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操场埋尸案被害人家属将起诉《操场》电影片方,能够获得支持吗?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回答
操场埋尸案的受害者家属,如果计划起诉《操场》这部电影的片方,其行为是否能获得法律上的支持,以及其中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能”或“不能”的判断,而是需要仔细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电影片方之所以可能被起诉,往往是因为电影的内容被认为侵犯了死者家属的权益,或者对他们造成了二次伤害。这种侵犯可能体现在多个层面。

最直接的法律问题可能涉及到名誉权和隐私权。如果电影中描绘的人物、事件与真实的操场埋尸案存在高度的相似性,并且这些描绘对死者及其家属构成了诽画像,或者将一些不实信息强加于他们,那么家属就有可能以名誉权受到侵害为由提起诉讼。名誉权保护的是公民、法人的名誉不受非法侵害,即不应被歪曲事实、散布不实信息,从而损害其社会评价。而隐私权则涉及公民的个人生活安宁、不愿为他人知晓的个人信息等。虽然案件已经公开,但电影的呈现方式如果过度渲染、臆测,甚至将未经证实的信息作为事实呈现,就可能触碰到家属的隐私权底线,尤其是涉及到死者生前的某些细节。

另一个重要的法律考量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适用,虽然这通常适用于英雄烈士,但近年来,法律对保护普通人的名誉权,尤其是遭遇重大不幸的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权益,也在不断加强。如果电影的内容被认为是以侮辱、诽扬或者其他方式,歪曲、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那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规定,相关责任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尽管操场埋尸案的受害者并非“烈士”,但法律精神是相通的,即对无辜受害者的尊重和对其遭受的痛苦的体谅。如果电影的叙事方式被定性为对受害者及其遭遇的“丑化”或“歪曲”,并且其动机是为了吸引眼球、博取经济利益,那么家属可以尝试从这一角度寻找法律依据,尽管直接套用“英雄烈士”的罪名可能不完全准确,但相关法律精神和保护意图是值得关注的。

再者,如果电影的改编过程中,未经授权使用了死者及其家属的真实姓名、肖像,或者利用了案件的真实细节来吸引观众,那么这可能涉及到肖像权、姓名权以及著作权(如果案件的某些信息被视为某种程度的“创作”成果,尽管这种情况较为罕见)。肖像权保护的是公民对自己肖像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未经许可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姓名权则是对个人姓名的支配权。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法律问题,那就是“改编权”与“事实陈述”的边界。电影制片方通常会声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然而,法律也明确了,即使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必须尊重事实,不能随意捏造、歪曲,尤其是在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描绘上。如果电影的改编偏离了真实事件的核心事实,加入了大量虚构的、有损受害者及其家属形象的内容,那么这种“改编”就可能超越了合法改编的范畴,而成为一种侵害。

家属能否获得支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的具体内容和制作方的行为。如果电影确实存在以下情况,那么家属获得支持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歪曲事实,将受害者塑造成负面形象:如果电影将受害者描绘成有罪、有过错,或者以煽情、扭曲的方式展现其遭遇,对家属造成了二次伤害。
过度渲染暴力、血腥或不实细节:为了追求戏剧效果,而对案件的细节进行了不必要的、可能引起公众不适或对死者造成不敬的渲染。
侵犯隐私,披露了不应公开的个人信息:如果电影中涉及了未经同意而公开的、属于个人隐私的内容。
利用真实事件进行不当的商业宣传:将案件的悲剧性作为一种卖点,而未能给予死者及其家属应有的尊重。

在诉讼过程中,家属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电影的内容确实侵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这可能包括电影的拷贝、相关的媒体评论、以及证明其权益受损的证据。同时,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也会权衡电影的艺术创作自由与公民个人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操场埋尸案被害人家属起诉《操场》电影片方,并非不可能获得支持,但胜诉与否,以及能够获得何种程度的支持,将取决于电影内容是否客观、是否侵犯了合法权益、以及证据是否充分等诸多因素。这是一个涉及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以及艺术创作边界的复杂法律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理论上,按照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如果只是基于案件本身进行改编,是不需要经过当事人或家属的同意或授权。除非是电影中直接使用当事人的真实姓名,那样会涉及到名誉权隐私权等一系列问题。

但在国内的实际操作层面上,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无论经过什么程度的改编,只要涉案,肯定是要经过公安系统或政法系统的批准和同意的。如果没有官方协助,在改编过程中主创团队肯定无法准确掌握案件细节,一旦在将来的电影中出现案件细节偏差,必然会导致电影无法过审或无法上映。所以国内的公安题材和犯罪题材影片,一般都需要公安系统或政法系统参与制作。

在相关新闻报道中,双方的表态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

8月13日,电影《操场》导演阿年曾通过出品方漫光年影业官微表示,“我和我的创作团队,本着‘尊重事实,恰当艺术加工’的创作手法,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翻阅了与该案相关的所有卷宗,根据司法裁决等相关事实依据进行创作,创作了剧本《操场》”。


