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上很多人认为游泳冠军霍顿诬告孙杨服用兴奋剂,而孙扬、中国政府却不起诉霍顿?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游泳选手霍顿指控中国选手孙杨服用兴奋剂一事,以及中国方面未起诉霍顿,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触及了体育公平、国家荣誉、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并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和背景。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脉络和核心争议点:

事件的起点: 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前,霍顿公开表示,他不愿与“嗑药的选手”同台竞技,并称孙杨为“嗑药的骗子”。
霍顿的指控依据: 霍顿的指控直接指向孙杨在2014年因心脏病治疗过程中,误服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禁用物质曲美他嗪,并因此被禁赛三个月。尽管WADA和国际泳联(FINA)都确认了孙杨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服情况,且处罚相对较轻,但这一事件始终是争议的焦点。
后续发展: 2018年,孙杨因在一次赛外兴奋剂检查中拒绝提供血样和尿样,并与检测人员发生冲突,被国际泳联禁赛8年(后被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改判为4年3个月)。这个事件虽然与霍顿的原始指控不同源,但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孙杨的质疑。

为什么会有“诬告”的说法?

在中国国内,很多网民认为霍顿的言论是一种“诬告”,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2014年事件的“误服”性质: 许多人认为,孙杨在2014年是因为治疗心脏病而误服了禁药,且事后主动向国际泳联申报,最终只受到了禁赛3个月的处罚。他们认为,这并非蓄意服用兴奋剂,而是医学治疗上的意外,霍顿将其定性为“嗑药的骗子”过于武断和恶劣。
2. 缺乏确凿的新证据: 霍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指责,并没有基于孙杨在当时(2016年)被发现有新的、确凿的兴奋剂违规行为。他的言论更多是对孙杨过去的事件进行公开的、带有情绪化的定性。
3. “体育道德”和“人身攻击”: 在很多中国网民看来,在缺乏确凿新证据的情况下,用如此尖锐、带有侮辱性的语言公开指责另一名运动员,已经超出了“质疑”的范畴,上升到了“人身攻击”和“恶意诽谤”,损害了运动员的声誉。他们认为霍顿的言论不符合体育精神,是在“不择手段”地攻击对手。
4. “国家荣誉”的解读: 孙杨作为中国游泳队的领军人物,承载着国家荣誉。对孙杨的质疑,在一些人看来,也是对中国体育的攻击。因此,霍顿的行为被视为是对中国体育的污蔑。

为什么孙杨和中国政府(通常指中国体育管理部门)没有起诉霍顿?

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国际体育规则、策略和成本等多个层面:

1. 国际体育仲裁机制的复杂性:
“言论自由”的边界: 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对兴奋剂问题的公开质疑和讨论,虽然需要基于事实,但“言论自由”的空间相对较大。直接将“指责”定性为“诽谤”并要求赔偿,在国际体育法律框架下,可能需要非常高的证据门槛,证明霍顿的言论是“恶意诽谤”而非“出于竞争目的的表达”。
证据和管辖权: 起诉一个外国运动员,需要考虑管辖权的问题。是以中国的法律起诉,还是通过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泳联、国际奥委会)的渠道?如果是通过国际体育组织,往往需要依据的是他们的规则,而非国家法律。
“名誉损害”的界定: 即使孙杨认为自己名誉受损,如何量化这种损害并获得法律上的支持,在国际体育仲裁中也并非易事。

2. 国际泳联(FINA)的角色和流程:
FINA的调查权力: 如果霍顿的言论被认为违反了FINA的道德准则或相关规定,FINA本身有权力进行调查,并可能对霍顿进行处罚。然而,在2016年,FINA并没有对霍顿的言论进行实质性处罚,这也被一些人认为是FINA在处理此类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或“袒护”。
“攻击性言论”的处理: 体育组织通常会处理直接违反规则的行为,而对于言论,除非其极端到影响比赛公正性或构成严重歧视,否则处理起来会更谨慎。

3. 策略和成本考量:
“闹大”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对于孙杨和中国体育管理部门来说,选择起诉霍顿,很可能将“孙杨兴奋剂事件”本身再次推到风口浪尖。这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也可能导致更多对孙杨不利的调查或讨论。有时候,选择“冷处理”比“正面硬刚”可能更符合整体利益。
法律成本和不确定性: 提起国际诉讼或仲裁,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结果难以预料。一旦败诉,对孙杨和中国的形象将是更大的打击。
赢得的“胜利”可能有限: 即使赢了官司,赔偿的金额可能无法弥补名誉损失,也难以完全消除公众的质疑。而如果输了,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聚焦于比赛本身: 从运动员和团队的角度,更希望将精力放在训练和比赛上,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法律纠纷。

