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媒体评论「欧洲再成疫情『震中』敲响全球警钟」,我们该如何应对疫情反扑?怎么做好个人防护?

回答
“欧洲再成疫情‘震中’敲响全球警钟”这一媒体评论,无疑向我们发出了一个清晰而沉重的信号:新冠疫情的反复性,以及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的巨大风险。这不仅是对欧洲国家防疫措施和民众意识的提醒,更是对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一次警示,预示着我们可能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面对疫情的反扑,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这需要政府、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疫屏障。

如何应对疫情反扑?

应对疫情反扑,需要采取一套系统性、多层次、且具有前瞻性的策略。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应对措施:

一、 政府层面:加强宏观调控与应急响应

1. 密切监测与风险评估:
加强病毒监测网络: 持续扩大核酸检测的覆盖范围,特别是针对重点人群(如医护人员、服务行业从业者、入境人员等)和出现疑似症状的个体。同时,加大对病毒变异株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新的病毒株在全球和本地的传播情况及其特性(如传播力、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等)。
精准风险区域划分: 依据科学数据(如病例数、感染率、传播链的完整性等),及时动态地划分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并根据疫情变化进行调整。这有助于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 建立更加敏锐、高效的数据分析和反馈机制,确保政策制定能够及时反映疫情的真实状况,并具有前瞻性。

2.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
提升医疗资源储备: 增加ICU床位、呼吸机、医用氧气等关键医疗物资的储备,确保在疫情高峰期能够满足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轮岗制度,保证医疗队伍的稳定和健康。
优化分级诊疗体系: 鼓励轻症患者居家隔离和治疗,减轻大型医院的压力,使医疗资源能够更有效地分配给重症患者。推广社区医疗服务,将部分诊疗功能下沉到社区。
保障药品和疫苗供应: 确保抗病毒药物的充足供应和公平可及,并根据变异株的特点,及时更新和推广有效的疫苗接种策略(如加强针的接种)。

3. 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
动态调整封锁和限制措施: 避免“一刀切”的长期封锁,而是根据风险等级和疫情变化,采取“精准防控”策略。例如,在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区域,可以进行小范围的封锁、区域性管控或人员流动限制。
推广“健康码”、“行程码”等数字化工具: 利用科技手段追踪接触史,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的效率,并为人员流动提供安全保障。
加强口岸检疫和边境管理: 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的核酸检测、健康申报和隔离观察,防止境外疫情输入。

4. 信息公开与公众沟通:
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 公开透明地向公众通报疫情进展、防控措施和政策调整,增进公众对政府防疫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加强科学科普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科学防疫知识,纠正不实信息和谣言,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疫情,减少恐慌。
鼓励社会参与: 动员社区、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防疫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抗疫的良好局面。

二、 社会层面:构建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

1.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做好员工健康监测: 要求企业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定期进行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潜在感染者。
落实工作场所防疫措施: 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消毒,鼓励错峰上下班,减少人员聚集。
支持远程办公模式: 在疫情风险较高的地区,鼓励企业推行远程办公,减少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2. 社区联防联控:
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的作用,做好区域内的居民健康管理、信息登记、物资配送等工作。
加强社区人员健康教育: 组织社区志愿者或工作人员为居民讲解防疫知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畅通信息反馈渠道: 建立社区居民与社区管理部门之间的顺畅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居民在防疫期间遇到的困难。

3. 行业自律与管理:
餐饮、娱乐、交通等高风险行业: 要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防疫措施,控制人流密度,减少聚集性感染的风险。
旅游行业: 科学评估旅游目的地的疫情风险,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和游客的健康引导。

三、 个人层面:筑牢自身防护的“防火墙”

个人防护是应对疫情反扑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怎么做好个人防护?