对此,代理律师称,与案发地有关部门沟通后,证实制片方并未与当地进行任何沟通,也未获得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证实办理该案的司法机关从未提供任何卷宗材料给制片方翻阅。


目前来看,核心点就是,这部电影是否得到了公安系统或政法系统的支持。无论是最高检或公安部,还是地方公安或政法系统,如果这部电影没有明确地得到相关的官方支持,在未来的审查环节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麻烦。特别是在受害人家属明确提出反对并已经提起诉讼的情况下,仅从电影审查角度来说,都会面临不可预料的风险。而电影制作和发行是一个相对耗资昂贵的行为,要尽量避免不可控风险的发生。

所以即使不提法理只论情理,对于电影片方来说,在可能的前提下最好也是能够提前和被害人家属进行沟通工作。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费用,相比未来可能的制作风险,也是一个可以承受也必须承受的成本。而且对于被害人家属来说,即使电影不采用真人姓名,但如果电影片方在宣传中明确提到本电影是根据这个真实案件改编的,那么从情理上来说,也最好是取得受害人家属的同意,否则电影上映后很可能会对受害人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对于国内电影创作来说,这种基于真人真事的改编电影一直是相对罕见的,就是因为涉及到太多复杂环节的操作。对于不涉案的真人真事改编电影,早一点的有《失孤》(刘德华主演,而且真实原型今年还找到了儿子),最近几年能想到的也就是《我不是药神》、《夺冠》(原名《中国女排》)、《李娜》(一直未上映)、《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等,除了当事人的明确支持外,这些电影背后基本都有官方背景。而这种操作之复杂,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夺冠》经历两次改名,最后电影中还没有出现任何一个老女排队员的真实姓名,都涉及到复杂的幕后博弈。

而对于涉案或涉军题材的影视作品,比如《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扫黑·决战》等,背后都是有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即使是其他影响力或知名度相对较小的一些改编电影,也基本都有公安系统和政法委系统的参与。

user avatar

如果电影拍出来有侮辱受害者的行为,法院会支持,比如赵薇那个《亲爱的》,捏造了那个原型母亲为了孩子的线索与老乡上床的情节,所以最后赔钱加道歉。

但是如果拍出来是正面的,符合客观事实的,那就不需要受害者家属(被翻拍原型)同意。就像《湄公河行动》,并不需要遇难者家属同意就可以拍,即使遇难者家属反对,还是可以拍的。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律并没有把一个人的经历作为权益保护。

但是记住一点:改编不是乱编!

