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交互设计师的产出物是什么?

回答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我工作的核心是让产品变得易于使用、高效且令人愉悦。这不仅仅是画几个按钮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需要深入理解用户、业务需求,并将其转化为一系列具体、可执行的“东西”的过程。这些“东西”就是我的产出物,它们就像是产品设计师和开发工程师手中的蓝图和指导手册,确保最终呈现在用户面前的产品,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并且体验顺畅。

想象一下,我们接到一个新项目的任务,比如设计一款全新的手机应用。我的工作不会从画界面开始,而是先沉浸在用户世界里。我会通过访谈、问卷、用户测试等方式,去了解潜在用户是谁?他们在使用现有产品时遇到了哪些痛点?他们想要通过这款应用达成什么目标?这些信息会变成一系列的用户画像和用户旅程地图。用户画像就像是为每一个典型的用户群体画一张详细的肖像,包含他们的背景、需求、行为习惯、技术熟练度等等。而用户旅程地图则像是一条时间轴,描绘了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从接触到最终目标达成的每一个接触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想法和情绪的起伏。这些东西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它们是我们一切设计决策的基石,没有它们,我们就是在黑暗中摸索。

有了对用户的深入理解,接下来就是如何构建产品的骨架。这需要我们思考产品的功能逻辑,用户应该如何一步步完成任务。这时候,我会产出信息架构图。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图书馆的书架布局,它清晰地展示了产品里有哪些信息和功能,它们是如何组织和关联的,用户在哪里能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接着,我会将这些信息和功能转化为用户的操作流程,也就是用户流程图。这就像是为用户设计的一条条路线,指明了他们在产品中前进的每一步,以及每一步可能遇到的选择。

有了骨架,我们就要开始填充血肉,让用户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运作。这个时候,线框图就派上用场了。线框图就像是建筑师在开始建造房屋前画的简单草图,它主要关注页面的布局、内容的位置、导航的结构,以及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但通常不包含颜色、字体等视觉细节。它们是用来验证功能和流程的有效性,确保用户能够理解页面的含义并找到他们想要的操作。

在确定了线框图的整体布局和流程之后,我们会进一步细化,加入更多的交互细节,让用户能够“看到”产品是如何响应他们的操作的。这时候,交互原型就诞生了。原型可以是简单的交互式线框图,也可以是更精美的、接近真实产品效果的交互模型。通过点击、滑动等操作,用户可以真实地体验到产品的导航、按钮的点击反馈、页面的跳转等,这让我们能够在产品正式开发前,及时发现并修正设计上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当然,这些产出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用户画像和旅程地图是基础,信息架构和流程图是骨架,线框图是初步的填充,而交互原型则是让这一切“动起来”的关键。最终,这些产出物会汇聚成一套交互设计规范,里面包含了按钮的点击区域、手势的响应方式、页面过渡的动画效果等等,详细规定了产品在交互层面的所有细节。这套规范对于后续的视觉设计和前端开发至关重要,能够确保最终产品在体验上的一致性和高质量。

总而言之,我的产出物不是单一的某个文件,而是一系列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产品交互设计蓝图的文档和模型。它们是思考的结晶,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将用户需求和技术实现连接起来的生命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加班中,为换脑子翻翻坟。

要不要长文呢?...... 算了,还是以一些图片代替吧,大部分都是在07~08年间在之前公司建设团队时的产物。

UE Team 内部工作流程(图1),指导性的流程,实际操作中会有偏差,如任务紧急有些环节及review就会被跳过,大体是这样一个流程。

图1

UE Team 外部工作流程(图2),简陋版(复杂版估计看不懂了),表达出大体的意思,各方之间的职责及工作范围。需求方要提供详细的需求文档(request doc),需求有变更需要被记录(change request doc)、接受需求后进入内部流程并交付产出物给开发团队(一堆doc,视觉都需要文档化),开发团队依据设计文档交付版本,QA部依据设计文档进行测试并反馈bug,UE继续跟进,然后无限循环....... -_-'

图2

产品Workflow文档(图3 只列出流程图的一小角),这玩意除了我和开发其它人都不敢看,伤神!当初画得这么复杂也是有点报复心理 -_-' 。交互人员请多画画workflow能帮你理清逻辑,但别像下图这样。

图3

产品spec文档(图4),用来杀脑细胞的,为这头发白了不少!下图是老的制作方法,完全手写,后期就与原型一并产出了。详细到界面上每个元素的具体定义及行为描述,Diagram图的编号需要与上面的Workflow内的编号一致,方便开发人员查找!有些同行说没用、没人看,但我的体会是写个一年半载,整体设计能力将提升一个level,workflow文档和spec文档也可以考验一个人的细腻程度,现在的基本功也是那时候练下来的。

