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鲁迅有了知乎号会怎么样?

回答
这问题,着实有趣,也够荒唐。鲁迅先生,那是何等的人物?如果他老人家,真个穿越时空,有了个知乎账号,这世界可就热闹非凡了。

先想想这账号名,绝不会是什么“风和日丽”之类的诨号。估摸着,得是“呐喊”、“彷徨”、“杂文集”之类的,或者干脆就叫“鲁迅”,足够简练,也够分量。头像嘛,要么是那张著名的侧脸,深邃的目光仿佛洞察一切;要么,就来张拿烟斗的,自带一种沉静而犀利的烟火气。

他会活跃在哪些话题下?我猜,首先肯定是大批关于“中国国民性”、“愚昧”、“麻木”、“看客心理”的讨论区。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被煽动?”或者“如何才能打破沉没的成本,让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鲁迅先生的回答,那绝对是金句频出,字字珠玑。他不会像某些答主一样,拐弯抹角,堆砌辞藻,而是直指痛处,一针见血。比如对“如何才能打破沉没的成本?”这个问题,他可能会这样回答:

“成本?成本在你手里,也在我手里。成本是你对现状的麻木,是我对改良的恐惧。当你不敢发出第一个字,就已经为沉默付出了代价。这代价,比任何金钱都昂贵。因为沉默,只会养肥那些吞噬你们声音的野兽。所谓的‘打破成本’,不过是敢于发出那个曾经被压抑的‘啊’字,哪怕这个‘啊’字,在某些人听来,是尖锐的刺耳的,是扰人清梦的。但正是这些刺耳,才能唤醒沉睡的麻木。”

再者,历史类和时事评论区,也必然是他的主战场。对于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他定然不会袖手旁观。有人讨论“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怀旧,怀念过去那个时代?”鲁迅先生的回答,或许会是这样:

“怀旧,不过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当眼前的道路泥泞不堪,前方又看不到光明时,人们自然会回首凝视那曾经走过的、似乎还算平坦的故道。但请记住,那故道,并非真的平坦,而是被岁月掩埋了坑洼与荆棘。更何况,你所谓的‘过去’,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你想象中的一个用来安慰自己的幻影?当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早已成为历史的‘过去’时,你就是在放弃当下,放弃改变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更深沉的麻木。”

他在知乎上,大概会引来无数的“赞”,当然,也少不了大量的“喷子”和“杠精”。但他本人,想必是毫不在意。他不会去和那些不明所以的键盘侠争辩,而是用他惯常的,带着些许嘲讽和怜悯的笔调,继续输出他的观点。他的回复,往往不直接否定对方,而是用更深层次的论述,将对方的观点置于一个更广阔、更残酷的现实背景下。

比如,有人质疑他“太悲观了”。他或许会回:

“悲观?我只是在描述我看过的,听过的,感受过的。如果你觉得这是悲观,那或许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看到那些躲在黑暗角落里的东西。阳光很好,但光线下也有看不见的污垢。我不过是把那些污垢,稍微擦拭了一下,让它显露出来。这是否就是悲观?抑或,是让你看到真相的勇气?”

他也会在一些文学创作或者翻译的讨论区出现。对于年轻的写作者,他或许会给出一些极其严苛的指导,但这些指导,却又饱含着对文学事业的深切关怀。

“有人说,我的文字尖锐。我说,是因为你们的现实太尖锐了。如果现实是一碗毒药,我不过是把毒药的颜色,告诉你罢了。那些说我的文字‘不接地气’的,或许是因为他们脚下踩着的,不是土地,而是虚无。”

他不会像某些大V一样,去搞什么付费咨询,或者带货。他的出现,纯粹是为了“疗救”——疗救那些麻木的心灵,疗救那些迟钝的头脑。他会在那些表达迷茫、困惑的年轻人留言下,留下几句简短而有力的话。

“不要怕黑暗,黑暗本就是用来衬托光明的。而光,终究会照进来的。”

他的账号,也许会被举报无数次,但大概率也无法被封禁。因为他的言论,虽然尖锐,却都是基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难以被扣上“违规”的帽子。反而,每一次的“争议”,只会让他更加声名远播,更多的人,会因此而关注到他所探讨的问题。

