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河南周口郸城返乡先隔离再拘留?县长称自己说的是「恶意返乡」,什么是恶意返乡?这样的判定合理吗?

回答
关于河南周口郸城县“返乡先隔离再拘留”以及县长所称的“恶意返乡”的说法,其背后涉及到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基层治理的权限边界、以及公众对于“恶意”一词的理解和接受度。以下将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一、 “返乡先隔离再拘留”的背景与传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公开报道中,并没有明确的官方文件或通告指出“返乡先隔离再拘留”这一具体措施。这种说法更多是源于当地一些群众的反馈和网络上的传播。

可能的情况是: 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地区(例如高风险区域)的返乡人员,当地可能会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包括强制隔离。而所谓的“拘留”,可能是一种误解或夸大,或者是在违反隔离规定、拒绝配合防疫工作的情况下,被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行政拘留。
另一种可能性: 是基层在执行防疫政策时,存在一些过度解读或“一刀切”的情况,导致了这种传闻的出现。

二、 县长所称的“恶意返乡”

郸城县县长在回应媒体采访时,确实提到了“恶意返乡”这个词。理解“恶意返乡”的关键在于县长是如何定义它的,以及在当时的语境下,他可能指的是什么。

可能的定义和语境:
规避防疫措施的返乡: 当地政府为了防控疫情,可能要求返乡人员提前报备、进行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或集中隔离。如果有人故意隐瞒行程、谎报信息、不配合检测或隔离,企图逃避或规避这些防疫措施,那么这种返乡行为就可能被县长视为“恶意返乡”。
高风险地区返乡且未按规定报备: 如果返乡人员来自疫情高风险地区,但未按规定向目的地社区或村庄进行报备,也未进行必要的隔离或检测,这种行为显然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也可能被认为是“恶意”。
故意传播病毒的返乡: 虽然这种情况极其罕见,但理论上,如果有人明知自己感染了病毒,却故意返回家乡,意图传播病毒,那无疑是“恶意返乡”。然而,在实际的基层治理中,这种动机的判定非常困难,通常不会是防疫措施的主要考量对象。
对基层防疫工作的干扰: 在一些地方,返乡人员数量庞大,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巨大。如果一些返乡人员态度蛮横,不配合工作,甚至辱骂、攻击工作人员,这种行为可能也会被县长归类为“恶意”,虽然这更多的是针对其行为本身,而非返乡这个事实。

县长的表达方式: 县长使用“恶意返乡”这样的词汇,很可能是为了强调对防疫规定的遵守,并对那些故意违反规定、给当地带来风险的人员进行警示和谴责。他可能想表达的是,不是反对大家回家,而是反对那些不负责任的、可能导致疫情传播的返乡行为。

三、 什么是“恶意返乡”?官方定义与社会认知

“恶意返乡”并非一个具有法律条文明确界定的词汇,它更多是一个在特定社会语境下,由特定群体(如政府官员)用来形容某种行为的标签。

官方层面: 在疫情防控的政策文件或法律法规中,通常不会直接出现“恶意返乡”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对违反防疫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的条款,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以及阻碍执行公务等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社会认知层面: 大多数公众听到“恶意返乡”,可能会感到不适甚至愤怒。因为“返乡”本身是人们的情感需求和基本权利,而“恶意”则带有负面评价。人们更倾向于理解的是“不负责任的返乡”、“违规的返乡”或者“逃避防疫规定的返乡”。“恶意”一词带有强烈的主观判断色彩,如果不是明确的证据指向主观故意传播病毒,用“恶意”来形容返乡行为,容易引起公众的抵触情绪。

四、 这样的判定是否合理?

