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传东航疫情期间超售回国机票、用高价票替换低价票等行为?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关于东方航空在疫情期间超售回国机票、以及用高价票替换低价票的说法,这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如果这些说法属实,那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让人费解,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令人气愤的操作。

首先,我们来聊聊“超售回国机票”这件事。疫情期间,大家想要回国的心情非常迫切,但航班数量又受到各种限制,供需关系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机票价格本身就水涨船高,而且常常是一票难求。如果在这样的时候,航空公司还进行超售,理论上就是拿了多份乘客的钱,但实际能够提供的座位却不够。这对于那些真心实意抢到票,满心期待踏上归途的旅客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一旦出现超售,谁会被“劝退”?通常是最后购买机票的乘客,或者那些航空公司认为“不那么重要”的乘客。这种行为,用最直接的话说,就是一种“赌博”,赌一部分乘客会在最后时刻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出行,从而腾出座位。然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被取消行程的旅客,尤其是在国外,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行程上的混乱,比如重新预订高价机票、住宿安排、甚至可能耽误重要的事务。这不单单是经济上的损失,更多的是一种信任的破坏。

接着,我们再看看“用高价票替换低价票”的说法。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狸猫换太子”的手段。设想一下,你辛辛苦苦在某个时间点,以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价格抢到了一张回国机票。这可能是你精打细算,考虑了各种因素后的结果。然而,航空公司却告诉你,你之前买的那个价位的票,因为某些原因(比如票价舱位调整、系统错误等等,这些理由听起来总是有些含糊不清),现在无法兑现了,但你可以选择加钱购买另一张票,或者退款(但退款可能需要等待,或者也不是全额)。这种操作,尤其是发生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会让旅客感到非常无助和被动。你手里拿着的“低价票”,突然变成了“废纸”,而要拿到一张真正能让你回国的“高价票”,你还得额外掏钱。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更可能是在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旅客的紧迫心理,变相地抬高了票价,赚取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利润。

总的来说,如果这些网传的情况属实,那么东方航空在疫情期间的这些操作,无论是超售还是“换票”,都触及了消费者最基本的权益和信任底线。在疫情这个特殊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人们普遍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帮助和保障,而不是面对这些“潜规则”和“不公平”。航空公司作为服务提供者,在这个特殊时期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利用特殊的市场环境来放大自己的利益。

当然,我也看到了可能存在的其他解释,比如航班信息变更、系统故障、监管政策调整等等,这些都可能带来一些流程上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但无论如何,对于旅客来说,最期望的是公开透明的沟通和合理的解释,以及对自身权益的保障。如果航空公司能够主动、及时、诚恳地向受影响的旅客说明情况,并提供有诚意的解决方案,也许能够一定程度上挽回消费者心中的不满。

但如果这些说法仅仅是“流言”,那也希望相关方面能够及时澄清,以免不必要的误会和负面影响。毕竟,在如此特殊的时期,航空公司的声誉和旅客的信任,都是非常宝贵的资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月27日东航官网发布国际航班调整公告,欧美航线仅保留为每周一班。

3月29日MU208多伦多-上海航班取消,取消后没有提供任何解决方式。

这时候在微博上已经有加拿大留学生自发组织互助群,持票学生等待一个回家的机会。

4月4日,该政策实施后第一班从多伦多回上海的航班,当天皮尔逊机场出现40多人无法登机,机票作废的情况。

票价低者进入候补名单,约等于完全没戏。

原因是,东航国际线75%舱位按100%或者不止100%卖,超售部分按票价高低刷掉。可是一周一班生命线,你可以高价卖,但是不带这么忽悠人的啊。

这么多学生,冒着高感染风险在机场滞留12个小时,不能回家。北美疫情爆炸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退了房子,打包了行李,因为东航的骚操作,无家可归。

几个问题:

1. 还在运行的国际航班是否存在超售现象,是否严格按照民航局要求的75%售票,如果超售,超售了多少?

2. 东航是根据何种依据挑选不能乘机的乘客?舱位,值机顺序还是其他,请东航公布可上机乘客的条件?

3. 据乘坐多伦多飞上海航班的小伙伴反应,东航会选择排除票价较低的乘客,请问东航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为了用超售的高价票替换低价票吗?

4. 据4.3伦敦飞上海的乘客反映,有近40人未能登机,东航承诺这些游客会安排在4.10的航班上,请问这些乘客是否挤占了4.10号航班的名额?