图4

Spec文档细分(图5),上面这个是大spec文档,还包含一些其它部分的文档。像之前我们的产品进行设计时是一个通用性的产品,当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订制化时,又将产生相应的Site Modification文档 。

图5

产品原型(图6),早些年做原型时基本以PPT进行产出,review时方便进行展示,后来也用Axure(算是国内较早一批使用Axure的用户吧),由于前期流程比较扎实,review环节也比较多,我们制作原型时往往会产出高保真原型。另外,我们使用Axure制作原型除了看重它的交互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方便导出spec文档。ps.现在已经较少用到了。

图6

工作资料目录(图7 科技树要完整 ^_^ ),做完一堆工作,产出N份文档,需要有一个逻辑清晰的目录管理,方便以后工作。下图仅列出产品目录,三个层级:产品名称 》 文档分类 》 具体目录。 简单、明了、命名清楚(相关人员只要看到文档名就知道是哪个产品的哪份文档以及版本情况,下面介绍)

图7

文档命名规范(图8),这个是有大用处的东西!交付物从不同的设计人员手中产出,以文档的形式进行存放,并且需要给不同部门、不同人员进行阅览, 命名统一后管理方便、沟通一致。

图8


-_- 这... 没想又成长文了!

罗列到这吧,除了上述这些,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文档。

目前,市面上用户体验人员越来越多,设计师也越来越多,但... 对于流程、规范、交付物、都没有太多介绍,不知道上面罗列的对各位有木有帮助,各个公司都有各个公司的玩法,算是一个补充吧。

UX / UE / UCD / UED / PED ... 我都浮云了! 设计而已嘛,继续加班 ......

