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花荣这个人?

回答
说起《水浒传》里的花荣,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爱他的人,说他是“小李广”,一身好箭法,那是无人能及,宋江见了也得敬他三分。恨他的人,又觉得他太过仗义,甚至可以说是“窝里横”,为了兄弟两肋插刀,却也因此连累了不少无辜。

我个人觉得,花荣这人,可以用“忠义无双,却也鲁莽偏颇”来概括。

先说说他的“忠义无双”。花荣这人,对宋江那真是没话说。当宋江在郓城县被诬陷,差点被斩首的时候,是花荣冒着天大的风险,劫法场救下了宋江。这可不是说说而已,那可是拿自己的脑袋在赌博。要知道,当时宋江只是个犯人,而花荣是郓城县的都头,是体制内的人,他这么做,无疑是自毁前程,甚至要掉脑袋的。这份情义,在那个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时代,绝对是掏心掏肺的。

后来宋江上了梁山,花荣也毫不犹豫地跟着去了。虽然他本身在京东安抚使的职位上过得也不错,也算是有了个官身,但为了宋江,他还是选择弃官从贼。这种“义气”的表现,在那个乱世里,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他不像有些兄弟,是为了招安、为了功名利禄才上梁山,花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宋江这个“兄弟”。

再说他的箭法,那真是《水浒传》里的一绝。书中写他“箭过影无形,身如柳絮”,这种描述,虽然有夸张成分,但也足以证明他箭法的高超。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他的箭术总能派上用场,给梁山泊增添了不少光彩。比如在攻打祝家庄的时候,他曾“一箭射断敌旗”,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直接瓦解了敌人的士气。

然而,这份“忠义”有时候也显得过于“鲁莽偏颇”。

花荣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大概就是他对待秦明这件事了。秦明本来是宋江的结拜兄弟,关系亲近。可就因为秦明在攻打青州的战役中,不小心烧毁了花荣的家宅,花荣就记恨上了,甚至在后来劝宋江“借兵”给秦明的时候,故意隐瞒了秦明家宅被烧的事实,还煽风点火,让秦明一家遭受了灭顶之灾。

你看,这就是花荣的“偏颇”之处。他可以将自己的“义气”施加在宋江身上,却在对待“犯了错”的秦明时,显得格外冷酷。他似乎只看到了秦明烧了他家宅这个“罪”,却忘了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忘了在乱世之中,战争的破坏是难以避免的。他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说“气愤”,直接将秦明一家推入了火坑。

甚至可以说,秦明的悲剧,花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本可以私下劝说宋江,或者自己出面调解,但他的选择是让秦明一家“付出代价”。这种为了兄弟之义,却牺牲其他无辜者的行为,很难说得上是真正的“义”。

而且,花荣对宋江的“忠”也有些盲目。宋江的一系列决策,即使有些激进或者不妥,花荣也很少提出异议,更多的是跟随。这种“唯命是从”,虽然可以解释为对宋江的信任,但也让他缺乏一些独立思考和判断力。

总的来说,花荣是个有血有肉的角色,他的“义”是真实的,他的箭法是精湛的。 他身上有许多那个时代所推崇的“侠义”精神,对兄弟肝胆相照,不畏权贵。但是,他也有着明显的缺点,他的“义”有时候会变成一种狭隘的偏袒,他的“忠”也可能让他失去一些必要的警惕和思考。

我觉得,我们可以欣赏花荣的箭法和他对宋江的那份“义”,但也不能忽视他因为鲁莽和偏颇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标签化。他身上体现的,正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个体在复杂人际关系和道德困境中的挣扎。

读《水浒传》,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更是对人性、对社会、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花荣,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花荣作为梁山最强ADC,也极其可能是全书最强ADC(作者并没有安排他和“小养由基”庞万春单挑,不知道到底谁更强一些),不管是对于梁山来说,还是对于整本书而言,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如果说林冲是晁盖遇到的第一位擅长马战的红色英雄,那么花荣就是宋江抽中的第一位SSR,于是“雄”这个字给了林冲,花荣则变成了“天英星”。关于这个“英”字,早在战国时代屈夫子就在《离骚》中用“夕餐秋菊之落英”以指代花、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也是:“英,草荣而不实者”,这个解释和花荣的名字倒是非常相配了。

