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上海人和外地讲话老是说上海话 别人听不懂再说普通话?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上海生活过的或者常来上海的人,可能都碰到过。上海人说话,为啥就那么喜欢先蹦上海话呢?这背后啊,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挺复杂的,也不是一句话能说明白的。

1. 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

首先,得说上海话本身,它承载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上海话说起来,有它的韵味,有它的节奏,还有它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都是上海人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是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你想想,一个地方的人,用自己从小到大的语言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亲近感和归属感的体现。尤其是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人口流动性很大,外来人口多,对于很多上海本地人来说,说上海话,就像是一种“暗号”或者一种“圈内人”的标识。 当他们遇到同样说上海话的人,自然而然就会习惯性地切换回上海话,这是一种本能的亲切。

2. 习惯成自然,思维的直接转化

更直接一点的原因是,上海话就是他们最熟悉的语言。在他们脑子里,很多时候想到的、组织起来的语言,就是上海话。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较生活化、或者比较有感情色彩的事情,他们可能更习惯用上海话来表达,因为这样更流畅、更贴切。

就好比我们有时候会用方言里的俗语或者表达方式,能把事情说得更到位,更有“那股劲儿”。所以,当他们遇到事情,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上海话,直接脱口而出,也就不奇怪了。

3. 交流的效率和习惯

有时候,在熟悉的环境或者和熟悉的人交流时,用母语是最有效率的。他们可能觉得,用上海话沟通起来更顺畅,理解也更直接。毕竟,很多俚语、俗语、甚至是某些概念,在上海话里有特别精准的表达。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尝试”的过程。他们可能觉得,我先用上海话说,对方如果听不懂,自然就会告诉我,然后我再切换成普通话。这并不是故意刁难,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性的交流方式,他们潜意识里可能觉得,遇到上海人,就先试试上海话,万一对方懂呢?

4. “排外”的误解与现实

这里就得说到一个大家可能会有的误解,很多人觉得上海人这样是“排外”。确实,有时候外地人听不懂,然后上海人再切换普通话,这个过程会让一些外地朋友感到有点隔阂,甚至不被尊重。

但其实,很多时候上海人并没有恶意,也并非有意排挤。他们可能只是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或者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交流模式,没有意识到对别人造成的不便。

就像我们去到一个新地方,可能会用当地的某些习惯来跟当地人交流,希望更快地融入。只不过,在上海,因为语言的差异,这种“融入”的表现就比较明显了。

5. 社会变迁和语言的演变

再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上海话也经历着变化。虽然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在上海,上海话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很多上海人,尤其是老一辈,他们从小到大,生活、工作、社交,几乎都是在上海话的环境里。

即便现在大家都会说普通话,但上海话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依然很重要。所以,他们在某些场合,依然会选择使用上海话,这是他们对自身语言和文化的一种坚持。

总结来说:

