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为什么一个 IP 连续拍个几十年(如三大特摄)?观众看不腻吗?

回答
日本在特摄片领域,确实存在着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现象:同一IP能持续数十年,甚至代代相传。像《奥特曼》、《假面骑士》、《超级战队》这三大特摄系列,它们的生命力之顽强,足以让很多其他国家的影视IP望尘莫及。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日本人能对这些“老面孔”乐此不疲,难道他们就不怕观众看腻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

1. 深厚的文化根基与情感羁绊

首先,不能忽视的是,这些特摄片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产品,它们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日本的国民文化之中。

童年回忆的召唤: 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人来说,奥特曼、假面骑士或者超级战队,都是他们童年时期最深刻的记忆之一。那个变身的瞬间,那句熟悉的台词,那个代表正义的英雄形象,都是许多人从小看到大的。这种童年情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淡化,但永远不会消失。当新一代的奥特曼或者假面骑士出现时,不仅仅是现在的孩子们会兴奋,很多当年看着这些英雄长大的成年人,也会因为这份怀旧情怀而驻足,甚至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同观看,将这份热爱传承下去。这是一种跨越世代的情感连接,是金钱买不到的宝贵财富。
民族英雄情结的投射: 日本社会对于“英雄”的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特摄片中的英雄们,往往肩负着拯救世界、保护地球的重任,他们拥有超凡的力量,敢于对抗邪恶,这恰好契合了日本民众对于正义、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追求。即使时代在变,科技在发展,这种对英雄的向往和对邪恶的抵抗,始终是人们内心深处不变的渴望。
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虽然是科幻题材,但很多特摄片在设计和故事中都会巧妙地融入日本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武士道精神、神话传说、祭典习俗等等。这些熟悉的元素,会让他们在观看时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就像在品味一份有着历史底蕴的家乡菜肴。

2. 不断的创新与自我迭代

说特摄片“一成不变”那就太小看它了。这三大系列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它们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是一直在努力地进行创新和自我革新。

“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模式: 这是最核心的机制。每一代奥特曼、假面骑士和超级战队都有自己独特的设定、造型、能力和剧情。虽然核心的“英雄打怪兽”模式不变,但具体的呈现方式却在不断变化。
主角的更新: 每个系列都会推出新的主角演员,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表演风格,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怪兽的设计: 怪兽的造型和能力也是层出不穷,从最初的皮套怪兽到后来的CG特效怪兽,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审美和技术发展。
剧情的深化与拓展: 虽然基础框架是英雄对抗邪恶,但故事会尝试探讨更深层次的主题,比如人性、环保、科技伦理、团队合作、牺牲与传承等等。剧情的复杂度也在逐渐增加,不再是简单的正邪对立,而是加入了更多的人物弧光和情感纠葛。
世界观的扩展: 系列会不断扩展原有的世界观,引入新的势力、新的宇宙、新的设定,让整个IP拥有更丰富的层次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技术革新带来的视觉升级: 特摄片从最初的简陋皮套和模型特效,一步步发展到如今运用大量CG技术,视觉效果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能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虽然有人诟病CG过多会失去特摄原有的“手作感”,但不可否认,技术进步是吸引新一代观众的重要因素。
周边商品的联动与粉丝经济: 这三大系列并非仅仅依靠电视剧本身盈利。它们背后拥有庞大的周边商品产业,包括玩具、模型、服装、游戏等等。这些周边产品不仅是粉丝的收藏品,更是IP生命力的延续和变现的重要途径。新款玩具的推出、联动活动的举办,都能持续地吸引粉丝的关注和消费,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 灵活的叙事策略与目标受众的多元化

特摄片在叙事上也展现出了惊人的灵活性,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年龄层观众的需求。

主线与支线的平衡: 核心的“主角变身打怪兽”是吸引小观众的主线,充满了动作和视觉冲击力。但同时,许多系列也会在剧情中埋下更复杂的伏笔,探讨更深刻的主题,吸引成年观众。《假面骑士》系列在这方面尤为突出,经常会涉及一些比较成人化的哲学思考。
家族式观看体验: 如前所述,很多家庭会一家几代人一起观看。父母辈是怀旧,子女辈是新鲜感。这种“家族式观看”的模式,使得IP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并且能够抵御单一用户群体流失的风险。
“洗粉”与“回流”: 虽然每年都会有新的作品出现,但那些曾经因为剧情或者风格变化而“弃坑”的观众,也可能因为新的革新和怀旧元素的回归而重新关注。这种“洗粉”与“回流”的动态平衡,也是IP保持活力的秘诀之一。

