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古代那么多人会想着成仙?

回答
古代社会,尤其是在中国,人们对于“成仙”的追求,并非一时兴起的浪漫幻想,而是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深刻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永恒追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讲起,再到精神世界的寄托,最后触及统治者的推波助澜。

一、生存的脆弱与对“更好”生命的渴望:

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生活的底色是什么。那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

疾病的肆虐: 即使是最简单的感染,在没有抗生素、没有现代医学的古代,也可能轻易夺走生命。瘟疫更是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动辄灭村灭城。普通人,甚至是帝王将相,都无法真正摆脱疾病的威胁。当生命如此脆弱,死亡如此普遍而令人恐惧时,人们自然会渴望一种不受疾病侵扰、永葆健康的生命状态。
战争的频繁: 动荡的年代,战争是家常便饭。战乱不仅带来死亡,更带来了饥荒、流离失所和无尽的痛苦。即使侥幸逃过战火,也可能因为战败而被奴役,甚至家破人亡。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仙境”那种远离尘嚣、太平祥和的描述,自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贫困的普遍: 大部分古代人口是农民,他们终年辛劳,却常常面临收成不好的困境。赋税、徭役、地租,这些都像沉重的枷锁。饥饿和贫困是许多人生活的常态。成仙,往往被描绘成一种超脱物质束缚、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这对于饱受物质匮乏之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寿命的短暂: 相较于现代,古代人的平均寿命非常低。能够活到古稀之年就已经算是高寿。因此,延长生命,甚至获得永恒的生命,是所有人最朴素也最深刻的愿望之一。成仙,直接许诺的就是超乎凡人的长生不老。

在这种严酷的生存环境下,成仙所代表的健康、长寿、不受苦难打扰的生命,就成了一种对现实的极致逃离,一种对理想生命的终极憧憬。它不仅仅是对“活下去”的渴望,更是对“好好活”以及“永远活下去”的极致追求。

二、文化与精神的滋养:先秦时期神话的奠基

对“成仙”的憧憬,并非空穴来风,它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尤其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原始宗教和萨满教的遗风: 在早期社会,人们相信天地之间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有可以与神灵沟通的巫师(萨满)。这些巫师能够上天入地,与鬼神对话,获得超凡的力量和知识。这种“沟通神灵”、“拥有超能力”的观念,为后来的“成仙”埋下了伏笔。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形象: 先秦时期,大量的神话传说开始流传,如《山海经》、《淮南子》等。这些书中描绘了各种神怪、异兽,也勾勒出了“仙人”的模糊形象。他们生活在远离人间的仙山(如昆仑山、蓬莱、瀛洲),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并且能够长生不老。这些鲜活的形象,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
道家思想的兴起与升华: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逐渐成熟,尤其是老子、庄子等人。他们虽然不直接谈论“成仙”,但其思想中蕴含着对超越世俗、返璞归真的追求,以及对个体精神自由的强调。庄子笔下的北冥之鲲化而为鹏,扶摇而上九万里,这种“逍遥游”的境界,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升仙”。道家对炼气、养生等方法的探讨,也为后来的方术和炼丹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当道家与早期神仙方术结合,就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成仙”理论和实践。

这些文化元素共同作用,使得“仙”不再仅仅是缥缈的神话,而逐渐成为一种可以通过修炼达到的、更加具体的目标。

三、统治者的推波助澜与政治的利用:

成仙的追求,并非仅仅是民间自发的热情,它与统治阶层的利益紧密相连。

帝王的长生梦: 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来说,他们拥有了世俗权力的一切,但唯独无法征服死亡。死亡是对他们至高无上权力的最终否定。因此,长生不老成了他们最奢侈也最迫切的欲望。许多皇帝都热衷于寻找长生不老药,支持方士炼丹,派遣人手出海寻访仙山。秦始皇的求仙,汉武帝的封禅和祭祀天地,都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他们的行为,无疑为成仙的观念提供了强大的社会示范效应,也吸引了更多人效仿。
社会稳定与精神慰藉: 当社会矛盾尖锐,民众生活困苦时,统治者有时也会默许甚至鼓励对“成仙”的追求,因为它能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与其反抗压迫,不如追求虚无缥缈的成仙,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的稳定。
方士和术士的生存空间: “成仙”的需求,也为掌握各种方术、炼丹术、养生术的方士和术士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他们迎合统治者和富人的需求,通过宣传和实践,将成仙的观念传播得更广。他们的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成仙文化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四、内在的精神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除了生存压力和外部影响,成仙的背后,也包含着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超越有限性: 人类总是在反思自身的有限性。我们生老病死,能力有限,在自然面前渺小而无力。成仙,提供了一种摆脱这种有限性,获得无限生命、无限力量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对人类自身局限性的深刻反叛。
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许多人对现实中的束缚感到厌倦,无论是社会等级、人际关系还是功名利禄。成仙,意味着摆脱这一切,达到一种高度的精神自由,不受任何外物羁绊,随心所欲。
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仙的境界,往往与返璞归真、与天地同寿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人们渴望摆脱文明的异化,回归一种更自然、更和谐的存在状态。