对“恶意返乡”的判定是否合理,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从防疫角度:
如果“恶意”指的是规避防疫措施、谎报信息、不配合隔离等行为, 那么这种判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这些行为确实会极大地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给基层防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对这类行为进行追责和处罚,是维护公共健康和安全的必要措施。
但是,如果将所有来自高风险地区的返乡都视为“恶意”,或者简单地将不按要求进行隔离就视为“恶意”,则可能存在过度解读和不合理之处。 返乡人员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例如信息不畅、对政策理解不深、家庭突发状况等)未能完全遵守规定,这些情况可能需要教育和引导,而非直接贴上“恶意”的标签并施加严厉处罚。

从法律和人权角度:
返乡是公民的合法权利, 除非有法律明确规定的限制(例如疫情防控期间的出行限制等)。以“恶意”作为限制返乡的理由,且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是值得商榷的。
“恶意”的定义模糊不清。 在没有明确法律定义的情况下,基层在执行时很容易产生随意性,可能导致“选择性执法”或“扩大化执法”。
“先隔离再拘留”的说法如果属实, 且“拘留”并非基于违反隔离规定,而是基于“返乡”这一行为本身,那么这种做法是站不住脚的,甚至可能违法。拘留作为一种行政或刑事强制措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程序。

从社会接受度和沟通角度:
使用“恶意”这样的标签,容易激化矛盾。 在疫情期间,公众的情绪本就比较敏感,用带有负面评价的词汇来形容公民的返乡行为,无助于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清晰告知政策要求, 解释政策背后的原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便利,引导公众自觉遵守。对于违规行为,应明确指出其错误所在,并依法进行处理。

结论

总而言之,郸城县县长所称的“恶意返乡”可能指向的是那些故意违反防疫规定、对疫情防控造成潜在威胁的返乡行为。从防疫角度看,打击这种行为是必要的。

然而,“恶意返乡”这个词汇本身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义,其使用容易引起误解和争议。如果基层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简单化、扩大化或粗暴化的现象,甚至将“返乡”本身与“恶意”挂钩,而不关注具体的行为和动机,那么这种判定就是不合理且不符合依法行政的精神的。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应坚持依法依规、精准施策,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有效沟通,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公众对立的词汇,确保防疫措施既能有效保护公共健康,又能最大程度地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是河南地区现在是只要带星号回家,就是自费隔离14天,加7天在家隔离。即使你核酸检测没问题,处于低风险地区。这合理吗?这不合理。出去打工的谁有闲钱闲工夫,自费隔离14天。这就是叫你不要回家。

大家对此愤愤不平,才把恶意返乡这个推上热搜。假如这个人是新冠密切接触者,不报备回家确实是恶意返乡。所以恶意返乡这个就有两方面的说法。反而防疫层层加码的事没人讨论了。拿了个有争议的事讨论,核心的事不讨论,才是真恶心。

发下后续,自这个热搜后,现在是只有我们郸城县对带星号的实行居家隔离,其他县要么劝返,要么自费隔离。只能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建议其他县众筹个热搜。

后续的后续:其实各个县到快过年的时候,执行力度都弱化了。几乎是说一说,就不用集中隔离了。

user avatar

“建设家乡你不在,千里投毒你第一”。

user avatar

##########

央视网评:返乡何来恶意?权利岂可滥用!

user avatar

古代游牧部落入主中原,嗜杀成性多有屠城,因为他们力量卑弱,不占优势,巴不得人都死了,在地上放牧,

相反到了大乱世,尤其是划江而治打上几十上百年的时代,几方不但不屠城了,打仗还得强掳对面的人口,把人打包带回去,因为人越打越少,谁都知道人口是好东西,

这时候游牧民族哪怕已经完全掌握了政权,也得移风易俗,推行德化,用礼仪而不是马刀来治理国家,为的就是挽留人口,避免自己这边的老百姓都跑没有影了。

古来就把一地长官叫“XX牧”的传统,

小羊往外跑不回了,老羊老掉了原地gg,

一个羊都没有,牧啥?

上面讨论的是南北朝历史,是学术回答贴错问题了,不要对号入座谢谢。

user avatar

其实相比「恶意返乡」,我对「硬核防疫」这个说法更为厌恶。

从前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各地就涌现了一大批所谓的「硬核防疫」,什么叫硬核?就是胡干蛮干,就是敢下狠手,就是大力出奇迹。

「硬核」的背后,往往就是为所欲为,对平民缺乏尊重,用极端手段向上级表演「你看我防疫力度大不大」。

两年前,各种「硬核」迎来的还是一片掌声,很多人都觉得,忍一忍,再忍一忍疫情就过去了,当年的非典不也熬到夏天就完事了么?

