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996双倍工资,那你支持996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痛点和期待。如果996是“双倍工资”的模式,我的看法会更复杂一些,不再是简单的支持或反对。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的想法,尽量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聊聊:

首先,“双倍工资”这个前提太诱人了。 说实话,光是听到这个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被吸引的。我们打工赚钱,不就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嘛。如果现在的工作时间翻倍了,但收入也跟着翻倍了,那确实能极大地改善经济状况。想想看,以前一个月能攒下多少钱,现在能攒下多少钱?这中间的差距可能是非常显著的,足以改变很多人的生活轨迹,比如提前买房、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或者存下一笔可观的应急基金。

从经济回报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谁不想多赚钱呢?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家庭负担、或者背负着房贷车贷的人来说,这份“双倍工资”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它提供了一种看似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快速提升生活品质和抗风险能力。

但是,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即便是有双倍工资,我依然会持保留态度,甚至可以说是“谨慎支持”或者“有限支持”。为什么呢?因为“996”不仅仅是关于钱的问题,它还关乎时间、健康、生活质量以及更长远的发展。

第一个担忧是时间。 “996”意味着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9个小时以上。即使是双倍工资,你真的有那么多时间去享受它吗?当你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你还剩下多少时间给自己?多少时间给家人?多少时间去陪伴孩子?多少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少时间去休息、去恢复精力?

我担心的是,即便工资翻倍了,生活质量可能会不升反降。你可能有了更多的钱,但却没有时间去花,没有精力去体验生活。周末可能也 Exhausted,只想躺着,甚至因为长期劳累,身体也出现了各种小毛病。这种“赚更多的钱,但活得更累”的模式,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长期状态。

第二个是健康问题。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对身体健康是巨大的考验。加班本身就容易导致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这些都会增加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即便公司提供了“双倍工资”作为补偿,但健康一旦出现问题,那可不是钱能轻易买回来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没有了健康,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三个是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996”模式下,员工可能更像是流水线上高效运转的机器,而非拥有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个体。大量的时间被消耗在重复性工作或者被安排好的任务中,留给个人学习新技能、拓展视野、或者进行深度思考的时间会非常少。长此以往,即使工资再高,个人能力的提升速度可能会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反而不利于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当公司不再需要你时,你可能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第四个是对公司文化和行业生态的影响。 如果“双倍工资”的996成为行业普遍现象,那很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竞争。不加班的员工会被认为效率低、不卖力,甚至被贴上“不值得高薪”的标签。这不仅会加剧劳动者的压力,也会扭曲正常的价值评估体系。更可怕的是,一旦这种模式成为常态,其他公司为了生存也可能被迫效仿,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的劳动者都陷入“用命换钱”的困境。

那么,我是否“支持”呢? 我想说的是,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且在身体和精神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我可以理解和短期内接受这样的模式,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迫切经济需求的人来说。这份双倍工资的吸引力是实实在在的,它能带来即时的经济改善。

但是,我不希望这是唯一的选择,也不希望这成为常态。我更希望的是,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我们也能获得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我希望企业能够认识到,员工的健康和长远发展,同样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果真的要采取“996双倍工资”,我希望有配套的保障和更人性化的考虑:

选择权: 至少应该让员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强制性的“996”。那些不愿意或者身体不允许的人,应该有合理的替代方案。
健康保障: 公司应该提供更完善的健康体检和心理疏导服务,并且真正落实这些服务。
工作效率的优化: 在加班的同时,企业也应该反思工作流程和管理效率,看是否能通过更科学的方法来减少不必要的加班。
法律法规的保障: 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跟上时代的变化,明确劳动者的权益,防止企业滥用“双倍工资”的概念来剥削员工。

