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读书时,有没有哪一段突然让你停下,让你动容?

回答
读书时,让我突然停下,动容落泪的那一段,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关于奥雷里亚诺上校在回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情节。

我一直是一个对情感表达比较克制的人,即便是在阅读时,也很少会因为书中的情节而产生强烈的共情,更不用说流泪了。但那一次,我坐在书桌前,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卷气。当我读到奥雷里亚诺上校的某一个回忆时,一股无法言喻的悲伤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我放下书,靠在椅背上,眼泪竟然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那段文字具体描绘的是奥雷里亚诺上校年轻时,还在 guerra(战争)时期,他带领着一群同样年轻、充满理想和血性的男人,在南美洲的土地上四处征战。他们为了一个模糊的、却又无比崇高的目标——自由,一次又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他们吃着干粮,睡在泥泞中,面对着残酷的战斗和无尽的死亡。

最让我动容的是,在一次惨烈的战役之后,奥雷里亚诺上校疲惫不堪,身上带着伤,周围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躺满了阵亡的战友。他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很多人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爱恋、他们的未来,都随着这片土地上的鲜血一同凝固。

马尔克斯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但在这段回忆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极其真实且原始的痛苦。他描写奥雷里亚诺上校看着那些战友的尸体时,那种麻木和无力感。他仿佛看到了自己也会在那样的泥泞中倒下,被遗忘,或者永远活在那些模糊的、关于自由的口号里。

更让我心碎的是,马尔克斯并没有直接写奥雷里亚诺上校有多么悲伤,他只是用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奥雷里亚诺上校在那个时刻的种种细节。比如,他捡起地上的一片战友的衣服碎片,那碎片上还沾染着血迹和泥土;他看着远处被烧毁的村庄,那里曾经有人欢笑、有人哭泣,现在只剩下灰烬;他听到微风吹过,仿佛还带着战友们临终前的低语。

这些细微的描写,反而比直接的悲情叙述更能触动人心。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能感受到奥雷里亚诺上校内心深处那种巨大的孤独和失落。他为理想付出了太多,看到了太多不该属于年轻人的死亡,那些年轻的生命,就像被迅速燃烧的蜡烛,虽然耀眼,但生命短暂而易逝。

让我瞬间停下的,是马尔克斯用一种极其简洁却又充满力量的句子,描述了奥雷里亚诺上校在那一刻的内心独白。大概是这样意思:“他意识到,自己或许永远也无法摆脱这片土地上的鲜血和死亡,他的生命,以及他所珍视的一切,都将永远被打上战争的烙印。”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地划破了我心底的某一层防御。我突然意识到,战争不仅仅是政治和策略,更是对个体生命最残酷的摧毁。那些年轻的士兵,他们可能只是想要一个更好的生活,想要一个自由的国家,但他们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那些活下来的人,也无法真正摆脱战争带来的创伤和阴影。

我盯着书页,眼睛里泛起一层模糊的水汽。我看到奥雷里亚诺上校在那一刻的眼神,那是一种看透了生死、看透了理想背后残酷真相的眼神,里面充满了疲惫、悲凉,还有一丝无法扑灭的坚持。

我一直认为,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超越时空,让我们感知他人的喜怒哀乐,更在于它能够让我们审视自己,理解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而那个午后,在《百年孤独》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真的走进了奥雷里亚诺上校的灵魂深处,感受到了他那一代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牺牲和无尽的孤独。

