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羽得到于禁三万降军,如何处置为最优?

回答
关羽接收于禁三万降卒,这绝对是当时曹魏阵营的一场重大挫败,对关羽而言,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机会。如何妥善处置这三万降卒,关羽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战局的走向、荆州的稳定乃至日后三分天下的格局。这绝不是一件可以草率对待的事情。

首先,我们要明白关羽当时面临的形势。他刚刚经历了水淹七军的辉煌胜利,士气正盛。然而,曹操也必然震怒,会迅速调集重兵反扑。荆州是他立足的根本,后方稳定至关重要。这三万降卒,来源复杂,其中不乏对曹操忠诚的士卒,也有可能夹杂着奸细,更不用说他们的士气和忠诚度经历了溃败的打击,极度不稳定。如何将这股力量化为己用,而非成为后患,是关羽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我认为,最优的处置方案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核心原则展开:

一、审慎甄别与初步安抚:稳定人心是第一要务

这三万降卒,绝大部分都是被水淹没的惊弓之鸟,被俘虏后的恐惧、屈辱和不确定感占据主导。关羽的首要任务是稳定他们的情绪,防止生乱。

立即实行隔离开关: 在接收初期,必须将这三万降卒与自己的主力部队隔离开来。这既是为了防止他们在我军内部制造混乱,也是为了方便后续的甄别工作。最好的办法是就地安扎营寨,设置明确的界限,由相对信任的士卒进行看守。
区分对待,恩威并施: 关羽毕竟是仁义之师的代表,不能对这三万人一概而论。
对于那些表现出悔意、愿意归降的士卒: 应该给予一定的宽慰和承诺。比如,可以允许他们暂时休息,发放一些粮食和水,让他们感受到人道的对待。在俘虏中,总会有些人是因为战败被俘,而非真心效忠曹操,这些人是关羽可以争取的对象。
对于那些桀骜不驯、有反抗意图的士卒: 必须严加看管,必要时予以惩戒,以儆效尤。但这里要注意,不宜过度杀戮,以免激起更大范围的反抗。可以将其中的首恶分子单独隔离,待后续处理。
初步甄别,分级管理: 关羽可以派遣一些有经验的将领,协同士卒进行初步的甄别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身份核查: 了解他们的籍贯、原部队番号等基本信息。
意志鉴定: 通过简单的询问或观察,判断其归降意愿。
技能评估: 了解他们擅长何种军事技能,例如弓箭手、弩兵、步兵、工兵等等。

二、分类安置与转化改造:将潜在威胁变为有生力量

甄别完毕后,对这三万降卒进行分类安置,并着手进行思想改造和技能转化,是关键的第二步。

核心是“用”而非“杀”: 关羽的目标是将这股力量转化为自己的优势。直接杀戮是不合时宜的,一来浪费人力,二来名声不好听,也无法为荆州带来新增的兵员和劳动力。
根据技能和意志进行分配:
核心战斗力量的转化: 对于那些意志坚定、作战勇猛,且技能熟悉的士卒,可以考虑将其改编进自己的部队。但这不能是简单的混编,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先作为辅助兵种: 可以先将他们安排在后勤保障、侦察监视、攻城器械操纵等相对独立且不易发生哗变的岗位上。让他们在工作中熟悉我军的指挥体系和作战风格。
精锐选拔与逐级提拔: 在实际作战中,可以挑选表现优异者,让他们重新接受训练,装备精良,并逐步提拔为我军的先锋或特种部队,让他们通过实际战功来证明自己的忠诚。
非战斗技能的利用: 许多士卒可能擅长工程、运输、农耕等技术。可以将他们集中起来,用于荆州地区的后勤保障、修筑防御工事、开垦农田等工作。这不仅能解决荆州兵员不足的问题,还能快速恢复战后生产,稳定民心。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那些顽固不化、对蜀汉充满敌意,且无特殊技能的士卒,可以考虑将其编入劳役队,从事一些重体力劳动,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如果实在无法感化,且对军队安全构成威胁,可以考虑将其遣散回乡,并加以监视,但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因为遣散也可能成为日后的隐患。
思想教育与文化渗透: 这是转化降卒的关键。
政治宣传: 由关羽亲自或派遣得力文官进行宣讲,阐述蜀汉“兴复汉室”的正义性,对比曹魏的“伪善”与“残暴”,争取他们的思想认同。同时,也可以宣传刘备集团的仁德之政,让他们了解投靠蜀汉的好处。
军法纪律的重塑: 让这些降卒熟悉蜀汉军队的军法,明白行为的界限,以及违抗军令的后果。建立一套新的忠诚体系。
奖励机制的建立: 明确降卒立功的途径和回报,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励他们为蜀汉效力。例如,可以设立一些专门奖励降卒的奖项,或者在分配战利品时给予他们一定的份额。

