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秦朝废除分封后,商鞅变法后的军功分封的军人怎么样了?

回答
商鞅变法后的军功分封,可以说是秦国崛起至统一六国过程中,一股至关重要的推动力。但随着秦朝建立,废除分封制,这些曾经依靠军功获得爵位和土地的军人,他们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分封制”,它是一种基于军功的“奖励制度”,更侧重于授予个人爵位、田宅、奴隶以及相应的政治和经济特权,而不是像西周那样直接在地方建立诸侯国,给予世袭的统治权。这中间存在一个重要的区别,理解了这个区别,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秦朝废除分封后,对这些军功分封的军人的影响。

商鞅变法“军功爵制”的根本逻辑:

商鞅变法最核心的便是“耕战”思想。他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牢牢地锁定在农业生产和军事实力上。军功爵制正是为了激励秦国国民去拼杀战场,为国家获取土地和人口。

明确的奖励等级: 军功爵制将战功细化为二十等,从“什长”、“什监”到“将、率、大庶长、关内侯”等等。每升一级,都能在田宅、奴隶、奴婢、官职等方面获得相应的增加。
与土地的关联: 虽然不是直接封为诸侯,但高等级的爵位往往伴随着允许占据和耕种更多土地的权利,甚至可以获得“开国”的爵位(如“关内侯”),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土地分配。
打破贵族垄断: 军功爵制最大的颠覆在于,它打破了原来世袭的贵族制度。一个出身低微的士兵,只要立下赫赫战功,也能超越那些血统高贵的贵族,获得与他们同等甚至更高的荣誉和利益。这极大地激发了普通士兵的作战热情。

秦朝建立,“废除分封”后的影响:

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后,“废除分封”成为巩固统治的关键一步。这里的“分封”主要是指废除周代以来的诸侯分封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1. 爵位本身的存在与转变:
爵位并未完全取消: 商鞅变法建立的军功爵制,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和功勋分配机制,并没有在秦朝建立后被彻底废除。那些在灭六国战争中立下大功的将领和士兵,依然被封以爵位。
爵位与地方统治权剥离: 最大的变化是,这些爵位不再与地方的世袭统治权挂钩。以前,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即使他本身的爵位不高,也拥有对整个国家的统治权。而现在,即使拥有高爵位,也不能在地方建立独立的势力范围,更不可能世袭罔替。他们的爵位更多地是一种荣誉、一种身份象征,以及享受特定经济政治待遇的凭证。
转化为地方官员的任命: 很多高等级的军功爵获得者,他们的地位被转化为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官员(如郡守、县令等)。他们的权力来源于中央,而非爵位本身的世袭。

2. 土地与财富的重新分配:
“不得封国”: 核心的改变是,即使你军功卓著,也无法像西周的诸侯那样“封国”,即不能拥有一个独立的、可以世袭统治的领地。
土地赐予或允许耕种: 土地的赐予仍然存在,但土地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最终还是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军功爵获得者可能被赐予更多的土地,但他们对这些土地的经营和管理,也需要遵循中央的法令。
对原贵族的挤压: 实际上,军功爵制本身就对旧贵族造成了冲击。秦朝废除分封后,原六国旧贵族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他们的土地和特权也面临被重新分配的局面。军功分封的军人,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些权力真空,但他们是为中央服务的。

3. 军人身份的演变:
从“诸侯”到“官吏”: 那些在战国时期军功卓著,可能在位高爵显(如“关内侯”以上)的将领,他们的身份从战国时期半独立的军事将领,变成了大秦帝国体制下的高级军官或地方官吏。他们依然需要听命于皇帝。
对新兴力量的吸纳: 秦朝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正是为了将全国的权力、资源和人口都集中到中央。军功分封的军人,尤其是那些有能力、有才干的,成为了这个新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秦朝强大的军事机器的骨干,也是管理地方的得力干将。
对新一代的影响: 对于新一代的秦人来说,军功的意义依然存在,但它更多地导向了成为帝国体制内的官员或职业军人,而不是成为拥有地方统治权的“诸侯”。

4. 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隐忧:
与士绅阶层的融合: 很多军功爵获得者,其子孙后代通过科举(虽然秦朝没有完整的科举制度,但选拔官吏的渠道是存在的)或者家族的积累,可能会融入到新的士绅阶层中,成为地方上的士族。
潜在的“功臣集团”: 尽管中央集权,但拥有高爵位、大地、大量奴隶的功臣群体,如果不能被妥善处理,也可能成为潜在的“功臣集团”,对中央构成一定压力。秦朝对此是有警惕的,例如一些功臣的爵位可能会被限制,或者被调往京城任职,以分散其在地方的势力。
“土地”的解释: 军功爵制下的“土地”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有时是指允许耕种的土地,有时是指占有一定数量的奴隶,这些奴隶可以帮助耕种土地。随着秦朝建立,对土地的实际控制权和税收权,最终都会归于中央,军功获得者对土地的“所有权”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经营权或收益权。

