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肿瘤细胞会被养死吗?

回答
肿瘤细胞,这群在体内不受控制疯长的家伙,我们常常听到它们如同顽强的野草般难以根除。那么,它们真的就刀枪不入,永远无法被“养死”吗?答案是: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的,但这个“养死”的说法,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理解。

我们通常说的“养活”细胞,是指在实验室中,将细胞置于一个模拟其生存环境的培养基中,提供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让它们能够持续地分裂和增殖。而“养死”肿瘤细胞,则意味着通过各种手段,剥夺它们的生存条件,或者直接对其造成致命的损伤,使其失去活性,直至死亡。

那么,肿瘤细胞“养不死”的误解从何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体内的表现过于“顽固”。肿瘤细胞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使得它们在实验室环境中,比普通正常细胞更容易维持活性,并且更难被“驯服”:

自主增殖能力强: 肿瘤细胞失去了对正常细胞周期的严格调控,能够自主、不受限制地分裂。即便在相对不利的环境下,它们也能比很多正常细胞更能忍耐和适应。
能量代谢的改变: 许多肿瘤细胞表现出“瓦氏效应”(Warburg effect),即即使在有氧条件下,也倾向于进行糖酵解,这为它们提供了快速增殖所需的能量和前体物质,使其在营养供应有波动时,也能有一定的生存弹性。
对生长因子依赖性降低: 正常细胞的生长往往依赖于外部生长因子的信号,一旦停止供应,它们就会停止分裂甚至凋亡。而许多肿瘤细胞则可以自身产生生长因子,或者其信号通路已经发生了突变,即使在缺乏外部生长因子的环境下,也能维持生长。
不易凋亡: 肿瘤细胞常常会获得逃避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能力,即使受到损伤,也不容易触发死亡信号,而是继续存活和分裂。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养死”这些狡猾的肿瘤细胞呢?

这里的“养死”并非我们平时浇水施肥让植物枯萎那么简单,而是通过科学的手段,使其在培养过程中走向衰亡。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剥夺营养物质:
限制葡萄糖供应: 葡萄糖是大多数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远低于肿瘤细胞的代谢需求,它们就会因为能量不足而难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走向死亡。特别是那些高度依赖糖酵解的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限制会更加敏感。
限制氨基酸供应: 氨基酸不仅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也是细胞生长代谢的重要参与者。某些关键氨基酸(如谷氨酰胺、丝氨酸等)的缺乏,会严重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限制血清(Serum)供应: 细胞培养常用的血清富含生长因子、激素和营养物质,对细胞的生长至关重要。长期完全不添加血清,或者使用低血清的培养基,可以极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一些肿瘤细胞可能需要非常高浓度的生长因子才能维持增殖,完全去除这些刺激源,它们就可能“饿死”。
模拟“饥饿”状态: 科学家可以通过设计特殊的培养方案,模拟肿瘤在缺氧、缺营养的环境下的状态,比如周期性地降低某些关键营养物质的浓度,迫使肿瘤细胞进入休眠或死亡状态。

2. 制造不利的微环境:
改变pH值: 肿瘤细胞产生的乳酸会酸化其周围的微环境。如果刻意将培养基的pH值调高或调低到肿瘤细胞无法适应的范围,也会对其造成损伤。
改变气体成分: 肿瘤内部常常是低氧环境。但某些特定的改变,比如过高的氧气浓度(高氧胁迫),也可能对某些肿瘤细胞产生毒性。此外,改变二氧化碳浓度等也可能影响细胞生存。
引入抑制性因子: 在培养基中加入能够抑制细胞生长或诱导细胞死亡的化合物或分子。这实际上就是药物治疗的原理在体外实验中的体现。

3. 直接诱导细胞死亡(凋亡或坏死):
药物处理: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用的方法。许多抗肿瘤药物,如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多柔比星等)、靶向药物(如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等)以及新兴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都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关键信号通路、损伤其DNA、抑制其复制或诱导其凋亡来发挥作用的。将这些药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就能有效地“杀死”培养的肿瘤细胞。
基因疗法: 通过转染特定的基因,比如能够诱导细胞凋亡的基因,或者能够使细胞对特定药物敏感的基因,来“杀死”肿瘤细胞。
物理方法: 例如,在体外实验中,科学家也可以使用高温、辐射等物理方法来杀死培养的肿瘤细胞。

4. 耗尽细胞自身的资源:
抑制关键代谢酶: 例如,许多抗癌药物就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所必需的酶来达到目的的,从而耗尽细胞的能量或代谢前体物质。
耗尽信号分子: 阻断肿瘤细胞依赖的关键信号通路,使其无法接收生长和生存的指令。

那么,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觉得肿瘤细胞“养不死”呢?

