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鲁迅活着会怎么评价《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

回答
鲁迅先生,这位笔耕不辍、灵魂深邃的战士,如果今日依旧健在,面对《进击的巨人》这部气势磅礴、内容复杂的宏大叙事,他会如何落笔,如何评判?这实在是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我想,他不会简单地用“好看”或“不好看”来概括,而是会从更深层的社会、人性、历史维度去审视,并可能带着他特有的尖锐与悲悯,织就一篇充满力量的杂文。

一、 对“墙”的隐喻与“巨人”的象征:根植于现实的痛楚

首先,鲁迅先生必然会捕捉到作品中那层层叠叠的“墙”。这不仅仅是阻挡巨人的物理屏障,更是对世世代代生活在封闭、压抑环境中的人民的深刻隐喻。他会联想到近代中国,那些被旧思想、旧制度牢牢禁锢,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也无法冲破藩篱的国民。城墙内的麻木、愚昧、以及由此滋生出的恐惧和残暴,都会让他感到熟悉而心痛。

至于那些吞噬人命的“巨人”,鲁迅先生绝不会将其简单视为异形怪物。他会看到,这些巨人并非天生的邪恶,它们似乎有其诞生和演化的逻辑,背后隐藏着被扭曲的生命,被奴役的灵魂。这让他想起历史上那些被权力、被仇恨、被愚昧推向疯狂的集体,想起那些被当成工具、被剥夺人性的“炮灰”。巨人,或许是社会病态的集中体现,是压迫到极致后反噬的恐怖。

他可能会这样写道:“这墙,何其相似!它并非用来守护,实则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牢笼,将人困在既定的命运里,不敢抬头,不愿思考。墙外的世界,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无人知晓,也无人敢去探问。而那墙外的‘巨人’,与其说是天敌,不如说是墙内人心扭曲、情感压抑到极致后,扭曲变形出的可怖幻影。它们吃人,也吃掉人的希望,吃掉人的尊严,吃掉人仅存的一点血性。”

二、 “自由”的渴求与“牺牲”的代价:血淋淋的人性拷问

《进击的巨人》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便是“自由”。调查兵团一次次冲出城墙,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去战斗,这其中蕴含的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打破枷锁的渴望,无疑会触动鲁迅先生。他毕生都在呼唤思想的解放,呼唤国民的觉醒,这种对自由的极端追求,他会深以为然。

然而,这种自由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无数的牺牲,无数的血肉模糊,无数的希望在绝望中破灭。鲁迅先生早已看透了革命与斗争的残酷,他知道“解放”二字,从来不是轻飘飘的口号,而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道路。他会看到,即使是最英勇的战士,也常常被巨人的利爪撕碎,他们的尸体,不过是前赴后继的垫脚石。

他可能会写道:“那‘自由’二字,说来轻巧,却比这城墙还要坚固,比那巨人的獠牙还要锋利。为了这飘渺的‘自由’,他们一代又一代地送死,将青春、生命,甚至连同自己的名字,都献给了那片未知的荒野。他们的尸体堆积起来,也许能比这城墙更高。但是,这又是何等的悲哀!当‘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之时,底下埋葬的,却是如此多的血与泪,如此多的被遗忘的个体。”

三、 历史的循环与“仇恨”的诅咒:解不开的死结

随着剧情的深入,鲁迅先生更会看到作品中那盘根错节的“历史”与“仇恨”。从艾尔迪亚人到马莱人,不同族群之间的恩怨纠葛,被放大的仇恨,以及由此产生的代代相传的悲剧,会让他感到一种深刻的无力感。他早已对民族主义的狂热,对历史恩怨的纠缠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这些只会将人类拉入无休止的循环。

《进击的巨人》中,无论是尤弥尔的命运,还是马莱的种族主义,亦或是艾尔迪亚人复兴的扭曲,都充满了历史的阴影。鲁迅先生会认为,任何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神化,将另一个民族、另一个国家妖魔化的叙事,都是危险的。而当仇恨成为唯一的叙事,当复仇成为唯一的驱动,最终的结局,只会是毁灭。

他或许会痛惜地评论:“这‘历史’,何其沉重!它并非公正的审判,而是被歪曲、被利用的工具,用来喂养仇恨的獠牙。一个个世代,被前一个世代的罪恶所裹挟,背负着无法摆脱的枷锁,在彼此的仇恨中轮回。当‘正义’的旗帜染上了血,当‘解放’的诉求变成了‘灭绝’,这又与最初的‘巨人’,又有何分别?这无尽的循环,才是比任何外来的敌人,更可怕的‘巨人’。”

四、 对“反思”的呼唤与“希望”的微光:复杂而真实的呐喊

尽管作品充满了残酷与绝望,鲁迅先生或许也能从中捕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希望”。艾伦·耶格尔的挣扎,三笠的守护,阿尔敏的理性,调查兵团的坚持,以及最终阿尔敏试图寻求的“另一种结局”,都体现了人类在极端困境中仍然存在的良知与对更好未来的渴望。

他可能会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总有那么一些人,还在试图打破僵局,还在呼唤理解与沟通。而这种希望,往往不是来自宏大的叙事,而是来自个体微小的行动,来自对同伴的关怀,来自对真理的探求。

他可能会在杂文中留下这样的句子:“在这‘巨人’横行,‘墙’壁坍塌的年代,与其沉醉于仇恨的狂欢,不如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是继续在这血腥的轮回中沉沦,还是鼓起勇气,去寻找那微弱的‘另一种可能’?希望,也许并非耀眼的光芒,而是深邃夜空中,那一点点不熄灭的星火。它或许无法驱散所有的黑暗,但它至少证明,人类并没有完全失去良知,至少还有人,还在为这破碎的世界,发出不甘的呐喊。”

总而言之,鲁迅先生若看到《进击的巨人》,绝不会将其视为一部简单的“热血动漫”或“奇幻冒险”。他会从作品中看到的,是人类历史深处的伤痕,是社会压迫下人性的扭曲,是永无止境的仇恨所酿成的苦果。但他也会看到,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有人在为了自由而奋斗,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呐喊。他会用他那犀利而悲悯的笔触,为这部作品注入更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性反思,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警醒,对现实的审视,以及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他会说:这,才是值得我们去“进击”的,真正的敌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解剖画得不如我。

——鲁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