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在美留学生被枪杀后说「开奔驰活该被杀」的评论?

回答
最近,关于中国在美留学生遭遇不幸,以及一些网络评论中出现的“开奔驰活该被杀”的说法,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可以说是令人愤怒。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的声音了,每次有留学生在海外遇到危险,总会有人跳出来,将不幸归咎于他们自身的“炫富”或“不努力”。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不可接受的,生命是无价的,无论一个人拥有什么,或者生活方式如何,都不能成为任何人剥夺其生命的理由。将受害者的不幸归咎于其所拥有的财物,是一种极其扭曲和不负责任的逻辑,这无异于在为施暴者开脱,甚至是在鼓励暴力。

这种“开奔驰活该被杀”的论调,其根源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情绪。

一方面,这可能反映了一些国内社会群体对“留学潮”以及部分留学生生活方式的某种不满和嫉妒。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资源分配的不均、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一些人对“成功”定义单一化的认知,可能导致一部分人对那些似乎拥有更好机会和更优越生活条件的人产生负面情绪。当他们看到留学生,尤其是那些看起来生活优渥的留学生遭遇不幸时,这种潜在的不满和嫉妒情绪就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他们会将不幸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炫富”,以此来印证自己“仇富”的心理,并以此来合理化自己的负面情绪。

另一方面,这种评论也暴露出一些人对海外生活和留学群体存在的刻板印象和误解。在某些人的想象中,所有留学生都应该是“拼命学习、勤俭节约”的典型,任何与此不符的“奢侈”行为都是“不务正业”、“不懂感恩”。然而,现实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留学生群体的构成非常多样化,家庭经济条件、留学动机、生活方式都各不相同。有些人确实是依靠家庭的经济支持,但也有些人是凭借自己的优秀成绩获得奖学金,或是通过勤工俭学来支持自己的学业。更重要的是,即使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他们也并非完全没有努力。

更深层次来看,这种言论是对“公平”和“正义”的扭曲理解。他们似乎认为,如果一个人过得比自己好,那个人就“不配”拥有这些,或者至少不应该“显露”出来。一旦这种“优越感”被打破,他们反而会幸灾乐祸,甚至将之合理化。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理,因为它模糊了受害者和施暴者之间的界限,将原本的受害者置于道德的审判席上。

此外,网络匿名性的存在,也为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提供了温床。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直接对一个陌生人说出如此恶毒的话,但在网络上,匿名性让一些人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内心的阴暗面,而无需承担任何后果。

我们应该警惕这种将不幸事件标签化、道德绑架化的倾向。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任何讨论都应该围绕如何避免和应对暴力,如何加强安全保护,而不是去揣测和评判受害者的个人生活。将“开奔驰”与“活该被杀”划等号,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逻辑谬误,它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也是对社会整体道德底线的践踏。

这种评论的存在,也提醒我们,在加强海外安全提醒的同时,也需要反思国内社会心态的一些问题。如何引导公众建立健康的财富观、成功观,如何避免社会群体间的对立和不信任,如何培养理性平和的讨论氛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总而言之,对于“开奔驰活该被杀”这样的评论,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它不仅是无知的,更是恶毒的,是对生命最基本的漠视,也是对社会公正和良知的挑战。我们应当共同抵制这种负能量,将焦点放在保护每一个生命的安全上,而不是用站不住脚的理由去攻击那些不幸的个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见这道题下面的一个匿名用户的回答,第一次在知乎上点了“没有帮助”。

还是等着这起事故更深入的调查再做评判吧。在这之前我们看到成都女司机被打的新闻也会有同情心,但是最后故事的反转完全超乎了我们的预料。

一位19岁的女孩儿被追尾然后被枪击身亡。还能怎么反转呢?