做好个人防护,需要我们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将科学的防疫习惯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

1. 科学佩戴口罩:

选择合适的口罩: 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公共交通工具、室内集贸市场、医院等),务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普通棉布口罩或纸巾口罩的防护效果有限。
正确佩戴口罩:
清洁双手: 戴口罩前、摘口罩后都要用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液清洁双手。
检查口罩: 检查口罩是否有破损或污渍。
正确佩戴: 将口罩的金属条或鼻夹朝向鼻梁,确保口罩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紧,使口罩与脸部贴合,减少空气从边缘进入。
避免触摸口罩: 佩戴口罩期间,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外侧。
及时更换: 口罩潮湿、脏污或变形后应及时更换,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建议每23小时更换一次,或当口罩潮湿、脏污、损坏时立即更换。
正确摘取口罩: 从耳挂或绑带处摘下口罩,避免触摸口罩的外侧。将用过的口罩正面向内折叠,放入垃圾袋中,并妥善处理。

2. 保持社交距离:

“一米线”原则: 在公共场所排队、等候、交谈时,与他人保持至少一米以上的距离。
避免聚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如聚餐、聚会、串门等,尤其是在疫情高发期。
减少接触: 避免与他人进行肢体接触,如握手、拥抱等。

3. 注重个人卫生:

勤洗手:
洗手时机:
外出回家后。
咳嗽或打喷嚏后。
接触公共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钱币等)后。
饭前便后。
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过的纸巾处理后。
正确的洗手方法: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配合流动的清水,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30秒以上。七步洗手法包括:掌心对掌心、掌心对背部交错揉搓、掌心对掌心交叉搓揉、指背搓揉指缝、拇指搓揉其他手指、指尖搓揉掌心、手腕揉搓。
咳嗽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果没有纸巾,可以用手肘内侧遮挡。用过的纸巾立即丢弃并洗手。
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 这是病毒进入身体的主要途径,要时刻注意。
保持鼻腔、口腔清洁: 定期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4. 加强通风消毒:

居家通风: 每天至少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优先选择空气流通良好的时间段进行通风。
公共场所通风: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室内公共场所时,要注意通风情况。
物品表面消毒: 对于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手机、键盘、鼠标、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可以使用75%的酒精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

5.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适度运动: 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过度焦虑。

6. 积极接种疫苗:

全程接种: 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
接种加强针: 如果符合接种条件,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以维持或提高免疫力。
关注疫苗接种政策: 关注最新疫苗接种政策和建议,特别是针对新变异株的疫苗进展。

7. 主动进行健康监测: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接触史等信息。
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 根据当地的防疫要求和自身情况,进行必要的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

8. 出行安全提示:

减少非必要出行: 在疫情风险较高的时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跨区域出行。
选择安全出行方式: 如果必须出行,选择通风良好的交通工具,并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了解目的地防疫政策: 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的最新防疫政策和风险等级,做好相应的准备。

总结:

媒体评论“欧洲再成疫情‘震中’敲响全球警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次重要提醒。应对疫情反扑,需要政府层面的科学决策和有力执行,社会层面的群防群治和责任担当,以及我们每一个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坚守个人防护的“黄金法则”。只有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共同度过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记住,疫情尚未结束,警惕和科学防疫始终是最好的武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为什么会给我推送这个,不过我要说一下,各位在反驳类似于官方的国际新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很容易被反噬,被反噬的原因主要是官方的国际新闻大多数就是复读机,把海外的新闻复读过来。

以这个报道为例,德国之声说


法广说


新加坡的《联合早报》就直接说是疫情震中


既然欧洲媒体已经承认了,那么新华社说这话有什么问题?

我就不用自己的观点了,我就用德国之声的观点,用自己的观点就很容以己度人。

德国之声说:

“包括奥地利、荷兰和比利时在内的欧洲其它国家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感染率也在猛增。”
在德国,完整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口比例大约为67%。但是专家们从一开始就强调,这一施打比例远不足以控制病毒的传播。
德国免疫学学会(German Society for Immunology) 主席法尔克(Christine Falk)说:"德国人口的疫苗施打率依旧低于75%,再加上缺少人员接触限制,这导致病毒几乎只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传播。"

这和中国官方口吻有区别吗?