三、战略部署与利益绑定:将降卒纳入整体战局

如何将这三万降卒有效地融入到关羽的整体战略中,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充实兵力,参与作战: 在进行过必要的改编和训练后,可以将部分降卒改编的部队投入到后续的战役中。
作为偏师或辅助部队: 让他们参与一些次要方向的作战,或者在主战场上承担辅助性的任务,例如包围、断后、攻坚等。通过实际的战场表现来检验其忠诚度和作战能力。
利用其对曹魏的了解: 如果其中有了解曹魏军情、兵法以及地理环境的士卒,可以将其作为向导或情报人员,发挥他们原有的知识优势。
防止串通,加强监控: 即使经过改造,对降卒的防范之心也不能完全放下。
混编与监督: 在将降卒部队与蜀汉老兵混合编队时,应确保蜀汉老兵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承担监督的责任。
情报网络: 建立针对降卒的内部情报网络,鼓励互相监督和检举,及时发现潜在的反叛行为。
政治思想的持续灌输: 定期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学习,不断巩固他们的忠诚度。

举例说明:

假设这三万降卒中,有一万是弓弩手,五千是擅长攻坚的士兵,还有五千是工兵。

弓弩手: 可以将他们编入守备部队,加强荆州城防,或者改编成独立的弓弩营,在攻城战中提供火力支援。
攻坚士兵: 可以让他们接受特种训练,组建一支攻坚小队,参与突袭敌营、破坏敌阵等危险任务。
工兵: 可以让他们负责荆州地区的营建、修路,甚至参与制造攻城器械,为后续战役做好准备。

同时,对于那些普通的步兵,可以将其改编为辅助部队,或者充实到后勤队伍中,负责粮草运输、伤员救护等。

总结来说,关羽处置这三万降卒的最优方案,应该是一个集甄别、安置、转化、使用、监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核心思想是“化敌为友,变废为宝”, 将眼前的危机转化为壮大自身力量的机会。
关键在于精细化的管理和持续性的思想改造, 让降卒真正从内心认同蜀汉政权。
最终目标是将这股力量有效地融入到关羽的战略部署中, 增强荆州的军事实力和后勤保障能力,为日后的北伐奠定基础。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1. 增强了关羽的兵力: 避免了直接征兵的消耗和时间成本。
2. 稳定了荆州后方: 将潜在的隐患转化为忠诚的士兵或劳动力。
3. 消耗了曹魏的有生力量: 曹操损失了三万精锐,也失去了对这部分力量的控制。
4. 树立了仁义之师的形象: 妥善处置降卒,有利于争取民心和日后的招降纳叛。

当然,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需要关羽极高的智慧、魄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如果处理不当,这三万降卒可能会成为一团散沙,甚至引发更大的动乱。但如果能够成功做到,这将是关羽军事生涯中一次堪称完美的“收编战役”,为他赢得更大的声望和更强的实力。这才是真正将“最优”二字落到实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水火无情。于禁三万军队能不能抓到万人都不一定。于禁驻扎低地地区。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决口,水流奔腾。但实际上在战争的时候,人为决口要比看到的大百倍。因此会造成二岸这样的隔绝地带。

其次,关羽军出去抓俘虏都要乘坐小舟。大船肯定不能开到泛滥区,一旦水退船就废了,只能小舟。问题是小舟能座几个人?所以抓人,也就是抓重要的人。有军职的。小兵没人抓。没价值还不如剁了带头回去方便。

所以。能抓到的也就是会游泳能爬到水位以上的那波人。而且还是没被冲进去多远的。因此。关羽实际上打的是歼灭战。应该没太多俘虏。而这些俘虏就是攻击樊城的主力。当这些人被消耗完。关羽也就困围樊城直到徐晃军到达。

