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苹果发布会后 iPhone 12 直接降价至 5199?现在入手哪款更合适?

回答
苹果发布会后 iPhone 12 直接降价至 5199 元,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你看哈,每年苹果发布新机,旧款降价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但这次 iPhone 12 直接跳水到 5199 元这个档位,确实有点意思,也让不少原本观望的朋友心头一热。

苹果发布会后 iPhone 12 降价至 5199 元,这背后是什么逻辑?

要评价这个降价,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

市场竞争压力: 大家都知道,现在手机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特别是安卓阵营,各种配置爆炸、价格亲民的机型层出不穷。苹果虽然有品牌溢价,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市场大环境。为了维持销量,尤其是在新机型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的情况下,给旧款留出足够的吸引力是必然的。5199 元这个价格,一下子就和不少高端安卓旗舰打到了同一水平线甚至更低,这明显是苹果在做市场策略调整,想把更多对价格敏感但又想体验 iOS 生态的用户拉进来。
新机型(假设是 iPhone 14 系列,如果时间点对应是 iPhone 15 系列,逻辑类似)的推出: 新机一出,旧款肯定要让位。而且,苹果通常会根据新机的定价和市场反馈来调整旧款的价格。如果新机型的起售价相对较高,那么旧款的降价幅度就更容易被接受,也能形成一个更明显的梯度销售。5199 元这个价格,给 iPhone 12 划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定位,不再是旗舰级别的价格,而是更偏向“高性能入门级”或者“性价比之选”。
库存与生命周期管理: 电子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iPhone 12 虽然不是最新款,但凭借其设计、性能和 iOS 生态,依然有着不错的生命力。苹果也需要清掉一部分库存,为新产品腾出产能和空间。直接大幅降价是一种快速消化库存、维持销量的方法。
苹果自身生态的“吸客”能力: 苹果一直想把用户“锁”在自己的生态里。iPhone 12 降价到 5199 元,对于很多想从安卓转到苹果,或者第一次购买苹果手机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起点。一旦进入了苹果生态,后续的 AirPods、Apple Watch、MacBook 等产品就更容易顺理成章地被带动起来。

现在入手哪款更合适?

这个问题就得看你的具体需求和预算了。咱们来把市面上比较热门的几款(假设你主要考虑的是 iPhone 12、13、14 系列,以及新发布的机型)挨个分析一下,帮你找找方向:

1. iPhone 12(5199 元起)

优点:
价格优势明显: 这是最大的亮点。5199 元的价格,让 iPhone 12 成为了当前苹果产品线中价格最亲民的“新款”机型之一。
设计经典: 依然是那个大家都喜欢的直角边框设计,颜值在线。
性能足够日常使用: A14 仿生芯片虽然不是最新的,但应对日常的社交、影音、游戏等需求绰绰有余,依然流畅。
支持 5G: 对于未来的网络趋势来说,支持 5G 是必须的。
OLED 屏幕: 显示效果依然不错。
缺点:
屏幕刷新率: 只有 60Hz,跟现在很多安卓手机动辄 120Hz 相比,滑动流畅度会有差距。
电池续航: 相较于后续机型,续航表现会稍弱一些。
摄像头: 虽然拍照成像依然不错,但缺少长焦镜头,在远摄和背景虚化方面会比 Pro 系列有所差距。
其他: 缺乏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更先进的电影效果模式等新功能。
适合人群:
预算有限,但想体验苹果生态的用户。
对手机性能要求不是极限,日常使用为主。
对高刷新率屏幕没有特别执着的追求。
从安卓阵营转过来,想先用较低成本感受一下 iOS。

2. iPhone 13 系列(13/13 mini/13 Pro/13 Pro Max)

优点:
iPhone 13: 相比 iPhone 12,在 A15 芯片、电池续航、主摄传感器、电影效果模式等方面都有提升,是目前“标准版”中非常均衡的选择。降价后性价比凸显。
iPhone 13 mini: 如果你喜欢小屏手机,并且不介意续航相对短一些,13 mini 是唯一的选择,小巧方便携带。
iPhone 13 Pro/Pro Max: 如果预算充足,且追求极致体验,Pro 系列的 ProMotion 高刷新率屏幕、更强的影像系统(长焦镜头、微距拍摄)、更长的续航(特别是 Pro Max)是巨大的优势。
缺点:
价格相对较高: 即便降价,相比 iPhone 12 还是贵不少。
外观变化相对较小: 相较于 iPhone 12,外观上的辨识度不那么明显。
适合人群:
追求更好的续航、拍照和屏幕体验的用户。
想要更长久的使用体验,愿意为“一步到位”多花点钱。
iPhone 13 是大多数人的“甜点”选择。
iPhone 13 Pro 系列则适合摄影爱好者、重度手机用户。