总而言之,“996双倍工资”是一个在金钱诱惑和潜在代价之间需要仔细权衡的命题。 它可能解决了燃眉之急,但绝对不是解决劳动者价值和生活平衡的万能药。我会因为它带来的经济回报而感到心动,但也会因为对健康、时间、以及个人长远发展的担忧而保持审慎。这是一种复杂的感受,夹杂着对现实的妥协和对未来的期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建议一步到位,取消劳动合同,学习保险代理人制度。

user avatar

一般来说,事实上加班是不可能给双倍工资的。

资本家在招募工人的时候,一定是看着当时的工资水平来决定招募的人数的,按照一般正常国家的法律规定,加班时薪必须高于普通时薪,如果你是一个遵纪守法的资本家,那么除非是某些紧急完成订单的情况,否则,当且仅当市面上没有那么多劳动力的时候,他才可能付加班工资。

说直白一点就是,我雇两个员工,让他每天干12小时,普通工资100块一小时,加班工资是普通工资两倍,那我每天需要支付每名员工8小时普通工资和4小时加班工资,合计2x(8+4x2)x100=3200块,而如果我雇佣三名员工,每名员工工作8小时,那么每天的工作生产量依旧是不变的,但我只需要付3x8x100=2400块,所以如果遵纪守法付加班工资,只有脑子有病的资本家才会让两个员工996而不是雇佣三个员工让他们早九晚五。

那么现实生活中为何会有这么多加班呢?有两种可能,其一就是市面上根本没那么多劳动力,一共就只雇得到两名员工,自然你就只有让他们加班才能干得完了,如果我们结合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情况来思考一下,会发现这种可能性并不高,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第二种情况,那就是资本家根本没有给够加班工资,你加班的时间是被白嫖了,这样自然资本家就不会选择雇更多人而是选择让你加班。

因此,在当前中国环境下,双倍加班工资的996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争取加班工资,减轻就业压力和反对996本质上都是殊途同归的一码事,如果真的比普通工资高的加班工资真的照给了,那么你会发现基本没有公司会继续搞996。

user avatar

很多人没有进厂打工过,或者没有足够的阅历,才会这样搞笑。真当资本家是蠢货吧。


我讲一个真实案例吧,让你体会一下什么叫做「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产生的价值」吧。


某个工厂的工人原本月薪五千元,做的是计件工资,每件5毛钱,计算一个工人一整个月做了多少件合格品,然后发工资。也就是所谓的多劳多得。

在很长一段时间,一个工人一个月能够做1万个零件,10000个零件×0.5元每个=5000元工资。也就是说,他一个月做一万个零件,就能够获得五千元工资。

这时候,有个工人想:我如果做的零件比别人多,那我是不是可以拿更高的工资了?

这个工人就很努力做,这个月,他做了1.2万个零件,按0.5元一个零件计件工资制计算,12000个零件×0.5元每个零件=6000元,他的收入变成了6千元。

而与此同时,他的工友只做了1万个零件,那么,别人只拿了5千元一个月。

他的工友看了,就觉得,你这样努力一下,多做一点,就能够拿到六千元一个月。我如果也多加班,多做一点,是不是也可以拿到6千元一个月?

于是,这个月,所有工人都很努力工作,于是,每个人都做了1.2万个零件,所有人都拿到了6千元工资。

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很美好?并不是。

下下个月,老板就把每件的单价下调了。

每个零件的计件工资为0.4166666666666666元。为什么是这个奇怪的数字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接下去看就明白了。

于是,这个月,工人们努力地加班加点,做了1.2万个零件,12000×0.4166666666666666元=5000元。换言之,每个人都拿到了5千元的工资了。


于是,所有人相比于最初的 每个月做1万个零件拿五千元工资 ,变成了现在做1.2万个零件拿了5000元的工资收入。


你觉得我在开玩笑,我并没有。

这是现实。而且,发生在很多、很多、很多的企业里,只是形式上略有不同。


什么叫做「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产生的价值」,现在明白了吗?


这就像高考。之前提到了福建省高考,有个回答说的很有意思:我们福建省习惯躺平了,因为,如果全省一起卷,一起拼命读书,也是排名前列的人才能够读好大学。

现在,全省一起躺平做咸鱼,悠哉悠哉玩,随便读读书,还是前列的人能够读好大学。

既然没有区别,为什么要卷呢?