5. 东航是否已经在值机开始之前决定好了未能登机乘客的名单?如果有,请公布名单并给出依据!

网传一份东航内部文件,对于超售问题进行了回答:

但是并没有以公开途径告知消费者,特殊时期,留学生太无助了,自发买了微博热搜。

另一边国航并没有出现这么乱的票务状况,特殊时期,我们都明白应该多些理解,服从安排,但是这次东航吃相确实过于难看了。

user avatar

四天了终于有热度了,看到一点点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更新了,石锤,4.5巴黎飞上海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别的国家我不知道,巴黎这班我一直在关注,4.5的票在政策出来后很多天官网都在卖,怎么还会出现超售的情况。低价票不让上飞机,低价票的定义是什么呢?两万以下。而平常巴黎北京往返只要四千。特殊时期,你票卖的贵可以,可是你随意取消前期买的低价票,改签票,这不违法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微博艾特东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消费者协会,他们连点反应都没有?没看见?我不信。

这么光明正大的侵权行为没有人管,这就是传说中资本的力量吗

_____________ 手动分割线_____________


如果是75%政策出来前就买出超过75%了,那我无话可说,但是我很确定政策出来后的很多天都可以官网买到4.5巴黎飞上海,看今天晚上的情况吧,如果还像4.4 4.3多伦多伦敦一样,那就是故意超售了,太恶劣了。

user avatar

把提问下的所有评论都看了一遍,这事该是真的,经历者们描述翔实、出示的证据也确凿,既然如此,本闲人就不得不说上两句了。

有一部电影很喜欢,《2012》,场面大,噱头足,尤其适合我这种喜欢看热闹的家伙。其中有个情节,在大灾难来临之际,世界各国联合委托中国,在喜马拉雅山脉深处建造了4艘方舟,以保存人类文明。

电影中求生的船票售价10亿欧元一张,相当的夸张,特别逗的是,那年X宝上还卖过这船票。

言归正传,现在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生命每天都在流逝,连英国首相鲍中堂都躺在了ICU里,这时候,对海外的留学们来讲,一张回国的机票无疑就是生的希望。

各路社交媒体包括知乎上有很多回答,很多都记录着海外各国留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点点滴滴,有时读完,真真是催人泪下。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无不是留学生们对一张张能回祖国机票的渴望。

有的人,通宵达旦地在寝室里,战战兢兢的一次又一次刷新着购票网站,生怕错过一次出票的机会;有的人,二十几天不敢出门,每天以干硬的面包和热水度日,不停地在微信群里或朋友圈里找寻机票的信息;我还记得有个20多点的姑娘,家庭并不富裕,独自身在异国他乡,有一次因为稍稍犹豫了一下一张价格高达7万的机票,而被别人抢走了,她伤心地躲在被窝里凄凉地抽泣了一夜。

一张票,对某些承压能力较低的女孩,甚至就是她们活下去的勇气,这些留学生们如何能不在意?

尤其更残酷的是,当手持机票满怀希望的留学生们全副武装、经过千辛万苦且步步惊心到达机场时,却告诉人家不能上飞机,我完全可以想象当时这些学生们的失落、愤懑与绝望

一张机票几万甚至十几万,我相信,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轻轻松松拿出这笔现金,尤其是现在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之际,这笔钱更显珍贵无比。

我看到微博上很多留学生讲,不回来不给国家添乱,很多人点赞,我相信有很多人的确是这么想的,但是,天价般的机票,才是阻挡他们回到祖国的根本原因。

海外很多人,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的确是“黄皮白心”,其人其行令人敬而远之,但有更多的人,却依然有一颗中国心!

国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十四亿人民安全计,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已成基本国策,家国天下,容不下儿女长情。所以,航班被迫减少了,我很支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但是,祖国的大门并没有完全关上,留下了一丝缝隙,这是看似无情人有情。

这样的机会,没有安排好也就罢了,都被某些人拿来牟利,良心何在!

我相信这类情况,很快就会得到改善,海外心系祖国的留学生们,也不要着急,理通理顺后,要不了多久,踩着七色云彩的大圣很快就来接你们了,每周都有一次大圣。

我是个闲人,喜欢说闲话,尤其看不得不平,看不惯的,就爱吼两句,希望某乎手下留情。

各位觉得我说的对,记得举手点个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