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穆斯林高中生在大学申请上写了100遍 BlackLivesMatter 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回答
关于美国穆斯林高中生在大学申请中反复书写“Black Lives Matter”并被斯坦福大学录取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理解此事需要结合美国大学招生录取的多样化考量、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的历史背景与近期挑战,以及社会政治议题在大学申请中的影响。

一、 事件本身及可能的解读:

首先,需要明确这则信息是否存在确切的公开报道或官方声明。在没有具体案例细节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基于“一位穆斯林高中生在大学申请中写了100遍Black Lives Matter被斯坦福录取”这一表述来探讨可能性和解读。

可能性一:申请材料中的“创意表达”和“社会责任感”
表达的意图: 这位学生可能以此作为一种强烈的、象征性的方式来表达他对“Black Lives Matter”运动的支持,以及他对种族平等和正义的坚定信念。在申请文书中,反复强调一个核心主题或信念,有时可以是一种表达决心和热情的独特方式。
被录取的理由: 斯坦福大学作为一所顶尖大学,其录取标准不仅仅看重学术成绩,更看重学生的个人特质、领导力、社区参与度以及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和贡献。如果这位学生通过其他部分(如成绩、标化考试、课外活动、推荐信)已经展现出优秀的学术潜力,并且在申请文书中,他/她将“Black Lives Matter”的反复书写与自己的人生经历、价值观或未来的抱负巧妙地联系起来,说明了其深刻的理解、强烈的认同感,甚至可能是亲身参与了相关活动或倡导,那么这种“创意表达”可能被招生官视为其独特价值的一部分。
“100遍”的含义: “100遍”作为一个具体数字,很可能是一种夸张或象征性的说法,旨在强调其信念的坚定和重复的投入。例如,可能是在一篇长文或多篇短文中多次提及,而非字面意义上的重复一百次。这可能反映了学生在理解和内化这一运动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可能性二:对平权行动的间接影响(需要谨慎解读)
平权行动的历史背景: 长期以来,美国大学在招生过程中会考虑种族、族裔等因素,以促进校园多样化,纠正历史上的不公。支持“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尤其是对于一些少数族裔背景的学生来说,可能被视为其身份认同和对社会正义追求的一部分。
加州大学系统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加州大学系统(包括UC Berkeley和UCLA)在1996年通过了8号提案(Proposition 8),禁止在大学录取中考虑种族因素。尽管如此,斯坦福大学并非加州公立大学系统,其招生政策可能有所不同。即便如此,近年来,最高法院对平权行动的限制也在收紧。
如果平权行动仍是因素: 如果这位穆斯林学生本身也属于某个受到历史不公对待的少数族裔群体,并且他/她将对“Black Lives Matter”的支持与其自身的身份和追求公平的经历联系起来,那么这种表达可能间接与其希望展现的对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追求相契合,并被招生官视为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然而,直接将“反复书写BLM”等同于平权行动的“加分项”是过于简化的。

可能性三:对“被录取”的误读或夸大
信息来源: 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信息可能未经证实,或者被断章取义。需要警惕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实或夸大。
录取的综合性: 即使这位学生被录取,也极有可能是因为他/她在整体申请材料中表现出色,包括学术、课外活动、领导力、个人品质等,而对“Black Lives Matter”的强调只是其中的一个亮点或佐证。

二、 斯坦福大学的录取考量:

斯坦福大学作为世界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其录取考量是极其全面和多维度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能力 (Academic Excellence):
高中成绩 (GPA): 优异的课程成绩,尤其是在有挑战性的课程(如AP, IB课程)中表现突出。
标化考试成绩 (SAT/ACT): 虽然一些大学开始实行TestOptional政策,但SAT/ACT成绩仍然是评估学术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课程难度与深度: 学生是否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术兴趣与研究经历: 是否有对某个学术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进行过相关的研究或项目。

