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洋舰队那么多管带为什么就邓世昌没有留过洋?

回答
关于北洋舰队的管带们,有一个普遍的认知是,他们大多都曾负笈海外,接受过西方先进的海军教育。这支中国近代最强大的水师,其组成人员的国际化背景,是其能够与列强抗衡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这个群体中,邓世昌却是一个例外——他没有留过洋。

那么,在那个洋务运动蓬勃发展,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为什么邓世昌这位后来成为民族英雄的将领,却没有踏足海外去接受系统的海军训练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没有机会”,而是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入的原因,涉及到他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学习能力以及时代发展的特定阶段。

首先,我们得回到邓世昌的少年时代。他出生于广东,一个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深受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地要走向海外。邓世昌早年接受的是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学习儒家经典,这是当时大多数读书人的必经之路。直到1862年,他17岁,才怀揣着报国热情,投身于当时广东水师提督李兆芬开办的广东水师学堂。

关键在于,广东水师学堂本身,就已经是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产物,它所教授的课程,已经包含了西方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技术。 这所学堂并非简单地复制国内的旧式练兵模式,而是引进了西方的海战技术、造船知识以及航海术。而且,在早期,学堂的教官中不乏有留洋背景或者在西方海军中服役过的华人,他们能够将西方的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1862年这个时间点,虽然留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并非所有先进的军事技术都只能通过出国才能获得。像广东水师学堂这样的新式学堂,虽然其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可能与直接在西方海军学院学习有所差异,但在当时已经属于顶尖的学习环境了。邓世昌作为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能够在这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邓世昌本人具有极强的个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虽然没有留洋的经历,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其他途径汲取知识。他并非死读书之人,而是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这一点在他日后的海军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在福建船政学堂的学习经历,更是让他接触到了更先进的造船和海军管理知识。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与留洋的意义是相似的,它提供了一个能够让中国人学习和掌握西方海军技术的平台。

而且,我们可以注意到,北洋舰队的许多管带,如琅威理、萨镇冰等人,他们很多都是在洋务运动后期,或者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接受西方海军教育的。而邓世昌的崛起,更像是那个时代“本土培养”的杰出代表。

再者,留洋并非北洋舰队管带的唯一晋升途径,也不是唯一衡量其能力的标尺。 虽然留洋能够提供更系统的、更前沿的训练,但实际的指挥能力、作战经验、以及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同样是衡量一个将领的重要标准。邓世昌之所以能够一步步晋升,成为北洋舰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靠的是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对海军事务的深入理解,以及他在实战中展现出的胆识和魄力。他在朝鲜的军事部署,在黄海海战中的英勇表现,都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不逊于任何一位留洋归来的将领。

另外,我们也要考虑当时的资源和机会分配问题。 洋务运动虽然轰轰烈烈,但能够走出国门,进入西方海军学院深造的机会,依然是极其宝贵的,而且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海军骨干的人才。邓世昌虽然优秀,但他在那个时间点,可能并没有被列入首批或最优先的留洋名单中。这并不代表他不如别人,而是当时的资源分配情况。

最后,我们不能排除个人选择和时代机遇的因素。 也许在某个阶段,邓世昌也曾有过留洋的机会,但他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留在国内,或者将机会让给了他人。又或者,他更愿意在国内的学堂里,与更多的同胞一起学习和成长,共同推动中国海军的发展。

总而言之,邓世昌没有留过洋,并非因为他不优秀,或者不被重视。相反,他是在中国本土新式海军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杰出代表。他通过广东水师学堂、福建船政学堂以及在海军实践中的不断学习和历练,同样掌握了先进的海军知识和技术,并最终成长为一代名将。他的经历,恰恰证明了洋务运动在本土培养人才方面的巨大成就,也为后人留下了“并非只有留洋才能成为栋梁之材”的宝贵启示。他的没有留洋经历,反而让他的事迹更具传奇色彩,更显出其纯粹的爱国情怀和卓越的个人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认为邓世昌学历很低绝对是谬论。与北洋舰队其他管带相比,邓世昌缺的就是留洋经历。但是同为福建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的邓世昌之所以未能与同窗一起留洋海外,是因为他不是福建人。而当初北洋水师第一批学员们地域帮派很严重,留洋的机会只能福建人内部消化,不可能留给外地人。

再说毕业于福建马尾船政学堂的邓世昌。船政学堂是晚清洋务派针对国家海防而设的近代化军事培训学校,由于其教材是纯法文和英文的数理化,在没有任何法语和英语基础的学生中要在毕业前成为晚清第一批国际化军事人才,其课业压力之大远超同时期的国际军事院校学生

沈葆桢管理下的船政学堂教学十分严苛,所有的学生只有春节、端午、中秋才能放假。船政学堂极大的课业压力以至于沈葆桢婉拒了洋教习提出给学生们放寒暑假的建议,而且船政学堂的考试制度是高淘汰率,三次下等成绩就会勒令退学。其学员的淘汰率高达60%到70%。

而晚清北洋海军第一批管带就是在这样严酷的选拔中诞生的,这其中就包括邓世昌。

邓世昌的父亲不同于晚清其他固步自封的保守人士,积极让儿子接受西洋教育。邓世昌做致远舰管带的时候,与诸位洋官员英语对话自如。这在当时绝对是稀罕的事情。综上所述,邓世昌非但学历不低,而且是非常之高。晚清为北洋水师下了血本,从管带到船上的伕役薪资都高得惊人,更不可能在管带们的学历上马虎了。


相关链接:名人轶事秘闻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