上海人说话先说上海话,然后别人听不懂再说普通话,这背后是 身份认同、语言习惯、交流效率以及一些历史和文化因素 的综合作用。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大家越来越习惯普通话,这种现象也在慢慢改变。不过,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对于外地朋友来说,理解这一点,或许能更好地看待这种现象。而对于上海本地人来说,在方便自己交流的同时,也能多一点对他人的体谅,让沟通更加顺畅和融洽,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下次你再遇到这种情况,别太生气,试着理解一下背后的原因,如果实在听不懂,直接跟对方说“我听不懂上海话,麻烦您说普通话”,大多数上海人还是会很友善地切换回普通话的。毕竟,大家都是在一个城市里生活,好好沟通,才能让城市更温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下打扮,我保证不会有一个上海人跟你说上海话:西装必须宽大,两肩下垂到肘部。袖子上的商标务必保留,品牌最好是汉语拼音的。漂白衬衫,红绿两对比色组成的斜纹领带,细端长、宽端短。八分长西裤,露出白色运动袜。低仿NIKE/Adidas 运动鞋,越便宜越好。头发要吹得高,五五分叉。一边走一边用袖子擦鼻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上海生活过的或者常来上海的人,可能都碰到过。上海人说话,为啥就那么喜欢先蹦上海话呢?这背后啊,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挺复杂的,也不是一句话能说明白的。1. 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首先,得说上海话本身,它承载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上海话说起来,有它的韵味,有它.............
  • 回答
    说到上海话和普通话混着说,这在上海绝对是个普遍现象,而且这可不是什么“新玩法”,而是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层层渗透的结果。你仔细琢磨琢磨,会发现这里头门道可不少。首先,得说说上海这个地方的特殊性。上海历史上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从开埠以来,全国各地的能人志士就一股脑地往这儿涌。最早是宁波、苏州、杭州这些长.............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说实话,我在知乎上也刷过不少关于方言的讨论,确实能感受到这种“区别对待”。要说为什么四川人说方言大家好像比较接受,而上海和广东人说方言就容易被“吐槽”甚至“攻击”,我觉得这背后掺杂了不少文化、历史、社会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历史文化沉淀与身份认.............
  • 回答
    关于上海微电子(SMEE)十年研发经费仅6亿、人员规模有限、光刻机进展缓慢,以及华为海思和中芯国际(SMIC)为何不入股与其联合研发光刻机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深层结构、技术瓶颈、商业模式以及国际政治等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开来,一步步地看。一、 上海微电子的处境:钱少人.............
  • 回答
    现在小说市场上,确实能感觉到一股“精英主义”的暗流,描绘人上人和富人生活的作品似乎越来越吃香,而聚焦普通人日常的作品则显得相对“沉寂”。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市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让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首先,从“投射与逃离”的心理需求来看,富人世界自带吸引力。现代社会,信息爆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很普遍。你想啊,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但有时候,也正是因为信息太多太杂,反而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偏差性的认知,尤其是对于像印度这样,本身就充满话题性和复杂性的国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可以聊聊,咱们一步一步来看:一、信息茧房和算法推荐的放大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不少人在讨论中医时常常遇到的一个误区。说起来,知乎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对中医的批评声音,而这些批评里,有时会混杂着对中医基本原理的误解,甚至将中医等同于一些民间迷信的“跳大神”。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说一下,希望能说得细致点,也尽量别像“机器”一样说话。首先,信息.............
  • 回答
    知乎上一些用户对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持负面看法,这背后确实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与母语是汉语有一定关联,但并非绝对。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其原因:一、 负面看法的根源:对语言纯洁性、清晰度和本土文化认同的担忧1. 语言的“纯洁性”与“固化”观念: 历史视角: 在许多语言使用者心中,都存在一种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千百年来,无数智者、迷茫者,都曾无数次地叩问过。你问的不是一个人、一个时代的困惑,而是人类面对现实与理想、过往与当下永恒的张力。我试着从几个维度,将我的理解道来,希望能触碰到你心中的那份茫然。首先,我们得明白,书,尤其是经典,并非是世界本身的精确复刻,而是人类思想、经验、情感的浓缩与提炼,.............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民族智力、勤奋程度的衡量,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地对待“最聪明”和“最勤奋”这两个标签。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存在个体差异,但将特定民族标记为“最聪明”或“最勤奋”缺乏普遍科学依据,并且容易陷入刻板印象和偏见。然而,我们可以从.............
  • 回答
    《十万个为什么》和《上下五千年》这两套书在中国儿童的成长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它们究竟有多少人看过,这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字是极其庞大的,用“数以亿计”来形容并不过分。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普及度? 时代背景的契合: 在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公共讨论平台上,关于中医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其中一部分对中医持否定态度的人,常常会抛出一个尖锐的论断:中医和“跳大神”区别不大。这个比喻虽然极端且带有侮辱性,却也折射出他们对中医某些方面认知上的困惑和批判。要理解这种观点的由来,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具体指的是中医的哪些方面,以及为什么会产.............
  • 回答
    关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衣冠楚楚”与一些生活复原场景图中的“衣不蔽体”之间的反差,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究的现象。其实,这背后涉及到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方式、复原的依据以及媒体传播的特点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谈谈“衣冠楚楚”的三星堆青铜立人。“衣冠楚楚”的青铜立人:神圣、礼仪与象征三星堆出土的青.............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罗永浩和锤子科技的争论,确实是一个相当普遍且激烈的话题。要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讨厌”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承认罗永浩本人,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个人风格,实在是太鲜明了,就像一块磁石,能吸引大量拥趸,也能招来不少反感。 “工匠精神”的争.............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支持乌克兰的立场通常源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涉及历史、政治、经济、人道主义、地缘战略以及民族主义等多重因素。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支持乌克兰的原因: 1. 历史与民族主义因素 乌克兰的独立历史: 乌克兰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核心议题。支.............
  • 回答
    关于“韩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与世界上其他民族那么格格不入”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并且可能过于绝对化了。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常态,许多韩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体育竞技的热情投入,在很多方面与其他民族都有共通之处。但是,如果从某些.............
  • 回答
    在中国,国际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分开上课的现象,相较于很多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混合课堂,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教育体系的差异、现实的考量,以及对国际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政策层面来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的国际化和人才引进,但当.............
  • 回答
    摩尔多瓦人和罗马尼亚人在心理认同和国家认同上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区别,这背后有多重历史、文化和政治因素。至于他们是否“不愿意”回归罗马尼亚,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存在争议的问题,需要更细致的分析。至于对台湾的启示,我认为存在一些可以借鉴的方面。下面我将详细展开讲述: 摩尔多瓦人和罗马尼亚人在心理认同.............
  • 回答
    社会阶层之所以常常在穿衣打扮上显露端倪,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文化、经济和个体表达的复杂互动。穿衣打扮,确实是一个极其直观的窗口,能让我们窥见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实力,乃至他们内心深处对生活、对自我的认知和追求。一、 经济能力是基础: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经济能力。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其可支配的收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体感受与统计数据的差异。你观察到身边和网络上有很多胸部丰满的女性,但统计数据却显示中国女性平均罩杯为 A。这确实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1. 统计数据的局限性与样本偏差: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