总结来说,古代人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成仙,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生存环境的恶劣和寿命的短暂,使得健康长寿的生命成为最根本的渴望。
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神话传说,为成仙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和理论基础。
统治者的推波助澜,特别是帝王对长生的追求,为成仙的观念注入了强烈的社会示范效应。
内在的精神需求,如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有限性的超越,都驱动着人们去探索成仙的可能性。

成仙,不仅仅是一种迷信,它更像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生命最极致的追求,是对美好生活最深刻的向往,也是对自身存在意义最热切的探索。它就像一座灯塔,在黑暗而充满挑战的生命旅途中,给无数人带来了希望和方向,哪怕最终只能抵达彼岸的幻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通过修炼能不能成仙”和“通过锻炼能不能成为肌肉男”我认为道理是相同的。

通过系统性的锻炼,我们都可以增肌增强体力耐力,这种提升每周身体都有肉眼可见的变化,坚持健身一年,可以说像是变了一个人,虽说还达不到肌肉猛男的标准,但是肯定会相信这条路坚持走下去是没问题的。这点想必是健身人士共有的认知。

同样的,通过真实有效的修炼,理论上成仙也是可行的。虽然绝大多数人身边都没有成功案例,但是修炼也和健身一样,每个阶段都是可以验证的,虽说离最终目标遥遥无期,但是每个阶段的感受和丹道书上或者或老师教的都相吻合,这无疑增加了信心,会认为这条路是可行的。

修仙是一步一步升级突破的道路上,而非一蹴而就从0、1直接憋到10圆满。

比方说,一般练了十来天,就会有气感,每个人最初的的气感都不同,热、凉、麻、胀、痒等,细分的话有十六触。一般进行到这里就知道,哦,原来这并不是像追女孩子那样完全看不见进度条,从而会更加积极练下去。

练到一个月左右,丹田会感觉到一团很明显的气,甚至在丹田内会有水流一样。有一些关键穴位,比如涌泉、百汇、劳宫俗称五心,自己会感受到这几个穴位的气感。

理论上说,百日不泄精,坚持练功,2-3个月就可以通任督二脉,小周天自行流转。整个人的身体状态都有些许提升,会更加坚定的继续往前。

到这里算是丹道修行的入门了,迄今为止不算难,稍微有点天赋+坚持+戒酒色+心态平和+生活中没那么多事儿+精神放松+不走神儿就能成。接下来的突破升级会一步比一步复杂,耗费的时间更多,修炼方式也会更加细致讲究,比如火候的调节,文武火怎样交替,对时辰的要求等。往后走想要有所突破可能就没时间上班工作了,并且需要有真正的明师指导,不是光靠丹道书籍就能掌握的,自己琢磨试探,很容易出危险,一旦出偏瘫痪在床都是轻的,需要有境界更高的老师引导,避免踩雷。

所以到这一步,门槛就来了,好老师去哪找?网上一堆水火相济、铅汞相融这类掉书袋的,说一些似是而非故作高深的话,这些要么骗子要么自己都没搞明白只懂理论而实际拉胯,还有魔怔的。没法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通俗易懂让学生掌握,就算不上明师。

从古至今大多数都卡在老师这里了,史书记载寥寥可数成仙或者有成之人,那都是有明确传承的,老师不是葛洪就是吕洞宾或是张三丰这类,或者跟他们有渊源流派。民国丹道骨灰级玩家陈撄宁一辈子钻研,最终师承不行也照样没成。

我相信也有默默无闻的隐修一派的,真要遇到就当场验证一下呗,显个小神通什么的,修为越高那必定会产生附加功效的。

所以大部分人也就止步于通个小周天养生健体,延年益寿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