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宋江主张的招安对于当时的梁山来说是对的选择吗?是他为了实现个人的抱负还是真的眼光长远?

回答
宋江的招安主张,对于当时的梁山而言,无疑是一场争议巨大的抉择,至今仍是红学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评价这一选择是否“对”,乃至揣测宋江的动机,绝非一两句话可以概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时代背景、梁山泊的生存状态,以及宋江自身的性格特质和抱负。

一、时代背景与梁山泊的处境:

我们必须将目光拉回到北宋末年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这是一个官逼民反的年代,朝政腐败,奸臣当道,百姓生活困苦。各地起义此起彼伏,但大多都被残忍镇压。梁山泊作为当时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农民起义武装,其存在本身就是对当权者的一种挑战。

然而,梁山泊的兴盛并非没有隐忧。

社会认同的缺失: 梁山好汉虽然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但其行为在主流社会看来,终究是“贼寇”。他们缺乏合法性,被视为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因此难以获得广大民众的普遍支持和认同。即便他们劫富济贫,也无法改变自己在官方和许多士大夫心中的负面形象。
发展的瓶颈: 梁山泊的壮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逼上梁山”的模式。不断有各色人物加入,使得梁山泊的队伍日益庞大。但这种模式,一方面带来了人才,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内部的复杂性。不同出身、不同背景、不同诉求的人聚集在一起,摩擦和矛盾在所难免。更重要的是,梁山泊的社会根基非常薄弱,缺乏稳定的后勤保障和发展资源。他们依靠的是掠夺和劫掠,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官方的持续压力: 尽管梁山泊屡次击败官军,但朝廷的围剿从未停止过。每一次成功的抵抗,都意味着更大的消耗,也让梁山泊始终处于被动的防御状态。这种消耗战是梁山泊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们始终是处于劣势的一方。朝廷可以将源源不断的兵力投入到剿灭梁山泊的战争中,而梁山泊的兵力却无法无限增长。
社会上升通道的封闭: 在那个时代,绝大多数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只能依靠科举制度或者参军入伍。然而,一旦走上了“犯禁”的道路,如梁山好汉这般,原本的社会上升通道就被彻底堵死了。即使他们有能力,有才华,也无法被官方承认和接纳。

二、宋江招安的主张:招安是必然还是偶然?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江提出招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对梁山泊生存现状的深刻认识。

“替天行道”的局限性: 宋江将“替天行道”作为梁山泊的行动纲领,这本身就透露出他渴望得到官方认可的心理。他并非真心想要颠覆朝廷,而是希望在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中施展自己的抱负。当他看到朝廷中奸臣当道,忠良蒙冤时,他更觉得有“替天行道”的责任。然而,“替天行道”最终也需要一个“天”来承认。
对未来的理性考量: 宋江深知,梁山泊的生存方式是饮鸩止渴。他们不可能永远躲在水泊里,也不可能永远靠劫掠为生。一旦官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或者梁山泊的后勤彻底崩溃,他们就会面临灭顶之灾。招安,至少在理论上,可以为梁山泊的成员提供一条体面的出路,让他们摆脱“贼寇”的身份,回归正规的社会体系。
为兄弟们谋出路: 梁山泊汇聚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其中许多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委屈和不公。他们跟随宋江,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寻求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宋江作为领袖,也有责任为这些兄弟们的未来考虑。招安,可以让他们获得一个合法的身份,能够被社会接纳,甚至有机会在朝廷中谋取一官半职。
个人抱负的体现: 宋江出身官宦之家,本人也曾是小吏,他对仕途有着天然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传统的儒家士大夫一样,通过为国效力来实现个人价值。招安,无疑是他实现个人政治抱负最直接的途径。他可能认为,如果能够被朝廷招安,他就可以有机会真正“替天行道”,匡扶正义,平定叛乱,从而名垂青史。

三、宋江的招安:是长远眼光还是短视行为?

