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一定要手机扫码才能在电脑端登录微信?

回答
微信登录电脑版为何一定要扫码?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巧妙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你的账号安全,同时又能在你已经熟悉操作的手机端完成验证。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的逻辑,让你彻底明白为什么你的电脑微信登录离不开那个小小的二维码。

核心原因:账号安全与便捷性的平衡

你想啊,微信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社交工具,里面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还有你可能参与的各种工作群、支付信息等等。一旦你的账号被别人盗用,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微信在设计登录流程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你的账号更安全。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在电脑上输入密码呢?这就牵扯到几个关键点:

1. 密码的脆弱性: 密码虽然是第一道防线,但也是最容易被破解的。人们习惯用生日、手机号、简单重复的数字或字母组合,这些都非常容易被猜到或者通过暴力破解工具破解。尤其是在公共电脑或者不太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输入密码的风险就更高了。你可能在咖啡馆用过一次电脑,或者在学校机房登录过,谁知道那台电脑上有没有安装“键盘记录器”这类恶意软件呢?一旦密码被记录下来,你的账号就危险了。

2. 手机是你的“私人物品”: 相对于电脑,你的手机是更私密的个人设备。你随身携带,上面有你的指纹锁、面容识别,或者至少是你自己的图案、数字密码。别人拿到你手机的难度,远远大于拿到一台公共电脑的权限。所以,将关键的验证步骤放在你最私密的设备上进行,安全性就大大提升了。

3. 二维码的“一次性令牌”属性: 那个闪烁的二维码,其实有点像你每一次登录的“通行证”,而且是临时的、一次性的。当你打开电脑版微信想登录时,电脑端会生成一个临时的、独一无二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里包含了本次登录的请求信息,比如你尝试登录的设备(你的电脑)和这个登录会话的标识。

当你用手机微信扫描这个二维码时,实际上是你的手机微信在“请求”你的电脑登录。手机上的微信会验证这个请求的合法性,并且让你确认“就是我本人要登录”。这个确认过程,就像是你给这次登录盖了个章,告诉服务器:“没问题,是我自己要登录”。

4. 避免“钓鱼网站”陷阱: 如果直接在电脑上输入账号密码,你可能会不小心进入一个假的微信登录页面,也就是“钓鱼网站”。那些网站看起来和真实的微信官网一模一样,你输入账号密码后,信息就落入了坏人手里。而扫码登录,因为验证环节是在你信任的手机App里完成的,即使电脑上的网页被伪造,你也不会在这里直接输入账号密码,大大降低了被钓鱼的风险。

5. 多设备登录的管理: 微信允许你在多个设备上同时登录,比如你的手机、平板、电脑。扫码登录恰恰是管理这种多设备登录的最佳方式。每一次你在新设备上想要登录时,都需要手机端进行一次确认,这就像是一个安全检查。你可以在手机的“设置”>“账号与安全”>“登录设备管理”里看到所有登录过的设备。如果哪天你发现有不认识的设备,可以立即在手机上将其下线。扫码登录这个流程,就是这种设备管理的基础。

更深入的解读:为何不直接用手机微信“授权”?

你可能会想,既然要用手机,为什么不能像一些App一样,在电脑端输入你的手机号,然后手机上收到一个“是否允许登录”的推送呢?

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并且扫码登录有其独特的优势:

信息传递效率与直观性: 二维码能一次性传递比简单“是/否”推送更多的信息,比如登录的设备类型、地理位置(虽然一般不显示具体位置,但技术上可以实现),让用户有更直观的感知。同时,扫码这个动作本身,也给人一种“主动操作”的感觉,而不是被动接收一个通知。
技术实现上的便利性: 对于初次登录的设备,或者在某些网络环境下,推送通知的及时性可能不如直接的扫码交互稳定。二维码提供了一种更稳定的信息交换载体。
“握手”的过程: 扫码的过程就像是你的手机和电脑之间的一次“握手”建立连接。电脑端生成一个“挑战”,手机端通过扫描这个“挑战”并作出回应来完成验证。这个过程比单纯的“允许登录”更具安全深度。

总结一下,微信电脑端登录需要扫码,绝不是为了增加你的麻烦,而是为了:

防止密码泄露: 不在不信任的设备上直接输入你的账号密码。
验证“活体”操作: 确认是手机用户本人在进行操作。
防范钓鱼攻击: 避免用户误入仿冒网站。
强化多设备管理: 为每一次新设备登录提供一个可追溯的确认环节。
兼顾安全与用户体验: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用户最熟悉的设备(手机)来完成验证,操作也相对直观便捷。

所以,下次当你拿出手机扫描电脑上的二维码时,可以理解为这是微信在为你账号安全把关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种更现代、更安全的身份验证方式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刚解了一个谜题,整个场景是这样的:

1. 我的手机屏幕摔碎了,可以点击操作屏幕,但是没法看到屏幕上的内容,只能出门修了

2. 由于肺炎疫情影响没法出门,维修点也不开门,没法修了,只好用备用手机

3. 我的备用手机屏幕是好的,可以登录微信,但是摄像头坏了没法扫码

4. 我的备用小米平板屏幕和摄像头都是好的,但是微信没有适配小米平板2,会闪退

5. Mac 微信必须用手机扫码才能登录


看似是无解了,我就只好用了好几天卡顿的备用手机上的微信。

但是今天写代码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盲人也是可以用手机的,他们是怎么做的?