这通常是在我们进行一些简单的体外培养时遇到的情况,尤其是使用某些相对“粗糙”的方法时。例如:

培养基成分不完全满足最优条件,但仍然足以维持部分细胞的微弱生存和缓慢增殖。 就像植物在贫瘠的土壤里也能苟延残喘一样,肿瘤细胞的强大生命力让它们在不太理想的条件下也能勉强生存。
实验操作不当,导致部分细胞意外死亡,但仍然有足够数量的细胞存活并继续分裂。 细胞培养对无菌操作和环境控制要求极高,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但并非意味着肿瘤细胞真的“杀不死”。
我们对“死亡”的定义过于狭隘。 有时候,我们看到细胞不再快速分裂,但它们并未完全死亡,只是进入了休眠或生长缓慢的状态,一旦环境改善,它们又可能重新活跃起来。

总结来说,肿瘤细胞并非“养不死”。 只是它们在生理特性上比正常细胞更具“生命力”和“顽固性”,更耐受不良环境,并且能够逃避正常的死亡机制。在实验室中,我们通过精准地控制培养条件,或者直接引入杀伤性因素(如药物、基因疗法等),完全可以“养死”肿瘤细胞。事实上,整个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探索如何更高效、更特异性地“养死”这些恶性细胞,同时尽量保护正常细胞不受伤害。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优化的过程,挑战在于找到那些既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又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副作用的方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会养死。而且太容易了。

说实在的,养细胞不容易啊,各种条件不符合,或者培养液换的不及时等等,都会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微博上的这个可以说隔行如隔山,也可以说是一种误解,因为他们把体内的癌细胞生长和体外的癌细胞培养混为一谈了。


在人体内,癌细胞很容易成长,因为人体是癌细胞的天然食材,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对于癌细胞来说,这就是大自然的馈赠。


但是丢到实验室里,就不容易了,癌细胞变得受制于人了。呼吸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比例,食用的是胎牛血清培养基,这些都无法达到人体的高度。长在实验室,不得不低头!