总结来说:

商鞅变法后的军功分封,是一种基于军功的等级奖励制度,它极大地激发了秦国士兵的战斗力,是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重要基石。当秦朝建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后,这些军功分封的军人并没有被抛弃,而是被吸纳进了新的中央集权体制。

他们的爵位仍然存在,但不再与地方统治权挂钩,而是转化为荣誉、经济特权和被任命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官员。他们拥有的土地,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更侧重于经营和收益,而非拥有独立的封地。可以说,秦朝通过这种方式,既肯定了这些军人的贡献,又成功地将他们的力量纳入了巩固中央集权、管理庞大帝国的体系之中,避免了新的诸侯割据的出现。他们从战国时期的“功臣”,变成了大一统帝国中的“功臣官吏”或“爵位拥有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了你的问题说明,感觉你是对秦国的奖励军功制度理解有点偏了吧。

秦国的军功受爵制度,不是分封制度。授予土地是奖励军功的一种方式,但是这跟分封土地截然不同。

例如你在战场上表现神勇,一个人砍杀了几十个人。然后你的所有功劳会被记录在册,此时国家根据你的功劳分给你几十亩土地。这几十亩土地就成了你的私有财产,你可以耕种、卖出、赠送等等。但是,并不等于你可以在这片土地上为所欲为,例如你并不能在这片土地上宣布独立建国,也不能拒交粮食税收,也不能拒绝国家对此片土地的常规管理(国家对土地的评级、税率的高低),更不能用该片土地的收入组织武装力量,建立军队等等。