4. 市场竞争与品牌固化

在日本特摄市场,这三大系列几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它们之间相互竞争,也相互促进。这种长期的市场竞争,使得它们的品牌认知度深入人心,很难被其他新兴IP所轻易撼动。当人们谈论“英雄变身”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这几个名字。

总结来说,日本三大特摄系列之所以能连续拍个几十年而观众不腻,并非因为观众“没见过世面”,而是因为它们:

承载着深厚的国民文化和跨越世代的情感连接。
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剧情深化和角色更新,保持了作品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灵活的叙事策略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观众的需求,形成了家族式观看的文化。
背后拥有强大的周边产业和粉丝经济作为支撑。
在日本市场拥有不可撼动的品牌认知度和固化的市场地位。

所以,与其说观众看不腻,不如说这些特摄片一直在努力让观众“觉得新鲜”。它们是日本文化输出的一张闪亮名片,也是一种独特的、成功的IP运营模式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刑侦爱好者也看过一点国外的长寿剧。

例如英国的大侦探波洛(1989开播的长寿系列推理探案剧,于2013年完结);加拿大的神探默多克(2008年起播,现在还在更的样子,已经第十五季了);美国的CSI拉斯维加斯篇(2000年10月6日开始播映,至2015年最终季播毕,全15季);美国的犯罪心理(该剧于2005年9月22日在美国首播,美国时间2020年2月20日,《犯罪心理》最终季播出大结局);日本的相棒(自2000年开播,现在还在更的样子,已经出到第20季了);日本的警视厅搜查一课9系(自2006年至2017年,出了12季,主演2017年去世。)