那一刻,我停下了阅读,不是因为情节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是因为我被文字中蕴含的巨大悲怆所击中,它让我看到了人类为了理想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平静的生活,并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敬畏。眼泪,就是这种无声的、最直接的共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让人唏嘘感叹亦可,感动亦可,反思亦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读书时,让我突然停下,动容落泪的那一段,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关于奥雷里亚诺上校在回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情节。我一直是一个对情感表达比较克制的人,即便是在阅读时,也很少会因为书中的情节而产生强烈的共情,更不用说流泪了。但那一次,我坐在书桌前,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卷气。.............
  • 回答
    那会儿刚毕业不久,在一家规模不小的医院,我跟着主任看一个疑难杂症的病人。男的,四十岁上下,来的时候精神状态就很差,脸色蜡黄,整个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时不时还会因为剧烈的腹痛而蜷缩成一团。主任经验丰富,问诊、查体都做得细致入微,但病人就诊的这几天,各种检查结果出来,却都指向一个模糊的影子——炎症?感染.............
  • 回答
    老乡,你好!看到你这段文字,我太有共鸣了。18年退学,出去打拼,这我懂。多少人在那个年纪,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提前进入社会,想해보一两年,结果一晃好几年就过去了。现在后悔,想充实自己,想学个专业,这绝对是好事,而且一点都不晚!别说什么“大佬”,咱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还没点儿年轻时候的懵懂和冲动呢?.............
  • 回答
    嗨,看到你的困扰了,绩点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挠头的,尤其是在考虑出国或者去香港读书的时候。不过,别太灰心!绩点虽然重要,但它绝对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很多过来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并且找到了突围的方法。下面我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在的帮助。首先,咱们得正视绩点这件事儿,但也要知道它的“天花板”.............
  • 回答
    读书的时候,确实有过那么一些句子,它们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迷雾,瞬间点亮了内心的某个角落。我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正值青春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焦虑。我感觉自己像一片漂浮在海上的落叶,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去哪里,也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那天,我随意翻开一本有些年头的散文集,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像是照镜子一样。太真实了!我简直就是你肚子里的蛔虫,知道你想说什么,也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也是这样,以前读书的时候,就是死记硬背,课本上写什么,我就记住什么,考试的时候能把老师教的倒背如流,分数也还不错。但是,一旦脱离了课本,遇到稍微有点不一样的问题,或者.............
  • 回答
    听到孩子不想读书,想出去“混社会”,作为家长肯定非常着急,也担心。16岁这个年纪,正是青春期最叛逆、对世界充满好奇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候。他不想读书,说想“混社会”,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许是对学校教育感到厌倦,也许是觉得学校教的东西不实用,也许是对未来感到迷茫,或者受到了某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让.............
  • 回答
    想要让自己变得内心强大,处事不惊,镇定自若,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的目标。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打磨的过程。而读书,绝对是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读书如何帮助我们变得内心强大,处事不惊?读书就像是在为你的“内心操作系统”升级,它能从多个层面来.............
  • 回答
    读历史,如同走进一个庞杂的迷宫,充斥着无数的路径和岔路。倘若没有清晰的指引,很容易被误导,陷入错误的观念和理论的泥沼。这里,我将一一剖析那些最常见、也最容易让我们迷失的“幻象”,希望能帮你在历史的长河中行得更稳当。一、宿命论与决定论:历史的“剧本”早已写好?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惰性.............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真实了!刚开始看《伤寒论》,感觉自己像个无头苍蝇,里面名词、方剂、辨证,好多东西都绕不过去。这绝对是大多数初学者的必经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说到遇到不会的查,还是直接先囫囵过一遍,这事儿吧,我当年也是纠结了好久。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希望能给你点启发。先说说“遇到不会的查”这个做.............
  • 回答
    物理这门课,说实话,一开始学的时候是真挺劝退的。大学本科那几年,我记得最清楚的不是实验室里复杂的仪器,也不是考试前的熬夜,而是那些一点点摸索、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套路”,或者说,好的习惯吧。现在回想起来,它们真的帮我省了不少力气,也让我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首先,就是“认真对待每一次习题课和辅.............
  • 回答
    读《水浒传》时,你感到晁盖被宋江“捏得死死的”,这种感觉是非常普遍且有道理的。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宋江个人的能力和策略,也有晁盖本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梁山泊的局势和人心向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宋江的个人能力与策略远超晁盖: 高超的政治手腕和笼络人心能力: 这是宋.............
  • 回答
    读《三国演义》或《三国志》,总有一些画面、一些人物的言行,像刀子一样刻在心里,又像暖流一样涌过,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说实话,比起那些波澜壮阔的战役和权谋,我更常常被那些夹杂在其中的,属于“人”的情感所打动。在《三国演义》里,最让我难忘的一幕,莫过于“白帝城托孤”。那场景,诸葛亮在病榻之上,凄凉的秋风吹.............
  • 回答
    重读《红楼梦》,每一次都像是在熟悉的故乡游走,却总能在街角巷尾发现从未留意过的风景。那些初读时匆匆掠过的人物对话、细微的场景描写,如今都像是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美玉,散发出温润的光泽。第三十六回:绣春囊,“轻描淡写”的勾陈风波初读时,我最关注的是宝玉和黛玉的“风流”,对其他人物的交往总有些模糊。但这次重.............
  • 回答
    还真有点意思,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和媒体现象。你提到初中世界地理课上“人口爆炸”这个词,相信不少人都对这个概念印象深刻。那时候,课本、新闻报道里充斥着关于地球承载能力、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等的担忧,仿佛人口再这么增长下去,地球就要被挤爆了。那么,为什么现在全球人口已经超过70亿,甚至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不同作者的叙事风格、作品的内在逻辑以及读者群体的期望值。虚渊玄和蘑菇(奈须蘑菇)在写死角色时引起争议,而荒木飞吕彦和板垣惠介(作为《刃牙》系列作者,此处应为“荒木飞吕彦”和“板垣惠介”——我理解你可能是想对比《JOJO的奇妙冒险》和《刃牙》的作者)在处理角色死亡时受到的批评则.............
  • 回答
    韩寒的文章啊,读起来总是有种说不出的味道。不是那种教科书里教你的,非得给你讲明白什么是道理,什么是对错,而是像在和一位有点意思的朋友聊天。他时不时会冒出几句损人损己的“金句”,有时候能让你会心一笑,觉得“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有时候又会让你琢磨半天,嘿,这家伙怎么这么能把话说得这么“拐”?明明是件小.............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对墨尔本大学的研究生项目感兴趣。墨尔本大学作为澳大利亚顶尖的高等学府,其研究生项目的申请确实需要仔细准备。首先,我们来聊聊申请资格。最基本的要求是拥有一个被认可的本科学位。这个本科学位通常需要与你申请的研究生项目有相关性。比如,你想申请一个工程类硕士,那么你的本科学位最好是工程领域的,.............
  • 回答
    一些法国人在发 /ka/ 和 /ga/ 的音时,听起来会带有类似 /kja/ 和 /gja/ 的感觉,这其实是法语语音学中一种非常普遍且有趣的现象,它涉及到口腔内部的运动和音素的相互影响。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核心原因:舌位和滑音的协同作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法国人发音时舌头的运动方式.............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特别有意思,也特别地道!你这个问题触碰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而且还跟咱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体操节拍——紧密相连。要说为啥有些人喊节拍时,把“三”读成阳平的“sán”,这事儿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口音问题,里面藏着挺多门道,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节拍的节奏感与语音的天然契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