说白了,你只享有该片土地的部分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你碰都不能碰。再来对比,那个时期的诸侯在各自的国土上享有的权利几乎与周天子没有任何差别。他们在所获得分封的土地上行使的是统治权。说到这里,你就应该明白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商鞅变法后的军功分封,可以说是秦国崛起至统一六国过程中,一股至关重要的推动力。但随着秦朝建立,废除分封制,这些曾经依靠军功获得爵位和土地的军人,他们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分封制”,它是一种基于军功的“奖励制度”,更侧重于授予个人爵.............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战国时期赵国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赵武灵王不废长立幼,而是继续由他的长子赵章继承王位,并且假设武灵王能安然度过晚年,赵国真的有可能凭借自身的实力,最终灭掉包括秦国在内的其他六国吗?这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当时的背景、赵国的优势以及潜在的劣势,才能做出一个相对审慎的判断。首.............
  • 回答
    你的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评价的一个核心点: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能在历史上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被后世反复提及和研究?确实,从操作层面讲,“统一度量衡”在今天看来就像是一项政府行政命令,发一道圣旨就能完成。然而,秦朝统一度量衡之所以被历史如此“大书特书”,绝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道圣旨,而是因为.............
  • 回答
    秦朝统一六国、灭百越之时,社会刚刚经历战乱,人口基数虽然庞大,但能够动员的青壮年男性数量是有限的。秦朝之所以能集结五十万大军,并非仅仅是征兵那么简单,这背后包含了当时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以及战略考量。首先,秦朝的军事制度是郡县制与兵役制的结合。秦朝实行普遍的兵役制度,年龄在20至60岁的男性都有服兵.............
  • 回答
    秦始皇嬴政,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人物。他统一六国,创立了秦朝,更是首位称“皇帝”的君主。然而,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其统治却伴随着严酷的法律、繁重的徭役以及对思想的钳制,后世称之为“暴政”,并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那么,嬴政为何会走上这条充满争议的道路?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驱动.............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具有洞察力,触及了历史事件中关于“推翻”和“继承”的复杂性,以及权力转移中的个人角色和集体力量的互动。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两个例子:一、秦朝与刘季(汉高祖刘邦)秦朝的灭亡:秦朝的灭亡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绝不是刘季一人或一个单一事件就能概括的。其主要原因包括: 秦始皇的.............
  • 回答
    秦朝的灭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历史事件,并非单一原因所致。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其政治体制、社会矛盾、经济压力以及军事军事等因素。一、 政治体制的弊端与统治危机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其建立者秦始皇以雷霆手段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然而,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也埋下了统.............
  • 回答
    关于秦朝皇族姓氏以及公子扶苏、胡亥为何不姓“嬴”的疑问,其实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现象,里面涉及到古代中国姓氏的演变、皇族称谓以及一些历史习惯。咱们这就慢慢道来,把这事儿说清楚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秦朝的皇族,毫无疑问,姓嬴。 这个“嬴”姓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秦国和秦朝的宗族来源。根据史书记载.............
  • 回答
    秦朝建立的专制制度,乍听之下,似乎与“进步”这个词有些遥远,毕竟我们现在倡导的是民主、自由。然而,如果我们跳出当下的视角,深入历史的经纬,便会发现秦朝的专制制度,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确是推动中国历史迈向一个新阶段的关键力量,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进步”所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先看看秦朝之前中.............
  • 回答
    秦朝没有实行郡国并行,其根本原因在于秦朝的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深刻吸取了战国时期各国因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的惨痛教训,并致力于建立一个高度集权、统一稳定的国家。 郡国并行制度,即同时存在直接由中央统治的郡县和拥有一定自治权但名义上隶属于中央的国(诸侯国),与秦朝核心的政治理念和国家建构目标.............
  • 回答
    秦朝在商鞅变法时建立新军,这确实是一项浩大且耗资巨大的工程,尤其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精锐部队,如骑兵和铁甲锐士,更是需要巨额的投入。那么,这些钱从何而来?这绝非仅仅是从贵族身上“割肉”那么简单,而是涉及了一整套国家财政和制度的重塑。变法前的秦国财政状况:首先要明白的是,商鞅变法前的秦国,虽然经过了一些初.............
  • 回答
    关于秦朝士兵的平均身高,兵马俑确实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仿佛他们都身材高大,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一米八”。但若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细致分析,而不是简单地以兵马俑作为唯一标准。首先,我们来聊聊兵马俑。兵马俑作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其数量之庞大,制作.............
  • 回答
    关于秦朝和汉朝谁更伟大,这个问题就像在问,在人生长跑中,是第一棒的开跑者奠定了基础更重要,还是将接力棒跑得更远、更稳、更有力的选手更出色?这两种伟大,一种是开创性的,一种是巩固和发展的。秦朝:伟大的奠基者,一部波澜壮阔的开端秦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划破黑暗、横空出世的朝代,虽然短促,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
  • 回答
    秦朝军队,若说它是“平庸过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恰恰相反,秦朝军队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支强大武装力量,它不仅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业,更以其严苛的军法、精良的装备和高效的组织能力,在那个时代堪称一股令人闻风丧胆的劲旅。要说秦朝军队为何绝非平庸,咱们得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军事制度的革新与.............
  • 回答
    兵马俑的服装,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好奇,尤其是那种看起来厚实、有夹层的质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的棉衣。不过,要澄清一点,秦朝时期,中国还没有大规模种植棉花。棉花直到宋元时期才逐渐普及开来。那么,兵马俑的衣服为何会给人棉衣的错觉呢?这背后其实是秦朝时期先进的纺织技术和服饰制作工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秦朝.............
  • 回答
    秦朝,一个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王朝,却也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走向了灭亡,仅仅传了二代便轰然倒塌。这其中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暴君误国”可以概括,而是深埋在制度、文化、人心之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秦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过度激进的改革。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国,虽然在统一六国过程中展现了.............
  • 回答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刘邦,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亭长,竟然能够击败出身显赫、勇猛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这其中的缘由,绝非仅仅是性格上的差异。首先,从政治和战略层面来看,刘邦展现出了远超项羽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刘邦深知,要赢得天下,光靠勇武是不够的,还需要笼络人心、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他善于识人用.............
  • 回答
    关于“秦朝不让孔子入秦,反倒统一六国,孔子去过的六国为何会败”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审视。首先,秦朝是否“不让”孔子入秦,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细节的考量,然后,孔子周游列国与六国最终的败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因果联系,也需要仔细辨析。我们先来捋一捋时间线。孔子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551年至.............
  • 回答
    秦朝的覆灭,与其说是历史的意外,不如说是大一统王朝在建立之初就埋下的隐患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然而,秦朝灭亡后,中国并没有因此陷入长期的分裂,而是很快迎来了汉朝的再度统一。这是否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秦朝灭亡的深层原因,以及促使中国走向统一的几个关键因素。首先,秦朝之所以能.............
  • 回答
    李斯,这位秦朝的伟大丞相,他的名字至今仍被人们提起,虽然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但最终的结局却令人唏嘘。这位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栋梁之才,为何会在权力的漩涡中,被一个他曾不屑一顾的宦官赵高所算计,落得个车裂的下场呢?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偶然。首先,李斯虽然才华横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