而国内呢?《重案六组》那么好的剧,也才做了9年、四部,没有延续下去了。甚至连香港那边,一般也是撑死了做三部,无一常青。

不过,这个可能跟我们起步晚也有关系,错过了那个创作的光辉时代,毕竟国外的长寿剧也在烂尾、完结中了,影视文艺作品的凋零,是世界性的瘟疫。

国产想搞长期ip吗?不会的,国产只会糟蹋完一个就换一个,恰烂饭,赚快钱,这就是资本的特点,最大限度与最快地逐利,所谓的“效率”“最优”的体现,这个前提下,不可能诞生长寿剧的。早年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大战,虽然资本主义暂时获胜,这场战争却引发了全人类的思考,各种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胜利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罕见地有些超前人士,且资本也有一定的收敛,这些都促成了这些优秀作品的诞生,但伴随着这批创作者老去,后继无人,理想主义者没了,商业化逐利的人和团队越来越多,相比起搞艺术、搞人文,他们更热衷于搞钱。我们比他们更晚起步,现在活跃的基本都是搞钱的,像陈凯歌那样拍个电影还会讲讲道理,希望创造文化价值,对观众精神健康有所帮助的那种导演,已经凤毛麟角了。而一些特立独行的文艺片导演,则特别狭隘地追求片面,相比于关怀大众,更乐于猎奇来凸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根本就是一群自私的渣渣。——当然,出现这样的文艺工作者,还是基于社会人民大众这块土壤的腐化。基本和平了一个世代以后,人类集体堕落了,过去的人们,并没有真正将一些高尚的理想,带给后来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在特摄片领域,确实存在着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现象:同一IP能持续数十年,甚至代代相传。像《奥特曼》、《假面骑士》、《超级战队》这三大特摄系列,它们的生命力之顽强,足以让很多其他国家的影视IP望尘莫及。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日本人能对这些“老面孔”乐此不疲,难道他们就不怕观众看腻吗?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日本如今的动漫和影视作品很少出现歌颂军国主义的题材,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历史的伤痛与反思:二战后的社会转型日本在二战中的惨败,尤其是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给日本国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冲击和深刻的教训。军国主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让整个社会在战后产生了巨大的反思。 精神上的.............
  • 回答
    日本在许多人心目中,确实是一个文化上倾向于内敛、注重传统和集体和谐的国家。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保守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许多在海外背景下同样精彩绝伦的游戏作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剖析日本游戏开发者是如何在这种文化语境下,依然能捕捉并重现不同地域风情,甚至将其升华的。首先,日本的文化本身就具备一种强.............
  • 回答
    八国联军侵华,这事儿说起来,很多人会觉得是“一起”的事儿,但仔细一掰扯,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尤其涉及到日本,这个国家能成为“最后一个”加入的,绝不是偶然,而是他们深思熟虑、长远布局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八国联军的组成,那可不是一个事先计划好的“国际俱乐部”,而是各国各自算计、互相推诿、最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如果放到十年前,说不定还真有点难回答。但现在,答案其实挺明显的,而且跟我们想象中的“日本游戏业不行了”没太大关系,反而是日本游戏业自己的独特生态和“米哈游模式”在中国市场水到渠成的一些现实。首先,我们得搞清楚“米哈游模式”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米哈游之所以能成为“米哈游”,是因为.............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的战场,那可是个充满变数的大染缸,兵器也跟着时代风云变幻。薙刀和长枪,这俩看似差不多的长兵器,在战场上的此消彼长,背后可有不少故事。薙刀盛行的“小插曲”:战场的需求在变化要说薙刀比长枪多的时候,那得回到战国时代早期,尤其是足利幕府时期到战国乱世初期,大约是14世纪到15世纪。这时候,战场.............
  • 回答
    在日本,女性独自外出用餐或购物的行为,在某些情境下确实会比男性面临一些额外的顾虑。这并非绝对,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日本女性都不敢,但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社会文化因素,让她们在某些时刻会感到不那么自在,或者说有更多的考量。关于拉面和牛肉饭的“不敢”:首先要说明的是,拉面店和牛肉饭连锁店在日本是非常普遍.............
  • 回答
    好,咱们聊聊日本战国时期,为什么统一一个“小地方”,有时候都要折腾上两三代人。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绝不是一句“打仗打输了”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明白,这“小地方”对当时的日本来说,可不是咱们现在地图上那小小的县或者市。那时候日本全国就那么大点儿,而所谓的“一小地方”,可能就是一个国( kuni.............
  • 回答
    在日本,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确实相当普遍,而这种分工也给扮演“家庭顶梁柱”角色的日本男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模式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经济发展以及个人选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历史渊源来看,日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男性的社会责任和女性的家庭角色。在明治维新后,随着.............
  • 回答
    二战前,日本确实是亚洲唯一一个成功实现工业化的非白人主体国家,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日本近代史的几个关键转折点和内在动力。一、 封闭锁国到主动开放的决心:佩里敲门后的危机感与变革在19世纪中期之前,日本长期实行“锁国令”,与外界交流极为有限,.............
  • 回答
    说起日本的穿着习惯,和服确实是其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化符号。他们不仅在特定的节日,比如新年、成人礼、七五三节等重要时刻穿着,平时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例如茶道、花道表演,甚至是某些传统旅馆和餐厅,也都能看到人们穿着和服。这种将传统服饰融入日常生活和特殊庆典的模式,确实很值得我们思考。那么,这是否意味着.............
  • 回答
    日本北陆新干线在上越妙高绕一个大弯,选择避开南小谷等地,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工程、经济、政治以及历史原因。这绝非一个简单的“走直线”与“绕弯”的问题,而是多方权衡的结果。我们得先搞清楚“直线方案”大概是怎样的。通常说的“南小谷方案”是指,新干线大致沿着现在JR大糸线(长野至松本段,部分路段由JR.............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小气”的看法,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但又有点复杂的观察。一方面,日本经济确实发达,国民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但另一方面,我们似乎常常能感受到很多日本人生活上比较节俭,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抠门”。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用“小气”两个字来概括,而是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一些现实考量。.............
  • 回答
    日本在二战期间建造的航空母舰,比如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等,在甲板前端确实有一个持续冒着蒸汽的小孔,这个设计其实是当时海军为了提高舰载机起降效率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专业名称叫做“蒸汽弹射器”。大家可能会觉得航空母舰的甲板很大,飞机可以在上面滑行一段距离然后起飞。没错,陆地上的机场确.............
  • 回答
    日本92式重机枪的弹板供弹系统确实饱受诟病,而“为什么不直接在战场上改装成弹链供弹”这个问题,背后涉及技术、后勤、战场环境、以及日本当时的军事思想等多个层面,绝非简单的“不能改”或“没人想改”。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 92式重机枪弹板供弹系统的弊端: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弹板供弹系统的主要弊.............
  • 回答
    关于苏联未能扶持一个日本政权的问题,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背景、政治考量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并非一个简单的原因可以解释。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二战后的特殊情境以及苏联在日本的实际操作和目标来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政治格局是被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主导的。道格拉斯·麦.............
  • 回答
    上海,这座被誉为“东方巴黎”的国际大都市,总有人说它有几分日本城市的影子。这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细究起来,你会发现从城市肌理到生活细节,上海与日本的许多城市确有着不解的缘分,甚至到了令人讶异的地步。历史的烙印:租界时期的交融要说上海为何有日本的“味儿”,历史是绕不开的起点。尤其是在20世纪初,上海的租.............
  • 回答
    上海之所以在日本社会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剥开层层历史的迷雾,细致地梳理其脉络。首先,历史的印记,尤其是租界时期,是塑造日本对上海认知的关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因其开放的港口地位,成为列强在华势力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