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羽出兵襄、樊得到命令了吗?是擅自行动吗?

回答
关羽出兵攻打襄、樊,这件事情历史上记载得相当详细,而且从各种史料分析来看,他并非擅自行动,而是得到了朝廷的明确命令,虽然其中也涉及一些复杂的考量和决策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出兵襄、樊”指的是哪一次行动。最广为人知,也最具决定性的一次,无疑是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战”,也称“关羽围襄樊”。这次战役是关羽作为镇守荆州一方,对曹魏的战略要地襄阳和樊城发起的大规模攻势。

关于命令来源:

关羽此次行动,绝对不是擅自行动,而是获得了刘备当时作为汉中王政权的明确授权和命令。

1. 战略背景与刘备的意图:
刘备在夺取汉中之后,势力达到了鼎盛,自立为汉中王,与曹操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荆州是刘备集团至关重要的战略基地,直接关系到他能否北伐中原、光复汉室的终极目标。
襄阳和樊城(今湖北襄阳)是曹魏在荆州北部的重要据点,是拱卫中原地区免受南方侵扰的关键。曹操能够稳固地控制荆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这两座坚固的城池作为屏障。
从刘备的整体战略来看,他不可能允许关羽长期按兵不动。北伐的号角一旦吹响,首要目标必然是削弱曹魏在荆州的根基,打破对峙局面,为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开辟道路。

2. 刘备与关羽的君臣关系:
关羽是刘备早期创业的核心成员,忠诚无比,素来以“君命有所不受”的态度对待不合理的指令,但绝不会在重大战略问题上违背刘备的意图。
关羽镇守荆州,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但他的一切行动最终都要服务于刘备集团的整体战略。如果他是擅自行动,刘备不可能不知道,更不可能支持,反而会视为严重的违纪。

3. 《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汉中还,遣羽{“刘备自汉中还,遣羽”}”,这句记载非常关键。它表明关羽的出兵是刘备从汉中回来后,“遣”(派遣)他去执行的任务。虽然原文在此处省略了具体目标,但结合当时的战略态势和后续的行动,不难判断正是以北伐为方向的军事行动。
《三国志·关羽传》后文描述战役时,提到“军势(指关羽军)盛”,以及“曹公(指曹操)遣将于禁、庞德,{“曹公遣将于禁、庞德”}”,这说明关羽是主动出击,而曹操是被动应对。
《三国志·关羽传》还提到:“羽尽擒禁等,{“羽尽擒禁等”}”,这更加印证了关羽是进攻方,并且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4. 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
虽然《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长期战略规划,其核心思想是“跨有荆、益”,然后“北连孙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出宛、洛,将军(指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以实现“兴复汉室”。
关羽围襄樊,正是“将荆州之兵以出宛、洛”这一战略构想的具体实践。虽然“出宛、洛”的最终目标是中原,但向襄、樊这样的战略要地发起攻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

为什么会有人产生“擅自行动”的误解?

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理解上的偏差:

1. “威震华夏”的实际效果: 关羽此次行动确实声势浩大,“威震华夏”,连曹操都一度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然而,这更多是战争初期或过程中的一种效果描述,而非说他因为威望高就可以不请示地出兵。
2. 与东吴的联动问题: 关羽的北伐,理想状态下是需要得到东吴配合的。但实际情况是,东吴并未如约出兵,反而可能因为对荆州的野心而暗中有所动作,这为关羽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一些解读可能将这种“未得到盟友配合”的情况,误解为“未得到自身最高统帅的命令”。
3. “骄傲自负”的负面评价: 历史上对关羽有过“骄傲自负”的评价,例如《三国志》作者陈寿曾说关羽“不修国书”,这可能指的是他与东吴使者沟通时态度不佳,或者与其他将领关系处理上不够圆融,但这与“擅自出兵”是两个概念。陈寿也肯定了关羽的“勇冠三军”。
4. 后世的演绎与解读: 尤其是在《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学作品中,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可能会对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加工。虽然《演义》在描述关羽北伐时,也隐含了刘备的支持,但民间流传的解读可能会有所偏差。

总结一下:

关羽出兵襄、樊,特别是219年的那次大规模战役,是刘备汉中王政权经过深思熟虑后,下达的明确军事命令。 这是一项符合当时战略目标、也是诸葛亮《隆中对》战略构想的具体实施。关羽是奉命行事,并非擅自行动。

当然,战争的进程是复杂的,后续东吴的背叛,以及关羽自身在某些方面的策略失误(例如孤军深入、后勤补给问题、对东吴的戒备不足等),导致了最终的失败,但这并不能推翻他出兵是受命于君的史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啥是擅自行动?