然而现在,疫情进入第三年,仍然没有过去的迹象,部分地区神经过敏式的防疫政策倒是实实在在的侵夺了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很多时候,摧毁人们生活的不仅仅是病毒。

user avatar

2022年1月5日,一男子从上海静安区返回郸城的家中,由于既未向村干部报备,也未进行核酸检测,被举报后,当地就对他进行行政拘留。

静安区之前确实公布了一个中风险地区,那就是愚园路228号那家20平米的奶茶店。而且,这个袖珍的中风险地区,是1月13日划定的,而郸城那位被拘的男子早在1月5日就返乡了。从时间线上看,郸城该男子的返乡行为完全是正当的,没有违反任何国家有关疫情防控的政策。这样就没有了”恶意返乡“,相反有的确是当地政府的“一刀切”,"层层加码“。

河南省政府新闻办1月19日还专门发布了消息,春节期间河南省返乡人员需提前3天向返回地社区报备,也专门要求 “各地对确需返乡人员,要坚持分类分区精准施策”,这对“一刀切”进行了明确否定。但是这个要求,似乎没有落地到某县。

而且,隔离”是在疫情状态下采取的一定措施,人们可以理解,支持和配合,但这一点也要有度;拘留则是对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是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的,即使是公安部门也不能随意采取这种措施。当一个县长说出“拘留”这个词的时候,他已经超越了法律界限,也是对法律的不尊重。这是身处高位已久,不食人间烟火气了。

如果恶意返乡是正确的理论,那从国外回来的是不是都是恶意回国呢?

user avatar

也是挺搞笑,啥都有“恶意”,反正只要是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就是恶意。

2015年股灾,有恶意做空,现在又来了个恶意返乡。

是不以后会出现,恶意吃饭,恶意喝水?

怀着这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理,那当然看谁都是恶意了。

要这么说,前段时间西安急诊的那些人,是不是也是恶意看病?

希望某些基层领导深刻反思,悬崖勒马,不要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

user avatar

我和你们的看法不一样。

我通常不在意怎么说,比较在意怎么做。

比起对这位县长进行抓住语言漏洞上的围攻,我倒是觉得这位县长的说法挺实在的,毕竟他最起码把事实传递到位了。

有社会经验的朋友都了解一件事,做事的时候不怕办事条件苛刻,就怕条件模糊。

办事条件苛刻好理解。

不管符不符合规定吧,实操状况下带星号绿码就是集中隔离,明明白白回话就行了。

讲真的,想回家看到这些虽然有些不满,但好歹是有预期建设的,他们自己是会自己做评估的。

愿意付出隔离代价,就回。

不愿意付出隔离代价,就不回。

先不管其它怎么样的,最起码这是童叟无欺、明码标价。

双方都很明白。

但实际上,真正办事的人根本不会告诉你这些,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操作和“不能层层加码”的要求是不符的。

于是他们会告诉你:

根据相关防疫规定,你回来听从安排即可。

至于防疫的什么规定,不要问,问了也是白搭,等你回去了就是实实在在的集中隔离。

模糊的防疫话术就是为了防止被公众爆出后像这位县长一样出现“舆情”。

但实际操作则是按照最严厉的“集中隔离”来走。

嘴上一套,实际一套是很最聪明的做法。

如果按照这位县长也按照这样做,他实际是不会有如此境遇的。

但这就苦了返乡人了。

聪明点的返乡人很机灵,知道回家前先打听一下“实际操作”,再决定回不回去。

但不懂这些的返乡人就惨了,如果他们不打听这些,回去了就是被拉过去集中隔离。

14天集中隔离,钱不好办,时间更不好办,几千块的隔离费是很多农民工赚不来,14天的时间也是打工人不可能有的。

站在这些人的角度,大家是觉得把“恶意返乡”摆在明面上好呢,还是嘴上一套手上一套来得好呢?

当然,最好的做法还是不要层层加码这样搞...