而东汉刘劭在《人物志》对于“英”的解释是:“聪明秀出谓之英”;《正字通》的解释则是:“才能过人曰英”;《康熙字典》则是解释繁多,和花荣其人可以相互对应的则有:“又琼英,美石似玉者。《诗·齐风》:尚之以琼英乎而”、“又《礼·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而作为谥法的运用,根据苏洵的《谥法》的说法是:“出类拔萃曰英”、宋代《太常因革礼》是:“道德应物曰英”、清代的《内阁鸿称册•列圣尊谥》则有两个解释:“德华茂著”、“明识大略

而“天英星”花荣一出场则是这样的描写:“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青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从赞诗来看花荣是个才貌双全绝对是称得上“彼其之子,美如英”,而且双眉入鬓的面向是有“胸襟冠世之才”的说法。可以说施耐庵对花荣是极其偏爱的,几乎将一个少年将军刻画到完美,也不辜负了“英”字诸多美好的寓意,可以说《水浒传》的作者对花荣这个角色是寄予厚望的,角色刻画对标林冲,待遇却远远超过了苦大仇深的林教头。

其实从赞诗中的“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上来看,花荣从一出场就是神射手的设定,毕竟“小李广”这个称号不是谁都能叫的,从最早的《宣和遗事》中,花荣作为运送花石纲的十二名指使,位列“三十六人”的时候外号已经是“小李广”了,《宋江三十六人赞》的赞诗也是“中心慕汉,夺马而归。汝能慕广,何忧数奇”。西汉大将李广射石没镞广为流传,可见花荣的原始形象就和李广联系紧密。而在元代杂剧《争报恩三虎下山》第二折,花荣翻墙遇见李千娇时做的自我介绍是:“我是宋江手下第十三个头领,弓手花荣,我不是歹人”,可见在后面民间戏曲演绎中,花荣的定位已然是“射手”,上承宋代笔记的“小李广”,下启《水浒传》中的神级ADC。

但其实解读花荣是一件很细琐的工作,原因就是花荣的出场率非常高,而且不少时候都是在关键节点上用神箭救场,甚至在方腊阵营还有一名和花荣对位的“小养由基”庞万春,可见作者对花荣这个角色刻画的用心。

因此,对于这名角色的解读,笔者主要着重与从花荣入手,尽可能地探究《水浒》作者在创作和发展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当然,笔者并不是神,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当时的施耐庵究竟是怎么想的,所以其中难免会包含不少猜想,如有失当不过驳行家一笑尔。

一、清风山上的文武知寨——对于文人和官员无感的施耐庵

在前面解读“拼命三郎”石秀的时候,笔者曾说过施耐庵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个理念的忠实拥护者,结合《水浒传》的细节从目前施耐庵可能参加过元末义军的经历来看,是非常可能的。

其实最能体现施耐庵这个想法的情节并不是石秀的篇章,而是宋江从宋家庄逃亡开始表达这个意思,然后到清风山利用武知寨花荣和文知寨刘高之间的矛盾将这个想法提升到高潮,直接引发了一场小规模地区性战争。结局也比较明确就是宋江的势力出现爆炸式增强,战斗力和晁盖的原生力量出现均衡,当然《水浒传》的原意还是为了显示宋江是天命之人,还是那句话,《水浒传》诞生的年代和创作者的经历,是不足以诞生现代集成的“阴谋论”的。

而达成这个均衡的具有明显对比的就是宋江好友“天英星”花荣和晁盖手下“天雄星”林冲。当然,有人会说要有为“天猛星”秦明鸣不平,当然秦明的出现无疑是加重了宋江的力量,人设是宋江一系马战的开路先锋,但和其他人联系并不强,因此笔者以后再解读这位。关于花荣和林冲的对位笔者也留到第二部分再说,这里还是着重从花荣和刘高身上的矛盾引出施耐庵真正的想法,也是探究为什么对于花荣青眼有加。

正如上文所说,得从《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朱仝义释宋公明”开始说起,关于宋江躲进自家农庄的地窨子这件事,《水浒传》的作者特地引出了自己的想法:

且说宋江,他是个庄农之家,如何有这地窨子?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做吏最难。为甚的为官容易?皆因只是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甚做吏最难?那时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紥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

简单翻译下就是,官员都是靠奸臣上位的,小吏则是得在官员手下战战兢兢地活着。结合梁山上是以“吏”为主,更无有一个文官,至少施耐庵对于官员并无好感,而对于小吏则称得上是感同身受。