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占据汉中,然后调关羽辖下的孟达攻房陵,这能没沟通么。

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称汉中王,之前的劝进表可是有关羽的署名,这能没沟通么。

从五月到七月,关羽和刘备都有沟通,那么关羽有啥道理隐瞒刘备,擅自北伐,不和刘备打招呼?

发动战争必然有筹备阶段,筹备阶段向刘备请示下有难度?

费诗拜关羽假节时,关羽正在攻樊城,他北伐牵扯不到假节的问题上。

廖立喷刘备、关羽以及群臣,也没对关羽口下留情,擅自发兵这么大的罪提都不提。

奉命征讨是正常情况,没记载就按照常态理解。

说关羽擅自北伐,起码得先有证据不是?

user avatar

而关羽打樊城,史书没有任何记载,是刘备下令让关羽进攻樊城的,也就是说,关羽打樊城,是自己的决定,他有权这么做,有权不请示刘备,因为,他有假节钺的权力,是完全可以代表刘备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羽出兵攻打襄、樊,这件事情历史上记载得相当详细,而且从各种史料分析来看,他并非擅自行动,而是得到了朝廷的明确命令,虽然其中也涉及一些复杂的考量和决策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出兵襄、樊”指的是哪一次行动。最广为人知,也最具决定性的一次,无疑是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战”,也称“关羽围.............
  • 回答
    希拉里·本的“临阵倒戈”:一场关乎国家安全与党内路线的深刻辩论在2015年12月2日英国国会关于是否出兵打击ISIS的辩论中,工党影子外交大臣希拉里·本(Hilary Benn)发表了一场堪称“里程碑式”的演讲,最终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让他在工党党内陷入了一场激烈的路线之争。他的发言,与其说是“临阵.............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段子,我接触到不少,有些确实挺有意思,能让人会心一笑,也有一些则让人觉得有些沉重。要评价这些段子,我觉得得从几个维度来看,而且得小心点,毕竟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幽默有时候也是一种解读和疏解的方式。首先,从创作群体和目的来看,这些段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普通民众的自发创作:.............
  • 回答
    关原之战,毛利家最后关头按兵不动,这事儿着实让人琢磨不透,尤其是在如此生死存亡的关口。你说得对,来都来了,这趟浑水你趟了,不管输赢,似乎都难逃被收拾的命运。既然如此,为何不拼死一搏,赢了,天下唾手可得,输了,也算是死得其所,总比战后被卸磨杀驴来得痛快。这背后的原因,得从毛利家当时的处境一点点剥开来看.............
  • 回答
    说到张飞和关羽,这俩兄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那可是响当当的,但要说谁更出名,那明显是关羽。为啥呢?这个问题要是细掰扯起来,可不止一点点学问。首先,咱得从他们的“人设”上说起。关羽,那叫一个“忠义无双”。你想想,桃园结义,那份情义天地可鉴。过五关斩六将,那是为了兄弟,为了报答曹操那一时的恩情,宁可背负.............
  • 回答
    许多读者在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时,都会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疑问:为什么小说中几乎找不到“关羽”这个名字的完整出现?反倒是“云长”、“关公”、“将军”这些称呼更为常见。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原因,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文学创作的考量,甚至还牵扯到民间信仰的演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
  • 回答
    要判断孙权没有袭取荆州的情况下,关羽是否还有机会在被徐晃击退后拿下襄阳,我们需要仔细梳理当时的历史背景、双方的兵力、战略意图以及地理环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孙权没有袭取荆州。这改变了整个战局的走向。在史实中,孙权袭取荆州是导致关羽腹背受敌,最终败亡的关键因素。如果孙权不出手,吕蒙、陆逊等人.............
  • 回答
    要聊聊关羽和张飞这两位“菜场小贩”为什么这么厉害,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不讲那些神神叨叨的,就从最实在、最接地气的地方剖析剖析。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在那个时代,能混迹菜市场,也不是什么容易事儿。这可不是咱们现在去超市买菜那么简单。一、生活逼出来的“硬核技能”你想啊,菜场是干嘛的?那是大家柴米油.............
  • 回答