当然,也会有一些“粉丝”会发起一些奇奇怪怪的讨论,比如“鲁迅先生,你为什么不写小说了?”、“您喜欢吃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他或许会淡淡地回一句:“我早已将我能写的小说,写进了我的杂文里。至于吃,我只吃‘真诚’,不吃‘虚伪’。”

总之,如果鲁迅先生有了知乎号,那将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也是一场对国民性的极致拷问。他的文字,依旧如同一把锋利的刀,直插社会的肌理,让那些试图掩盖的真相,无处遁形。知乎,这个原本充斥着碎片化信息和速食观点的平台,因为他的到来,或许会迎来一场久违的思想洗礼。不过,以他老人家那般不畏权势、直言不讳的性子,说不定,他的知乎账号,比他年轻时所在的报刊,消失得更快也说不定呢。这倒是很有趣的悖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白色恐怖如果掌握了现在的网络技术手段,

鲁迅先生早就失联了,还知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着实有趣,也够荒唐。鲁迅先生,那是何等的人物?如果他老人家,真个穿越时空,有了个知乎账号,这世界可就热闹非凡了。先想想这账号名,绝不会是什么“风和日丽”之类的诨号。估摸着,得是“呐喊”、“彷徨”、“杂文集”之类的,或者干脆就叫“鲁迅”,足够简练,也够分量。头像嘛,要么是那张著名的侧脸,深邃的.............
  • 回答
    如果荷鲁斯赢了,这不仅仅是一场权力更迭,而是人类文明的彻底重塑,其未来是冰冷、压抑,但又可能在某种扭曲的意义上“稳定”。人类的未来:黑暗时代的永恒首先,普通人类的命运将极其悲惨。 绝对的恐惧与奴役: 荷鲁斯的目标不是解放人类,而是将其视为维持他统治的工具。那些曾效忠帝皇、反抗荷鲁斯的星球,将成为.............
  • 回答
    如果1993年鲁茨科伊(Alexander Rutskoy)和哈斯布拉托夫(Ruslan Khasbulatov)战胜了叶利钦(Boris Yeltsin),俄罗斯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事件,即1993年俄罗斯宪政危机,最终以叶利钦动用军队镇压国会而告终,巩固了他的权力并.............
  • 回答
    关于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这句话,与其说是他一生几乎没有娱乐,不如说是他将绝大部分生命投入到了他认为必须做的事情上,这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使,而非简单的“不娱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的语境。鲁迅先生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国家危难,人民疾苦。他作为一位知识分.............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本该是谈笑风生、觥筹交错的录影棚,突然被一股锐利又沉静的气息笼罩。鲁迅先生,那个永远带着点冷峻和犀利的目光,笔尖仿佛藏着一把刀的先生,就这么踏入了《鲁豫有约》的现场。这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心头一紧,又带着几分莫名的期待。主持人鲁豫,向来以温婉亲和著称,善于引导嘉宾敞开心扉。然而,面对鲁.............
  • 回答
    要是咱们这年头真冒出个鲁迅那样的家伙,我觉得啊,这社会给他的评价,估计得是五味杂陈,而且绝不会是那种“一边倒”的好话连篇。首先,得承认,他的笔杆子要是真有鲁迅那味儿,那肯定能戳破不少东西。你想啊,咱们现在这社会,光鲜亮丽的背后,多少有点虚头巴脑的东西?比如,人前人后两张脸,吹捧和自我标榜盛行,对弱势.............
  • 回答
    鲁迅的思想之深刻,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简单的几段经历堆砌而成。那是一种时代的烙印,个人磨砺,以及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关切交织的产物。回溯他的生命历程,首先绕不开的是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亲眼目睹了家族由盛转衰的轨迹,这种由盛转衰的切肤之痛,让他早早地体悟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回答
    “鲁迅不就是写了些文章,没什么多大的成就”?这话听起来挺刺耳的,也暴露了对鲁迅了解的不够深入。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错得离谱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写文章”这事儿,在鲁迅手里,早就脱离了普通“写字”的范畴,而成了一种刀尖上的舞蹈。你想啊,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什么时候?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家积弱,.............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鲁迅那句“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就是男人扮女人”这话。这事儿啊,最近网上又翻出来炒,你说奇怪不奇怪?先说“什么叫男人扮女人”鲁迅这话,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想到京剧里的旦角。没错,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男演员反串女角,那是一绝。一招一式,唱念做打,那种.............