而这个观点随着宋江上清风山,和剧情一起到达了高潮,也就是清风寨的两大文武知寨——花荣和刘高。但在这两位出场之前,在清风山上还有一段承接清风山和清风寨的剧情,就是刘高的老婆,也正是这个女人,直接引爆了花荣和刘高中间的火药桶。

其实早在清风山上,作者就借“矮脚虎”王英吐漏心迹,也是后面花荣和刘高正反角色对戏的引子,“哥哥听禀。王英自来没个押寨夫人做伴,况兼如今世上都是那大头巾弄得歹了。哥哥管他则甚!胡乱容小弟这些个”。这里的“大头巾”很明显是对士大夫阶层的嘲讽,而结合清风寨的情况这句话就非常值得玩味了,也就是这句话的对象不仅仅可以指代一个阶层,更可以把一个阶层代表性的缺点具象化成一个人,也就是清风寨里的最大反面角色,刘高。

当然,对于刘高来说也非常值得思考,因为他很容易让人想到汉高祖刘邦,而刘邦碰巧也有个狠辣又漂亮的妻子,也做过杀武将的事,甚至人格缺点都有几分相像,结合“朱武”、“陈达”、“杨春”的梗,施耐庵把刘高映射刘邦也并非没有可能。当然,这里不是讨论刘高的地方,但不能否认,施耐庵把一系列文人的缺点都附加在了刘高的身上,比如薄情寡义、忘恩负义、奸诈狡猾、心胸狭隘、素位尸餐等等。

而拥有武官美好品德的花荣对于刘高的评价也非常低,当宋江告诉花荣自己救了刘高的老婆,花荣就像放连珠箭似的借助施耐庵老爷子的神笔,将清风山强盗横行的原因和清风寨大致情况吐槽了个遍,尤其是对于刘高夫妇的怨言:

这清风寨是青州紧要去处,若还是小弟独自在这里守把时,远近强人怎敢把青州扰得粉碎。近日除将这个穷酸饿醋来做个正知寨:这厮又是文官,又不识字;自从到任,只把乡间些少上户诈骗;朝庭法度,无所不坏。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被这厮呕气,恨不得杀了这滥污贼禽兽。兄长却如何救了这厮的妇人?打紧这婆娘极不贤,只是调拨他丈夫行不仁的事,残害良民,贪图贿赂。正好叫那贱人受些玷辱。兄长错救了这等不才的人。

其实,与其说这句话是花荣说的,不如说是施耐庵说的,从现有的资料上来看施耐庵一生非常不得志,结合他对于“官”、“吏”的论述,我们有理由相信,施耐庵如果做过小吏,那么他对于文官群体并没有太多好感,尤其是德不配位的人,比如不识字的刘高。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整本《水浒传》里宋江只对两个人是因为私人恩怨动了杀心,一位是在闲通判黄文炳、一位就是文官知寨刘高,而两人死状都极其凄惨,刘高被花荣挖心,黄文炳被李逵割肉。

而一个人不可能只有厌恶,经历乱世的《水浒传》最终将美好愿景寄托在了武将的身上,而这个具象化就是花荣。

二、梁山泊上的天英天雄——为头领量身打造的五虎级SSR

其实,第一部分主要是解读刘高,因为刘高是花荣的反面,花荣的优点都能在刘高身上找到相应的缺点,但其实《水浒传》里还有一个非常正面的对应,那就是“天雄星”林冲。

关于花荣和包括林冲在内的梁山众人的对应是第三部分猜想的基础,如果不解读好第二部分,那么第三部分就毫无意义了。众所周知,骑兵在过去是非常重要的兵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马克沁机枪的大规模使用和坦克的出现,才让骑兵退出历史的舞台。脱胎于历史的《水浒传》正处于骑兵战法鼎盛的元末明初,对于武将的定位是以骑将>步将>水将的排名在定位的,证据就是梁山的五虎将均是马上定胜负,而且后期战争的描写,尤其是武将单挑部分全部都是马战,步战和水战基本处于辅助作用(当然明确是水战场景的除外)。