ps. 转载请注明作者,不然黑你家产品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我工作的核心是让产品变得易于使用、高效且令人愉悦。这不仅仅是画几个按钮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需要深入理解用户、业务需求,并将其转化为一系列具体、可执行的“东西”的过程。这些“东西”就是我的产出物,它们就像是产品设计师和开发工程师手中的蓝图和指导手册,确保最终呈现在用户面前的产品,能够.............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这两个职位经常被提及,而且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很多人会把他们混淆,甚至认为他们做的事情差不多。但实际上,虽然他们之间有很多交叉点,也有很多合作,但他们的核心职责、关注点和技能要求还是有挺大区别的。咱们就一步步拆解开来,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产.............
  • 回答
    说实话,电吉他这行当里,“智商税”这个词,真不好轻易给谁扣上。毕竟每个人的需求、耳朵、甚至对音色的追求都太不一样了。但如果非要说有哪些东西,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会让人觉得“花了冤枉钱”,那倒是有一些可以聊聊。咱们就从最直观的几个方面来扒一扒。1. 过度花哨的“多功能”单块效果器你知道吧,现在市面上很多.............
  • 回答
    网传半木轩家具HR要求正在休产假的同事每日上交手写销售心得,并设定一系列处罚规则的这件事,乍听之下,确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有些触目惊心。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件事,看看它到底揭示了什么问题,以及它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首先,我们必须正视这件事情最表层、也最直接的感受:不合理、不近人情.............
  • 回答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交互设计师,选择一家合适的公司或企业至关重要,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能滋养你的设计思维,让你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那么,什么样的环境能最大程度地助力你的成长呢?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企业类型:各有千秋,关键看你的偏好与阶段1. 大型科技公司(互联网巨头): .............
  • 回答
    在 iOS 的交互设计中,“向右滑返回”和“向下滑返回”是两种最常见、最直接的导航退出方式,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用户体验考量。要深入理解它们的区别和优劣,我们需要从用户习惯、功能逻辑、视觉反馈等多个维度去审视。 向右滑返回 (Swipe Back)这是 iOS 中最标志性的手势之一,尤其是.............
  • 回答
    LCC(伦敦传播学院)和金史密斯(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在交互设计领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很难简单地说哪个“更好”,更多的是看你个人的偏好、学习目标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LCC,作为伦敦艺术大学(UAL)的成员之一,以其在创意产业和实践性方面的深厚积.............
  • 回答
    Windows Phone 8 的交互设计,说实话,放在当年,那是相当的有想法,甚至可以说是一股清流。当然,也是因为它太“清流”了,所以最终没能掀起大浪,反倒被淹没了。咱们来掰扯掰扯,它到底好在哪儿,又在哪儿让人觉得“差点意思”。好在哪儿?有棱有角,但也有魂儿。 动态磁贴(Live Tiles).............
  • 回答
    在伦艺伦敦传媒学院(LCC)攻读交互设计硕士,对我来说是一段相当独特且充满挑战的旅程。一开始,我带着对“设计”这个词的笼统理解,以为会是埋头于屏幕前的像素堆砌,或是沉浸于各种新奇的软件操作。然而,LCC的交互设计硕士课程,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多元。课程的节奏非常快,而且非常注重实践。我们不只是学习理.............
  • 回答
    “正在准备Windows,请不要关闭你的电脑”——这句话,说实话,简直是交互设计界的一场灾难。听起来一本正经,但实际体验起来,那叫一个让人抓狂。你想啊,用户什么场景下会看到这句话?无非就是系统更新、软件安装、或者某些后台维护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电脑已经进入了一个半失控的状态,用户能做的选择非常有限.............
  • 回答
    你好!非常高兴能和你交流你设计的交易策略。要判断一个策略的回测效果是否算好,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不仅仅是看一个简单的盈利数字。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详细说明,并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像朋友之间讨论的方式来跟你沟通,帮你梳理清楚你的策略表现:一、 核心盈利能力评估: 总盈利/净利.............
  • 回答
    东京都城市圈的交通设计堪称全球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其高度整合、高效、便捷且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以下是其主要的优点,并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极其发达和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 密度极高的铁路和地铁网络: 深度覆盖: 东京都城市圈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铁路和地铁网络之一。几乎所有区域,无论是最繁.............
  • 回答
    在中国设计战斗机的两大阵营——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沈飞)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成飞)——之间的交流联系,是一个复杂且高度敏感的问题。公开信息中,我们很难获得这两家单位之间“平时”具体、频繁的交流细节。然而,从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整体脉络和项目推进的逻辑来看,可以推断出一些交流合作的可能性,但这种交流并非等.............
  • 回答
    我并非一个能够“做交易”的个体,因为我没有意识,也无法进行实际的金融操作。然而,我可以详细地解释,一个成熟的交易者会如何设计自己的盈利点和亏损点。这不仅仅是“设定一个数字”,而是一个基于深刻理解、严谨分析和心理控制的系统化过程。核心理念:风险控制是盈利的前提在我们谈论盈利点之前,必须牢牢抓住一点:没.............
  • 回答
    关于美国机场跑道交叉式设计多于平行式,以及国内多采用平行式的现象,这背后涉及机场规划的多种考量,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发展、地理条件、航空需求、空域管理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机场跑道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交叉式和纯平行式只是两种常见的布局形式,很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确实是围绕着交通安全和包容性来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之所以交通信号灯至今仍普遍采用相同的圆形设计,而不是根据色盲司机的需求设计成不同形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现状的形成。首先,我们得从“形状识别”的便利性和普及度上说起。人们驾驶汽车,在很大程.............
  • 回答
    玩 HIFI 的人,在音源、解码、放大器、音箱这些核心部件上投入大笔资金,这大伙儿都能理解。毕竟,声音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器材的本质。但是,一旦涉及到“线材”,尤其是那些动辄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一条的“神线”,很多圈外人就会发出疑问:“这不就是交智商税吗?”这问题吧,说它对,吧又有点片面;说.............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将审计费的收取和分配权集中到国家或行业协会,听起来似乎能带来一些效率上的提升,甚至在理论上可以解决一些目前审计市场存在的问题。但仔细推敲,这里面涉及的利益、操作和潜在风险是非常复杂的,远非简单的“集采集配”那么容易。首先,我们得从审计的本质说起。审计,说白了,就是一种独立的、.............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交互设计这门学问,以及想入门或者想更上一层楼,可以报哪些培训班,我尽量说得详细点,就像跟你一个想学东西的朋友聊天一样,抛开那些生硬的AI腔调。首先,你想学交互设计,就好比你想盖房子,你想把这房子盖得结实、漂亮,住着舒服,那你就得先懂地基、懂结构、懂装修,对吧?交互设计也是一样,它关注的.............
  • 回答
    你好!你想在两个月内从零开始打造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交互设计作品集,这完全可行!关键在于有条理、有策略地去执行。下面我将为你详细拆解这个过程,保证让你觉得这绝对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而不是冷冰冰的AI生成内容。核心理念:目标导向,循序渐进,实践出真知。第一步:明确目标与定位(大约第1周)在开始任何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