疫情这东西就是疫情,又不是意识形态,是个客观存在的东西,跟万有引力一样,在中国起作用,在德国也起作用,所以有什么好奇怪的嘛?

user avatar

你们有没有想过。

死亡是分质量的。

中国的死亡质量指数一直在全世界排名倒数!!!!!

而欧洲,美利坚的死亡质量在世界前列!!!

死在中国,那是低质量的死亡。

死在欧洲,死在美利坚,是高质量的死亡!!!!


以上都是狗头,都是反讽。

这本书的作者叫薄世宁

是北大博士。

但是在他的书里,他毫不思索的接受了,欧美的死亡质量比中国高的事实。哪怕这毫无任何理由。

如果没有新冠。这样的专家学者也永远意识不到。中国没有错。错的是欧美。欧美的所谓排行榜,毫无意义。

事实上新冠之后,这本书还在各大书店出售。这一章的内容也没有改。


一声叹息。

user avatar

我觉得美国人真的急了……

CNN已经开始指责”中国人承受能力弱“,不学会”与病毒共存“,”必将被世界孤立“了……

user avatar

20220320更新:挪威最近死亡率突然飙升,意外啊。

20220103更新:直到现在欧洲还是疫情的世界中心请看图;这一飞冲天很夸张吧。

11月初到11月16日左右,死亡人数上升趋势比较快的有克罗地亚,匈牙利,爱沙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拉脱维亚,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俄罗斯,亚美尼亚

11.18日东欧死亡率感染率有可能下降了。11.19日,奥地利,捷克,丹麦,芬兰,德国,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荷兰,挪威飞升中。意大利准备起飞。11.21日克罗地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捷克,波兰,奥地利,比利时,希腊,丹麦,德国,挪威,荷兰,俄罗斯还在飞起。意大利和法国病例增加,死亡数还没涨。东欧转中西北欧。北马其顿反弹(从11.1开始反弹)11.25斯洛文尼亚有可能下降,捷克,丹麦可能平台期。瑞士似乎要起飞。11.28日捷克震荡之后上涨。希腊,匈牙利,波兰,比利时,德国,奥地利,荷兰,丹麦继续涨。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反弹。法国,葡萄牙,意大利开始涨。11.29克罗地亚继续涨,奥地利,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斯洛伐克,欧盟飞起还没停。12.12欧盟,法国,德国,荷兰,波兰,瑞士,意大利,列支敦士登死亡数继续涨,匈牙利可能不涨了。爱尔兰开涨。丹麦,芬兰,挪威,葡萄牙,圣马力诺,西班牙,英国病例激增。

本来这个问题有些人已经回答的不错了,发现还有些人在带节奏。怒答:

刚发现一个更直观的图:稍微翻译一下,2021年11月17日,每百万人口新冠死亡率,越红死亡率越高,越淡死亡率越低。

11月20日,看看欧盟(紫红色)和欧洲(紫色)死亡人数图:

其实把疫情排行,选择新增排行,一溜的欧洲国家。美国也许能和欧洲一个国家一比高下。盯不住欧洲上榜的国家多啊。几个欧洲国家合起来就超过美国了。

最近都是这样。

德国新增:


这一个月以来欧洲增长数最高,称为震中是恰当的。

至于某人说的前四个月德法死亡率低。这个月法国死亡率确实还低,德国死亡率涨了,虽然和感染数的涨幅差多了。

德国严重不严重要看它怎么做:

9月15日是9336,10月15日是95365,11月15是98361。涨了接近1000人。当然因为疫苗接种率还行,医疗资源比较丰富,死亡率没东欧那么严重。

德国疫情详情请参考下文:

至于俄罗斯,也是属于欧洲的一个国家啊!俄罗斯9月15日195041,10月15日221313,11月15日256597,这个月死亡人数35250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俄罗斯数据严重,当然人口多一些1.44亿。这个月日均死亡人数占人口比例百万分之八,低于东欧国家,高于中西欧。不过据说统计少了。当然,东欧也有的国家也统计少了!

这个月以来最严重的是罗马尼亚!9月15日是35215,10月15日是41130,11月15日是53264!