而作为最强的马军五虎将排名也是非常靠前,尽管花荣并不是五虎之一而是八驃骑之首(袁无涯刻本是八虎骑,此处采用容与堂刻本的说法)。但奇怪的是,从排名上看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四人之后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和花荣。也就是说前四位大佬的之后除了花荣都是五虎将,而偏偏在花荣这里变成了八驃骑,而最后一位五虎将且掉到了第15位。是的,这个排名非常的违和,但对于花荣排第9这件事历来却少有人质疑,为什么?因为花荣完全够得上五虎的实力,甚至拥有五虎所难以替代的优势——神箭手,也就是说五虎有的他有,五虎没有的他也有。

不妨先来看下花荣出场的时候的表现。花荣最早被提及是在朱仝义释宋公明一章中,宋江逃亡的三个去处之一就是花荣的清风寨,而花荣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十三回的《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贯华堂70回刻本是第三十二回)一章。

看过《水浒传》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梁山力量爆炸性增长就是在宋江通关清风、揭阳、江州时收复一大堆SSR和SR开始的。而在第一站清风山和清风寨时,梁山的力量配比是怎么样的?是的,应该有读者注意到了,梁山上除了法师一清、水战三阮,唯一的马军高端战斗力只有一个人——“天雄星”林冲,而林冲正是晁盖在上梁山后收服的第一个马军SSR,也就是说晁天王当时的最强战斗力就是林冲,而林冲的“雄”字和晁盖的定位也非常般配。

而宋江收复的第一个马战SSR武将则是“天英星”花荣,当然从我们对于宋江的传统印象来说,“英”字配给他好像有点,不太让人接受。但是对比下晁盖,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于晁盖勇猛但莽撞的表现来看,宋江“智取无为军”、“三打祝家庄”、“攻破大名府”、“大破曾头市”等等战绩,应该也能算得上的“才能过人”或者“聪明秀出”把,毕竟人家是九天玄女亲赐天书的大佬,全书除了吴用,就属宋江有资格看这玩意。而且在《水浒传》的世界观里,估计上一个让九天玄女亲自送攻略的还是轩辕黄帝,可以把排面打在宋老板的公屏上了。

而花荣和林冲的第一次表现是在花荣上梁山的时候,和林冲一样,是明写在上梁山之后干出事的男人。当然,我说的不是林教头被王伦欺负的这件事情,而是林冲火并王伦导致梁山改朝换代的事情,这一行为也让林冲成为晁盖手下的第一员虎将。而花荣上山之前箭射绒绦收服两个cosplay爱好者的事情被晁盖怀疑,从而引出了“小李广梁山射雁”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梁山射雁”的故事所占该章节的部分并不多,甚至只有寥寥两段话,描写的力度甚至不如收服吕方、郭盛二人,而施耐庵偏偏就用了这个故事做了这一章节的标题。

其实从这里就已经能够看出花荣的特殊性,林冲在晁盖上山之后也是作为标题“水寨大火并”,花荣则是用“射雁”来做了定位,也就是说花荣实质上就是作者为宋江在梁山树立权威的之一。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和作为晁盖权威基础的林冲相互对应。

而这一表现在宋江“三大祝家庄”中尤为明显。平心而论,在孙立出场之前,梁山和祝家庄的战斗是处于下风的,几乎可以说的败多胜少,连五虎战力之一的秦明都被活捉了。纵观前面“两打”唯一让梁山找回场子的其实就两个人,一个是花荣射下了作为暗号的红灯,打乱了祝家庄的布局,另一个就是林冲活捉了扈三娘,让扈家庄不得不先退出战争,后面征王庆时也有一些互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相比于林冲对于晁盖的意义,花荣更像是为宋江量身定制的武将。从花荣第一次出场和宋江说的话“自从别了兄长之后,曲指又早五六年矣,常常念想”,可以看出花荣设定为和宋江早就认识,而考虑花荣是书里明说的“少年将军”,花荣和宋江相识的时候年纪非常小。而从宋江从江州开始,无为军、祝家庄、高唐州、曾头市、东平府等等,直到后面的征“四大寇”,花荣几乎场场参与了由宋江领导的战役,可见花荣与宋江绑定之深,甚至连最后给宋江殉葬除了贴身心腹李逵,就是花荣和吴用这两个一文一武了。