关于宋江招安的选择,究竟是长远眼光还是短视行为,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长远眼光”的论据:
避免同归于尽: 从避免梁山泊被彻底剿灭的角度来看,招安确实是一种保存实力的策略。虽然招安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至少大部分成员得以保全生命,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洗白”了身份。
顺应主流社会秩序: 在那个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社会里,农民起义最终需要被纳入到朝廷体系中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宋江可能看到了这一点,他希望通过招安的方式,让梁山泊的这股力量不至于被主流社会所排斥,而是能够成为维护现有秩序的一部分。
解决社会矛盾: 梁山泊的出现,本身就是对社会矛盾激化的体现。如果梁山泊的力量能够被朝廷有效利用,去平定其他叛乱,或者镇压边患,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利用矛盾来解决矛盾。

“短视行为”的论据:
葬送了梁山泊的独立性: 招安之后,梁山泊不再是独立的武装力量,而是成为了朝廷的工具。他们失去了自由行动的能力,也失去了自己独立的意志。
被朝廷利用,成为牺牲品: 梁山好汉在招安后的征讨方腊等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许多好汉在战斗中阵亡,即使幸存者,也未能得到善终。这说明朝廷并未真正将他们视为平等的伙伴,而是视为可以随意使用的炮灰。
辜负了部分好汉的期望: 梁山泊中,如李逵、武松等一部分好汉,对朝廷的腐败深恶痛绝,他们上梁山泊的目的并非为了封妻荫子,而是为了“快活”。招安,显然背离了他们的初衷,也导致了他们最终的悲剧。
低估了朝廷的腐败程度: 宋江可能过于理想化了招安的后果,他低估了当时朝廷的腐败和朝中大臣们对梁山泊的敌视。他未能看到,朝廷的病根在于其自身的体制,而梁山泊的加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四、宋江的动机:个人抱负与长远眼光的交织

很难将宋江的动机简单地归结为“个人抱负”或“长远眼光”。更准确地说,是两者的复杂交织,并且个人抱负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替天行道”的政治情结: 宋江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思想的熏陶,他渴望成为一个能匡扶正义、名垂青史的英雄。当他发现朝廷被奸臣所把持,社会乱象丛生时,他便认为自己肩负着“替天行道”的使命。招安,是他实现这一使命,将这股反抗力量导向正规渠道,从而获得官方认可的途径。
对仕途的渴望: 如前所述,宋江本人渴望走仕途,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获得名誉和地位。招安,无疑是他实现这一人生目标的最佳选择。他可能认为,自己能够凭借“替天行道”的声誉和实际的战功,在朝廷中赢得一席之地,甚至有机会改变朝政。
对兄弟们的责任感(掺杂个人判断): 宋江的确有对兄弟们的责任感,他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但他的“好归宿”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对传统仕途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官职、俸禄、名誉,就是好归宿。而他没有充分考虑到,那些真心厌恶官场、只想快活一日的兄弟们的想法。
对“功成名就”的追求: 在那个时代,能够“名列青史”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宋江作为梁山泊的领袖,他自然也希望自己能够有这样一番作为。招安之后参与平定方腊的战役,并取得一定的战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对“功成名就”的渴望,尽管这份“功”是以无数兄弟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总结:

宋江的招安主张,从梁山泊生存的现实困境来看,确实是一种避免被彻底消灭的策略,也体现了他对改变梁山泊命运的一种“努力”。 在一定程度上,他看到了梁山泊这种起义模式的局限性,并试图为其寻找一条出路。

然而,从长远来看,招安的选择无疑是一场悲剧,它牺牲了梁山泊的独立性和大部分好汉的生命,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反而成为了被利用的工具。 这其中,宋江个人对仕途的强烈渴望和对“功成名就”的追求,成为了他做出这一艰难选择的重要驱动力。