这个月新增死亡12134人,欧洲第二,世界第三。谁世界第一你懂的。论死亡占人口的比例,罗马尼亚才1958万人。这个月人均死亡人数占人口比例十万分之2!这个月日均死亡人数占人口比例世界第一。印度人口是罗马尼亚的70倍,这个月新冠死亡人数还比罗马尼亚低。主要是印度人口年轻化,新冠死亡率和年龄关系还是比较大。

排第二的是保加利亚,也是欧洲国家。接近保加利亚的有:黑山,波黑,乌克兰,拉脱维亚,摩尔多瓦。都是欧洲国家。只有几个高加索的国家,地理上介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比如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这些东欧国家差不多。保加利亚死亡率飞升中,有望超过罗马尼亚!


英国死亡占人口比例比东欧略低半个数量级,比利时和英国差不多。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差不多。

中西欧,英法德荷兰比利时,爱尔兰,都是感染剧增,因为疫苗接种率高,所以死亡人数升的不快。

上结论:欧洲地区已再度成为新冠疫情“震中”符合事实!当然现在是此起彼伏。从东欧往欧洲其他国家发展。

中国现在做的挺好的,欧洲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学吧。注意隔离,戴口罩,打疫苗,轻症要重视。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本人无聊的数据统计,冷不丁,你就能发现哪个国家比较严重!

塞尔维亚人口876万,10月17日9105,11月17日,11007.这个月日均死亡人数占人口比例百万分之七,死亡占人口的0.12%。介于西欧和东欧之间。比西欧严重,比东欧好一些。

对于个人,全力配合就是了,上头叫你做什么你照做总没错。通知你打疫苗就打疫苗,该戴口罩的地方,就戴口罩。发烧要上报。储备一些物资以备如果封城的话,不会太难过。

建议各地疾控中心互相配合。

user avatar

大家应该也知道,欧洲最近又成了疫情新震中。

从10月份以来,欧洲地区的疫情就在不断加剧,每日新增超过20万例已经成为欧洲的常态。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以及死亡病例有60%来自于欧洲。



而11月25日最新数据,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是68万例,新增死亡病例8455例。

欧洲占了60%的话,光欧洲每天新增确诊病例恐怕都达到40万例,新增死亡人数也至少超过4000人。

这是相当恐怖的一个数据。

欧洲地区普遍发达国家居多,疫苗接种率是比较高的一个水平。

虽然有疫苗大幅度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但当前欧洲公布的数据,整体动态死亡率也是达到了1%。

远超过流感的千分之一死亡率。

所以,我一直反对那种说接种了疫苗,新冠病毒就只是流感的说法。

这不但容易让我们对新冠病毒麻痹大意,而且也容易滋生消极防疫的想法。

而当前欧洲疫情再度爆发,韩国疫情再度失控,也再一次证明,欧美消极防疫的躺平思路是非常不可取的。



以欧洲医疗条件最好的德国来说,德国疫苗接种率是达到了68.1%,但目前德国当前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至少是超过了5万例,死亡人数也超过300例。

这个死亡率也达到了千分之六。

当前德国因新冠病毒而死亡的累计人数是已经超过了10万人,德国成为欧洲第5个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的国家,其他4个分别是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

德国医院已经发出警告,称重症监护病床即将用尽,该国南部和东部的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将患者转移到其他地区。

可见,即使在有疫苗保护的情况下,面对这一波来势汹汹的疫情,就连德国都有点医疗资源超负荷的情况,就更别说其他国家,包括东欧国家。

俄罗斯目前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是超过3万例,每日死亡人数也是超过1000人。



俄罗斯的动态死亡率甚至达到了3%。

这是相当夸张的一个水平。

在今年前9个月中,俄罗斯因新冠病毒导致死亡的人数占非正常死亡人数的91.2%,这甚至都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总体人口状况。