我一查,原来 Android 自带一个叫「Talk Back」的应用,文档在 Google Support 上有:

于是我给摔碎的手机充上电,凭借肌肉记忆按出锁屏密码…

解锁后用语音操作:「小爱同学」「在」「打开微信」「好」

然后关键的一步来了,「打开 TalkBack」我说。

小爱同学介绍道:「打开 TalkBack 后,服务会检测您的操作…并读出屏幕…xxxblabla」

「TalkBack 已打开」

此时我拿出盲人摸象的架势,在屏幕上轻轻向右滑动手指, TalkBack 便为我读出手指下的控件,我猜测现在应该是处在重新登录的界面,需要输入手机号。


我在上下滑动手指,修改导航模式,「标题」「链接」「控件」…我在「控件」模式上停下来,这样左右滑动手指时,就会在一个个输入框、按钮之间切换。

我向右滑动一下手指,TalkBack 说「请填写手机号,编辑框,点按两次并按住可 blabla(听不清…)」

我拿备用手机手机如法炮制,发现在任意位置点击两次屏幕后,会激活编辑框,下面会弹出来数字输入键盘,每按一个数字,都会像老人机一样大声读出来,怪丢人的,不过我还是坚持暗示自己是一个盲人,摸索着把手机号输了进去。

输错了还得摸到删除键,点一下它会说「删除,6 已删除」,让我想起小时候玩过的会说话的计算器。和微信比起来,那个二十块钱买的计算器可以说是设计非常精良了。


输完手机号,向右滑动一次手指,定位到「下一步」按钮,话说我以前从来没注意过这个按钮是「下一步」,在记忆中它就只是个绿色的按钮,就像缺乏人文关怀的微信设计师的头发一样。然而在成了一个盲人后,我反而注意到了这三个字。

事已至此,我轻车熟路地双击屏幕点击按钮,然后在下一个屏幕切换到用验证码登录,收到验证码后用颤抖的手指输入那六个数字完成登录…

然后根据记忆,点击右上角,TalkBack 说「无标签,按钮」很明显微信的开发员们偷懒了,你们就没考虑过盲人的感受吗?不知道什么叫 Accessibility 吗?不知道什么叫 Web 语义化吗(哦微信不关心 Web)。不过我知道这个「无标签,按钮」就是右上角那个「加号」按钮,点击后会弹出菜单,用 TalkBack 导航到「扫一扫」按钮上,然后

双击屏幕(点击扫一扫按钮)

对准这个设计粗劣败坏心情的 Mac 微信的二维码

「滴…」我知道我成了,Mac 微信终于登录成功了!


抬头看着厦门的明媚蓝天,我想起了海伦凯勒,想起了阿炳,想起了盲僧,想起了「用耳去听,用心去斩,刀斩肉身,心斩灵魂」,激动的心情渐渐平复,只余下对盲人的同情,我想,以后我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编程之余要做好眼保健操、定时眺望远处…