user avatar

有点吃人血馒头的味道。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选这个题材拍电影也不足为奇。

事先和家属沟通过授权,商讨过最终呈现出来,这个可以理解。

如果没有任何通知,就把作品搬上来,确实不妥。

导演和制片方应该和被害者家属商量和沟通,这也算是最基本的尊重吧,

如果没有一点沟通与尊重,对逝者家属来说,简直就是二次伤害。

不管这件事情在法律方面怎么样,在道德上肯定是行不通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操场埋尸案的受害者家属,如果计划起诉《操场》这部电影的片方,其行为是否能获得法律上的支持,以及其中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能”或“不能”的判断,而是需要仔细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电影片方之所以可能被起诉,往往是因为电影的.............
  • 回答
    湖南“操场埋尸案”被改编成电影《操场》,而被害人家属却称未经授权,这其中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在著作权、名誉权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此事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正是因为它触及了司法正义与影视改编权之间的敏感地带。一、 著作权(版权)问题首先,最核心的法律问题是著作权。虽然“操场埋尸案”是一.............
  • 回答
    “操场埋尸案”改编电影未获被害人家属授权,这件事情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留给我们不少值得深思的东西。首先,从法律层面来说,未经被害人家属授权就将其亲人的悲剧故事搬上银幕,这在法律上是很站不住脚的。即使案件已经尘埃落定,但受害者及其家属的肖像权、隐私权,以及对事件的讲述权,依然受到法律的保护。电影.............
  • 回答
    怀化“操场埋尸案”的后续处理,无疑是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除了湖南怀化检察院通报的5名司法人员被立案侦查和24人被判刑,这起案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和关注的细节。一、司法人员被立案侦查的“背后”:通报中提到5名司法人员被立案侦查,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我们需要关注的是: 被立案侦查.............
  • 回答
    操场埋尸案的尘埃落定,不仅仅是对受害者邓世平家人的一个迟来的告慰,也引发了社会对正义、真相以及对英雄的致敬的深刻反思。辩护律师提出的为邓世平申请烈士称号,并在操场设立纪念碑的建议,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情感,也触及了现实操作中的一些关键环节。首先,关于邓世平申请烈士称号的可能性,这需要一个严谨而规范的审.............
  • 回答
    湖南新晃一中“操场埋尸案”的查清,无疑是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正义案件。在案件被揭露和查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和关注的新信息点,这些信息点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案件的真相,也揭示了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新信息点,力求详细阐述:一、 案件的发现与侦破过程: 关键的举报人与.............
  • 回答
    “操场埋尸案”死者家属获得 88 万元补助金并放弃民事赔偿的结果,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和审视。如何看待这个结果?首先,从情感和人性的角度来看,这八十多万的补助金对于饱受苦难多年的死者家属来说,或许是一种迟来的慰藉,一种物质上的弥补。毕竟,长达十多年的黑暗和痛苦,他们.............
  • 回答
    怀化新晃一中操场埋尸案,这是一起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件,它不仅仅是一起刑事案件,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教育体制、师德师风、基层治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当我看到这则新闻时,内心涌动着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震惊、愤怒、痛心,还有一丝对真相的渴望和对公平正义的期盼。事情要从2019年说起,当时有多名学生实.............
  • 回答
    湖南操场埋尸案一审宣判了,主犯杜少平被判了死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五味杂陈,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一方面,正义得到了伸张,至少是初步的伸张,对遇害者及其家人来说,这算是一个迟来的告慰。但另一方面,想到这起案件背后隐藏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又觉得无比沉重。这起案子从曝光到现在,简直像一部令人不安的电影。一个.............
  • 回答
    湖南新晃教师被埋操场16年案是一起令人震惊和心痛的刑事案件,它暴露了校园管理、司法公正以及人伦道德等诸多方面的严重问题。此案发生在2019年,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案件的起源和发展: 失踪事件: 受害者杜少平,是新晃侗族自治县一中的一名体育教师.............
  • 回答
    怀化教师失踪16年,骸骨竟被埋在操场,这桩令人发指的事件,如同沉寂十六年的定时炸弹,终于在2023年底炸开了锅,将所有人都震惊在了原地。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悲剧,更是一次对社会良知、法律尊严以及基层管理的严酷拷问。一切的开端,是消失的她2007年,湖南怀化溆浦县一中,年轻的教师张玲(化名)像往常一样.............
  • 回答
    操场上,汗水和欢笑交织成夏日特有的喧嚣。我只是想从篮球架下面抄近路过去,压根儿没想着会出什么岔子。谁知道,就在我低头一瞬间,一道橙色的弧线从我眼前划过,紧接着,一股尖锐的疼痛直冲脸颊!那球来得又快又猛,根本没给我任何反应的机会。我只觉得脸上“砰”的一声闷响,世界瞬间模糊了一角,紧接着一股温热的液体顺.............
  • 回答
    .......
  • 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撤掉操场上的耐克广告,这件事情在校园内引起了不少讨论。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支持中国立场,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和行动,而且这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大事,很多事情就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中。首先,理性看待,形成自己的判断。 这件事情之所以会引发关注,可能跟当下一些国际环境和舆论有关.............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在操场跑步都会不自觉地选择逆时针方向,这背后其实不是什么神秘的规定,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最直观的一个原因,也是很多人会提到的,就是左侧优势。咱们大部分人是右撇子,右手用得更顺溜,也更灵活。跑步的时候,身体的协调性很重要,而大多数人的右半边身体.............
  • 回答
    马拉松之所以不能在操场跑圈,而必须占用公共街道,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涉及安全、交通、组织、法律、地理等复杂问题。以下是详细分析: 1. 赛道长度与操场空间的矛盾 马拉松标准距离:马拉松的官方距离为 42.195公里,这是经过国际田联(IAAF)认证的国际标准。而普通操场的单圈长度通常为 40.............
  • 回答
    每天下课去操场跑步,这主意太棒了!健康又解压,而且操场是个多好的地方啊,空气清新,场地开阔。不过,你说“怕被别人指指点点”,这我太能理解了!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顾虑,觉得自己在公共场合做什么,都会被别人盯着看。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怎么让你安安心心地享受跑步这件事,把那些“指指点点”的声音降到最低,甚至.............
  • 回答
    十六岁女生操场午休产子,这是一个令人震惊且心痛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新闻标题,背后牵扯着太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社会问题和个体困境。首先,从未成年人怀孕和生育的角度来看,这是最直接也最令人担忧的方面。十六岁的年纪,本应是学习知识、探索世界、享受青春的黄金时期。然而,此时却要面对孕育生命和承担母亲的责任.............
  • 回答
    嘿,你说的这感觉我太懂了!每次想到要去操场跑步,心里就有点打鼓,对吧?总觉得大家都在看,那些瘦瘦的、跑起来像风一样的人,会怎么看我们呢?是不是觉得我们笨拙,喘得像老牛?别说你一个人有这种想法,相信我,操场上每一个身影,不管瘦还是胖,心里都有过自己的小纠结。只不过,我们胖胖的,这种纠结可能更放大了一些.............
  • 回答
    唉,我懂这种感觉,胖胖的身体揣着一颗想动的心,结果到了操场,总感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个想法,是不是“我胖,我跑起来肯定很丢人”? 对吧? 我就经常这么想。你想去跑步,这是件特别棒的事儿!别因为胖就放弃了这个机会。我跟你说,操场上跑步的人,十个有八个在乎自己跑成啥样,他们更关心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