俄罗斯因为是出了名的战斗民族,所以俄罗斯虽然是最早一批研发出疫苗的国家,也对全世界输出大量疫苗,但俄罗斯人却很多不屑打疫苗。

最新数据显示,俄罗斯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的人口比例,只有40%。

这可能是俄罗斯疫情的动态死亡率整体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所以现在俄罗斯已经在开始考虑强制接种疫苗的方案。

欧洲疫情的反复,跟欧洲白左长期宣传自由大于一切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比如欧洲最近疫情这么严重,欧洲一些国家都不得不开始收紧防疫控制措施,但因此有大量民众开始走上街头,进行抗议。



欧洲这些人,抗疫不行,但抗议很擅长。

但毫无疑问,本来就严重的疫情,只会因为这样的抗议行为,而变得更加严重。

欧洲疫情会这么严重,跟欧洲政府长期采取消极防疫思路,也有很大关系。

欧洲疫情本来在今年夏天有很大缓解,政府也解除了日常防疫,民众的生活也恢复正常。

并且欧洲政府长期给民众宣传,有了疫苗一切都解决了。

其实真正有效的防疫手段,就是我们的科学严防严控,来实现动态清零。

但欧美政府根本没能力做到这样的科学严防严控。

然而,他们这样紧一段时间,又松一段时间,其实效果更不好。

民众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奥地利22日起重新在全国范围“封城”,除上班、采购日常生活用品外,所有人都不得外出。

更早之前,奥地利还是欧洲首个对不接种疫苗者进行全面“封禁”的国家。

对此,奥地利在一些极右翼政党指挥下,爆发了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游行,3.8万人走上街头,抗议并指责奥地利政府为“新冠独裁主义”。



欧洲很多政府的耐心,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也渐渐被磨灭,荷兰首相吕特22日大骂示威者是“白痴”。他称,这是“一场以示威为幌子的纯粹的暴力行径”。

荷兰首相会这么激动,是因为荷兰医院重症监护(ICU)病房已经不够用了。

荷兰医院危重病护理协会负责人奎珀斯称,从23日开始将危重患者转移到邻国德国,以减轻本国医院的压力。

当前欧洲地区53个国家总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50万人,而且世卫组织预计,到明年3月份,欧洲死亡人数将达到220万人,也就是还将死亡70万人。

这是相当恐怖的数字。

所以那些喜欢消极防疫的人,应该睁大眼睛好好看看,在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不管他们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是人。

顺带一提,美国的疫情是从来就没好过,当前还是每天日均新增10万人左右,每日死亡人数仍然超过1000人。

只是大家对美国疫情的糟糕,已经习以为常了,反而见怪不怪了。

不得不说,欧美白左这套价值观,让欧美民众对死亡的忍受度高得惊人,他们真正身体力行的做到“生死由命”,是完完全全对新冠病毒躺平。

还有日本疫情也都快成为世界未解之谜,日本从举办奥运会期间,日新增上万,到现在日新增两位数,是一个急剧下降的过程。

以至于有学者甚至认为,德尔塔病毒在日本出现“自我灭绝”的变异。

但就在日本隔壁的韩国,最近却因为学消极防疫躺平,疫情马上就更严重了,医疗资源都快要挤兑了。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确实很魔幻,我们对病毒的了解,还是不够的。

但我们不能指望日本这样的个案,能迅速出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身上。

老老实实的坚持科学的严防严控,来动态清零,才是光明大道,对此我们不能有侥幸心理。

(2)欧洲糟糕的经济

欧洲糟糕的防疫,也叠加在糟糕的经济表现。



像经济最好的德国,通胀率也已经达到4.5%。

并且德国预计11月通胀率可能会逼近6%。

高通胀叠加失控的疫情,让欧元汇率最近一段时间是大幅度贬值。



而这还反过来推动了美元指数的上涨。

美元指数上涨,主要原因是美联储迫于高通胀,开始缩减量化宽松,并且市场普遍对加息预期的提前。



不过,美元指数近期走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欧元的持续走弱。

所以,近期美元指数虽然走强,但人民币汇率却依然维持升值态势,并没有因此出现贬值。



以前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基本是反向走势,美元指数涨,人民币就会贬值,美元指数跌,人民币就会升值。