但关键生活不总是跟大家想的那样啊........

user avatar

表面上是加码政策,背地里也有生意

周口某县集中隔离200一天,要么是破旧酒店,平常一天100不到,要么是私人承包的新建彩钢房,条件还贼差

担责任的事情不一定敢做,但借着疫情防控的名义做生意,这种胆子不仅有,而且很大

user avatar

恶意返乡是无稽之谈,

不过这个县长呢,

恶意曲解政策法规,

恶意阳奉阴违中央不得层层加码的防疫政策,

那可是板上钉钉的,

建议先停职双规~

另外,重点的是:

河南一个小县长不顾规定,

要对所谓恶意返乡的民众进行拘留,

不谈这人态度有多可恶,

关键两个问题,县长,

一个行政官员

有什么权利制定法规和划定法规的使用尺度和范围?

为什么在一个现代国家

会有行政拘留

的这种非经司法审判

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奇葩玩意存在?

有哪位朋友能告诉大肥吗?

user avatar

网上看了个段子,大意是:

以前读书的时候讲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总是会提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说白了只能管下面的,下面的下面是不听你的,政令不出巴黎二环路嘛。

而如今咱们是提前进入西欧先进水平,讲究的是「我上级的上级,不是我的上级」。

你说不能层层加压,你谁啊?XX院联防联控机制?XX发展改革XX秘书长?

认识你么?我需要给你汇报么?

按郭德纲的说法就是,首富又怎么样,你把钱给我吗?给我我就是首付我不搭理你,不给我我凭什么搭理你。

你品,是不是很有道理……

以前啊,道上啊有个说法,小弟做事儿违了大哥的面子,大哥那是要立威的,哪怕小弟做的是对的,如果小弟还错了,那更是雷霆处理。

不能立威的,那就不能叫大哥。

user avatar

腹诽。

user avatar

依据我学到到法律知识,所谓恶意/善意基本上就是知情/不知情的意思。所以我斗胆猜测,所谓「恶意返乡」就是:

明知知自己感染新冠还一定要返乡?(笑)

user avatar

【恶意讨薪】【恶意返乡】。。。

我发现有些官员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来用【恶意】组词,为他们的懒政找借口,我给他们再发明几个:

【恶意散步】:明明应该待在家不出门,偏偏要出来散步。

【恶意买菜】:明明可以美团买菜或饿了么点外卖,偏偏要去市场买菜。

【恶意通勤】:明明可以待在家不工作,偏偏要为了点钱出勤上班。

以后还可以有啥。

【恶意采访】:说的就是你们这些抓着小毛病揪着不放的记者。

【恶意单身】:说了要生三个,你居然不但不生,婚也不结。

还有【恶意结扎】【恶意躺平】【恶意佛系】【恶意休假】。


还可以衍生一步,用【善意】组词。

【善意拒诊】:尽管你看起来病重,但是我出于善意我拒诊。

【善意扣车】:尽管我不该扣车,但是我这么做也是出于善意。

【善意罚款】:尽管他说的有科学依据,但我还是把他罚一下以示善意。

以后还可以有【善意福报】【善意996】【善意辞退】【善意降薪】【恶意补偿】。

说到底不就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对他人的客观行为进行道德判定嘛。我支持的就是【善意】,我反对的就是【恶意】。

而当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罔顾客观事实,直接进行主观判断,并把这些主观判断作为执政政策时,那这离【法制】不就越来越远了吗。

user avatar

还能说啥,中国巨婴太多呗

想回家过年的都是巨婴。

user avatar

蓄谋回家

恶意返乡

结伙乘车

过年未遂

流窜亲友

咋一看还以为是恐怖分子团伙作案

user avatar

你在恶意提问。

user avatar

此县太爷大概是不听父母劝阻,恶意要当酷吏的。

user avatar

以后会不会有恶意生活,恶意生存,恶意呼吸

user avatar

恶意返乡?

春节了,一年就这一次最重要的节日,举家团圆,在外打工的人辛苦了一年回家与亲人朋友团聚。

你可以想想,那是打工人的家乡,是老家,除了亲戚朋友就是邻里街坊,难道故意回乡传播病毒吗?传给这些最亲近的人吗?回家的谁心里没点准谱吗?