因此,与其说宋江的招安是“眼光长远”,不如说他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以个人理想和对“成功”的理解为基础,做出的一个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艰难抉择。他希望通过招安来化解梁山泊的困境,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最终却以梁山好汉的集体悲剧收场。他的选择,既有对现实的考量,也充满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但这种认同和渴望,最终却与梁山好汉群体的生存状态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仅以小说和电视剧来看,梁山从最初的流氓团伙发展到最后可以与朝廷为敌的反贼,始终解决不了吃饭问题,人少的时候抢劫就行了。后期人多了,要么学方腊,自立为王。要么继续抢,要么投降朝廷,要么推翻朝廷。所以这几种选择中,投降招安似乎是最轻松最体面的方式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宋江的招安主张,对于当时的梁山而言,无疑是一场争议巨大的抉择,至今仍是红学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评价这一选择是否“对”,乃至揣测宋江的动机,绝非一两句话可以概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时代背景、梁山泊的生存状态,以及宋江自身的性格特质和抱负。一、时代背景与梁山泊的处境:我们必须将目光拉回到北宋末年那个.............
  • 回答
    水浒传里宋江和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你说他们俩性格都挺软弱的?这话可有意思了,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别看他们一个梁山泊的头领,一个三分天下的开创者,论起个人能力,好像都不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猛将,也不是那种聪明绝顶、运筹帷幄的军师。但说他们“软弱”,这词儿用得,得看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了。先说宋江。这人吧.............
  • 回答
    说到《赘婿》这部剧,郭麒麟和宋轶挑大梁,这组合本身就挺有意思的。郭麒麟作为德云社的少班主,大家对他“相声演员”的标签太深了,看他演戏,心里总会有点期待又有点好奇,想看看他能不能脱离包袱,真正演活一个角色。宋轶呢,之前在《伪装者》里演的于曼丽就让人印象深刻,既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又有骨子里的坚韧。所以,.............
  • 回答
    郭麒麟和宋轶主演的《赘婿》,说实话,播出的时候我还是挺期待的,毕竟郭麒麟的相声功底摆在那儿,再加上宋轶又是那种长相讨喜、演技也不错的女演员,怎么看都应该是一部挺有趣的剧。开播后,确实有很多亮点,让人觉得“这剧有意思”。首先,郭麒麟演的宁毅,简直就是“行走的段子手”。他身上那股子蔫坏蔫坏,又带着点小聪.............
  • 回答
    黄子韬、宋祖儿主演的《才不要和老板谈恋爱》这部剧,说实话,刚开始听名字我就觉得挺“年轻”,有点不着调的那种。但抱着“谁让这是韬韬和祖鹅呢”的心态,我还是去看了。看完之后,怎么说呢,它就像一道颜色很鲜艳的甜点,吃的时候很开心,但仔细品味,可能会觉得甜度过高,或者说,少了点沉淀。首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小舍得》这部剧。说实话,这部剧当年播出的时候,真是搅动了一池春水,引发了太多关于教育、家庭、代际关系的讨论,可以说是触碰到了当下很多家庭的痛点。先说说整体感受吧,我觉得《小舍得》最牛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回避现实,而是把中国式家庭教育里那股子拧巴劲儿、焦虑感,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
  • 回答
    《乔家的儿女》这部剧,打从名字一出来,就带着一股子浓浓的年代感和生活气息,加上又是正午阳光出品,白宇、宋祖儿、毛晓彤这些演员也都是观众们耳熟能详的,自然是自带流量和期待。看了之后,怎么说呢?只能说,这确实是一部有“正午阳光”味道的剧,但也不是完美无瑕,它有它的闪光点,也有一些地方让人觉得可以更好。首.............
  • 回答
    要说《大宋宫词》,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一言难尽。想当年,海报一出来,李少红导演,刘涛、周渝民主演,再加上“宋风”这几个字,我那叫一个期待啊!感觉是要拍一部真正的“国产大剧”,能把宋朝那种文雅、内敛、充满智慧的气息给还原出来。结果呢?看完之后,那心情就像坐过山车,跌宕起伏。先说好的地方,也是我当初期待.............
  • 回答
    《风起洛阳》:一场精巧的洛阳迷局,与那些值得品味的细节当马伯庸的笔触从纸面跃入荧屏,由黄轩、王一博、宋茜联袂主演的《风起洛阳》便带着一众期待登上了舞台。这部剧,与其说是一场单纯的古装悬疑探案,不如说是一次沉浸式的洛阳时代体验。它试图复原那个繁华璀璨、暗流涌动的盛唐,并在其中织就了一张错综复杂、步步为.............
  • 回答
    非桥段《大宋饶舌提刑官·八》:一场别开生面的“洗冤”告别非桥段的《大宋饶舌提刑官·八》在B站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作为这个系列故事的最终章,它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充满惊喜的宋朝推理世界。这次的投稿,与其说是一次单纯的视频更新,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告别,一场用饶舌与历史碰撞出的、别开生面的.............