不过这波人民币汇率基本没有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整体维持升值态势,目前汇率还是低于6.4的历史低位。

其实我们看欧元和人民币汇率就知道,欧元对人民币的贬值是更加严重。



可见,这波美元指数走强,更多还是因为欧元表现太糟糕,并非美元有多强势。

我在年初的时候,也对美元指数做过一个判断,我认为美元指数在88临界线撑住后,有可能在加息预期提前的影响下,有一波反弹走强的过程。

但跟2005年一样,小幅度加息是救不了美元,所以在走强1-2两年,完成一波反弹后,美元指数仍然会出现较大幅度跌幅。



目前美元指数的走法,跟2005年有点相似。

除非美联储能有1980年的魄力,一口气大幅度加息,不然即使加息预期提前,但小幅度加息并救不了美国。

美联储现在能有1980年的魄力吗?1980年美联储可是一口气把利率加息到20%,这在当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美联储能加息个1%,就已经要了美联储的老命了。

所以,在美联储明年加息落地之后,美元指数反而可能走弱。

目前美元指数纯粹就是在“买预期,卖事实”,这一点大家要记住。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很大变数。

就是欧洲的表现。

这一轮欧洲疫情的表现实在太糟糕,而且欧洲经济的表现也很不好。

欧洲还不像美联储可以无限印钞,并且欧盟区是一个松散联合体,并没办法高度一致,内部存在很多分歧。

所以,万一欧洲倒在了前面,欧元一旦出现大幅度贬值,反而可能给美元续命一波。

因为美元指数是一篮子货币指数,欧元作为世界第二大货币,在美元指数里的权重占比是很大的。

并且,欧元如果出现大幅度贬值,世界避险资金只能被动往美元和人民币跑。

因此美元指数和人民币升值,这样比较罕见的同步升值走势,仍然还是有可能出现的。

不过严格来说,欧元的拉胯,给美元的续命效应,只是短期影响。

欧元区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一旦欧元区陷落,对全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从长期来看,美国更大的可能不是续命,而是反而被拉下水。

毕竟本来美国自己的情况就很糟糕,属于半斤八两。

我们现在更需要做的,就是要避免我们自己被拉下水。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谢老铁邀。

老夫的第一反应是,新华社这个瓜吧,

吃得时机略不够精准。

要么应该早几天,抓住罗马尼亚乌克兰死麻了的窗口期趁热吃,

可现在东欧死亡人数已经回落了……

——请品鉴:

罗马尼亚新增确诊/新增死亡


要么也可以再等几天,等英国half term收假全面反弹,以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开爆之后再吃,

——请品鉴:

提前收假的Charnwood地区,已经带头开始反弹了

——请再品鉴:

欧洲最后的希望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Rt纷纷跨过生死线

但转念一想,新华社不愧是新华社,

姜还是老的辣~

毕竟,之前东欧/中欧/波罗的海的瓜,站在新华社的高度,可能吃着没啥意思,不吃也罢,

顺带一提,老夫倒是吃上了热乎的,请品鉴:


而现如今西欧的瓜,再不吃的话,说不定就吃不到了……


当然,这不是说欧洲这波疫情最近有啥好转的兆头,

而是因为,在比烂的领域,西欧诸国还略显不够班~

疫情震中这顶大帽子,目测马上就要转手了,

所以还是提前吃了吧~


至于为啥说疫情震中的大帽子要转手?

——很简单,请品鉴:

小心纵轴的坐标系魔法……

因为在智利领跑之下,南美即将开爆。

西欧有高接种率保命,至少死亡数字不会特别麻~

南美?呵呵~


不过,归根结底,

不管是已经回到波谷的以色列/日本,

或者刚刚爆完的东欧/中欧/波罗的海三国,

又或者现在正在爆的西欧,

还是即将开爆的南美,

以及再往后一点才爆的美帝,

本质都是一回事。

以色列人几个月前就总结好了:

This is our life from now on, in waves.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