三、关于花荣排名的一些猜想

第二部分我们说了,花荣完全够得上五虎的实力,甚至拥有五虎所难以替代的优势。这句话得分成两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是前半句,就是花荣刚开始是为五虎设计的,第二部分就是花荣的初始定位“神射手”的设定超过了其他五虎,导致了他最终不能成为五虎。

所以笔者关于花荣排名的猜想是,花荣最开始就是设定为五虎,但是由于剧情推进,花荣神射手的定位太过逆天,严重影响了五虎之间的平衡,于是在后半部削弱了花荣的武力表现,定位从五虎改成了八驃之首。而花荣前面由于和宋江的深入绑定或者出于对这名角色的喜爱,最终保留了花荣的初始排名,将五虎的位置留给了排名第15的董平。

甚至可以说就是因为花荣的初始设定的修改,不仅影响了董平,甚至影响了张清、孙立、张青的人设和排名。当然,这篇是花荣的个人小传解读,其他几人只能暂时从简,笔者在董平、张清、孙立小传中会具体解读(张青合并在张清处)。

首先来说说花荣的初始设定为什么是五虎。其实这个在第二部分关于五虎的对位已经写得非常多了,不妨在第三部分再谈谈花荣的出场描写和其他人的互动吧。

笔者在上文说了,施耐庵对于柴进的身份是层层加码的,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赋予他,拼命地告诉读者:这个人像不像贵族?不像啊,那我再加加。而对于花荣,施耐庵是明显地偏爱有加,也把他能够想到的和少年武将相关的好东西都赋予了他:除了“唇红齿白双目俊”长得帅、“两眉入鬓常清”面相好、为人正直(驳斥刘高欺负百姓)、识大局(写信给刘高救宋江)、懂方寸(射箭吓教头)、有机智(写给刘高的文书)、官居基层小领导(目测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和江湖大佬宋江是故交、又是将门之后以外。还需要注意就是花荣老婆姓崔,而且刚出场的时候武力值非常高。

有读者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花荣老婆姓崔很重要?是的,整本《水浒传》中只有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中提了花荣老婆姓氏一句:“花荣便请宋江去后堂里坐,唤出浑家崔氏来拜伯伯”。

单单只是姓崔是没什么打紧的,但是需要注意,花荣成家立业的地方是在青州清风寨,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许家庄村,而青州的崔氏是发源于南北朝时期,影响直至隋唐科举兴起之后,在唐代是当地一大门阀士族,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下》记载“崔氏定著十房:一曰郑州,二曰清河,三曰南祖,四曰清河大房,五曰清河小房,六曰清河青州房,七曰博陵安平房,八曰博陵大房,九曰博陵第三方,十曰博陵第三房,宰相二十三人”。而《魏书•崔光传》中也有记载:“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高祖赐名焉。东清河鄃人也。祖旷,从慕容德南渡河,居青州之时水”。总而言之,青州崔氏的源头是清河崔氏,而青州崔氏在隋唐时代依旧属于豪门大族。当然,不用说是元末明初,在宋代清河崔氏应该已经不再有当年辉煌,但是从对花荣的人设上,偏偏选取了青州崔氏为妻,笔者有理由怀疑并非无意为之。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花荣出场的武力值非常之高,先是在刘高和花荣发生冲突的时候,派教头去找花荣晦气时旁白是这样描写花荣的:“为首的教头虽然得了些枪刀,终不及花荣武艺”。当然,这里并不能说明花荣有多能打,因为前面已经有洪教头之类武力值达不到高手级别的先例了。

然后就是清风山半路就宋江和花荣的时候是这样描写花荣的:“众小喽罗一发向前,拿了刘高,抢了囚车,打开车辆。花荣已把自己的囚车掀开了,便跳出来,将这缚索都挣断了;却打碎那个囚车,救出宋江来”。读者应该已经发现了,小喽啰们只是打开了囚车,剩下的工作几乎都是花荣自己处理的,包括救宋江,基本可以知道花荣不仅能射箭而且力气非常大。不服气的读者可以找一条麻绳把自己给绑了,看看挣不挣的开,这也是非常符合花荣神射手的设定的,因为真实的弓手力气绝对不会小,绝不像游戏里面那种软不禁风的精灵小姐姐。