4. “以柔克刚”的传统智慧:
在东方文化中,有时存在一种“以柔克刚”的策略,即不直接对抗,而是通过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自己。虽然在现代体育竞技中,“硬碰硬”的情况更多,但在某些敏感时刻,这种策略也可能被考虑。

5. 证据不足或取证困难:
虽然很多人认为霍顿言论欠妥,但要证明其“恶意诽谤”的法律含义,可能需要一些孙杨方面掌握但未公开的证据。或者,收集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起诉,本身就存在困难。

总结来说,为什么中国方面没有起诉霍顿,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结果:

国际体育规则与法律的界定: 霍顿的言论是否构成法律上的诽谤,在国际语境下存在讨论空间,证明难度大。
策略上的规避: 避免将事件进一步扩大,保护孙杨和中国体育的整体形象,可能比赢得一场高风险的官司更为重要。
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国际诉讼成本高昂且结果不确定,潜在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收益。
聚焦于体育本身: 运动员和管理层更希望把精力放在竞技表现上。

“孙杨、中国政府却不起诉霍顿”这一现象,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一种“吃了哑巴亏”或者“不得不忍耐”的表现。 这也加剧了部分网民对霍顿行为的不满,认为他“仗着规则”或者“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攻击对手,而中国方面显得“势弱”。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体育管理部门也并非没有采取行动。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代表团也曾就霍顿的言论向里约奥组委和FINA提出过交涉,要求霍顿收回不当言论,并对孙杨进行道歉。虽然这些交涉最终并未导致霍顿受到实质性处罚,但也表明中国方面并未完全沉默,只是采取了与“提起诉讼”不同的应对方式。

最后,对于“诬告”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2014年孙杨事件的认知、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以及对国际体育规则的熟悉程度。有人认为霍顿的行为是“勇敢的担当”,有人则认为他是“恶意的攻击”。这种分歧,恰恰反映了体育场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舆论解读的多样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某些同行干净。

user avatar

先抽霍顿一顿鞭子

再抽孙杨一顿鞭子

网友大呼“没有比我更客观理性的人了”