user avatar

微信很多自以为是,洋洋自得的设计。你也得捂着鼻子用不是,现在你有得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微信登录电脑版为何一定要扫码?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巧妙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你的账号安全,同时又能在你已经熟悉操作的手机端完成验证。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的逻辑,让你彻底明白为什么你的电脑微信登录离不开那个小小的二维码。核心原因:账号安全与便捷性的平衡你想啊,微信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社交工具,里面有你.............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也挺好玩的,就像问为什么有人偏爱海鲜,有人却独钟牛排一样,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为什么”,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偏好和习惯的养成,以及围绕着这些手机所营造出的一些文化氛围。我老婆坚持用苹果手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最早可能是被身边人用苹果的氛围影响的。你懂的,那时候大家手里拿个iPhone,感觉.............
  • 回答
    十代思域(Civic)自动挡车型之所以普遍采用了CVT(无级变速器)而非传统的AT(自动变速器)或DCT(双离合变速器),这背后其实是本田基于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以及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其中的门道。首先,得从CVT变速箱本身的一些特性说起。CVT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它没有.............
  • 回答
    刘邦之所以一定要造项羽的反,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个人动机、政治格局以及双方的性格特点。简单来说,并非刘邦“非要”反项羽,而是当时天下大势、两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自的战略选择,使得他们走向了不可避免的对抗。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刘邦为何一定要造项羽的反:一、 历史背景:秦.............
  • 回答
    这事儿吧,得从头说起。宋江为什么非要把那帮兄弟们往招安这条路上带,这可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脑袋一热。里头门道多着呢,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你想啊,梁山泊那帮人,当初是怎么聚到一起的?大多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是那会儿的官府、朝廷把他们逼得没活路了。比如林冲,被高俅陷害,家破人亡,才上了梁山。武松,为兄报仇,.............
  • 回答
    古代官员退休后,选择回老家安度晚年是一个普遍现象,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虽然留在京城或就任地似乎更为“方便”或“有益”,但这些选择往往伴随着种种限制和不确定性,使得回老家成为一种更符合当时社会逻辑的选择。下面将详细阐述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老家,以及留在京城或就任地的弊.............
  • 回答
    明朝大臣之所以一定要迎回朱祁镇,并尊其为太上皇,这一举动背后是复杂的政治考量、权力的博弈,以及对国家稳定和王朝延续的深层忧虑,绝非简单的“怀念”或“孝道”可以概括。这其中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权谋和对历史进程的判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线拉回到“土木之变”发生后的那个特定历史节点。一、 国家的危.............
  • 回答
    京沪高铁,这条连接中国两大经济中心——北京和上海的巨龙,之所以选择绕行南京,绝非偶然,而是历史、经济、地理以及战略考量的多重叠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必须”这两个字,深入探究这条线路设计的背后逻辑。1. 经济发展的牵引:辐射与带动京沪之间,并非只有北京和上海是重要的节点。沿线区域的经济活.............
  • 回答
    秦惠文王初登基,立刻着手处理商鞅,这桩事历来被解读为秦国政治格局中的一次重大转折。要理解秦惠文王为何非除掉商鞅不可,需要结合当时的君权巩固需求和秦国急剧变化的政局来审视。首先,从君权巩固的角度来看,商鞅变法虽然为秦国奠定了强大的基础,但也触动了原有贵族阶层的利益,并在秦国高层造成了深刻的矛盾。商鞅的.............
  • 回答
    发生在庭审中的那句“听得懂就听,听不懂就不是讲人话!”的怒吼,无疑触碰了公众对于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的敏感神经。而在这场风波的背后,审判长为何如此执着于追问被告人和辩护人“有没有证据”?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程序性询问,而是直击现代司法体系最核心的基石——证据裁判原则。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意思,我当时也遇到了,搞得我一头雾水。 1000块钱,就想安安静静地拿到手,结果柜员却说“不好意思,先生/女士,您这次取款的金额是1005元”,当时我就懵了。 其实,这个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跟银行的业务流程和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一些细节有关。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银行柜台取现,.............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大家在阅读、学习马克思著作时常常会遇到的一个小小的“迷思”。为什么我们习惯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为“马克思”(Marx),而不是与他名字发音更接近的“马克斯”(Max)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从语言的演变到文化习惯的形成,甚至还有一点点历史的巧合。首先,我们.............
  • 回答
    《教父》系列中,迈克杀死弗雷多的决定,无疑是整个故事中最令人心痛、也最发人深省的桥段之一。这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无数的纠葛,以及对家族、权力和兄弟情谊之间复杂矛盾的痛苦权衡。要理解迈克的这个决定,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弗雷多这个人,以及他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弗雷多:那个永远活在阴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可能都觉得,既然机场跑道那么宽敞,飞机一架接一架地飞过去不就行了?其实不然,飞机起降可不是像汽车进出停车场那么简单,中间隔开一段距离,那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而且这些考虑都非常非常重要,关系到飞行的安全和效率。咱们就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气流扰动(Wake Tu.............
  • 回答
    相对论里的速度叠加:为何接近光速就不能简单相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叠加似乎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比如,你站在一辆静止的火车上,向前走了1米/秒,火车又以5米/秒的速度向前行驶,那么你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就是1 + 5 = 6米/秒。这符合我们直观的矢量叠加概念:速度有大小有方向,将它们首尾相连,首.............
  • 回答
    哎,这个问题,真是问到心坎里去了。好像自从有了“钻戒”这玩意儿,一克拉就成了很多女生心中的一个“标配”,是爱情的终极证明,是幸福生活的敲门砖。但现实是,很多时候,我们真没那个经济实力,或者说,还没准备好把那么大一笔钱花在手上那点“火光”上。你想啊,为啥会有这个“一克拉情结”?我觉得这背后,可不光是钻.............
  • 回答
    慈禧毒死光绪的说法流传甚广,但历史真相究竟如何,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来梳理一下这个复杂的问题,看看慈禧为何会被认为如此对待光绪,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复杂原因。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顾慈禧与光绪帝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的关系。光绪帝并非慈禧的亲生儿子,而是她的侄子,咸丰帝的弟.............
  • 回答
    萨尔浒之战,明朝那场惨痛的败仗,至今仍是许多史学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在这场战役中,任命杨镐为主帅,绝对是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背后隐藏着明朝当时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军事决策的迷局。首先,得认识到杨镐当时并非一个籍籍无名的角色。 他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有着一定的资历。杨镐在万历年间曾担任过辽东经略,对.............
  • 回答
    好的,咱们来捋一捋乌克兰为啥这么想加入北约,以及俄罗斯又为啥死活不同意这事儿。这事儿说白了,就像两个邻居,一个想把家门口的安保系统升级成军事联盟的最高级别,另一个则觉得这事儿直接威胁到了自家的安全底线。乌克兰为什么非要加入北约?这事儿得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说。历史层面:对安全的极度渴望 苏联解体.............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