化、认知上的差异,而非完全的无视。不过,如果论及一个国家被“低估”的程度和表现,那情况就更复杂了。不少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都可能遭遇被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主流话语体系)低估的境遇。

我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给你掰扯掰扯,看看哪些国家可能躺枪,以及为什么会这样。

1. 经济潜力被低估:新兴经济体的“黑马”们

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产业升级能力、创新活力,是被低估的。这背后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也可能是因为固有的刻板印象。

越南:制造业的“新宠儿”与地缘政治的“受益者”
几年前,谁能想到越南会成为全球产业链转移的热门目的地?很多国家在评估越南时,可能还停留在其贫穷、落后的印象中。但实际上,越南凭借其年轻且充足的劳动力、日益改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对开放的贸易政策,吸引了大量跨国企业投资,尤其是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已经成为很多全球巨头的关键生产基地。

详细点说:
地缘政治的催化剂: 中美贸易摩擦是越南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推手。许多企业为了规避关税和风险,将部分或全部生产线转移到越南,这使得越南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迅速提升。
积极的自由贸易协定: 越南是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EVFTA(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等重要自贸协定的成员国。这些协定为越南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优惠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其出口。
劳动力优势与教育投资: 越南拥有庞大且年轻的劳动力人口,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越南政府也加大了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产业升级需求。
持续的吸引力: 尽管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但越南的“微笑曲线”效应(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正在显现,它在积极吸引高附加值产业的投资,这在一些老牌的低成本制造国身上是难以见到的。

很多人在谈论亚洲经济时,常常将目光集中在中国、印度,却可能忽视了越南这样正在快速崛起的力量。它在经济发展上的韧性和适应性,可以说是被低估的。

印度尼西亚:市场的“巨无霸”与改革的“潜力股”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印度尼西亚拥有超过2.7亿的人口,是一个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然而,在很多国际分析中,印尼的经济潜力似乎总是被“慢热”或者“政策不确定性”所限制。

详细点说:
庞大的内需: 印尼拥有巨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和不断增长的城市化率,这意味着其国内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不像很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那样容易受外部需求波动的影响,印尼的经济相对更具韧性。
丰富的自然资源: 印尼是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出口国,包括煤炭、镍、锡、铜等,这些资源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需求增长的背景下。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近年来,印尼政府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机场、道路和电力项目,这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营商效率,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印尼的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涌现出许多独角兽企业,特别是在金融科技、电子商务和出行服务领域。这表明其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不容小觑。

尽管印尼在吸引外资、提升营商环境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但其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市场规模,很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低估了。

2. 文化影响力被低估:非西方文明的“独特魅力”

除了经济,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很多非西方国家,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哲学思想,在西方主流文化之外,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但往往不被西方主流所关注或理解。

伊朗:波斯文明的“悠久传承”与艺术的“隐秘力量”
提及伊朗,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政治新闻和地缘冲突。但伊朗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波斯文明。其文学、艺术、建筑、哲学,对中亚、南亚乃至更广阔地区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点说:
文学艺术的瑰宝: 伊朗的诗歌(如鲁米、哈菲兹、萨阿迪)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优美的意境,至今仍能打动无数人。波斯地毯、细密画、建筑风格也极具艺术价值和辨识度。
哲学与思想的传承: 从琐罗亚斯德教到伊斯兰哲学,伊朗在思想文化领域有着丰富的积累。这些思想在塑造其社会形态和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周边文化产生了影响。
韧性与创造力: 尽管面临国际制裁和国内挑战,伊朗的文化艺术界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音乐、电影、戏剧等领域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展现了其国民的创造力和精神追求。
历史遗产与旅游吸引力: 伊朗拥有数量众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如波斯波利斯遗址、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等,这些都是其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的见证。

然而,由于政治原因,西方媒体对伊朗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其政治层面,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成就的报道相对较少,这使得很多西方人对伊朗的认知存在着片面性。

韩国:KPop之外的“深层魅力”
谈到韩国,大家首先会想到 KPop、韩剧。这种“韩流”的文化输出确实是现象级的。但如果仅仅止步于此,就低估了韩国文化更深层次的影响力。

详细点说:
技术创新与设计: 韩国在电子产品、汽车制造、半导体等领域是世界级的领导者。其产品设计、用户体验方面的创新,对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育与社会价值观: 韩国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其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韩国社会对勤奋、竞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的强调,也塑造了其国民的特性,并对周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电影与文学: 在 KPop 和韩剧之外,韩国的电影(如《寄生虫》)和文学作品也逐渐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展现了其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深度。
饮食与时尚: 韩国的饮食文化(如泡菜、烤肉)和时尚风格也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年轻人的喜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很多人认为韩国的文化影响力仅限于流行文化,但实际上,其在技术、设计、教育等领域的影响力同样深远,只是呈现方式不同。