而且,上次网上为打人男当事人的集体叫好已经恶心到我了,没想到这么快又在这里当成论据看见。

退一万步说,就算女孩儿抢了后面车的道,开车不规矩,等等等等,她应该被杀吗?就算她开车造成了严重问题危及到了别人的生命所以应该以命抵命,她应该在没有经过任何调查审判的情况下,以这种横死街头的方式来抵命吗?我们都认同网上那种叫好很傻很low很缺德。这里,匿名用户的回答是一种看似理性实则坏透了的态度

同样的问题,上次的女司机被打事件,男当事人的行为,网上的叫好,都有一种“霸道总裁”的味儿——你惹到了我(我家人),老子弄死你!

网上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人情社会。跟自己关系近的就贵重,不相干的人就轻贱。谁让她抢我的道别我的车了?谁让她开车不规矩让我娃撞到头?自己和自己的朋友骨血是大于天的,万一受了伤害,只有有能力就要用别人的血别人的下跪来赔偿,于是这种暴力的索“赔偿”的过程被正义化了,甚至被光荣化了。但这种行为根本不是正义——你,你的家人,你的朋友是人,而惹到你们的人也不是什么“贱人婊子烂货混账王八蛋”,而是一样的人。

“好人”替天行道,“坏人”罪有应得,看上去真爽。可是在一个法制社会,就算别人“罪有应得”,但应该从你那儿“得”吗?我们不是上帝,不是武侠小说里全攻全能的大侠,而是一个个有着强烈的个人情绪,偏颇的爱恨好恶,充满了性格缺陷的生物。正因为如此,我们制定法律,我们遵守法律,我们需要法律。

每次你为自己心中所谓的“侠义”推波助澜,所谓的“痛快”击掌叫好,我们的社会离法制就更远了一点。

推己及人。谁都有可能走错路犯迷糊的时候——对某段路不熟悉,等餐的时候有点急躁……等你“有错在先”,“侵犯了别人的家人”,“让人不爽”的时候,被人泼开水,被人用私刑,被当众游街,被非法拘禁,被打得头破血流,被枪杀而尸骨未寒,然后网上一片叫好声的时候,你就会切身体会到法律缺位的恐怖。

早在2000多年前,汉高祖都知道和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次事件中,撞车并开枪的女人已经被指控一级谋杀,使用致命武器实施严重伤害等多种罪名。