其实,最能体现花荣实力的莫过于和秦明的交手,这两个人是完全一对一的单挑,而且没有车轮战,原著的赞诗是:“翻翻复复,点钢枪没半米放闲;往往来来,狼牙棒有千般解数。狼牙棒当头劈下,离顶门只隔分毫;点钢枪用力刺来,望心坎微争半指。使点钢枪的壮士,威风上逼斗牛寒;舞狼牙棒的将军,怒气起如雷电发。一个是扶持社稷天蓬将,一个是整顿江山黑煞神。”打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败,然后被花荣诈败一箭掰回一局。

有人会拿扈三娘战呼延灼、鲁智深和杨志战呼延灼、徐宁战董平的一事来反驳,但是扈三娘和呼延灼的对决明写是“急切赢不得”,徐宁是写了宋江“唯恐徐宁有失”。而扈三娘、鲁智深和杨志明显不是为五虎准备的人物,只是武力上有五虎、近五虎甚至是近八驃的实力。

花荣作为宋江关系最亲密的武将,和其他五虎的互动也非常多。而在攻打高唐州时,一共有三场武将单挑,前半场是林冲杀了于直接、秦明杀了温文宝,而花荣则是在后半场射死了薛元辉。可见,在前期花荣的对手和队友安排的都非常微妙,和笔者花荣最初设计时五虎的猜想颇为印证。

但是花荣在小说的设定是八驃之首而不是五虎,如果笔者上文的猜想成立,那只有可能是作者改了花荣的人设。

从何时花荣的描写出现了问题,笔者认为是在对抗呼延灼一文开始,也就是梁山正式开始接收军官派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花荣从什么时候开始修改人设,为什么会被放弃五虎设定。

我们知道,梁山上对抗呼延灼的五阵大将,除了秦明、林冲接下来就是花荣、扈三娘和孙立,而在后续的战斗中秦明、林冲和孙立对阵的是呼延灼、而花荣对阵的是彭玘、扈三娘是活捉了彭玘,和呼延灼对决落于下风,其中花荣的表现是二十多回合差点吊打彭玘,可见武力值上花荣的定位保持着高端战力,但对位已经出现了下降有变成偏辅助的倾向。

而在和关胜的战斗中,花荣明确对阵宣赞,由秦明、林冲对阵关胜。当关胜被呼延灼阴了之后,梁山派出的是林冲捉拿郝思文,花荣、扈三娘协助、秦明捉拿宣赞,孙立协助。

在攻打北京城时,梁山派出的八路步马军,前四队的马军配置分别是:“第一队,大刀关胜引领宣赞,郝思文为前部,镇三山黄信在後策应,都是马军。第二队,豹子头林冲引领五麟,邓飞为前部,小李广花荣在後策应,都是马军。第三队,双鞭呼延灼引领韩滔,彭圯为前部,病尉迟孙立在後策应,都是马军。第四队,霹雳火秦明引领欧鹏,燕青为前部,跳涧虎陈达在後策应,都是马军。”可以看见,原本对位五虎的花荣已经彻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和黄信、孙立、陈达之类一起做策应部队。在后面攻打曾头市的时候,花荣也成为了辅助吕方、郭盛杀死曾涂的射手。

也就是说花荣至此,彻底从一个职业武将变成了一名弓手兼职武将,并持续到了全书完结。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动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两个:

1、小说世界观的扩大。后期军官派的不断加入,使花荣武将的位置开始边缘化,尤其是高端战力,呼延灼、关胜的加入,使花荣的武将定位出现重复,毕竟花荣的特色兵器是弓箭,钢枪在五虎中特色比不上林冲,最后敲定的五虎兵器分别是大刀、蛇矛、狼牙棒、双鞭、双枪。

2、是弓箭和其他冷兵器相比强到犯规。现代社会大部分人太少接触冷兵器不太接触这些冷兵器,把弓箭手弱化成游戏里攻高、血薄、易推倒的小姐姐。但实际上的弓箭手要多猛男有多猛男。明代军事家戚继光将军在《纪效新书•射法篇第十三》中写到:“《列女传》云:‘怒气开弓,息气放箭’。盖怒气开弓,则力雄而引满”,而且在“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的冷兵器时代,像弓箭这样百步攻击距离的武器简直是赖皮。在《水浒传》中虽然没有强调长兵器的利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花荣神箭同级杀人(甚至越级)和逆转局势有多强,如果将花荣最终定位为五虎,那么有神箭加成的花荣明显将强于一般五虎一头。