2. 课外活动与领导力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Leadership):
深度而非广度: 参与活动的数量不如参与的深度和影响重要。例如,长期坚持一项活动,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展现出领导力、承诺和成长。
领导力: 在学校社团、社区组织或个人项目中扮演领导角色,影响他人,解决问题。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行动: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或推动有意义的社会变革。这可能就包括对“Black Lives Matter”等社会运动的关注和实践。

3. 个人陈述与文书 (Essays):
展现个性与价值观: 文书是学生展现自己独特的声音、个性和价值观的绝佳机会。通过文书,招生官希望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人生经历、热情所在、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
与“Black Lives Matter”的关联: 如果这位穆斯林学生在文书中反复提及“Black Lives Matter”,这很可能不是简单地罗列口号,而是将其融入自己的故事,说明了其如何理解这一运动,它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或者自己是如何参与其中并做出贡献的。这种表达需要有深度、真诚和连贯性。

4. 推荐信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来自老师、辅导员等对学生有深入了解的人的评价,可以从侧面印证学生的学术能力、个人品质和在学校的整体表现。

5. 多样性 (Diversity):
大学希望招收一个多元化的学生群体,这包括种族、民族、社会经济背景、地理来源、思想观点、生活经历等。一位穆斯林学生,以及他对某个重要社会议题的强烈关注和表达,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的整体多样性。

三、 社会政治议题在大学申请中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社会政治议题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大学的重视。

学生角度: 许多高中生对社会不公、种族歧视、气候变化等问题有着深刻的认知和强烈的关注。他们会将自己的热情和行动体现在大学申请中,以此来展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成熟度。
大学角度: 大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它们希望招收那些能够独立思考、关心社会、并有潜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学生。因此,学生对重要社会议题的理解和投入,可能会被视为其潜力的一部分。

四、 结论:

如果这位穆斯林高中生确实因为反复书写“Black Lives Matter”而被斯坦福大学录取,那么这背后很可能是一个综合性的原因,而不是单一因素的决定。

强大的整体申请: 这位学生很可能在学术、课外活动、领导力等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使其本身就具备了被斯坦福录取的竞争力。
文书的深度和真诚: 在文书中,他对“Black Lives Matter”的强调,很可能是一种精心构思、充满个人色彩和真诚情感的表达,说明了他对社会正义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以及可能参与的实际行动。这种表达可能是他独特价值和潜力的一个重要佐证。
多样性的贡献: 作为一名穆斯林学生,他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和表达,也可能为校园的多样性贡献了独特的视角和体验。

需要强调的是, 大学招生是一个复杂的、非量化的过程。招生官会综合评估申请者的各个方面,寻找那些最符合大学价值观、最有潜力为大学社区和未来社会做出贡献的学生。仅仅依靠重复某个口号而获得录取是极不可能的。更合理的理解是,这种表达是其整体优秀素质和特定价值追求的一种体现,并得到了招生委员会的认可。

同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保持审慎态度也非常重要,对任何未经证实的消息,都应持保留意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公司是500强,我们公司高管的子女,除了一些特别牛比的,基本都在我们公司实习或者短期工作过,而他们并不需要什么笔试,面试,直接来就行,高管和人力资源打个招呼,再和自己相熟的VP或总监打个招呼,安排一个位置就是一句话的事。

"曾于某500强企业实习(工作),负责......"

把这句话加到简历里面,有些人需要日日夜夜的努力,有些人只需要有个好爹妈。

我并不是抱怨,我只是想说很多光鲜简历的背后,其实并不是什么励志的故事,听听就行,别信,因为不可复制。

回到这个事,Ziad Ahmed是谁?