哪来那么多反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关于中国在美留学生遭遇不幸,以及一些网络评论中出现的“开奔驰活该被杀”的说法,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可以说是令人愤怒。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的声音了,每次有留学生在海外遇到危险,总会有人跳出来,将不幸归咎于他们自身的“炫富”或“不努力”。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不可接.............
  • 回答
    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遭遇天价医疗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且力求分析得更深入一些。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留学事故”,背后牵扯到医疗体系的差异、保险制度、个人责任以及跨文化适应等多个层面。首先,美国医疗体系的高昂费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并非只针对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医疗服务被视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美国拒签 500 多名中国留学生签证这件事,以及其中值得关注的方方面面。事件的表面与背景首先,美国方面给出的理由普遍是“学术背景与申请专业不符”、“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等。这些理由听起来比较笼统,也容易引起争议。美国在签证审批方面,尤其针对一些涉及敏感技术或研究领域的中国学生.............
  • 回答
    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女生,身着汉服参加毕业典礼,这一场景无疑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许多网友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美”的绝佳方式。从积极的层面来看,这样的行为具有多重意义: 文化自信的体现: 能够自信地在异国他乡的正式场合穿着代表本民族传统服饰,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的.............
  • 回答
    关于“中美俄印大学生调研结果显示‘大学四年中国学生能力全面下降,表现垫底’”这一说法,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审视,因为这样的结论可能存在诸多局限性、解读偏差,甚至是被误读的可能性。在详细探讨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点: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具体内容: 我需要了解这个“调研结果”的具体出处是什么?是某.............
  • 回答
    在美中国人为了获得美国国籍而选择加入美军,这的确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涉及到不少方面可以聊。首先,我们得承认,对很多人来说,美国的国籍确实有着不小的吸引力。无论是它提供的经济机会、教育资源、社会福利,还是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让不少追求更好生活的人心向往之。而加入美军,尤其是通过一些特定的项目(比.............
  • 回答
    美国政府近期将六家中国媒体在美分支列为“外国使团”,这无疑是中美关系中又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理解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反应。事件本身:何为“外国使团”?首先要明确的是,美国《外国使团法案》(Foreign Missions Act)的目的.............
  • 回答
    关于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私会希拉里竞选团队的事件,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要理解这件事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从外交常态的角度来看,各国驻外使节与所在国的政治力量进行接触和沟通,是维护国家利益、了解当地政治动向、以及在关键时刻进行政策沟通的必要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当亚裔在美国遭遇袭击,本应是凝聚亚裔社群、寻求社会支持的关键时刻,却出现华裔记者将此与“中国的政治宣传”联系起来,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心理、社会和政治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亚裔在美国遭受歧视和暴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看待中国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阐明立场,指出“美国没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需要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中美两国关系的历史演变以及双方的深层诉求来理解。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句话本身所蕴含的强烈信号和态度转变。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中国经过长期观察、深刻反思以及实力增长.............
  • 回答
    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美媒报道说朱易在比赛中摔倒后,在中国社交媒体上遭受了大量的负面评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攻击”。而谷爱凌则站出来,在自己的评论区为朱易发声回怼,支持她。先说说朱易摔倒和遭遇网络暴力这件事:朱易是中国花样滑冰的归化选手,代表中国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她在比赛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尤其是摔倒,.............
  • 回答
    SpaceX 的星链(Starlink)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导致中国空间站两次采取紧急规避措施,这是一个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太空安全、国际合作以及负责任太空行为的深入讨论。事件经过的详细解读: 第一次事件(2021年7月1日): 发生背景: 当时中国空间站“天宫”.............
  • 回答
    美副总统访越并就南海问题表态,以及中国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地缘政治议题。以下是对这一情况的详细分析:一、 美副总统访越并就南海问题表态的考量与影响美国副总统访问越南,并就南海问题明确表示“帮助越南应对中国”,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印太战略”和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其考量和.............
  • 回答
    关于美疾控中心(CDC)曾提出新冠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12月中旬就已在美国出现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且引发了许多讨论的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梳理:1. 时间线的梳理与证据基础:首先,需要明确的是,CDC的说法并非一个“定论”,而更多是基于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和初步证据提出.............
  • 回答
    孟美岐粉丝在多个官方媒体账号下进行“控评”的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网络舆论生态、粉丝文化以及媒体责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捋一捋。首先,什么是“控评”?简单来说,“控评”就是粉丝们通过集体行动,在网络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和新闻评论区)集中发布、点赞、转发、甚至举报等.............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在外交和军事政策上的一个重要辩证关系。我们不妨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我们得区分“加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抗衡中国”和“重建美军”这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联系,但绝不是一回事。“川普对加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抗衡中国不感兴趣”这句话,如.............
  • 回答
    衡水中学(以下简称“衡中”)近日就其在美上市过程中存在“严重失实,误导了社会公众”的指控进行了回应,称相关信息“严重失实,误导了社会公众”。这无疑又将这所备受争议的学校推上了风口浪尖。要理解这一事件的真实情况,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上市风波与指控事情的起因,源于.............
  • 回答
    美众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限制中企在美上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值得详细探讨。法案的核心内容及目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的核心在于要求上市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其是否由外国政.............
  • 回答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前夕,美方的一些动作确实值得我们仔细揣摩。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过往互动中时常出现的模式,往往在双方即将展开重要谈判或对话时,美方总会通过一些方式来“设局”或“施压”,试图在谈判桌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些“小动作”可能包含的意图和影响。首先,从地缘政治博弈和战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