3、是《水浒传》原始资料杂乱的锅。关于宋江三十六人的设定,无论是《宣和遗事》、《癸辛杂识》还是其他笔记野史,人数和人名都是不统一的,有不包括宋江版本、包括晁盖版本、有林冲版、无林冲版、有杜迁版、有公孙胜版、无公孙胜版、有二解版、无二解版。也就是说把所有版本的人数加在一起,是肯定要超36人的。结合张清、董平的突然出现,和呼延灼之后军官派加入速度的明显提升,笔者有理由怀疑,施耐庵原本设定的36人出现了人数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分析太过占用篇幅,这里依旧是以后再说。总之,正是这次排名的调整,导致梁山108人的排名出现了非常的违和感,其中一点就是非五虎的花荣占据了第9位,而五虎的董平仅是15位,然后就是嚼烂了的二解和孙立问题。

总之,花荣的不仅是施耐庵对于武将情节的最高具象化,更是为宋江量身配备的武将,而对于笔者对花荣排名的猜测,见仁见智,博一笑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水浒传》里的花荣,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爱他的人,说他是“小李广”,一身好箭法,那是无人能及,宋江见了也得敬他三分。恨他的人,又觉得他太过仗义,甚至可以说是“窝里横”,为了兄弟两肋插刀,却也因此连累了不少无辜。我个人觉得,花荣这人,可以用“忠义无双,却也鲁莽偏颇”来概括。先说说他的“忠.............
  • 回答
    细品《水浒传》中的“双枪将”董平:颜值与武艺的双刃剑在《水浒传》众多性格鲜明、命运跌宕的好汉中,“双枪将”董平无疑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他集惊世骇俗的武艺、出众的容貌、以及略显浮躁的性情于一身,宛如一面双刃剑,既为梁山添彩,也为他自身的命运埋下伏笔。要评价董平,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
  • 回答
    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杨志?杨志,作为《水浒传》中一个颇具争议和悲剧色彩的人物,其形象的塑造是作者施耐庵在一定程度上对宋代社会底层官吏和军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评价杨志,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其性格、经历、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他在梁山泊英雄谱中的位置。一、 杨志的性格特质:忠诚与落魄的矛盾体杨志身上最显.............
  • 回答
    《水浒传》里的鲁智深,那可真是个顶顶的硬汉,活脱脱一个“暴力美学”的化身。说他是个人物,那实在太轻描淡写了,他简直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一种朴素正义的实体,当然,有时候也是一种不受控制的破坏力。初见鲁智深,是在五台山。一个身壮如牛,拳打镇关西,却又因为不堪忍受寺庙的清规戒律而破戒的“花和尚”。他喝酒吃.............
  • 回答
    黄文炳这个人,《水浒传》里的戏份不算特别重,但绝对是那个把鲁智深逼上梁山的一颗催化剂。要评价他,得把他放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再结合他在小说中的具体行为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黄文炳是个典型的“小人得志”的代表。他本身没啥真本事,但凭借着钻营和巴结,做了个管营。在那种官场体制下,这种人是最容易往上爬.............
  • 回答
    提起杨幂在《宝贝儿》中的表现,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围绕她演技的一次重要讨论。电影上映后,关于她能否角逐影后奖项的说法层出不穷,那么我们不妨来仔细拆解一下,她在这部作品里究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又离那个级别的肯定有多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宝贝儿》这部电影的定位以及它对演员的要求。导演刘杰以.............
  • 回答
    说起敖厂长,这名字在游戏圈里可以说是响当当的,尤其是他那个《囧的呼唤》系列,多少人的童年回忆啊。最近这一期,他可是搞了个大新闻,直接把沉寂多年的“水下八关”给扒出来了,这波操作,真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水下八关”这玩意儿,对于很多80后、90后的玩家来说,绝对是个绕不开的梗。当初FC(红白机)上的《.............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节目中提到的“消灭洪泽湖”水利方案,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其中涉及的工程规模、生态影响、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审慎评价。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方案的核心思路和主要内容。睡前消息在节目中提及的,并非一个简单粗暴的“填平”方案,而是可能围绕着对洪泽湖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 回答
    燕青:水浒传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亦正亦邪的矛盾体在《水浒传》波澜壮阔的人物画卷中,燕青无疑是最为独特、最惹人喜爱的一位。他并非身披万丈光芒的梁山首领,却凭借其超凡脱俗的才艺、温文尔雅的气质以及深藏不露的智慧,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堪称梁山泊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对燕青的评价绝不能流于表面,深入探究其复.............