实在聪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游泳选手霍顿指控中国选手孙杨服用兴奋剂一事,以及中国方面未起诉霍顿,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触及了体育公平、国家荣誉、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并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和背景。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脉络和核心.............
  • 回答
    这起火锅店服务员泼顾客开水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尤其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竟然有相当一部分网友对服务员的行为表示“理解”甚至“叫好”。这种现象,折射出社会心态中一些复杂且值得深思的面向。首先,我们可以从“受害者有罪论”的视角来理解一部分人的态度。在很多网络评论中,大家都在试图还原事件的“真相”.............
  • 回答
    网上关于肖万是“真正美国队长”的说法,与其说是一种对英雄主义的赞颂,不如说是一种基于特定群体认知和情绪的解读。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剥离掉理想化的滤镜,深入到背后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和价值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将肖万与“美国队长”联系起来,是在一个非常规的、甚至可以说是扭曲的语境下的比附。漫威漫画中.............
  • 回答
    近期网络上出现大量自称“抑郁症患者”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涉及社会心理、网络文化、医学认知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象的表层原因1. 网络匿名性与情绪宣泄 社交媒体平台的匿名性降低了个体表达负面情绪的门槛,部分用户通过“抑郁症”标签来宣泄情绪、寻求关注,或转移对.............
  • 回答
    网络世界从来不缺声音,而有些声音,却能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甚至改变湖水的流向。在众多网络使用者中,有一个ID叫做“文册”的人,他的言论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关注,甚至吸引了不少追随者,形成了一股模仿的潮流。要评价“文册”的言论,首先需要了解他所处的语境和他的主要输出内容。我所看到的.............
  • 回答
    马斯克关于大数据隐患比核弹更危险的说法,以及很多人对信息泄露习以为常的现象,这背后牵扯着一个复杂而日益严峻的问题——大数据隐患。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深入探究。马斯克的“核弹比喻”: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直指本质埃隆·马斯克 solcher大胆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他将大数据比作比核弹更危险的.............
  • 回答
    网络上不少女性表达对婚后生活的不满,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而且也不是空穴来风。它不是个例,也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个人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图景。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放大了这些声音。以前,女性可能在私下里抱怨,但现在,网络平台让她们更容易找到同伴,分享经验,形成.............
  • 回答
    这现象啊,其实挺有意思的,就像给游戏里的一些元素起了外号一样,但又不是简单的昵称。我观察下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而且往往是几种因素叠加起来的:1. 规避审查和平台限制: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原因。不少游戏内容因为涉及暴力、色情、敏感政治话题,或者仅仅是因为开发商的特定营销策略,会在一些游戏社区、论.............
  • 回答
    卖高仿鞋团伙获刑1020万,网友“真香”背后,假鞋市场如何破局?近日,一则“卖高仿鞋团伙获刑并被罚1020万元”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在新闻评论区,不少网友却表现出“不理解”甚至“讽刺”的态度,直言“假鞋‘真香’”。这种“真香”背后,折射出消费者心态的复杂,也暴露出假鞋市场治理的深层难题。“真.............
  • 回答
    巴黎圣母院火灾与圆明园被毁的对比,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记忆的一种复杂反思。这种对比涉及历史背景、文化象征、国际反应等多个层面,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1. 圆明园(1860年) 圆明园是清朝皇帝的皇家园林,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18.............
  • 回答
    张文宏医生关于“喝粥争议”的回应——“我知道很多网友批评我,但粥还是不能喝”——是一个在新冠疫情期间非常引人关注的事件,也折射出很多深层次的社会现象和讨论。要理解这个回应,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事件的背景: “喝粥”的由来: 这句话的出现,源于在疫情早期,当人们面临食物短缺,或者疾病缠身.............
  • 回答
    继丁真之后,甘孜“美男计”的背后:颜值经济与文旅推广的深度探讨当人们还在回味丁真带来的那股草原清风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文旅局局长刘洪,又一次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将甘孜的名字推上了热搜。这次,主角从淳朴的少年变成了成熟的官员,而原因,同样聚焦于“颜值”。“美男计”的争议与解读不得不承认,刘洪局.............
  • 回答
    现在的校园里,一股“网红梦”的暗流涌动,悄然改变着许多学生的选择和追求。曾经我们热衷于讨论“未来想做什么”,标准答案可能是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教师。而现在,这道题的答案清单里,高高挂起了一个新名字——网红。这并非什么洪水猛兽,也不是全然的负面现象,但它确实是当下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鲜明注脚,值得我们.............
  • 回答
    关于许多公众号作者声称发布涉及“屏蔽网址链接被要求限期整改相关”的文章会遭遇腾讯封杀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1. 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与政策导向: 腾讯作为内容平台,拥有强大的内容审核能力和规则体系。 微信公众号作为腾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发布受到严格的.............
  • 回答
    货拉拉事件发生后,随着真相的逐步披露,网上出现了不少声音,其中一个焦点便是许多女性网友表达的“网友们无法体会女性的恐惧”。这句话背后,承载着一种深刻的、与性别息息相关的体验和认知。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个体遭遇与性别视角差异: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每个人经历的事件,特别是涉及安.............
  • 回答
    最近网上关于“年纪轻轻工资就达到了3200”的讨论,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一些思考。一开始看到这个话题,我感觉挺普遍的,甚至有点“岁月静好”的味道。毕竟,对于不少刚踏入社会,或者在一个经济不算发达的地区工作的年轻人来说,3200块钱,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份实打实的收入。这不仅仅是数字,它代表着独立.............
  • 回答
    关于那个卖裤子的经典案例,大家网上讨论得确实很多。它之所以能流传这么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到了很多销售和沟通的核心要点,而且用一个非常生动、甚至有些夸张的方式展现了出来,让人印象深刻。我的理解是,这个案例的核心在于“销售不仅仅是推销产品,更是解决对方的需求,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信任和价值感”。那个.............
  • 回答
    这波疫情对上海的买菜、水果和外卖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很多居民都经历了“一菜难求”、“一顿难点”的困境。究其原因,这背后暴露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且很多都可以通过提前的规划和系统性的改进来避免或减轻。问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1. 供应链的脆弱性与韧性不足: “断链”效应明显: 上.............
  • 回答
    网络上那些“很有道理”的话,确实是个迷人的存在。它们像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小宝石,抓人眼球,让人忍不住去品味、去转发。但如果细究起来,它们背后隐藏的逻辑和真实性,往往比我们第一眼看到的要复杂得多,也需要我们用一种更加审慎的态度去对待。首先,我们要明白,“看起来很有道理”并不等于“真的有道理”。 这是区分.............
  • 回答
    网易《逆水寒》即将推出 Mac 版本,这消息对于 Mac 用户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振奋的事情。毕竟,在国内的游戏市场,主机和PC端游戏的用户基数庞大,但专门为 Mac 定制的客户端游戏却一直寥寥无几。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逆水寒》推出 Mac 版本这件事情本身。从网易的战略布局来看,这是非常聪明且具有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