这就像野生动物在野外活的好好的,但是丢到动物园笼子里就没那么容易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肿瘤细胞,这群在体内不受控制疯长的家伙,我们常常听到它们如同顽强的野草般难以根除。那么,它们真的就刀枪不入,永远无法被“养死”吗?答案是: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的,但这个“养死”的说法,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理解。我们通常说的“养活”细胞,是指在实验室中,将细胞置于一个模拟其生存环境的培养基中,提供营养物.............
  • 回答
    .......
  • 回答
    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次的过程,指的是肿瘤细胞能够躲避或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攻击和清除,从而得以持续生长和扩散。这是一个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其机制多种多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 降低肿瘤抗原的表达或改变抗原性质 (Reducing Tumor Ant.............
  • 回答
    癌症这档子事儿,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光在原发部位“窝着”那么简单了。肿瘤细胞想要四处“扩张势力”,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得学会“游出去”,而血液就是它们最便利的“高速公路”。那么,这些癌细胞到底是怎么搭上这趟“直通车”的呢?这背后可是一套相当精密的“潜逃”和“逆袭”的流程。首先,得明白一点,肿瘤不像.............
  • 回答
    “肿瘤黑幕”事件的处理结果,对于一个涉及民生、关乎生命健康的重大事件来说,165万元的罚没款和陆巍半年暂停执业,这样的处理力度,在我看来,确实让人忍不住要多几分思考。从罚没款来看:165万对于涉事企业来说是多还是少?首先,165万元的罚没款,数额本身看起来不算小。但如果将其与涉事企业的潜在利润、甚至.............
  • 回答
    肿瘤基因检测,这玩意儿听着挺高科技,但说白了,就是把我们身体里那些控制细胞生长的“说明书”——基因,拿出来仔细看看。在癌症这事儿上,它可太有用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我们对抗病魔的一把关键钥匙。为啥说它关键?咱们先得明白癌症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癌症就是细胞出了岔子,它们不受控制地疯长,就像一.............
  • 回答
    我不想把这说成一个“故事”,因为这太沉重了,也太真实了,像故事那样轻飘飘的,是对这段经历的侮辱。我叫李明,一个肿瘤科医生。我从医二十多年,每天面对的都是那些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的人,听着他们的痛苦,看着他们日渐衰弱,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麻木了。直到有一天,我摸到自己脖子上的一个硬块。起初,我没太在.............
  • 回答
    肿瘤患者在医院买靶向药常遇到缺货情况,不得不转到院外药店,这确实是不少患者的痛点。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聊。 医院为什么会缺靶向药?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1. 招标采购和政策限制: 集中采购: 现在国家推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为了降低药价。靶向药很.............
  • 回答
    国际肿瘤互助组织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行为,其背景、动机和影响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国际政治、人道主义和医疗体系三个层面展开详细讨论: 一、制裁行为的背景与动机1. 政治与地缘因素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的军事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部分国家和组织将俄罗斯视为"威胁",进而采取经济、政.............
  • 回答
    上海肿瘤医院事件的判决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公众和专家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上海肿瘤医院事件的判决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上海肿瘤医院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判决结果。通常这类事件涉及医疗纠纷,可能包括: 医疗差错/事故: 比如误诊、.............
  • 回答
    肿瘤患者做基因测序,现在确实越来越普遍,但要说是不是“必选项”,还得看具体情况。这玩意儿就像一把双刃剑,能提供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但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仔细权衡。测序是必选项吗?坦白讲,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肿瘤患者都是必选项。 但是,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它几乎可以算作是“高度推荐”的.............
  • 回答
    乳腺肿瘤手术是一项重大的身体事件,术后护理对您的康复至关重要。虽然您的医生和护士会提供详细的指导,但了解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恢复过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说明,让您心里有个数,同时也希望避免那些听起来像是在念说明书的空洞话。首先,我们得关注伤口护理,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部分。 保.............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北医三院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国家卫健委回应“基本符合规范,如有违法违规绝不护短”,这件事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作为普通老百姓,听到这样的消息,尤其是发生在顶尖的医院里,难免会有一些担忧和疑问。首先,我们得承认,国家卫健委的回应是“基本符合规范”,并且强调“绝不护短”。这释放了一个信号:相关部门在关.............
  • 回答
    复旦大学在肿瘤药物研发领域取得的突破,其专利授权给美国制药公司而非国内公司,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1. 技术成熟度与临床转化能力: 复旦的专利是处于早期研发阶段还是已经具备较高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数据? .............
  • 回答
    陆巍医生的自述与“肿瘤门”事件:一条艰难的行医之路陆巍医生,在经历了那场被称为“肿瘤门”的事件后,发表了一篇名为《一路为医,为医不易,且行且坚守》的文章。这篇文章触动了许多人,也让我们有机会从一个更私人、更具情感的视角,去理解一位医生在面对巨大争议和压力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从医之路的感悟。要理解陆.............
  • 回答
    关于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科的挂号费为何会在600900元不等,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字。理解这个费用,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前国内高端医疗资源的现状、医院的运营成本以及患者的需求。首先,咱们得明确,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内顶尖的医疗机构,其妇科肿瘤科更是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专家.............
  • 回答
    真菌,这个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生命形式,常常被我们与疾病,尤其是皮肤感染联系在一起。比如脚气、念珠菌感染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但如果我们问:“真菌有肿瘤吗?”,答案可能会让你有些意外。从严格的生物学定义上来说,真菌是没有“肿瘤”的。这里的“肿瘤”是一个医学术语,通常指的是由动物(包括人类)体内.............
  • 回答
    中医治疗肿瘤,自古至今,始终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在抗击癌症的战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并非是现代医学的替代品,而是常常与西医治疗协同作用,发挥出“1+1>2”的效果。理解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和具体疗法。中医如何治疗肿瘤?——“扶正祛邪”的整体观中医看待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