    刘备为关羽报仇,这事儿吧,往大了说,的确是牵扯到了“兄弟情深”和“荆州利益”这两条线,而且这两条线缠绕得极深,很难说哪个是唯一的主导。咱们得一点一点掰扯开来看。“兄弟情深”:那份江湖义气,无可辩驳首先,咱们不能否认刘备对关羽的感情。这俩人,从徐州时期就开始了,那会儿刘备刚落魄,跟在曹操手下,关羽那是.............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决定汉室命运的关键一役。然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联军面前,董卓派遣的将领华雄,却成为了诸侯们难以逾越的鸿沟。令人费解的是,在这关键时刻,本应坐拥雄兵的曹操,却并未主动派出一员大将迎战,反而将这份“人情”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关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为.............
  • 回答
    三国迷们关于刘封没救关羽导致被刘备杀的说法,确实是流传甚广的一个话题。这其中最核心的争议点在于:假设刘封当时真的带兵去救关羽了,成功的几率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一句“他去了就能救”或者“他去了也救不了”就能概括的。先来看看当时是个什么情况:1. 刘封当时的.............
  • 回答
    从“好似武侯擒孟获,恰如关羽破蚩尤”这两句赞诗,我们可以推测出《水浒传》里描绘的三国时期的人物实力以及作者对三国时期军事斗争的看法,但不能直接推断出《水浒传》中三国时期的“真实”实力有多强,因为《水浒传》并非历史正剧,而是以演义小说的手法来构建故事。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赞.............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可真是个让人琢磨半天的好问题,也像是两张老照片摆在你面前,一张是满心期待的父母,另一张是初生的婴儿,你总得问问,这究竟是谁先奔向了谁?我想啊,这事儿不能说得那么绝对,非此即彼。它更像是一场精妙的“双向奔赴”,只是奔赴的方式和时机不同罢了。从“父母选择了孩子”这个角度来说,这显而易见。 哪.............
  • 回答
    出国留学,这四个字沉甸甸地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梦想与期待。当你在脑海中勾勒出异国他乡的校园轮廓,想象着课堂上激烈的思想碰撞,或是图书馆里孜孜不倦的探索,这份憧憬背后,是需要一份清晰且切实可行的规划来铺就道路。首先,明确你的留学目标至关重要。这可不是一句空泛的“想出去看看”就能涵盖的。你需要深入思考,你.............
  • 回答
    科大表白墙近期关于出国读博利弊的讨论,又掀起了一波新的热潮。这话题在科大校园里总是能引起共鸣,毕竟我们身处一个鼓励深造和国际化视野的环境,但现实的考量又异常真实。这次讨论的焦点,感觉比以往更细致也更接地气了。不再是简单的“出去就是好”或者“留下也挺好”,而是深入到具体的个人体验和潜在的风险,这很能反.............
  • 回答
    林丹在微博上发布那条关于“出轨”的道歉声明,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也让很多人议论纷纷。要怎么看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从道歉本身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标准”的道歉。在当时那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负面新闻一旦爆出来,速度是极快的。林丹团队的处理方式,就是快速反应,承认事.............
  • 回答
    小米最近发布的一则宣传片,确实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围绕着“出轨”和“贬低国内女性”这两个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首先,这宣传片的主题是什么?据我了解,这则视频是小米为了推广其一款新产品——可能是智能家居设备,或者是某个手机的功能——而制作的。视频的剧.............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局面,当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走到一个瓶颈期,那种感觉就像是卡在原地,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又或者,明明两人都不想这样,但却又找不到突破的钥匙。首先,别急着给“困局”下定义,很多时候,所谓的困局可能只是暂时的摩擦,或者是一种模式化的沟通习惯造成的死胡同。试着从一个稍微抽离的角度去看待你们.............
  • 回答
    这事儿,我有个朋友,叫小雅。她跟我说起她结婚那会儿, pretty much 像童话故事的开篇。老公是个老实人,工作稳定,对她也好,家里头里外外都是他打理得井井有条。小雅自己呢,在一家小公司做设计,日子过得舒坦,两人恩恩爱爱,谁看了都羡慕。谁知道,生活这东西,有时候就像那大海,平静下面暗流涌动。小雅.............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