(大意,具体内容我不记得了)


明白了吗?

你的6千元工资,必须建立在两个前提下:

1.有一只强有力的手,控制住0.5元每件这个单价不变。控制住你的老板,控制住资本家不玩手段。——你自己想想,这有可能吗?

2.必须所有人都做1万个零件时,你的所谓的1.2万个零件才可以拿到6千元。

如果人人都加班,如果人人都做1.2万个零件时,你再去做1.2万个零件,就只能拿5千元工资。


其实老板对付工人的玩法真的太多了,我这个回答只是最简化的模型。

其他的还有社保费、公积金、保险费、膳食费、住宿条件、清洁费等的调整,各类扣钱规则的提升(很多人说学校规则多,这个扣分那个扣分,实际上工厂的规则更加多,而且工厂扣分等于扣钱),人员和部门变动时对薪资的调整甚至直接删减人员和部门。这些割起肉来更加间接和无形。

举个例子,工资上调了,但是,饭堂的供应商全部换了,饭菜酱料等全部买便宜货,这样,工人其实也吃亏了,但是,大部分人很难察觉出来。尤其是饭菜不断调整时,就更难察觉了。

user avatar

把各种补贴弄上

把基本工资往最低工资压。

让双倍工资比实际时薪低的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痛点和期待。如果996是“双倍工资”的模式,我的看法会更复杂一些,不再是简单的支持或反对。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的想法,尽量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聊聊:首先,“双倍工资”这个前提太诱人了。 说实话,光是听到这个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被吸引的。我们打工赚钱,不就是为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人关心的点。如果“996”真的能做到“给够钱”并且是“自愿”的,那它在法律层面和道义层面是不是就完全没问题了呢?我们不妨来掰扯掰扯。首先,“给够钱”。这四个字是关键,但“够”这个字实在太模糊了。 “够”的标准是什么? 是指能够维持体面的生活,还是能实现财务自由?是.............
  • 回答
    这题目有点意思,让我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得把这“996工资是正常工作2.276倍”这事儿捋清楚了。这数字听起来挺唬人,是不是说,正常工作是按“8小时/天,5天/周”算,那么996就按“9点上班,9点下班,每周6天”算,然后这工资系数就这么算出来的?嗯,姑且信它有这么个说法。那么问题来了,这事儿搁在.............
  • 回答
    要求员工996而老板进入失信名单的办法,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抑制加班现象的潜力,但其有效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要详细分析其可行性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 制度设计的逻辑与潜在好处: 明确的法律约束与惩罚: 核心在于将加班行为与企业失信行为挂钩。如果法律法.............
  • 回答
    强制禁止“996”以及随之而来的薪酬重新谈判,这无疑是一场对中国劳动市场生态的深刻重塑。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工时调整,更触及了企业用工模式、员工价值实现、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让我们剥开表象,深入探究这场变革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一、 短期内的阵痛与结构性调整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是 企业运营成本.............
  • 回答
    如果说未来两年内,我们现在所说的“996”工作制,也就是工作日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被法律正式确认为一种合法的常态,那这绝对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乃至于整个社会的肌理,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工作时间的“合法化”,它更像是在社会契约上打下了一个新的、更为沉.............
  • 回答
    抵制 996,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 GitHub 上的签名,而是更深入、更广泛、更具黏性的行动。将目光从代码库移开,我们或许能发现更多“巧妙”的路径。一、 聚焦“人”的根本,重塑个体力量: “时间银行”或“技能交换”平台: 996 的核心是挤压个人时间,让生活变得单调且失衡。我们可以构思一个非营利.............
  • 回答
    各位,咱们聊聊“不996”,这事儿啊,说起来容易,但真要细琢磨,那可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牵扯到方方面面。我试着给大家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让大家听着不像是从哪个机器里跑出来的。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不996,并非是“不工作”或者“躺平”。这是个大前提。不996,最直接的含义就是,工作时间回归正常.............
  • 回答
    如果高中生也实行“996”,那画面,简直可以想象成一场全国性的、带有悲壮色彩的青春实验。首先,最直接的改变,当然是学习时间的大爆炸。早晨七点起床,可能六点就得被闹钟叫醒开始早读,然后从七点半正式进入“学习模式”,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甚至十点,回家之后,可能还得再啃一会儿书,才能勉强沾到床。周末?抱歉.............