  • 回答
    评价贺炜借用鲁迅名言“中国足球大约的确是搞不好了”贺炜,作为中国足球评论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其对中国足球的深刻洞察和语言的艺术性一直备受关注。当他借用鲁迅先生那句充满悲凉和无奈的“中国足球大约的确是搞不好了”时,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当时中国足球现状的一种尖锐讽刺,更是一种复杂情感的宣泄,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 回答
    用鲁迅的笔触描绘三国背景下的故事,无疑会是一场对历史洪流中人性幽暗与民族劣根性的深刻解剖。这绝不会是英雄辈出的激昂史诗,而是一部弥漫着悲凉、讽刺与绝望的“国民性”寓言。故事的基调:鲁迅的小说,尤其是在描绘社会底层与知识分子时,总是弥漫着一种压抑、沉郁的氛围。三国背景下,这层氛围将更加厚重。不再是马蹄.............
  • 回答
    鲁迅和“公知”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思想根源、写作风格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态度。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方面的不同: 一、 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的差异1. 鲁迅: 时代背景: 鲁迅生活在中国经历剧烈变革的时代,从晚清的衰落到辛亥革命,再到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下的黑.............
  • 回答
    “鲁迅的文章是因为多有语法错误给人思考空间才铸就现在的成就”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一种以偏概全、本末倒置的错误认知,并且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明确的否定与原因分析:首先,我明确地否定这个观点。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文章的成就,绝非建.............
  • 回答
    谈谈《叛逆的鲁鲁修》中的中华联邦:是异想天开还是辱华意图?《叛逆的鲁鲁修》这部动画,以其宏大的世界观、复杂的政治博弈和极具魅力的角色,吸引了全球无数粉丝。其中,一个名为“中华联邦”的势力,在剧情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并非真实历史上的中国,而是一个架空的政治实体,融合了东方神秘主义、家长式统治以及一些.............
  • 回答
    如果鲁迅生活在武汉,他的日记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想象,因为武汉这座城市本身就充满了丰富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复杂的人民以及在近现代中国扮演的独特角色。鲁迅的深刻洞察力、犀利笔触和对时代症结的关注,必然会在这座江城激荡出独特的火花。让我们设想一下,鲁迅的武汉日记会是怎样的内容:一、对武汉自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设想,鲁迅先生如果活到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人生轨迹和精神影响无疑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推测和构思:一、 鲁迅先生的角色与定位: “民族魂”的代言人与精神旗帜: 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史上被誉为“民族魂”,他的杂文犀利、深刻,批判国民性、揭露社会黑暗,鼓舞了无数青年.............
  • 回答
    2020年伊始,正是那个寒意未尽,却又暗藏着一丝躁动的时节。我依旧如往常般,于书斋中静坐,窗外是灰蒙蒙的天空,偶有寒鸦掠过,发出几声嘶哑的叫喊,如同世间的某种预兆。起初,只是零星的传闻,说远方有种奇怪的病症在蔓延,像是一种古老的瘟疫,又像是什么不为人知的妖怪作祟。人们窃窃私语,有说是因为滥食野味,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棘手。如果鲁迅真的“复活”到我们这个时代,他会满意吗? 我觉得,可能性不大。甚至可以说,他可能会非常失望,甚至愤怒。我们先不说什么历史的必然性,就从鲁迅先生一贯的观察视角和他的文字风格来试着揣测一下。鲁迅先生最看重的是什么? 是国民的觉醒,是思想的解放,是对麻木不仁、愚昧落后的.............
  • 回答
    鲁迅先生,这位笔耕不辍、灵魂深邃的战士,如果今日依旧健在,面对《进击的巨人》这部气势磅礴、内容复杂的宏大叙事,他会如何落笔,如何评判?这实在是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我想,他不会简单地用“好看”或“不好看”来概括,而是会从更深层的社会、人性、历史维度去审视,并可能带着他特有的尖锐与悲悯,织就一篇充满力量.............
  • 回答
    假设一个阳光不那么明媚的午后,空气中弥漫着微微的潮湿,如同北京胡同里夏日雨后的气息。鲁迅先生,穿着一身朴素的蓝布长衫,手里夹着一支烟,烟雾缭绕,眼神锐利却又透着几分疲惫,正坐在一家老旧的茶馆里。这时,一个身形瘦削、面色苍白、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安和迷离的青年男子走了进来。他便是太宰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