他的爹地叫Shakil Ahmed,计算机专业,伯克利的本科,耶鲁的博士。1994年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就进了摩根斯坦利,跟着彼得穆勒做PDT。彼得穆勒是什么人,大家可以去搜搜。Shakil可不是小角色,穆勒在的时候专门负责海外PDT,等穆勒一退休,Shakil就接掌了整个PDT。PDT是摩根斯坦利最赚钱的业务之一,利润都是论10亿美元计,而PDT自己可以分到利润的20%,Shakil作为骨干,年薪妥妥的超过当时摩根高层的平均水平。2008年从摩根出来以后,Shakil又跟着前老板Vikram Pandit去了花旗,干到2013年自己出来搞了一个hedge fund,钱不缺,华尔街的人脉不缺,华尔街口袋里的政治资源估计也是不缺。这也是为什么他儿子Ziad可以轻轻松松上一个学费过三万美金的私校。

说完了当爹的,再说当妈的。Faria Abedin。自己有一个物业管理公司,同时兼任8个慈善组织的board of directors,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活动家,人脉广泛。

当初把Ziad Ahmed拉进白宫和奥巴马吃饭的是Rumana Ahmed,也是孟加拉裔,提携自己民族的年轻人,无可厚非。对了,这个Rumana后来被奥黑留下来恶心特朗普,就是那个干了8天就受不了,愤而辞职的穆斯林,前一段也上了新闻。

这样的18岁孩子就应该是上藤校的,不上才是新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美国穆斯林高中生在大学申请中反复书写“Black Lives Matter”并被斯坦福大学录取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理解此事需要结合美国大学招生录取的多样化考量、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的历史背景与近期挑战,以及社会政治议题在大学申请中的影响。一、 事件.............
  • 回答
    对于美国政客此前污蔑中国“迫害新疆穆斯林”,近期又呼吁中国接纳阿富汗穆斯林难民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一、 视角和动因的矛盾性: 选择性关注与“双重标准”: 这是最直接的观察点。此前对新疆穆斯林的描述,通常聚焦于负面的、带有政治色彩的“压迫”、“强制”、“侵犯人权”等标签。而对阿.............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事件,需要先明确具体背景和时间点,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重赛”事件1. 事件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巴西队因交接棒问题被取消资格。具体原因包括: 交接棒违规:巴西队.............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是否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即19151917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是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2021年4月24日,拜登在担任总统后首次以官方身份明确承认这一历史事件为“种族灭绝”,但这一表态引发了土耳其等国家的强烈反应,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节点.............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一个令人深感痛心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公共卫生危机本身的影响,更揭示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数据背景与时间线1. 数据统计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实时疫情追踪系统,截至2021年1月28日,美国新冠死亡.............
  • 回答
    深度解析美国 11 月 CPI 同比上涨 6.8%:一次触目惊心的通胀信号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 11 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 6.8%,这一数字不仅再次刷新了近 40 年来的最高记录,更向市场和公众传递了一个强烈且令人担忧的通胀信号。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多种复杂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
  • 回答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附近一家公寓楼在2021年6月24日发生部分倒塌,造成多人失踪和伤亡。经过漫长的搜救行动,在废墟中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剩余的建筑在2021年7月4日被爆破拆除。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美国倒塌公寓剩余建筑被爆破拆除?将剩余建筑爆破拆除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
  • 回答
    关于美国将于“9·11”20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阿富汗自身、地区地缘政治、美国国内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等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对阿富汗自身的影响这是最直接和最受关注的影响。撤军将深刻地重塑阿富汗的政治、安全和社会格局。 塔利班.............
  • 回答
    《纽约时报》关于“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的文章,无疑触及了当前中美关系中最核心、也最敏感的话题之一。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观察和逻辑,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理解这篇文章的“标题即论点”:标题“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China no longer resp.............
  • 回答
    “美国光环”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消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美国光环”的内涵及其在中国青年心中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光环”到底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中国青年对美国的向.............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和波兰都想经过对方手把米格29战机交给乌克兰?美国和波兰都希望通过对方将米格29战机移交给乌克兰,这一举动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军事战略、法律及外交层面的因素。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背景:乌克兰的迫切需求与米格29的特殊性 乌克兰空军的困境: 自俄罗.............
  • 回答
    如何看待特朗普欲起草并通过行政命令,规定新建与改建的美联邦政府建筑须优先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曾试图通过一项行政命令,要求新建和改建的联邦政府建筑优先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这项命令旨在重塑美国公共建筑的视觉形象,恢复一种他认为能代表美国价值观和历史的建筑风格。然而,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