  • 回答
    假设我是一名记者,在某个场合有幸面对任正非先生,并有机会向他提出关于“996”的问题,我的提问可能会是这样:“任总,您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向您提问。这些年来,关于‘996’工作制,也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争议。很多年轻人觉得这种工作模式是对.............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简直是砸到我心坎儿里去了!让我想想,我得好好跟这个问题唠唠。首先,咱们得掰扯清楚这个“按比例扣除”。 这个比例是多少?是简单粗暴的75%?还是说根据我的996时长和老板压榨程度再来个系数计算?这中间的“道道”可太重要了。如果这个比例扣除后,我的工资仍然能支撑我比较体面的生活,比如支付房.............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996”这个词一出来,大家脑子里想到的就是那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时长。但如果我们真的刨根问底,把这个“996”拆解成一个具体的、更人性化的工作模式——每天工作8小时,而且其中至少有7.5小时是高度专注、高效运转的状态——那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首先得说,对于绝大多数职场人来.............
  • 回答
    你想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把IDE(集成开发环境)和防沉迷系统联系起来,还顺带提到了996。如果真的给写代码的软件加上这么一套系统,你说996还能不能存在?咱们先不说996会不会存在,光是想想这个“IDE防沉迷系统”本身,就挺有意思的。IDE防沉迷系统,听起来就像是给程序员装了个“老妈子”想象一下,.............
  • 回答
    这问题,还真挺有意思的。让我这把年纪的人,在脑子里翻箱倒柜地找那些关于过去年代的模糊记忆碎片,再结合现在手头的工作,好好捋一捋。先说说我这现在的生活吧。一线城市,嗯,大家都懂的,光是房租就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至于“996”,那真是家常便饭了,有时候加班到半夜,走出地铁站,路灯都显得格外寂寥。工作内容.............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也相当普遍的现象,尤其是放在咱们国内现在这个工作环境中。你发现这么多人一边骂着“996”、“内卷”,一边自己却过着“007”的生活,甚至还觉得理所当然。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东西,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996”和“007”这些词汇本身,已经不仅仅是描述工作时长那.............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尖锐,也挺实在的。如果我真的成了老板,问我会不会让员工996?这事儿,真不是一句“是”或“不是”就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我得承认,在某些特定阶段,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或者面临非常紧迫的项目时,加班是难免的。那是为了生存,为了把事情做成,大家一起扛一把。那种氛围下,很多时候是大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关于“研究出通用型人工智能并让它们去996,是否能获得福报”,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得理解你所说的“福报”是什么。在中国语境下,“福报”通常指的是因为过去善行而获得的良好结果,一种幸福、幸运、回报。如果将其引申到你提出的情境,你可能期望的是: 巨大.............
  • 回答
    “996”这个词,像一把双刃剑,一边是它承载的“努力就能成功”的时代期许,另一边则是它所压榨的个人生活和身心健康。而“反996”的呼声,也并非简单的是对加班的抵制,更深层地,是对一种工作价值观的反思。那么,这场关于工作边界的讨论,究竟触及到了哪些核心的问题,又应该如何理解“奋斗逼”与“出头”之间的微.............
  • 回答
    您好!作为一家公司的老板,您提出的“工作40分钟休息20分钟”的模式,并结合“996工作制”,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薪酬福利和工作效率管理问题。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是否等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8小时工作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8小时工作制”。什么是标准的“8小时工作制”?“8小时工.............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揪心的问题,不少身处互联网行业的职场人都有类似的困惑。关于“996”,员工到底有没有选择,以及集体拒绝能否改变现状,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员工有没有选择?理论上说,在法律框架下,员工是有选择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