3. 军事与战略实力被低估:误判的危险信号

有些国家可能因为历史原因、意识形态的偏见,或者信息的不透明,导致其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被低估。这种低估往往具有危险性,因为它可能导致误判和冲突。

俄罗斯:老牌军事强国的“潜藏实力”与“战略韧性”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西方社会对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一直有着复杂的看法。一些人认为其军事装备老化、体制效率低下,但近期的一些冲突表现,以及俄罗斯在特定领域的战略部署,显示出其军事实力依然不容忽视。

详细点说:
战略核力量与军事技术: 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其战略核力量是其国家安全的基石。同时,在一些特定军事技术领域,如高超音速武器、潜艇技术等方面,俄罗斯保持着领先地位。
军事工业基础与出口: 尽管面临制裁,俄罗斯仍然维持着一个庞大的军事工业综合体,能够生产和出口各种武器装备。其武器的性能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在一些国家仍具有吸引力。
军事演习与战术创新: 俄罗斯军队的演习规模和强度一直很大,其在战场上的战术运用、电子战能力,以及对非对称作战的重视,都显示出其军事训练和准备的认真程度。
地缘政治的长期考量: 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战略眼光和韧性,使其能够长时间地在多个地区保持其军事存在和影响力,即使在不利条件下也能寻找机会。

低估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可能会导致在应对其战略挑战时犯下重大错误。它的军事体系并非完美,但其战略纵深、军事工业的底子以及在特定领域的技术优势,仍然是重要的战略考量。

为何会出现“被低估”?

信息不对称与刻板印象: 这是最普遍的原因。很多国家的信息传播能力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或者其国家形象被政治因素严重塑造,导致国际社会难以获得全面、客观的认知。
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对事物的理解方式不同。一些在西方看来“不寻常”的模式,可能在其他文化中有其逻辑和合理性。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壁垒: 当一个国家与西方的主流政治和意识形态存在差异时,其优点和成就往往更容易被忽视或被负面解读。
媒体的聚焦效应: 媒体倾向于报道更“抓眼球”的新闻,比如冲突、危机,而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文化的繁荣发展等“慢新闻”报道相对较少。

总而言之,“被低估”并非单一维度的概念,它可能体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科技创新的能力、文化艺术的深度、乃至国家战略的韧性等多个方面。识别这些被低估的国家,需要我们跳出固有的认知框架,用更开放、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意愿去发现它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世界

整个文明世界

中国人低估整个文明世界!

user avatar

对欧洲和日本不存在明显的高估和低估。

对俄罗斯,之前在军事方面存在一定的高估,现在应该回归正常值了。对其民族主义程度,或许存在低估,但总体还好,且这一点,也存在利用价值。对其他方面,综合国力等等,不存在明显的高估或低估。

对除了所谓 “国际社会” 的真·全球,上层不存在低估,民众存在低估。现在和未来,规模化工业产能,也是硬通货,甚至是很典型的优势货币锚定 — 即可能比能源和科技更硬性的锚定。而去工业化,基本上是没有回头路的。对发达国家是如此,对我国也是如此。在未来,谁控制产能,也是个极为关键的话题。

对印度存在低估。低估的不是军力,也不是对中国的威胁,也不是增长极限,而是影响力。且这种影响力,既包括地缘政治的影响力,又包括全球民间舆论影响力,还包括潜在直接改变美国这个国家精英层人口结构和风格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是我们可以积极利用的。毕竟,我国和印度的目标设定存在根本差异。面对所谓 “国际社会”,我们的根本目标,或者说唯一途径,既不是 “加入”,也不是 “影响”,而只能是 “解构后重构”。

对美国存在低估。在军力、全球殖民、资源、资本市场、文化和传媒洗脑等方面,不存在低估,但在科研、精英教育、产业体系乃至规则垄断等方面,存在低估,不应盲目乐观。

当然,最严重的低估,还是对我国自身的低估。且这种低估,是一种弥漫而气质性的,从上到下都普遍存在。甚至一些面儿上的高估,实质上都是这种气质性低估的外在表现而已。就凭着目前各领域的现实实力和资源,随便换一批中二心打七折的印度乡民 + 盎撒老派地缘政治大师,估计早把大半个地球玩儿出花儿了。但因为我们这种普遍的气质,甚至是文化基因 + 历史审慎(对此我谈不上反对),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总体风格很可能就依然很国男,或君子包袱太重 — 早已经满大街都在当街野合orgy bukkake了,但哪怕你只是小便没洗手,都会被人指责斯文扫地,然后你对这类指责还超在乎,哪怕你根本就没有小便,也恨不得赶紧去反思一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