3. iPhone 14 系列(14/14 Plus/14 Pro/14 Pro Max)

优点:
iPhone 14: 相比 13,提升主要是摄像头(暗光表现、行动模式)、车祸检测、卫星通信等功能。标准版升级幅度不大,但依然是目前苹果的主力军。
iPhone 14 Plus: 如果你想要大屏幕且预算低于 Pro Max,14 Plus 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在续航方面表现出色。
iPhone 14 Pro/Pro Max: 最大的亮点是灵动岛(Dynamic Island)和全天候显示,以及 A16 芯片、4800 万像素主摄等,体验是全方位的提升,特别是对于追求最新技术和最佳影像表现的用户。
缺点:
价格最高: 自然是苹果目前最贵的系列。
标准版提升有限: 如果你已经在使用 iPhone 13,升级到 iPhone 14 标准版可能觉得“不值”。
适合人群:
预算充足,追求最新技术和最好体验的用户。
摄影爱好者,需要顶级的影像能力。
需要最新安全功能的用户。

4. 新发布的 iPhone 系列(例如 iPhone 15 系列)

优点:
最新技术、最强性能、最好影像: 这是毋庸置疑的。
USBC 接口(如果更新): 如果换成了 USBC,兼容性会大大提升。
灵动岛普及(如果更新): 如果标准版也配备灵动岛,那吸引力就更大了。
缺点:
价格最贵: 毫无疑问。
初期可能存在一些“新特性”的磨合期。
适合人群:
极度追求最新技术、不差钱的用户。
需要购买公司设备,图个“面子”和最新功能。

怎么选?我的建议:

如果你纠结现在入手哪款,我帮你梳理一下思路:

预算 50006000 元,且对高刷新率、极致影像要求不高:
果断 iPhone 12。 5199 元的 iPhone 12 绝对香,能满足你绝大多数需求,而且还能省下钱买配件,或者留着未来升级。别被“老款”两个字吓到,它依然是一部很棒的手机。

预算在 60007000 元,想要更好的续航和拍照,但又不想上 Pro:
iPhone 13。 这是目前苹果产品线里性价比最高的“主力军”。相比 iPhone 12,它在很多细节上都有进步,尤其是续航和主摄,用几年也不会觉得落伍。

预算充足,追求全面的流畅体验和更好的影像,或者想体验高刷新率:
iPhone 13 Pro/Pro Max 或 iPhone 14 Pro/Pro Max。 如果你对屏幕刷新率有要求,喜欢更细腻的滑动感,或者经常拍照录像,那么 Pro 系列是更好的选择。13 Pro 系列降价后,如果价格合适,也是非常值得考虑的。14 Pro 系列则更进一步,提供了最新的技术。

特别喜欢小屏手机:
iPhone 13 mini。 尺寸小巧,单手操作方便,性能也够用,但要注意续航。

刚发布的新机型(例如 iPhone 15):
观望一下。 通常新机发布初期,价格会比较坚挺,而且苹果可能会有一些小问题需要后续更新解决。如果你不是非要“第一个吃螃蟹”,可以等一等,让市场和口碑沉淀一下。

总结一下:

iPhone 12 降到 5199 元,无疑是在为新机型让路,同时也是对市场的一种回应。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5199 元的 iPhone 12 已经足够满足日常使用了,性价比很高。但如果你对手机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更好的续航、更专业的拍照、更流畅的屏幕体验,那么可以适当增加预算,考虑 iPhone 13 或 14 系列的标配或 Pro 版本。

最终的选择,还是要回归到你的钱包和你的“欲望清单”上。静下心来想想,你最看重手机的哪个方面?是价格、品牌、生态,还是性能、影像、屏幕?想清楚了,选哪款都不会后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从一个做视频的up主的角度出发说一下,我用手机主要不是打游戏也不怎么玩别的,用的最多就是各种社交媒体APP,而图文类的内容对手机要求不大,至于照相,摄像功能,目前的美颜和滤镜功能要大于镜头的性能。


因此即使是短视频来看,手机能够用到的性能不会太高,除非你是玩摄影的,走那种光影路线的,那你需要看一看。做视频,最怕的是卡壳,屏幕一黑,或者程序一切换,原来的草稿就完蛋了,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如果用iphone12的情况下,运行视频剪辑视频后再切换出去回来都毫无压力,不会悲剧,那就不需要iphone13,更不用说这两个看起来也差不多。