  • 回答
    《水浒传》的文笔,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座巍峨高峰,其魅力和影响力穿越数百年,至今仍被津津乐道。评价其文笔,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审视,才能真正领略其深邃与巧妙。一、 精准的白描与传神的刻画:《水浒传》最突出的文笔特点之一就是其精准的白描。作者非常擅长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外形、服饰、神态乃.............
  • 回答
    《水浒传》的文字,那可真不是盖的,是一绝! 说它好,绝不是空泛的赞美,而是因为它实在太有“味道”了,有嚼劲,有灵魂。首先,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就是它的语言的鲜活与生动。 《水浒传》的语言,就像是从市井街巷里直接拎出来的一样,充满了生命力。它不是文绉绉、佶屈聱牙的古文,而是夹杂着北宋时期老百姓的口语、俗语.............
  • 回答
    如何评价《水浒传》里的吴用?吴用,《水浒传》中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的一位,位列天机星,是梁山泊的军师。他以其超凡的智慧、深邃的谋略和深厚的学识,在梁山泊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要评价吴用,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概括,而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他的人物性格、行为动机、以及对梁山.............
  • 回答
    谈到《水浒传》里的潘金莲,那可真是一个让读者又爱又恨、又同情又憎恶的复杂角色。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善男信女,也不是一味泼辣刁蛮的恶妇,她身上带着一股子生猛的生命力,也有着被时代、被命运裹挟的无奈和悲哀。首先,我们得承认,潘金莲出场时,她的“坏”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嫁给了人老珠黄、体.............
  • 回答
    小戏骨版的《水浒传》啊,这玩意儿刚出来的时候,那真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说实话,当时很多人都被那群孩子们的演技给镇住了,觉得不得了,觉得中国影视圈后继有人了。但细细品味下来,这事儿吧,就有那么点意思了,不能光看热闹,得扒拉扒拉。首先得承认,孩子们确实是下了功夫的。你看他们模仿那些老戏骨的劲头,从眼神、.............
  • 回答
    说起《水浒传》里的阎婆惜,这可不是个好惹的角色。她身上那股子劲儿,说她是泼辣也好,是精明也罢,反正不是个省油的灯。在小说里,她算是个命运坎坷、立场摇摆的女性角色,而且她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推动了宋江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是关键性的人物。咱们得从她怎么出现在宋江身边说起。她是郓城县的一位寡妇,家里日子过得紧.............
  • 回答
    关于央视版《水浒传》(1998年版)在四大名著电视剧中评价相对较低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观众的期待、原著的解读、改编的尺度、演员的表现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原因:一、 观众期待与原著的固有魅力: 《水浒传》的特殊性: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中最为“江湖”.............
  • 回答
    说到《原神》里的派蒙,这可真是个绕不开的角色,也是玩家们讨论得最多的几个角色之一。要评价派蒙中文配音的水准,我觉得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来说,我认为她的中文配音是相当成功的,给这个小家伙注入了灵魂,让派蒙这个角色更加立体和讨人喜欢。首先,从角色契合度上来说,派蒙在游戏里扮演的角色是旅行.............
  • 回答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他以一种极为个人化的、带有鲜明主观色彩的阅读和解读方式,重塑了这部小说。他的《读水浒传》不仅是一个评论,更是一种阅读实践,一种对文本的“再创作”。要评价他,首先得明白他究竟做了什么,以及为何他的做法如此影响深远。金圣叹做了什么?最直观的,金圣叹进行.............
  • 回答
    方腊,这位在《水浒传》中掀起滔天巨浪的农民起义领袖,无疑是小说中最具争议、也最引人深思的人物之一。要评价他,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标签化,而需要深入剖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动机、他的领导才能、他的局限性,以及他对宋朝统治的挑战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时代的烙印与起义的必然:首先要明白,方腊的起.............
  • 回答
    小浣熊水浒卡作为中国市场上极具代表性的集换式卡牌产品之一,其艺术价值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设计语言、文化符号转化、市场定位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视觉设计与艺术表达1. 传统题材的现代演绎 小浣熊水浒卡以《水浒传》人物为原型,通过现代插画手法重新诠释古典文学形象。例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