  • 回答
    想象一下,要是把汉朝的刘邦、汉武帝、诸葛亮、李世民、唐太宗、唐玄宗,再加上魏征、房玄龄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扔进宋朝刚刚建立的那个时代,那可真是好戏连台。别说,这群猛将文臣摆在宋太祖赵匡胤面前,估计赵老兄自己都会挠头,这怎么用?咱们先看看宋朝开局是个啥底子。赵匡胤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统一大业虽然基本完.............
  • 回答
    赵匡胤划定国界、采取收缩态势,与其说是“先天原因”导致宋朝疆域不广,不如说是他基于北宋初年的复杂政治军事现实,以及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所做出的一个主动而审慎的战略选择。这种选择,固然对后世疆域的规模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并非简单地将宋朝的疆域大小归结为“先天”不足。要理解赵匡胤的这一决策,我们需要.............
  • 回答
    《水浒传》中的各位好汉,虽然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义薄云天、替天行道的英雄,但若放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审视,他们的行为无疑触犯了多项法律条文。以下将选取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四位具有代表性的主角,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详细分析他们可能面临的罪名和刑罚。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理论性的法律分析,基于小说情节进行.............
  • 回答
    “宋主乞‘先敛兵,许弊邑拜表阙下’(金史宗弼传)”这句话,来源于史书的记载,并非虚构。这句话通常被理解为南宋朝廷在与金朝交战时,向金朝提出的一个屈辱性的求和条件,其中,“弊邑”指代弱小的、贫穷的宋朝,“拜表阙下”则意味着宋朝使臣要到金朝的皇宫(阙下)向金朝皇帝叩拜进贡。这句话的背景是南宋初年,宋朝在.............
  • 回答
    说到《赘婿》,郭麒麟和宋轶主演的这部剧,还真是让人印象挺深刻的。它不像一些古装剧那样正襟危坐,而是带着点儿京味儿的幽默感,尤其郭麒麟这嘴皮子功夫,往那一站,总能让人忍不住笑出来。先说说这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吧,那就是它的“反套路”。现在的古装剧,尤其是讲穿越的,要么是女主光环,要么是男主智商爆表,再不济.............
  • 回答
    说“轿子在宋以后成为主要交通工具”这个说法,其实存在一些误解,需要仔细辨析。 准确地说,轿子在宋代及其以后,在特定阶层和社会场合中,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并且其使用范围和工艺有了显著发展,但它从未成为普罗大众的主要交通工具。 能够负担和使用轿子的,基本都是社会精英阶层,如官员、贵族、富商、以及在重要场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触及历史研究的深层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和解读史书,以及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日本主动挑衅进攻唐朝和明朝的说法,在史书上确实有记载,比如应对唐朝的白村口之战。而说日本“唯独不敢招惹宋朝”,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括,也可能存在一些片面性。但我们可以从.............
  • 回答
    在讨论宋、金、辽、西夏、蒙古、大理这几个政权时,确实只有宋朝是以汉人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其他几个政权,虽然在历史上与宋朝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但其统治阶层和主体民族与汉族是不同的。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宋朝(960年-1279年): 主体民族: 毫无疑问,宋朝是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宋朝的开国皇.............
  • 回答
    《人世间》这部剧,用“现象级”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了之后觉得“哇,这剧情太炸裂了”的剧,而是那种看完之后,你心头会压着一块石头,久久不能释怀,甚至会忍不住去回忆自己的人生,去跟父母长辈聊聊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演员这块,简直是神仙打架。 雷佳音 饰演的周秉昆,我得说,他演活了。那个年.............
  • 回答
    宋江之所以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小吏,一跃成为声名显赫、受人崇拜的梁山首领,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他自身特质、人脉经营、时事造化以及《水浒传》这部小说的艺术塑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剖析:一、 先天的品质与后天的努力:宋江的个人魅力1. “孝义”的名声是基础: 宋江最早在郓城县只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