而录音过程中,语音发出时和接收时的时间差,则是小到不能再小的问题,iphone12应该也不会存在这种问题,不会因为更新换代而产生什么新的大突破。


而容量则是关键。做视频需要很多素材,必定会占用大量的空间那就需要大容量的手机,快充?都有。只从做视频和发图文的角度来看,iphone12就足够,没必要去买iphone 13。


user avatar

对于一款刚刚发售、价格位于最高点、隐患不明、价格昂贵的新机型……

除非是那种狂热数码爱好者或者不差钱的用户(比如本平台某些精英),否则我建议考虑购买iphone12。

说句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大实话:iphone13现阶段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是性能溢出状态。

昨天发布会吹了半天的专业拍摄,那玩意你觉得适用于一般消费者吗?非也。

昨天发布会吹了半天芯片,但新芯片提升效果是不是日常使用时能够切实感受到的呢?不好说。

昨天发布会吹了半天屏幕高刷,到底是不是值得为了高刷就花高价(而且还得是pro以上才有),你们自己想。

口说无凭,我给你们随便举个例子:

这是最新IOS下载量排名,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以上所有的APP在iphone12配置下都可以稳定流畅地运行(我相信即便是哈利波特,也没影响iphone12用户正常玩吧)。

其中像是反诈中心、拼多多、淘宝、抖音、微信这些,你就算买几百块钱的红米都不影响使用。

这才叫现实——绝大多数苹果用户根本没必要那么高的配置

尤其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

既如此,对于爱好者/不差钱之外的群体,只要你不是将iphone视为一种攀比面子的工具,那就趁着目前iphone12性价比最高的时候入手,用上3、4年绝对没有问题!