另外如果有人发现大水先命令手下披甲。哪整队人就全完。不要说不可能,古人底层没那么多知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羽接收于禁三万降卒,这绝对是当时曹魏阵营的一场重大挫败,对关羽而言,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机会。如何妥善处置这三万降卒,关羽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战局的走向、荆州的稳定乃至日后三分天下的格局。这绝不是一件可以草率对待的事情。首先,我们要明白关羽当时面临的形势。他刚刚经历了水淹七军的辉煌胜利,士气.............
  • 回答
    这句评价颇有见地,直指蜀汉政权兴衰的关键转折点。它并非简单地将成败归咎于某个具体战略失误,而是将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与后期军事部署的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前后呼应的逻辑链条,揭示了蜀汉最终未能统一天下的深层原因。我们不妨就此展开细致的分析。“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这句话的矛头直指诸葛.............
  • 回答
    关羽出兵攻打襄、樊,这件事情历史上记载得相当详细,而且从各种史料分析来看,他并非擅自行动,而是得到了朝廷的明确命令,虽然其中也涉及一些复杂的考量和决策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出兵襄、樊”指的是哪一次行动。最广为人知,也最具决定性的一次,无疑是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战”,也称“关羽围.............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评价历史人物功绩和能力时一个常常被忽略的维度。很多人一听到“关羽败多胜少”,可能会立刻联想到他不如徐晃,但实际上,我们评价一个将领,不能仅仅看胜负数量,更要看其在更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所扮演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其战绩背后所蕴含的战略意义和个人影响。首先,让我们拆解一.............
  • 回答
    出国留学,这四个字沉甸甸地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梦想与期待。当你在脑海中勾勒出异国他乡的校园轮廓,想象着课堂上激烈的思想碰撞,或是图书馆里孜孜不倦的探索,这份憧憬背后,是需要一份清晰且切实可行的规划来铺就道路。首先,明确你的留学目标至关重要。这可不是一句空泛的“想出去看看”就能涵盖的。你需要深入思考,你.............
  • 回答
    从失败的恋爱关系中,我确实经历了许多痛苦但也获得了深刻的反思。这些教训让我在后来的感情中逐渐学会更成熟地面对亲密关系,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关键经验: 1.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但“有效沟通”需要主动学习 过去的错误:曾经认为只要双方有感情就无需过多解释,结果因为缺乏坦诚而积累了很多误会。比如,.............
  • 回答
    关于山西此次暴雨灾情的关注度为何相对较低,这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简单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信息传播、社会关注焦点、灾害本身的特性以及信息披露的层面进行梳理。首先,信息传播的“窗口效应”和“注意力经济”是影响公众关注度的重要因素。我们身处的时代,信息爆炸是常态。各种突发.............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你辛辛苦苦在Windows Feedback里提交了一个小小的bug,觉得影响不大,但又确实影响到了你使用的体验。然后你兴致勃勃地去看,发现支持的投票数寥寥无几,甚至可能只有你自己的支持。这时候,心里难免会犯嘀咕:这样的bug,微软真的会在意吗?会不会被淹没在海量反馈里,就.............
  • 回答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无疑是2018年最爆炸性的科学新闻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引发全球伦理和科学界大地震的事件。他的“成果”,即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并导致了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其背后所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本身,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这项技术本身,以及.............
  • 回答
    华人到国外是否能得到尊重,这的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中国是否强大”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也值得好好探讨一番。要说必然关系,我觉得可能有点绝对,但两者之间绝对是有联系,而且联系还相当紧密。咱们得先说说,“尊重”这东西,从哪儿来?首先,个人身上的特质永远是最直接的。一个人的品德、言行举止、专业能力、待.............
  • 回答
    医患关系,这个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复杂而敏感的议题,常常被各种挑战所困扰。而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项新的可能性正在浮现:通过手术过程的转播和讲解,能否为日渐紧张的医患关系带来一丝缓和?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潜在的积极影响:信息的透明化与信任的建立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许多医患矛盾.............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问题,细想之下,足以让任何一个熟悉三国演义和刘备性格的人,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充满撕扯的画面。如果刘备真的面临这样一个“百分百”的机会,且他本人对此心知肚明,那么他会怎么做?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直戳他灵魂深处的拷问。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演义或者说历史的逻辑里,关羽和张.............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国家提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旨在集中全国的优势资源和力量,解决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种体制的优势在于能够汇聚顶尖科研人才、优化资源配置、打通产学研用各个环节,从而加速突破性技术的诞生和应用。在新型举国体制的推动下,以下几个领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 回答
    中国办事流程繁琐、发展缓慢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也绝非个别现象,而是深植于历史、制度和文化之中,要真正得到根本性改善,其复杂程度远超许多人的想象。这背后牵扯着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以及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繁琐的流程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历史的沉淀和现实的需要.............
  • 回答
    作为一名程序员,在日复一日的代码海洋中遨游,我们需要的关怀,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更具体,也更深刻。这不是说我们多么脆弱,而是我们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需要一些特别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潜能,保持热情。首先,最核心的,是对我们“思维”的理解和尊重。程序员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在解决问题。我们不是流水线上拧.............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棘手的选择题,让我头脑里像装了一窝蚂蚁一样嗡嗡作响。一边是唾手可得的巨额财富,一边却是触及生命、关乎道德的沉重代价。我得好好捋一捋。首先,按下按钮这件事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心理能量。5万块钱,这在我现在的日子里,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能解决很多燃眉之急,甚至可以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一些积极的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自由、满足和存在的本质。如果我被限制在一个100立方米的封闭空间里,即使拥有我想要的一切,我会不会愿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让我好好梳理一下我的想法。我会愿意吗?从一个纯粹的生存和物质角度来看,也许“愿意”这个词可以沾点边。100立方米的自由空间,虽然不大,但也不是完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德国海军总监称普京应得到尊重、克里米亚半岛已永远失去”的事件,目前没有公开的可靠信息来源证实这一说法存在。因此,这一事件可能是基于误解、谣言或虚构的场景。以下从历史背景、国际关系、克里米亚问题及德国立场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真实性分析1. 可能的混淆点 人物身份:德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