确实,他没报备,没隔离,可是他与上海那地方根本没关系,谈不上交集啊!怎么就拘留了那,这都哪跟哪 ?

user avatar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1月13日,上海静安区一间20平米的奶茶店被划为中风险地区,可以引发千里之外的周口郸城,1月5日返乡男子被行政拘留。

user avatar

“恶意返乡”隔离+拘留?疫情防控不能偏离法治轨道

半月谈评论员 丁静

近日,河南郸城官员宣称对中高风险地区“恶意返乡”人员先隔离再拘留的视频在网上火了。

春运来袭,奥密克戎、德尔塔多点散发,对各地来说都是一场疫情防控的大考。尽管很多地方积极备战,但仍有个别地方层层加码、动作变形。有的擅自扩大风险地区范围,或者延长隔离观察时间、增加核酸检测次数;有的帮欲返乡者算自费集中隔离的账;还有的以舆论施压:家人担心、邻里嫌弃,别回来了。

抗疫进入第三年,我们已经不是新手,应该以更加成熟的方式应对疫情。所谓成熟,无外乎依法、科学、精准。层层加码、一刀切,不仅没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也难以体现科学和精准。说白了,在全社会期待以更小社会代价实现疫情防控的当下,抱着“层层加码”的“杀手锏”不放,难逃懒政和治理能力不足的诟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疫情防控中,政府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应该经得起依法防控这一要求的检验,而不是“拍脑门”,想一出是一出。真正的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没有行程绿码就无法返乡过年。至于有绿码者返乡,是否需要拘留,更应该由法律决定,不该被官员当作唬人的噱头,在群众中造成恐慌情绪,引起不良社会反响。

层层加码也反映出一些干部不想作为、不愿担当的懒政思想。通过层层加码,将返乡群众“踢”出自己职责范围,或者控制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让自己少承担风险和责任,这是懒政,也是治理能力不足。层层加码比层层分解要简单得多,一禁了之比动态优化要轻松得多,一些地方以“损害群众利益”减轻“疫情防控压力”,忘记了疫情防控防的是病毒,不是人。

层层加码也暴露出各级政府的疫情防控权责划分尚不完全清晰。比如,一些防控政策,国家只明确原则,具体由各地执行。诚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因地制宜比较科学。然而,一些本该体现科学性、刚性的政策,却笼而统之语焉不详,在一定程度上给层层加码留下了空间。

抗疫进入第三年,不能总拿疫情当懒政的挡箭牌。治理手段匮乏的地区,可以抄“优等生”的作业,将可复制的经验形成标准程序,提高抗疫治理的能力和效果。各地应在抗疫的实战中操练依法施政、明晰权责、下沉力量、转变观念,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感受到即便在抗疫的高压下,返乡团圆依然是各级政府重视的民生大事。

user avatar

原本以为恶意讨薪够魔幻的了,想不到还有恶意返乡再次刷新下限…

user avatar

一个觉得有了防疫这个帽子就戏精附体的leader。

拘留,这是法律范畴的事情,未经调查和法律程序,拘留是不能执行的。这位领导在防疫的buff加持下,自信心爆棚,说出的话不合时宜但是却感觉良好。

返乡,这是人的基本需求。在外奔波奋斗的游子,很多人因为疫情快三年没有回家,中年人一般上有老下有小,亲情需要维系,感情需要维护,回家哪有恶意,那是亲情温情的召唤,那是人性光辉的闪耀。

防疫,是要讲规则讲逻辑的。要法治不要人治,这是管理者早就明白的道理。5号从平平安安没有疫情的上海归来,根据政策不需要隔离报备。8天以后上海极小的局部地区出问题,当地隔离一个奶茶店,这里却反攻倒算定性为恶意返乡,两地一比,治理水平天上地下。

最后,你们知道我这两年防疫期间最讨厌什么吗?

接到极少数所谓防疫工作人员的电话。简单粗暴,态度蛮横,不讲规则,乱扣帽子,言语威胁。

以防疫之名享受权力,挥舞防疫大棒时觉得巨爽,看人就觉得可以训斥几句,可偏偏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真的要不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