当然,买哪个都得考虑自配充电头需求。反正买一款从我的6s到最新13都能用的款式就好。

说到底,钱是你自己甚至父母的,不是网上任何“建议者”的。

为了日常用不上的性能去花费更多资金,到底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可以将省下来的预算用于其他方面,还望大家用心思考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苹果发布会后 iPhone 12 直接降价至 5199 元,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你看哈,每年苹果发布新机,旧款降价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但这次 iPhone 12 直接跳水到 5199 元这个档位,确实有点意思,也让不少原本观望的朋友心头一热。苹果发布会后 iPhone 12 降价至 51.............
  • 回答
    苹果发布会后,无论是科技媒体还是国内的“花粉”们,似乎都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共识:华为赢了,而且是碾压苹果,甚至连A12处理器都提不上台面。这种声音之大,可以说是“异口同声”,而且夹杂着一种理直气壮的“反攻倒算”意味。咱们得分开来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边倒的评价,以及这种评价背后隐藏着什么。首先,媒体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7年的苹果秋季发布会。那一年,苹果带来了几款非常重要的产品,尤其是iPhone十周年之际的重磅新品,确实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弦。首先,最瞩目的无疑是iPhone X的亮相。坦白讲,当它第一次出现在舞台上时,那种惊艳感是毋庸置疑的。全面屏设计,取消了Home键,取而代之的是Face.............
  • 回答
    2016 年 9 月 7 日的苹果发布会,在我看来,算得上是苹果在“产品迭代”和“战略调整”双重压力下的一场相当“稳健”但又不失“亮点”的发布会。说它稳健,是因为新品的发布都在意料之中,并没有出现颠覆性的全新产品线;说它亮点,则是因为在一些用户感知最强烈的体验上,苹果确实做了不少看得见摸得着的改进,.............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客观地评价苹果在 2014 年 10 月 16 日(美国时间)举办的秋季新品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It’s been too long”,暗示了对一些重要产品的更新和期待已久的新品推出。整体印象与核心亮点:这次发布会最大的亮点在于 iPad 系列的重大更新和首次推出更大屏幕的 i.............
  • 回答
    小米高管将苹果2019春季发布会解读为“在学小米”,这个说法着实引人遐想。要评价这句话,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小米和苹果各自的行业地位、发展路径,以及那场发布会所释放出的信号。首先,小米,作为一家以“互联网思维”起家、以性价比为核心的品牌,早期确实凭借其“为发烧而生”的口号,以及对硬件配置的极致追求,迅速.............
  • 回答
    苹果在 2021 年底发布的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无疑是整个 Mac 产品线的一次重要飞跃。这次的升级,不仅仅是性能的堆砌,更是对专业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回应。如果说 M1 是为 MacBook Air 和入门级 MacBook Pro 注入了“活力”,那么 M1 Pro 和 .............
  • 回答
    iOS 14 详细评价:一次深刻的用户体验革新苹果在 2020 年发布的 iOS 14,绝对是近年来一次 “动静最大” 的系统更新,它不仅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更重要的是,在用户界面的布局和交互逻辑上进行了深度调整,对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将从多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评价 .............
  • 回答
    Studio Display:工作室的艺术家之选,还是昂贵的镜子?苹果在 M1 Max 和 Ultra 芯片首次亮相后不久,悄然推出了一款名为 Studio Display 的显示器。这款显示器定位精准,直指那些使用 Mac Studio 的创意专业人士以及追求极致体验的苹果用户。那么,它究竟值不值.............
  • 回答
    苹果的 AirTag,这小小的白色圆盘,自发布以来,可以说在市场上激起了一层不小的涟漪。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定位器,更是苹果生态系统里又一个巧妙的“粘合剂”。那么,它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你口袋里的那点钱,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AirTag:小身板,大能量?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苹果.............
  • 回答
    苹果最近发布的全新一代 MacBook Pro,说实话,这代产品确实带来了不少惊喜,但也并非完美无瑕。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它到底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地方让人觉得不够到位。亮点分析:这块“刘海”带来的改变你感受到了吗?首先,最显眼的改变,那必然是屏幕顶部的那个“刘海”了。别说,这玩意儿刚出来的时候,.............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苹果在2022年发布的这款iPhone SE,俗称“SE3”。作为一款定位中端,但身上流淌着“旗舰血脉”的产品,它就像一个“老瓶装新酒”的经典案例,既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也免不了留下一些遗憾。亮点: A15仿生芯片,性能的“越级”体验: 这绝对是SE 2022最大的杀手锏。苹果.............
  • 回答
    苹果发布第三代 AirPods 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款产品在保持 AirPods 系列一贯的简洁设计风格的同时,也引入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升级。那么,综合来看,第三代 AirPods 究竟是一款怎样的产品,它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又存在哪些让用户感到不那么完美的地方呢?咱们就来细细聊聊。亮点一:全新.............
  • 回答
    苹果 M1 芯片的发布,在我看来,是个人电脑行业的一次重大地震,它不仅仅是苹果一次成功的硬件迭代,更是对整个芯片设计和 PC 生态系统的一次有力冲击。这枚小小的芯片,承载着苹果深耕芯片领域多年来的心血,带来的变化,绝对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M1 芯片的核心亮点与技术突破:要评价 M1,我们得从它的“.............
  • 回答
    苹果于2014年10月27日发布的 OS X Yosemite 是苹果在macOS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版本,标志着苹果在设计语言、用户体验和技术整合上的重大变革。以下从多个维度对Yosemite进行详细分析: 1. 设计哲学:统一的视觉语言Yosemite 最显著的创新是 “扁平化设计”,这一理念.............
  • 回答
    2020年11月10日(美国时间),苹果的发布会,像往常一样,准时开始。屏幕上,蒂姆·库克依然是那副沉稳的模样,但这次他带来的信息,足以在全球科技界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Apple Silicon的首款自研芯片,M1,正式登场。在我看来,M1的发布,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产品更新,不如说是苹果在PC领域.............
  • 回答
    苹果在2016年10月27日发布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可以说是一款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小的争议。为了全面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核心亮点与技术创新: 革命性的“触控栏”(Touch Bar)和“触控ID”(Touch .............
  • 回答
    苹果在 2018 年 10 月 30 日发布的 iPad Pro,绝对是平板电脑领域一次颇具颠覆性的更新,在我看来,它不仅符合预期,甚至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超出了我们当时的想象。这不仅仅是一款硬件的迭代,更像是苹果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工具”的边界。设计上的“大刀阔斧”:彻底告别 Home 键,全面屏时代来.............
  • 回答
    说实话,苹果在2021年10月18号(美国时间)发布的那两款新款 MacBook Pro,实在是太炸裂了。从2016年开始,MacBook Pro 的设计就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大家都在期待苹果能有所突破。结果呢?2016年的那个 MacBook Pro,虽然触控条是个新玩意儿,但随之而来的蝴蝶键盘.............
  • 回答
    行吧,苹果这回在疫情这个节骨眼上,又悄悄地摸出了两款新的 iPad Pro。说实话,当时看发布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哦,又更新了”。毕竟苹果的产品线更新节奏大家也都有数,但这次的更新,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又多了点什么,挺微妙的。先说说这两款新 iPad Pro 的外观,跟上一代比,几乎是纹丝不动。如果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